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口縣

鎖定
江口縣,隸屬貴州省銅仁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東與銅仁市毗鄰,南與岑鞏縣相連,西與石阡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接壤,北抵松桃苗族自治縣。總面積1869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江口縣常住人口為184764人。
江口縣,境內著名的景點梵淨山為中國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
2018年9月2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佈通告稱,同意江口縣等14縣(區)退出貧困縣。 [2] 
2020年,江口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2%。
中文名
江口縣
外文名
Jiangkou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52062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貴州銅仁市
地理位置
貴州省東北部
面    積
1869 km²
下轄地區
2街道、6鎮、2鄉
政府駐地
雙江街道
電話區號
0856
郵政編碼
5544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梵淨山
機    場
銅仁鳳凰機場
火車站
桃映站
車牌代碼
貴D
地區生產總值
70.11 億元(2020年)

江口縣建置沿革

江口縣地圖 江口縣地圖
春秋,屬楚黔中。戰國,屬秦黔中郡義陵縣
漢高祖五年(前202),改秦黔中郡為武陵郡,隸荊州,屬武陵郡無陽縣。王莽建國,號“新”,改武陵郡為建平郡。東漢,複稱武陵郡,並無陽縣入辰陽,江口屬辰陽縣
宋孝建元年(454)至齊,江口仍屬辰陽縣。梁天監元年(502),蕭衍稱帝,江口屬武州南陽郡建昌縣。陳永定元年(557),陳霸先稱帝,廢建昌縣,江口屬南陽郡。
隋開皇元年,廢南陽郡,於其地置壽州。十八年(598),改壽州為充州。大業初,廢充州,併入辰州改為沅陵郡,廢靜人縣入辰溪縣,江口屬沅陵郡辰溪縣
唐天寶三年(744),江口屬辰水縣,隸充州。
後唐,江口屬蜀黔州。後晉天福五年(940),牂牁蠻首領張萬浚率所屬思夷等州歸附於楚,江口屬楚思州。南唐,攻楚,楚王馬希崇降,江口屬南唐。
宋紹興二年(1132),分荊湖路為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北路領沅州、清州,江口屬沅州麻陽縣
元,置省溪,提溪長官司,隸都雲、定雲安撫司,後改為省溪壩場等處蠻夷長官司與提溪等處軍民長官司,隸思州安撫司。至元十二年(1275),置思州安撫司,隸湖廣行省。至元十八年(1281),改思州安撫司為宣慰司,至元二十一年(1284),降為軍民安撫司,後分為思州、思南二宣撫司,江口屬思州宣慰司。
明洪武初,省溪、提溪屬四川行省思南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思南宣慰司改隸湖廣行省,省溪壩場等處蠻夷長官司改為省溪長官司,提溪等處軍民長官司改為提溪長官司。永樂二十年(1414),省溪、提溪長官司屬銅仁府。
清順治十六年(1659),省溪、提溪長官司隸銅仁府。
民國二年(1913),銅仁府改銅仁縣,將原設大江口之銅仁縣更名為江口縣,屬黔東道。民國12年(1923),廢道,江口縣隸屬於省。民國24年(1935),隸屬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25年(1936),屬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26年(1937),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32年(1943),江口縣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1958年,江口、玉屏兩縣併入銅仁縣。
1961年,江口、玉屏、銅仁3縣分治。 [8] 

