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創辦於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礦務學門,在10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歷經福中礦務大學採礦冶金科、私立焦作工學院採礦冶金科、國立焦作工學院採礦系、焦作礦業學院採礦工程系、焦作工學院資源與材料工程系、河南理工大學資源與材料工程系等不同發展時期,2005年更名為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1] 
中文名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簡    稱
能源學院
創辦時間
1909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河南理工大學
碩士點
4個
博士點
1個
校    訓
明德任責
現任校長
郭文兵
所屬地區
河南焦作
主要院系
採礦工程系和工業工程系
博士後流動站
1個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1909年創建的焦作路礦學堂礦冶組。1921年更名為焦作礦務大學礦冶組,1931年易名為焦作工學院礦冶組,直到1951年遷離焦作,焦作工學院是我國最早的礦業高等院校,採礦工程學科是我國高等教育最早 的礦冶工程學科的一個分支。1958年在焦作工學院原址上重建焦作工學院並更名為焦作礦業學院,招收四年制本科採煤專業學生,1959年3月,焦作煤礦學 校併入焦作礦業學院,學院建立採煤系,設有采煤專業,有學制四年的本科和學制三年的煤層地下開採專業。1960年採煤專業改名為礦區開採專業,增設煤礦工 業經濟專業。
1962年4月,採煤系、機電系合併為採煤機電系,設立有采礦(地下采煤專門化)、礦山機電兩個本科專業和通風安全、勞動工資兩個專科專業, 學制分別為4年和2年。1963年初春,採煤機電系改名為煤礦工程系。1963年7月,煤礦工程系分為採煤系、機電系,本科專業學制由4年改為5年,採煤 系只設採礦(地下采煤專門化)專業。1966年六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組織機構癱瘓。
1972年初,採煤系恢復,設置煤礦建井與開採專業,學制為三 年。1977年秋,全國恢復高考制度,開始招收本科學生,煤礦建井與開採專業改為地下采煤專業,學制為四年。1978年8月,增設煤礦建井專業,為4年制 本科,1982年9月,地下采煤專業改為採礦工程專業,煤礦建井專業改為礦井建設專業,並開始招收採礦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1984年4月,成立礦山開發 設計研究所,9月,採煤系改為採礦工程系,增設煤礦工業經濟管理工程專業,為三年制專科。1985年8月,煤礦工業經濟管理工程專業改為工業管理工程專業 由採礦工程系分出,建立經濟管理工程系。
1986年7月,經國家學位委員會批准,採礦工程專業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增設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為 2年制專科,增設礦山通風與安全專業,為3年制專科。1989年獲得安全技術及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9月礦山通風與安全改為本科專業。1994 年3月,經學院批准,礦井建設和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從採礦工程系分出,成立建築工程系。
1995年4月5日,經國家教委批准,學院重新更名為焦作工學院, 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同年5月17日學院批准採礦工程系易名為“資源與材料工程系”,9月增設硅酸鹽生產工藝及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及製品兩個專科專業。 1996年9月增設無機非金屬材料本科專業。1997年9月增設礦物加工工程本科專業。根據1998年3月國家教委專業調整,1999年9月,無機非金屬材料調整為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礦山通風與安全本科專業調整為安全工程專業。2000年8月獲得礦物加工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9月增設工業工程本科專業。
2003年採礦工程、安全工程獲得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供熱、供燃氣、通風空調工程獲得工學碩士學位授權。
2005年春,根據學校發展需要,資源與材料工程系一分為三,其中採礦工程和工業工程兩個專業組建為現在的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其它兩個新成立學院為安全學院和材料學院)。
2006年獲得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同年正式建設交通工程專業
2009年底,煤與煤層氣工程專業調整到該院。
2010年,採礦工程系增設礦壓教研室。
2010年末,採礦工程專業順利通過全國工程教育 專業認證,有效期為3 年(2011 年1 月到2013 年12 月)。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育教學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5年5月,其前身是1909年創辦的焦作路礦學堂礦務學門,歷經焦作礦務大學採礦冶金科、焦作礦業學院採煤系、焦作礦業學院採礦工程系、焦作工學院資源與材料工程系、河南理工大學資源與材料工程系等不同發展時期。學院設有採礦工程工業工程交通工程、煤與煤層氣工程4個本科專業。設有礦業工程一級博士點、礦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礦業工程一級碩士點、系統工程二級碩士點以及礦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採礦工程學科為河南省一類省級重點學科,採礦工程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 [1] 
採礦精神、烏金品質
能源學院在百年辦學歷程中,以“大愛”精神為導向,凝練形成了以“採礦精神,烏金品質”為核心的學科特色文化。其“勇於求索,敢為人先”“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高貴品格薪火相傳、彌久恆遠,鑄就了師生“光明磊落,坦蕩如砥”的浩然正氣;“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壯志豪氣;“不畏艱苦,善於創新”的昂揚鋭氣;“虛懷若谷,不驕不躁”的寬宏大氣。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優勢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取得較大進展,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採煤概論》、《開採沉陷與控制》被遴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近5年來,完成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博士點基金等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0餘項,橫向科研項目600餘項,國家級、省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10餘項,科研總經費超過1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5項,國家級及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發表SCI、EI、CSSCI高水平論文30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0餘項。 [1]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肯塔基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巴西南大河州立大學等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關係。 [1]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本科生180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100餘名,已累計為國家培養了近8000餘本科生,500餘名碩士生。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將繼續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積極吸納人才,力爭建成以礦業工程學科為主,相關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若干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 [2]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所獲榮譽

2019年9月,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3]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正式教職工97人,外籍院士1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Syd S.Peng),博士生導師23人,教授28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4人;擁有采礦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有國家安全生產專家2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1人,河南省教學名師2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文明教師5人,一級太行學者2人。 [1]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康全玉(左中),院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聯繫工業工程教研室。
