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治的細節

(201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法治的細節》是201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大偉。
中文名
法治的細節
作    者
周大偉
類    別
法制時評隨筆集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01月01日
頁    數
391 頁
定    價
33 元
開    本
A5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1-21812-9

法治的細節內容簡介

娓娓道來的故事,鏗鏘有力的駁斥,看似平淡的講述,深刻分析的法理。時而淡定,時而義憤,時而慷慨,時而平靜,我們會隨着作者的思路浮想聯翩,隨着作者的情緒喜怒哀樂。這就是《法治的細節》,一本講述世間法治的人情世故,日積月累的的思考記錄,從貌似瑣碎的細節出發,尋求制度建設的原理與途徑,這是作者的典型論證方式。本書也啓發我們反思一個問題:人類不同文明,就需要調整的關係和遭遇到的困難而言,相互之間並無多大分別,但是所形成的制度模式卻差異甚大。這種分歧也許跟民族整體思維方式的不同有深切關聯。 [1] 
本書是旅美法律學者周大偉先生繼《北京往事》後的又一本法治時評隨筆集。其中的文章是周大偉先生近年裏在中美兩地工作、旅行期間寫成的。 並在《南方週末》、《法制週末》等有影響力的報刊上刊載。讀者對周大偉先生的文字這樣評論到:“周大偉先生的文章一向直接明快,一語中的。在各種各樣的專家精英頭銜變得越來越廉價的時代,寫出文字和發出聲音並不稀缺,最為難得的是觀點深刻且文字耐看。周先生娓娓道來的法律隨筆寫作無疑已達此境界。”

法治的細節章節目錄

法律江湖
“到處都是我們的人!”
——談中國法律職業羣體中的關係網
中國法律職業羣體的前世今生
中國人的法治基因
腐敗官員進法學院
誰來管住法院院長的妹妹?
滿身盡是黃金卡
台灣法律人的幸福和憂愁
孔子學院裏的中國“關係經”
法治細節
訴訟時代降臨,我們準備好了嗎?
法治的細節
婚姻法中的天平
殺人與償命之間
“看着我的眼睛”
——證人出庭的意義
如果把判決比作電燈,調解就是蠟燭
中醫民事侵權:一個被法律遺漏的角落
有感於深圳市長許宗衡落馬
從經典影片《十二怒漢》想到孔慶東的言論
從唐駿的“西太平洋大學”到許宗衡的“美國國際東西方大學
保險的力量
跨國欺詐的道具:美國州務卿的簽字及中國領事館的蓋章
強制拆遷,理應從“行政”轉向“司法”
依法強制拆遷前政府應預付保證金
王明的那點兒“婚姻法律問題”
法律人眼裏的雞蛋和圍牆
——從周立波的一個清口秀節目談起
寫給“李剛門”受害者親屬的一封回信
房東與房客之間的法律斷想
為什麼不能直接報警救助乞討兒童
引經據典的苦惱
小額速裁程序:從民工討薪開始
我想推薦劉俐俐同學去讀法學院
認識現代城市,從下水道開始
北京三環路旁那塊“最牛農田”談起
裝房子、買傢俱,我只來居然之家
過程與結果:區分民事法律行為的新標尺
諮詢公司的風險法律責任
拒絕“法律套話”的江偉教授
中國到底有多少法官在辦案?
西風東雨
覺醒與鬆綁
——中國崛起的秘密
——我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互補
“我不喜歡花納税人的錢”
為什麼執行死刑在美國要等這麼久的時間?
美國高鐵建設為什麼這麼慢?
美國大學裏沒有班幹部
在美國登記公司的“秘密”
法院百年路漫漫
美國的經驗:不動產徵收中的司法原則和判例
“拆遷”一詞作為法律詞語的英譯問題
大學百年路迷茫
加州“獨立候選人”的那些精彩往事
親歷“美國工潮”及其啓示
我在美國遇到的“活雷鋒
崇拜英雄與承認軟弱
我在美國送禮的“遭遇”
蘇聯崩潰的主要原因
王室的旅遊價值
旅途中的多彩世界
這一夜,我們來講Chinglish
從3D版《泰坦尼克號》想到的多維世界
釋卷品讀
蘇力選擇的風景
——蘇力新書《走不出的風景》讀後
林良多”教授:那首網間瘋傳的愛國詩篇並不是我寫的!
風中有團不滅的火
楊忠民新書《什麼是最好的辯護?》讀後感
後記 [2] 

法治的細節作者簡介

周大偉,祖籍江蘇無錫,幼年時隨父母遷居北京。先後就學於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學(前身為崇德中學)、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法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研究學者。現在中美兩地從事法學教研和企業投資顧問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兼職教授,紀錄片獨立製片人,投資公司法律顧問, 《中國新聞週刊》、 《法制日報一法治週末》專欄作家)。熱愛法學寫作,不做官樣文章,正在嘗試用深入淺出、詼諧幽默的文字敍述艱澀枯燥的法律問題,主張客觀温和、活泛並人性充沛的寫作風格 [1-2] 

法治的細節編輯推薦

娓娓道來的故事,鏗鏘有力的駁斥,看似平淡的講述,深刻分析的法理。時而淡定,時而義憤,時而慷慨,時而平靜,我們會隨着作者的思路浮想聯翩,隨着作者的情緒喜怒哀樂。這就是《法治的細節》,一本講述世間法治的人情世故,日積月累的的思考記錄,處處體現了作者熱愛法學寫作,不做官樣文章,用深入淺出、詼諧幽默的文字敍述艱澀枯燥的法律問題,主張客觀温和、活泛並人性充沛的寫作風格。通讀本書,實在是一大快事,文中雖有一些沉重的話題,但在針砭時弊的同時,帶給我們的是反思和立志;那些犀利文字會讓閲讀者心生同感而頻頻點頭。好文章、好文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