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泇口

鎖定
泇口是現江蘇徐州邳州邳城鎮泇口村所在地,史上因泇河河口得名,為航運碼頭要害。此處層因河運發達自明朝以來供有七十二座船神廟,後在文革中被毀殆盡。更相傳乾隆皇帝所認的民間乾孃就在泇口。
中文名
泇口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徐州市邳州
政府駐地
泇口
電話區號
0516
郵政區碼
221345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大運河
車牌代碼
蘇C

目錄

泇口簡介

京杭運河在徐州有兩段,一段是位於微山湖西側經龍堌、沛縣、藺家壩的不牢河,一段是位於微山湖東側出韓莊閘東行至台兒莊、在明代泇河基礎上開鑿的韓莊運河。韓莊運河經台兒莊南下入邳州,於泇口入中運河

泇口沿革

自明代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開始,泇口即是運河上一個重要的碼頭,當地人習慣地稱其為“泇口街”。明清兩代避黃行運,漕船多避開徐呂二洪經泇口入運。依照信仰,當時人凡事都要問神明,行船是極有風險的事業,當然不能例外,因此,泇口街裏有“七十二座船神廟”之説。經當地人指點,我們大概知道曾有過關帝廟、河神廟、龍王廟、大王廟、奶奶廟、青龍廟、火神廟、船神廟等,可惜全部被毀。
如此眾多的廟宇,正反映了當時交通的發達、商業的繁榮。同時,靠運河生活的人們,面對無數的危險和災難,自然要對河神、水神頂禮膜拜。對神的崇拜源於對自然的敬畏,其中首推河神,靠近河的村鎮多建有河神廟,祈求河神扼制洪水濫發,給人民以灌溉之利。沿河村民,多有祭祀活動,船家在行船前要先祭河神,第一次過河坐船之人要給河內投錢,謂之“買路錢”以祈求能平安到達彼岸。
對火神的崇拜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水神崇拜。火神即祝融,曾與水神共工爭帝,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四維裂”,引起洪水氾濫。正因為共工作為洪水之神曾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災難,因此對火神祝融的崇拜無疑是人們對洪水的恐懼心理的一種宣泄。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和尉遲恭二人,此二人在別處一為武聖兼財神,一為門神,而在徐州卻“兼管水事”,享受水神待遇,受到百姓加倍景仰,原因是“相傳二公治水呂梁。”於是祭祀關公的武廟亦有了鎮水伏洪的特殊功用,徐州關尉神廟就建在呂梁上洪,即前文提到的鳳冠山上,“舟人至此,罔不震懼,日進萬艘,謁廟致祭。”《徐州府志》特別提及江蘇省邳州有五座,“一在舊城堤上,一在泇口,一在江蘇省江蘇省邳州市土山鎮

泇口名人事蹟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和尉遲恭二人,此二人在別處一為武聖兼財神,一為門神,而在徐州卻“兼管水事”,享受水神待遇,受到百姓加倍景仰,原因是“相傳二公治水呂梁。”於是祭祀關公的武廟亦有了鎮水伏洪的特殊功用,徐州關尉神廟就建在呂梁上洪,即前文提到的鳳冠山上,“舟人至此,罔不震懼,日進萬艘,謁廟致祭。”

泇口關帝廟

土山的關帝廟是遠近聞名的,它位於土山鎮街北村,是目前江蘇現存最大的關帝廟,據原土山文化站王站長介紹,過年的時候香火極旺,香客達數千人。記者一行到來的時候,這裏正在大修,當地政府正準備將其修葺一新並在此建立一座三國文化旅遊園區,以爭取在農曆九月十三的關帝廟會前開門揖客。
有趣的是,在泇口還流傳着另一版本的“運糧河蛤蟆幹鼓肚”,與微山縣的不同之處是乾隆皇帝在此處認的“乾媽”嫌蛤蟆太吵,乾隆才金口玉言命令蛤蟆從此鼓肚乍腮、不得做聲。
地裏位置
泇口鄉位於邳州市中北部,距市區20千米。西、南兩面有京杭大運河環繞,東傍邳蒼分洪道,西泇河從鄉北部與京杭運河相通,北枕310國道,燕陳公路過境。宋、元、明、清時皆為運河沿岸重鎮,有“18里長街”之稱。1953年屬五區、車輻山區,1957年建泇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42.9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泇口、白園、大王廟、百户、土樓、謝湖、陸宅、土山、葛埠、池莊、郭宅、劉莊、瓦房、薛湖14個行政村。盛產小麥,歷史上有“麥囤子”之稱。特產白蒜、白湖魚。古蹟有明朝隆慶六年(1572)所建“敬簡書院”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