江口縣行政區劃

民國2年(1913),江口縣劃分為東一區、東二區、南一區、南二區、西區、北區、中區,區轄民團(後稱保)。民國20年(1931),行政區劃為區、鄉(鎮)閭、鄰。原中區為第一區,東一區為第二區,東二區為第三區,南一區為第四區,南二區為第五區,西區為第六區,北區為第七區。
民國24年(1935),原第三區併入第一區,原六、七區併為第五區,廢鄉、鎮、間、鄰。設聯保,轄保、甲。民國26年(1937),江口縣所轄大平芒、衝蓬溪、十二灣與銅仁縣長坪、金家溝、鹽井河互換。民國30年(1941),松桃縣的龍眉、快場兩保劃歸江口縣;江口縣的竹林灣、獅子頭、太平坡、楊家寨、朱家坡、西溪、龍塘、道長嘴、幹竹坪、川洞撥給石阡縣,石阡縣屬王家屯、狗牙撥給江口縣。
民國32年(1943),撤區,建雙江、凱德、民和、龍宿、官和、鐵礦、桐香、閔孝、陰溪、德旺、太平、怒溪、桃映、馬田、溪口、壩盤聯保,當年廢除,編整為11鄉、2鎮、112保。
1951年4月,廢保、甲設行政村、組,全縣劃分為5區13鄉鎮。一區轄雙江鎮、凱德鄉;二區轄壩盤、鐵礦鄉;三區轄閔孝鎮、官和、民和鄉;四區轄紅石、德旺、太平鄉;五區轄桃映、溪口、怒溪鄉。這年7月,二區併入一區,改閔孝為二區,茶寨為三區,桃映為四區。
1952年5月,全縣劃分為5區46鄉鎮。松桃縣寨英鄉所轄新寨壩、王家、院子撥入江口縣怒溪鄉;銅仁縣洋寨鄉所轄清水塘、凱文、黃家、洞上、甘塘、淌灣、水塘及司保的張家灣、茅坪的金姚姓住地撥入江口縣鐵廠鄉。
1956年12月,溪口鄉所轄螺螄巖、矮紅、吉拉坡撥歸松桃縣木寨鄉。
1957年3月,撤區並鄉(除保留桃映區公所外,由5個工作組領導,凱德為縣委重點工作組),46個鄉鎮併為19個鄉鎮。
1957年12月,撤銷工作組和區,將19個鄉鎮併為7個鄉鎮。
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化,建立10個人民公社。12月,原江口縣劃為4個公社、28個管理區。
1960年,政社分設。銅仁縣江口片區4個公社建立24個鄉鎮。
1961年8月,江口縣劃分為4區18個公社,雙江鎮改為公社。
1963年,全縣劃為21個公社。江口區雙江公社分出興隆公社,民和區民和公社分出洪坪公社,官和公社分出泗渡公社。
1983年1月,城關區改為雙江區、興隆公社改為蓮花公社、大坪公社改為地樓公社。4月,撤銷雙江公社,建雙江鎮。11月,撤銷閔孝公社,建閔孝鎮。
1984年10月,成立蓮花、凱德、太平、壩盤、張屯、羅江、紅石、茶寨、德旺、民和、洪坪、凱里、官和、泗渡、鐵廠、桃映、勻都、溪口、地樓、怒溪、快場鄉。 [8] 
截至2023年6月,江口縣轄2個街道、6個鎮、2個鄉:雙江街道凱德街道閔孝鎮民和鎮桃映鎮太平鎮壩盤鎮怒溪鎮德旺土家族苗族鄉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鄉 [9] 

江口縣自然地理

江口縣位置境域

江口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處東經108°30′~109°06′,北緯27°27′~27°58′,東西長52公里,南北寬55公里,總面積1869平方公里。東與銅仁市毗鄰,南與黔東南州岑鞏縣相連,西與石阡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接壤,北抵松桃苗族自治縣。

江口縣地質

江口縣,地質構造屬揚子堆地合地緣,境內地質構造比較複雜。二級構造單元主要為江南台隆,其下分為梵淨山台凸和銅施台凹兩個次構造單元。江口縣地層除泥盆系、石灰系、侏羅系、三疊系、白堊系及第三系外,其他地質時代的地層,縣內均有出露,尤以前震旦繫上、下板溪羣、寒武系、奧陶系分佈最廣、發育較全。志留系、二疊系、第四紀地層縣內亦有一定面積的零星分佈。縣內基岩類型主要有砂頁岩和碳酸鹽類巖兩大類。 [5] 

江口縣地形地貌

江口縣少數民族
江口縣少數民族(11張)
江口縣,貴州高原向黔東一湘西低山丘陵過渡地帶。因其大地構造受古代梵淨山運動,志留系晚期的加里東運動和晚白堊系前的燕山運動等造山運動影響,故地貌條件亦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質構造所控制。全縣地貌總分佈格局成北北東向、北東向排列且地勢由北、西北、西南三方向東、東南傾斜,縣境內山巒重疊,溝谷縱橫、地勢起伏較大。西北部梵淨山地和西南部老嶺顯著高於周圍地區。武陵山主峯梵淨山著名山峯金頂海拔2493.8米,黔東第一峯鳳凰山海拔2570.5米。縣內最低點為桃映溪口村石埂村民組的河漫灘,僅275米。 [5] 

江口縣氣候

江口縣,地處亞熱帶中緯度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熱量豐富,降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的氣候特點。 [5] 

江口縣河流

發源於梵淨山的太平河、閔孝河、桃映河、車壩河等幾十條大小河流貫通江口縣,於縣城處匯成錦江,形成長江上游沅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江口縣土壤

