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光

(隋朝大臣、將領)

鎖定
沈光(591年—618年),字總持,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陳滅亡後遷家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南陳吏部侍郎沈君道之子,隋朝大臣、將領。 [1] 
沈光小時就驍勇快捷,善於馬術,為天下之最。 [3]  大業年間(605年—618年),隋煬帝楊廣徵集天下驍勇之士征戰高句麗,沈光參與其中。 [11]  在戰爭中沈光驍勇善戰,被楊廣讚賞,授為朝請大夫,賜寶刀良馬,常把沈光帶在身邊。不久後沈光又被升為折衝郎將,賞賜、待遇很優厚。沈光自因受恩深重,想盡力盡忠。 [12] 
義寧二年(618年),楊廣在“江都之變”中被宇文化及所殺。沈光暗中召集義士,與麥孟才錢傑等人圖謀剷除宇文化及,為楊廣報仇。 [13]  後因事情敗露,在宇文化及營地中被包圍,被司馬德戡所殺。 [14] 
全    名
沈光
總持
所處時代
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
出生日期
591年
逝世日期
618年
主要成就
參與徵高句麗
最高官職
折衝郎將

沈光人物生平

沈光家世背景

沈光的父親沈君道,是南陳吏部侍郎。開皇九年(589年),隋朝滅南陳後,沈君道移居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隋文帝楊堅的太子楊勇引薦他擔任學士。後來沈君道擔任漢王楊諒府掾仁壽四年(604年),因楊諒謀反失敗,沈君道受到牽連被除名為民。 [2]  沈光小時就驍勇快捷,善於馬術,為天下之最。沈光有書記的才能,善於言辭,常常想着建立功名,不拘小節。沈光家中非常貧窮,他的父親和兄長都以替人抄書為業。只有沈光放蕩不羈,結交豪俠之人,為京師(長安)中的浪蕩子弟所擁戴和依附。很多人都曾送給他財物,沈光因此能夠贍養父母,時常有美食和華麗的服飾,不至於窮困潦倒。 [3] 

沈光徵高句麗

大業年間(605年—618年),隋煬帝楊廣徵召天下驍勇善戰之人討伐高句麗,沈光也報名參加。沈光要去楊廣所在的地方朝見,一百多人騎馬送他到灞上。沈光灑酒於地立下誓言説:“這次出征,如果不能建立功名,我就死在高麗,不再與各位相見。”沈光跟隨楊廣攻打遼東時,用衝梯攻擊城池,衝梯長達十五丈,沈光爬至頂端,在城牆邊與敵人交戰,短兵相接,殺死十幾個人。敵兵將他打落城牆,還沒有掉到地上,正好碰到衝梯上垂下的繩索,沈光抓住繩索又爬了上去。楊廣看到後,對他的豪壯感到驚異,並召他前來朝見,見面之後對他非常喜歡。當天就任命他為朝請大夫,賞賜寶刀、良馬,經常把他帶在身邊,關係逐漸親密。沒過多久,隋煬帝讓沈光擔任折衝郎將,封賞很豐厚。隋煬帝常常把正在吃的食物和身上穿的衣服賞賜給他,同僚中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4] 

沈光為帝復仇

沈光認為自己深沐皇恩,總想着竭盡臣節。義寧二年(618年),右屯衞將軍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殺隋煬帝。沈光於是暗中收羅義勇之士,準備為隋煬帝報仇。先前,隋煬帝寵愛官奴,把他們命名為給使。宇文化及認為沈光驍勇,準備任用他,命令他統領給使,駐紮在宮內。當時麥孟才錢傑等人圖謀剷除宇文化及,便對沈光説:“我們都深受國恩,不能為社稷而死,這是古人引以為恥的。現在又低頭侍奉仇敵,受他的驅使,顏面無存,活着又有什麼意義?我們一定要殺掉他,死而無憾。你是義士,能跟我們一起嗎?”沈光淚濕衣襟,説:“這都寄望於將軍(麥孟才)。我統領給使數百人,都受先帝恩遇,如今身在宇文化及內營。以此來複仇,如同老鷹抓小雞。萬世之功,在此一舉,希望將軍努力而行。” [15] 

