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決定論

鎖定
決定論(又稱拉普拉斯信條)是一種認為自然界人類社會普遍存在客觀規律因果聯繫的理論和學説,其與非決定論相對。心理學中的決定論認為,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先前某種原因和幾種原因導致的結果,人的行為是可以根據先前的條件、經歷來預測的。
量子力學並沒有支持自由意志,只是於微觀世界物質具有概率波等存在不確定性,不過其依然具有穩定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中文名
決定論
外文名
Determinism
又    稱
拉普拉斯信條
基本要素
有其因必有其果
多種途徑
揭示規律有多種途徑
所屬學科
哲學

決定論定義介紹

決定論(又稱拉普拉斯信條)是一種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普遍存在客觀規律和因果聯繫的理論和學説。心理學中的決定論認為,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先前某種原因和幾種原因導致的結果,人的行為是可以根據先前的條件、經歷來預測的。

決定論理論分析

決定論基本要素

決定論概念含有這樣的基本要素:有其因必有其果。這一觀點在科學研究中很重要,因為它肯定:假如人們瞭解了所有涉及某種即將發生的事件的因素,那麼他們就可以精確地預測到這一事件;或者相反,如果發生了某個事件,那麼就可以認為,它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或事件都是自然規律的結果,並永遠是自然規律的結果,而這種自然規律是可以通過科學方法來揭示的。

決定論多種途徑

揭示規律有多種途徑。對亞里士多德來説,這一步驟是:先觀察,然後推理,也就是對這一事物進行思考,對它進行分類,把它歸到一定的範疇。這樣就可以作出種種推斷。儘管已有多種科學探究的方法,一般最常用的有觀察、解釋、推論、假設、檢驗,等等,所有這些方法都要依賴於這個基本認識,即決定論的因果關係説。假如某事件的發生與自然規律不一致,比如出現一個“奇蹟”,那麼人們就可以斷言,它受到了某種偶然因素的干預,或者就是還缺乏對那些足以理解、解釋或預測這一事件的因素的認識。

決定論決定關注

決定論關注的是一個接着一個發生的事件系列,或者是相互影響將會產生一個必然結果的許多事件構成的聯結。可以用一個簡明的例子來説明。一塊石頭平衡地置放在山頂上,在它的內部存在着勢能,這種勢能可以潛伏許多世紀。一旦它受外力的推動,並超過了臨界點,那麼這塊石頭就會順着山坡向下滾動。如果人們精確地掌握了全部有關的因素:它將會碰到的灌木和樹枝及地面的摩擦係數、山坡的角度與濕度等等,那麼這塊石頭滾動的精確的速度和到達的終點都是可以預測的。假設決定論是真實的,那麼這塊石頭就會滾到它必然到達的位置。雖然物理學中的經典力學是最典型的決定論體系,決定論歷來就在很多不同領域得到熱烈討論,比如歷史決定論、倫理決定論、宗教決定論。那些問題和物理決定論雖然有相同之處,但是旨趣畢竟有所不同,這些問題內格爾都沒有討論。
內格爾討論問題的起點正是很多朋友提到的量子力學否定了傳統力學的決定論 [1]  。內格爾首先為自己提出的問題是:經典物理學是決定論的,而量子力學不是決定論的,“這當中的確切含義是什麼?”

決定論涉及範圍

就人的行為而言,現已確立的是一系列有趣的可供任意選擇的見解,它們所涉及的不只是作為一門科學或專業的心理學所討論的範圍,而是涉及普遍的人類行為和各種制度,包括社會法律和宗教教義。正如前面已提到的那樣,科學家們認為生活是已被決定了的,他們普遍相信,人的行為是不可避免的:假定人們掌握了某個個體的全部有關的情況,那麼他們就可以預先知道他將要發生的變化。然而,從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來看,人們通常又是強調個人的責任。法律和法律對犯罪行為的懲罰完全基於個體具有自由意志這一觀點。大多數猶太-基督教式的宗教派別也都認為個人應該對犯罪行為負責,應該受到懲罰。我們可以想象出一個堅信決定論的心理學教授會對一個學生這麼説:“你必須集中精力努力學習,否則你將會一無所獲!”可以從這個最典型的具有諷刺意義的陳述中看到以上所揭示的關於人的行為的見解的矛盾性,人的理論認識和實際行為存在偏差。

決定論影響

決定論在18、19世紀基本上統治了科學界。它認為一切都是有“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在這一基礎上,科學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例如,用牛頓力學算出的天體運動,對未來具有準確的預見性。
在這種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鍾,像鐘錶一樣走動,人們可以預知未來的一切,這也稱為機械論。這種觀點得到了當時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科學家的支持 [2]  。愛因斯坦在給波爾的一封信中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所以,在牛頓主義者看來,世界都是有序的,都是按照着嚴格的定律來的,它的行為完全可以預測,都有因果關係決定。

決定論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解釋涉及許多哲學問題,其核心是因果性物理實在問題。按動力學意義上的因果律説,量子力學的運動方程也是因果律方程,當體系的某一時刻的狀態被知道時,可以根據運動方程預言它的未來和過去任意時刻的狀態。
但量子力學的預言和經典物理學運動方程(質點運動方程和波動方程)的預言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在經典物理學理論中,對一個體系的測量不會改變它的狀態,它只有一種變化,並按運動方程演進。因此,運動方程對決定體系狀態的力學量可以作出確定的預言。
但在量子力學中,體系的狀態有兩種變化,一種是體系的狀態按運動方程演進,這是可逆的變化;另一種是測量改變體系狀態的不可逆變化。因此,量子力學對決定狀態的物理量不能給出確定的預言,只能給出物理量取值的幾率。在這個意義上,經典物理學因果律在微觀領域失效了。
據此,一些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斷言量子力學擯棄因果性,而另一些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則認為量子力學因果律反映的是一種新型的因果性——幾率因果性。量子力學中代表量子態波函數是在整個空間定義的,的任何變化是同時在整個空間實現的。
20世紀70年代以來,關於遠隔粒子關聯的實驗表明,類空分離的事件存在着量子力學預言的關聯。這種關聯是同狹義相對論關於客體之間只能以不大於光速的速度傳遞物理相互作用的觀點相矛盾的。於是,有些物理學家和哲學家為了解釋這種關聯的存在,提出在量子世界存在一種全局因果性或整體因果性,這種不同於建立在狹義相對論基礎上的局域因果性,可以從整體上同時決定相關體系的行為。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 .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03月:123-126
  • 2.    羅伯特.費爾德曼.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第六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08月: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