郭文兵(右中),院長,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師資隊伍建設,聯繫煤及煤層氣教研室。
閻俊豪(左二),院黨委副書記,分管學生工作,學院文化建設與宣傳工作(網站管理),聯繫機關。
楊玉中(右二),副院長,分管研究生教育,資產管理與財務工作,聯繫交通工程教研室。
李東印(左一),副院長,分管本科教學,實驗室管理,國際教育,學院資料室、檔案室,聯繫礦壓教研室。
劉少偉(右一),副院長,分管科研管理工作,學科(專業)與平台建設工作,聯繫採礦教研室。 [4]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學院建有深井瓦斯抽採與圍巖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應急管理部深井岩層控制與瓦斯(煤層氣)抽採安全生產科技支撐平台、礦產資源綠色高效開採與綜合利用河南省重點實驗室、河南省煤礦岩層控制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煤礦現代化開採與岩層控制院士工作站、國家級煤礦開採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等9個省級及以上教學科研平台。學院擁有煤層氣工程、煤礦採動損害與保護、深井巷道圍巖控制、煤礦井下瓦斯抽採與裝備、注漿與充填材料研製及應用等五支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 [1]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專業

學院設有礦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礦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碩士點,礦業工程、工業工程2個工程碩士點;其中礦業工程博士點為學校首個獲得的一級學科博士點。礦業工程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為B檔,屬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
學院設有採礦工程(含煤與煤層氣方向)、工業工程交通工程3個本科專業,其中採礦工程為具有百年曆史的傳統優勢特色專業、學校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為學校第一個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2016年在全國51個開設採礦工程專業的高校中排名第4位,進入全國A類專業行列。 [1] 

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為資源材料與工程系,2000年前,共有4個專業,分別為:採礦工程、安全工程、材料工程,礦物加工。2000年增加了工業工程專業,2004年,學校更名為河南理工大學,安全工程專業做為獨立的學院被劃分出去,2005年,材料工程和礦物加工專業劃分成材料工程學院。2006年新增加了交通工程專業,2008年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轉入我院。到目前為止,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共設置四個本科專業,分別為:採礦工程、工業工程、交通工程、煤及煤層氣工程,學制為四年,授予工學學位。同時也在2006年設置了採礦工程專升本,學制為二年。另外,採礦工程專業於2004年開始專門針對煤礦招收專業人才班,主要是針對煤礦的人才緊缺進行的局部招生,學制為三年。2006年考慮到煤礦人才的需要特別設立了採礦工程對口單招,也是對煤礦的人才需求而設置的。
  1. 本科專業:採礦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工業工程、交通工程、煤與煤層氣工程
  2. 省級重點學科:採礦工程學科
  3. 博士點學科:礦業工程(一級)
  4. 碩士點學科:礦業工程(一級) 系統工程
  • 採礦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科技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初步創新能力,掌握固體(煤、金屬及非金屬)礦牀開採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採礦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在採礦工程領域從事礦區開發規劃、礦井設計、開採技術、礦井通風、礦山安全技術、礦山監察、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較強實際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5] 
培養要求:本專業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力學、計算機基礎、現代企業管理、礦山地質學、測量學、礦山機電、礦井通風、安全技術、採礦學等有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採礦工程師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
2. 具有從事採礦工程所需要的相關數學、自然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經濟管理的知識;
3. 掌握固體礦牀開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礎知識。瞭解採礦學科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4. 掌握礦山地質學、礦山機電、礦井通風、安全技術、採礦學等有關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有應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採礦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5.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6. 具有創新意識和先進理念,具備應用採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進行技術革新和新技術、新工藝研究的初步能力;
7. 瞭解國家有關採礦工程專業設計、生產、安全、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8. 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9. 具有適應發展的能力以及對終身學習的正確認識和學習能力;
10. 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主幹學科:礦業工程(一級學科,採礦工程為其二級學科)、力學
主要課程:材料力學、礦山經濟學、電工與電子技術、礦山電工、礦山機械、礦山測量學、礦山地質學、巖體力學與工程、井巷工程、礦山壓力與岩層控制、採礦學、礦井通風、礦山安全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地質實習、測量實習、採礦認識實習、生產及畢業實習、計算機應用及上機操作、課程設計(機械零件、採礦、礦井通風與安全、煤礦供電設計等)、畢業設計。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採礦工程 石油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 勘察技術與工程 資源勘察工程 地質工程 礦物資源工程 油氣儲運工程 煤及煤層氣工程 資源勘查工程
  • 工業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注重培養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工程技術基礎,掌握信息技術,能夠綜合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企業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提高企業系統整體的效益,有良好的創新與創業能力,既熟悉工程技術又擅長經營管理的,能從事行政、工程、設計、製造、管理、科研與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較強實際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6]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業工程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應用工業工程理論與方法的基本訓練,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並初步具有企業系統開發、設計和管理的工作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機械工程的基本知識,具有現代機械產品創新的初步能力。
3.掌握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具有現代信息系統設計的基本能力。
4.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和信息技術基礎。
5.掌握一門外語,達到大學四級水平,具有較強的讀、譯、聽、説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文字表達能力。
