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沽名釣譽

鎖定
沽名釣譽,漢語成語,比喻故意矯情做作,用手段獵取名聲或讚譽,最早出自於春秋·管仲管子·法法》。 [1]  [3]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4] 
中文名
沽名釣譽
拼    音
gū míng diào yù
近義詞
欺世盜名熱中名利
反義詞
實至名歸名不虛傳
出    處
管子·法法
注音字母
ㄍㄨ ㄇㄧㄥˊ ㄉㄧㄠˋ ㄩˋ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沽名釣譽成語出處

春秋·管仲《管子·法法》:“釣名之人,無賢士焉。”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沽名釣譽”。 [1] 

沽名釣譽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次,船伕固桑划着船送晉平公過江去。晉平公站在船頭上,望着滔滔江水,迎着徐徐的和風,舒適地長長嘆了口氣説:“唉!怎樣才能訪求到能人賢士,與之共賞此樂啊!” [2] 
固桑搖着櫓,應聲地説:“大王您説得不對了吧!您想想,那鋒利的龍泉寶劍產於吳越,珍奇的蛇珠源於江漢,和氏之璧出自崑山,此三件傳世珍寶本來就沒有長腳,大王如果想要都能得到。要是大王真心地訪求人才,而不是隻圖有一個愛才的好名聲,賢士還會不來嗎?” [2] 
晉平公聽了,生氣地説:“固桑,你這是什麼話?告訴你吧,我的門下養了三千門客,為了讓他們過得舒舒服服,我是吃的、住的,處處為他們操碎了心,這還能説我不愛慕人才嗎?” [2] 
固桑不慌不忙地又回答説:“今夫鴻鵠高飛沖天,然其所侍者六翻耳。夫腹下之毳,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飛不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翻邪?將腹背之毳也?”意思是説:不知大王您聽説過天鵝沒有?天鵝雖説滿身都長着羽毛,但它能高飛沖天靠的是什麼呢?還不就是翅膀上那幾根剛硬的巨翻,至於背脊上、肚皮下那厚厚的茸毛,拔去一把,增加幾根,對鳥的飛翔來説都無足輕重。我不知道大王您門下的三千食客是巨翻呢?還是茸毛? [2] 
本來就不是真心愛才,而養門客藉以沽名釣譽圖個愛才虛名的晉平公,當然他是不會去管這些的,因此也就講不出來了。 [2] 

沽名釣譽成語寓意

自古以來,沽名釣譽與好大喜功者,不乏名人,最終都難成大業。項羽與劉邦對峙多年,最終功虧一簣,自刎烏江,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項羽沽名釣譽的性格。面子對於項羽來説,彷彿比一切都重要,無論是鴻門宴上放劉邦一條生路,還是攻佔咸陽後急於衣錦還鄉,都體現了項羽沽名釣譽的一面,而各種機會的喪失也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成語告訴人們,追求名利無可厚非,關鍵在於是否用了見不得人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追求名利的心態不可過於急切。 [1] 

沽名釣譽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沽名釣譽”比喻故意矯情做作,用手段獵取名聲或讚譽。 [3]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4] 
  • 運用示例
金·張建《高陵縣張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釣譽之徒,內有所不足,急於人聞,而專苛責督察,以祈當世之知。” [3] 
元·宮天挺《范張雞黍》三折:“自恨我奔喪來後,又不是沽名吊譽沒來由。” [3] 
明·張鳳翼《灌園記·齊王拒諫》:“我只道你只不過是沽名釣譽,卻不道長他的志氣,滅我的威風。” [3]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六回:“倘或我只顧沽名釣譽的,那時酒醉賭輸,再生出事來,我怎麼見姨娘?”亦作“沽名吊譽”。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成語大會》欄目組編著. 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1[M]. 南寧:接力出版社, 2015.11:175-177
  • 2.    彭朝丞,王秀芬著. 中華成語故事 3[M]. 北京:線裝書局, 2016.08:407
  • 3.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382
  • 4.    倪寶元著. 成語例示[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1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