沈光兵敗陣亡

麥孟才擔任將軍,統領江淮士兵數千人,準備在軍營將要出發時襲擊宇文化及。沈光因説漏嘴,遭到陳謙的告發。宇文化及大驚失色地説:“麥孟才是麥鐵杖的兒子,還有沈光,都是勇不可當的人,必須避其鋒芒。”於是連夜與腹心之人逃出營外,留下人來告訴司馬德戡等人,派遣統領兵馬,逮捕麥孟才。沈光聽到營內喧譁,知道事情敗露,來不及披甲,就襲擊宇文化及的營帳,空無所獲。正碰上舍人元敏,斥責之後便把他殺了。遇上司馬德戡的士兵衝入,四面圍合。沈光大喊突圍,給使一起奮力,斬首幾十人,敵軍紛紛敗逃。司馬德戡又派遣騎兵,拿着弓箭,從側面射擊。沈光身上沒有甲冑,於是陣亡。麾下幾百人都戰死,沒有一人投降。沈光死時年僅二十八歲。壯士聽説後,沒有不為他流淚的。 [5]  [16] 

沈光主要影響

沈光在軍事上有所成就。在大業年間(605年—618年)隋徵高句麗的戰爭中,他驍勇善戰,被楊廣讚賞。義寧二年(618年),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部將宇文化及所殺,沈光與麥鐵杖子、孟才等策劃殺宇文化及以報國恩。孟才任將軍,領江淮一帶兵卒數千人,沈光在營內接應。不料事泄,四面被圍,沈光身無甲冑,被亂箭射死,麾下數百人皆戰死。 [10] 

沈光歷史評價

李延壽等《北史》:“孟才、錢傑、沈光等感懷恩舊,臨難亡身,雖功無所成,其志有可稱矣。” [17] 
魏徵等《隋書》:“光少驍捷,善戲馬,為天下之最。略綜書記,微有詞藻,常慕立功名,不拘小節。” [3] 
葉適習學紀言》:“隋名將,自韓、賀、楊、史,外如崔仲方、於仲文、段文振等,亦足備驅使。及再伐遼,至於亡國殺身,而麥鐵杖、楊義臣、陳稜、沈光之流,猶有可述。葢乘分裂併吞之後,隋雖統一,而天下未嘗無變,其多將材,固應如此也。” [9] 

沈光軼事典故

身手矯健
當初興建禪定寺的時候,寺中有高達十餘丈的幡竿,正好碰上繩索斷裂,沒有能夠接上,寺中的僧人都很着急。沈光看見後,就對僧人們説:“把繩索拿來,我能接上。”僧人們感到驚喜,就把繩索拿來給他。沈光用口銜着繩索,一步步攀爬而上,直到竿頂。把繩索繫上之後,就手腳放開,騰空而下,用手掌拒地,倒行幾十步。圍觀的人都感到驚喜,讚歎不已,當時的人稱他為“肉飛仙”。 [6] 

沈光人際關係

姓名
關係
簡介
父親
沈君道原是南陳吏部侍郎,陳亡入隋,擔任學士,後任漢王楊諒的府掾。仁壽四年(604年),楊諒謀反失敗,沈君道因受牽連而被除名為民,在京師長安替人抄書為業。
名不詳
兄長
沈光的兄長,因受父親牽連除名為民,和父親一同在京師長安替人抄書為業。
參考資料 [3] 

