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昌俊

鎖定
江昌俊,教授, 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常務理事,農業部茶葉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兼職博導 [1] 
中文名
江昌俊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7年
職    業
大學教師
職    稱
教授
性    別

江昌俊個人經歷

1990年-1992年 獲瑞士世界實驗室(WORD——LAB)資助,以訪問學者身份 去美國俄亥俄洲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從事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主要從事組蛋白基因在天仙子花葯發育過程中的表達。
1992年應上海復旦大學邀請,參與國家863“水稻基因組計劃” 的項目研究。 1994年獲韓音科學交流基金,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從事油菜花粉某些基因的研究。 回國後主持和參加了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政府“九五”攻關項目,教育部高校骨幹教師資助項目,國家攀登計劃,省國際合作項目,省教委科研項目,地方重大科研項目等,利用離子束誘變技術培育出6個茶樹新品系,98年通過安徽省作物良種審定委員會鑑定,1995年被評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
江昌俊 江昌俊

江昌俊科研情況

從我國茶樹種質資源中篩選出核心種質,構建了茶樹種質資源數據庫;通過雜交和誘變等技術,選育出3個省級茶樹新品種。
茶學重點學科、茶葉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團隊主要建設者之一,安徽省省級教學名師。主要從事茶樹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教學和研究,主講的《茶樹育種學》和《分子生物學及實驗技術》兩門課程均被評為安徽省省級精品課程。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十五”規劃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茶樹育種學》的主編,主持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部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等1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課題,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90多篇,其中SCI 10餘篇,從茶樹中分離克隆出20多個重要功能性基因完整序列。 [2] 
從茶樹中克隆出b-1,3-葡聚糖苷酶cDNA全序列,並在原核中表達,鑑定了表達蛋白的活性,為開展茶樹抗真菌病害的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基礎。克隆出β-1,3葡糖苷酶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出紫黃素脱環氧化酶cDNA全序列,採用重疊延伸法將該酶特徵區中最保守的Gly和Trp分別定點突變為Leu和Tyr,對錶達蛋白進行His-tag親和純化。克隆並在大腸桿菌和煙草中表達了茶樹咖啡鹼合成酶基因,利用反義RNA雙鏈RNA技術,對咖啡鹼合成酶基因表達的抑制進行了研究。獲得巰基蛋白酶抑制劑基因的cDNA全長序列,為茶樹抗性育種選擇雜交親本提供了基礎。採用cDNA-AFLP技術,用RACE方法克隆了α-微管蛋白基因(Tua1)全長cDNA,用Western Blot技術驗證了該蛋白在花蕾發育後期表達,並研究了對花粉萌發和花粉管伸長的作用。克隆出與茶樹抗寒、旱相關的脱水素基因,對茶樹其它幾個重要蛋白基因,如J-蛋白、14-3-3 蛋白、ATP硫化酶、硒半胱氨酸甲基轉移酶等也進行了克隆和研究。
採取染色體原位雜交技術,對咖啡鹼合成酶基因在染色體上進行了定位;對茶樹β-葡萄糖苷酶mRNA在不同組織、不同季節和不同品種間的差異表達進行了系統研究;用花粉管通道法進行了外源基因轉化茶樹的研究;用農桿菌葉盤轉化法將茶樹咖啡鹼合成酶等基因成功轉入煙草並正常表達。
主要科研項目:
1.農業部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優質茶樹新品種選育及種苗工廠化關鍵技術研究”,2002.06-2004.06,主持
2.國家發改委“現代農業等”高技術產業化專項,茶樹良種快繁技術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2006-2010
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茶樹減災避災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2008-2010,主持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茶樹抗寒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鑑定”,2009 -2011,主持
5.科技部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生態茶葉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示範與推廣”,2009-2011
6.2010年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基於微嫁接和轉基因技術培育茶樹抗除草劑株系的研究”,主持
7.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茶樹種質資源發掘創新與優質高效新品種選育及示範”2011.1-2013.12,主持
8.安徽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安徽茶產業技術創新鏈研究,主持 [2] 
9.利用N 離子注入選育茶樹優良品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主持

江昌俊獲獎情況

1.“茶葉(綠色)食品研究”2000年獲安徽省農村科技二等獎;
2.2003年入選安徽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2003)022號];
3.全國優秀茶葉科技工作者,中國茶葉學會,2004年;
4.2006年榮獲安徽農業大學首屆教學名師稱號;
5.200707獲省級教學名師稱號;
6.《茶樹育種學》教材獲全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7.主講的《分子生物學及實驗技術》課程獲2006年度高等學校省級精品課程;
8.主講的《茶樹育種學》課程獲2007年高等學校省級精品課程

江昌俊發表論文

1.cDNA Cloning and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Beta-glucosidase in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tze].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05,2(2)
2.Purification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β-Glucosidase from Fresh Leaves of Tea Plants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5,37(6) SCI
3.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of Tual 1, a Tubulin-encodeing Gene, during Flowering of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Using cDNA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echnique.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6,38(9) SCI
4.Cloning and two cDNA encoding a family of ATP Sulfurylase from Camellia sinensis related to Selenium or Sulfur metabolism and Functional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Plant Physiology et Biochemistry, 2008, 46 (8) SCI
5.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 cDNA from Camellia sinensis.Acta Physiol Plant,2008,30 SCI
6.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by cDNA-AFLP and its modified cDNA-AFLP technique reveals gene expression of tea (Camellia sinensis) during flower bud development stage. 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2008,17(6)
7. Cloning and Sequence of a Full-Length cDNA Encoding the RuBPCase Small Subunit (RbcS) in Tea (Camellia sinensi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 8(2) SCI
8.標題: Molecular cloning,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ree 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 (CAD) genes in the leaves of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作者: Deng, .Wei-Wei; Zhang, Ming; Wu, Jian-Qiang; 等.
來源出版物: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卷: 170 期 SCI
9.標題: CsICE1 and CsCBF1: two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volved in cold responses in Camellia sinensis
作者: Wang, Yu; Jiang, Chang-Jun; Li, Ye-Yun; 等.
來源出版物: PLANT CELL REPORTS 卷: 31 期 SCI
10.標題: Deep sequencing of the Camellia sinensis transcriptome revealed candidate genes for major metabolic pathways of tea-specific compounds
作者: Shi, Cheng-Ying; Yang, Hua; Wei, Chao-Ling; 等.
來源出版物: BMC GENOMICS 卷: 12 SCI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