7.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自學能力、協作精神和創業精神。
8.瞭解現代工業工程的發展動態和經濟管理的政策法規,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9.具有適應發展的能力以及對終身學習的正確認識和學習能力。
10.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和合作能力。
主幹學科:工業工程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人因工程、工程經濟學、運籌學、基礎工業工程、生產計劃與控制、質量管理與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統、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或管理學學士
相近專業:管理科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業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價 體育產業管理 資產評估 工業工程
  • 交通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注重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立志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類文明進步而奮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與健康個性和諧統一的、富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交通領域高素質、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後具備交通運輸科學與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交通工程、交通運輸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規劃、設計、施工、運營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7] 
培養要求:本專業主要學習並掌握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所必須的專業基礎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及較高的外語水平,具備從事交通規劃、設計、施工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與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主動學習意識、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與持續學習的能力;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和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具有綜合運用外語的能力。
2. 具有從事交通工程科學與技術的應用、研究與創新的能力。
3.掌握工程數學、力學、工程測量、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4.掌握系統工程、運籌學、交通電子與信息技術、道路經濟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識
5.掌握交通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並具有能運用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解決實際交通問題的能力;瞭解交通工程學科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6.掌握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樑工程等有關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有從事公路、橋樑設計的基本素養與能力;
7.掌握交通規劃、城市規劃基本原理等有關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備從事交通規劃的基本素養與能力。
8.掌握城市道路與交通設計、交通管理與控制等有關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備從事城市道路設計、交通設計、交通組織優化的基本素養與能力
9.掌握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設計、城市軌道交通結構工程等有關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具備從事軌道交通規劃、設計與運營管理的基本素養和能力。
10.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11.熟悉國家關於交通運輸規劃、建設與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12.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主幹學科:交通運輸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測量、工程地質、電工與電子技術、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樑工程、運籌學、道路經濟與管理、交通工程學、交通規劃、交通管理與控制、城市道路與交通設計、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設計、城市軌道交通結構工程、城市規劃原理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工程製圖、測量實習、港站實習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交通運輸 交通工程 飛行技術 航海技術 輪機工程 交通設備信息工程 海事管理 物流工程 航天運輸與控制 交通建設與裝備
  • 煤與煤層氣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科技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初步創新能力,掌握煤層氣勘探、開發和利用的基礎科學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掌握井下煤礦瓦斯抽採、通風、瓦斯突出與防治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具備煤層氣開發和瓦斯治理的基本能力,能在煤層氣開發和瓦斯治理方面從事煤層氣開發規劃、煤層氣鑽井、完井、固井、壓裂、排採、礦井通風、礦山安全技術、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8] 
培養要求:本專業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力學、計算機基礎、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煤層氣地質學、煤油氣地質學、瓦斯地質學、採煤學、礦井瓦斯、通風等有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得到煤層氣勘探開發及瓦斯治理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
2.具有從事煤層氣勘探開發、煤礦瓦斯治理等方面所需要的相關數學、自然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經濟管理的知識;
3.掌握煤層氣勘探開發及瓦斯治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礎知識。瞭解煤層氣學科及瓦斯治理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4.掌握普通地質學、煤層氣地質學、瓦斯地質學、煤油氣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井瓦斯、礦井通風、安全技術、採煤學等有關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有應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煤層氣工程和煤礦安全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創新意識和先進理念,具備應用煤層氣地質和瓦斯地質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進行技術革新和新技術、新工藝研究的初步能力;
7.瞭解國家有關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設計、生產、安全、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8.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9.具有適應發展的能力以及對終身學習的正確認識和學習能力;
10.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主幹學科:地質學
主要課程: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煤層氣地質學、煤油氣地質學、瓦斯地質學、礦井地質學、鑽井工程、完井工程、煤層氣地面排採、採煤學、井下瓦斯抽採、礦井通風等。
專業核心課程:煤油氣地質學、煤層氣地質學、瓦斯地質學、鑽井工程、完井工程、煤層氣地面排採、採煤學、井下瓦斯抽採、礦井通風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