沈光史料索引

關於沈光的生平,主要參見《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 [7]  以及《北史·卷七十八·列傳第六十六》 [8] 
參考資料
  • 1.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沈光,字總持,吳興人也。父君道,仕陳吏部侍郎,陳滅,家於長安。
  • 2.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父君道,仕陳吏部侍郎,陳滅,家於長安。皇太子勇引署學士。後為漢王諒府掾,諒敗,除名。
  • 3.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光少驍捷,善戲馬,為天下之最。略綜書記,微有詞藻,常慕立功名,不拘小節。家甚貧窶,父兄並以傭書為事,光獨跅馳,交通輕俠,為京師惡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贍遺,得以養親,每致甘食美服,未嘗困匱。
  • 4.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大業中,煬帝徵天下驍果之士以伐遼左,光預焉。同類數萬人,皆出其下。光將詣行在所,賓客送至灞上者百餘騎。光酹酒而誓曰:“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當死於高麗,不復與諸君相見矣。”及從帝攻遼東,以衝梯擊城,竿長十五丈,光升其端,臨城與賊戰,短兵接,殺十數人。賊競擊之而墜,未及於地,適遇竿有垂緪,光接而覆上。帝望見,壯異之,馳召與語,大悦,即日拜朝請大夫,賜寶刀良馬,恆致左右,親顧漸密。未幾,以為折衝郎將,賞遇優重。帝每推食解衣以賜之,同輩莫與為比。
  • 5.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孟才為將軍,領江淮之眾數千人,期以營將發時,晨起襲化及。光語泄,陳謙告其事。化及大懼曰:“此麥鐵杖子也,及沈光者,並勇決不可當,須避其鋒。”是夜即與腹心走出營外,留人告司馬德戡等,遣領兵馬,逮捕孟才。光聞營內喧聲,知事發,不及被甲,即襲化及營,空無所獲。值舍人元敏,數而斬之。遇德戡兵入,四面圍合。光大呼潰圍,給使齊奮,斬首數十級,賊皆披靡。德戡輒復遣騎,持弓弩,翼而射之。光身無介冑,遂為所害。麾下數百人皆鬥而死,一無降者。時年二十八。壯士聞之,莫不為之隕涕。
  • 6.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初建禪定寺,其中幡竿高十餘丈,適遇繩絕,非人力所及,諸僧患之。光見而謂僧曰:“可持繩來,當相為上耳。”諸僧驚喜,因取而與之。光以口銜索,拍竿而上,直至龍頭。繫繩畢,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數十步。觀者駭悦,莫不嗟異,時人號為“肉飛仙”。
  • 7.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4]
  • 8.    《北史·卷七十八·列傳第六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1-26]
  • 9.    《習學記言·卷三十七》:隋名將自韓賀楊史外如崔仲方於仲文段文振等亦足備驅使及再伐遼至於亡國殺身而麥鐡杖楊義臣陳稜沈光之流猶有可述葢乗分裂併吞之後隋雖統一而天下未嘗無變其多將材固應如此也
  • 10.    浙江省人物誌—湖州市—沈光  .浙江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引用日期2024-01-30]
  • 11.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大業中,煬帝徵天下驍果之士以伐遼左,光預焉。
  • 12.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及從帝攻遼東,以衝梯擊城,竿長十五丈,光升其端,臨城與賊戰,短兵接,殺十數人。賊競擊之而墜,未及於地,適遇竿有垂緪,光接而覆上。帝望見,壯異之,馳召與語,大悦,即日拜朝請大夫,賜寶刀良馬,恆致左右,親顧漸密。未幾,以為折衝郎將,賞遇優重。帝每推食解衣以賜之,同輩莫與為比。光自以荷恩深重,思懷竭節。
  • 13.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光自以荷恩深重,思懷竭節。及江都之難,潛構義勇,將為帝復仇。
  • 14.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德戡輒復遣騎,持弓弩,翼而射之。光身無介冑,遂為所害。
  • 15.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光自以荷恩深重,思懷竭節。及江都之難,潛構義勇,將為帝復仇。先是,帝寵暱官奴,名為給使,宇文化及以光驍勇,方任之,令其總統,營于禁內。時孟才、錢傑等陰圖化及,因謂光曰:"我等荷國厚恩,不能死難以衞社稷,斯則古人之所恥也。今又俯首事讎,受其驅率,有壎面目,何用生為?吾必欲殺之,死無所恨,公義士也,肯從我乎?"光泣下霑衿,曰:"是所望於將軍也。僕領給使數百人,並荷先帝恩遇,今在化及內營。以此復讎,如鷹鸇之逐鳥雀。萬世之功,在此一舉,願將軍勉之。"
  • 16.    《北史·卷七十八·列傳第六十六》:孟才為將軍。領江淮眾數千人,期以營將發時,晨起襲化及。光語泄,陳謙告其事。化及大懼曰:"此麥鐵杖子也,及沈光者,並勇決不可當,須避其鋒。"是夜即與腹心走出營外,留人告司馬德戡等,遣領兵馬,逮捕孟才。光聞營內喧聲,知事發,不及被甲。即襲化及營,空無所獲。逢舍人元敏,數而斬之。德戡兵至,四面圍合。光大呼潰圍,給使齊奮,斬首數十級,賊皆披靡。德戡輒復遣騎,翼而射之。光身無介冑,遇害,時年二十八。麾下百人皆鬥死,一無降者。壯士聞之,莫不為之隕涕。
  • 17.    《北史·卷七十八·列傳第六十六》:孟才、錢傑、沈光等感懷恩舊,臨難亡身,雖功無所成,其志有可稱矣。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