江口縣境內土壤以黃壤、褐壤為主,山地面積、丘陵面積、平壩面積、其他面積分別佔縣域總面積的62.9%、26.1%、3.5%、1.2%。

江口縣自然資源

江口縣礦產資源

據資料和調查,江口縣內有礦牀礦點90餘處,大中型礦牀8處,小型礦牀16處。已知礦產有汞、銅、鐵、鎢、錫、鈮、鉭、鎳、金、銻、鉛、鋅、鉬、鈷、鈾、及磷塊石、大理石、石棉、煤矸土、粘土等20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產。 [18] 

江口縣水資源

江口縣水資源由地表水、客水和地下水組成。河流均屬雨源性河流。四條主河流是:閔孝河、太平河、桃映河、車壩河。天然地表水資源總量22.55億立方米,縣內地下水資源亦比較豐富,地下水主要分佈在雙江鎮、怒溪、壩盤、太平、民和、官和、閔孝、德旺、凱德等鄉。平均總動儲量4.5億立方米。 [18] 

江口縣生物資源

植物
糧油類主要有水稻、玉米、紅薯、洋芋、小麥、大麥、燕麥、小米、高粱、蕎麥、大豆、豌豆、綠豆、赤小豆、花生、芝麻、油菜、油茶、油桐、烏桕。
瓜果類有西瓜、香瓜、地瓜、桃、李、杏、梨、橙、桔、柿子、枇杷、銀杏、板栗、絲慄、葡萄、核桃、獼猴桃。
蔬菜類主要有:白菜、青菜、菠菜、芹菜、韭菜、蘿蔔、胡蘿蔔、蓮花白、茼蒿、南瓜、苦瓜、絲瓜、茄子、辣椒、萵筍、四季豆、豇豆、冬瓜、黃瓜、芋頭、姜、蒜、葱、番茄、竹筍、刀把豆、筍瓜、茭筍、芫菜、藠頭、瓠瓜等。
竹木類:楠竹、金竹、山竹、苦竹、水竹、毛竹、刺竹、箭竹、慈竹、斑竹、杉、松、柏、楓、柳、樟、桑、槐、漆、梓、椿、棕、青槓、梧桐、白楊、漆樹等。
觀賞類主要有:桂花、荷花、蘭花、指甲花、山茶花、杜鵑、珙桐、菊、梅、雞冠花、牡丹、玫瑰、仙人掌、美人蕉、芙蓉花、芭蕉等。
珍稀植物:珙桐、冷杉、黃楊、鵝掌楸等。
其他還有棉、麻、茶、甘蔗、向日葵、烤煙、野生中藥材等。 [18] 
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以華中區系成分為多,據初步調查,陸棲脊椎動物有304種,其中爬行動物8科46種;兩棲動物8科34種,鳥類35科173(4亞種)。包括國家一類保護瀕危物種黔金絲猴、二類保護動物大鯢等。 [18] 
真菌
據對縣內大型真菌初步考察及有關資料記載,有大型真菌151種,分屬兩個亞門33科。其中食用菌30餘種,毒菌7種,藥用真菌21種,樹木病原真菌56種。藥用真菌中有12中含抗癌物質。可以供食用、藥用真菌主要有靈芝、紫芝、猴頭、竹蓀、銀耳、木耳、羊肚菌、牛肝菌、雞樅、石灰菌、側耳、香菇、草菇、松乳菇、裂褶菇、豬苓、茯苓、竹璜、麥角菌、硫磺菌、密環菌、紅菇、松針菇等。釀造、食品加工方面用到的真菌有酵母菌、黑根黴、麴黴。 [18] 

江口縣人口民族

2022年,江口縣户籍人口251955人,其中:城鎮人口97630人,少數民族16.64萬人。常住半年以上人口(常住人口)18.1萬人。常住人口出生率6.13‰,比上年下降19.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5.28‰,比上年增長18.1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5‰,比上年下降72.76個千分點。 [1]  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羌族等14個少數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2%。

江口縣經濟

江口縣綜述

江口縣遠眺 江口縣遠眺
2022年,江口縣地區生產總值79.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4.29億元,下降0.7%;第三產業增加值42.96億元,下降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3484元(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三次產業結構為27.8:18:54.2。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分別為:第一產業1.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0.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0.06個百分點。 [1] 
人民生活
2022年,江口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7元,比上年增加817元,增長6.8%,其中:人均工資收入7513元,比上年增加189元,增長2.6%;人均經營淨收入3106元,比上年增加271元,增長9.6%;人均財產淨收入94元,比上年增加62元,增長194.8%;人均轉移淨收入2214元,比上年增加15.4元,增長15.4%。四大收入分別佔可支配收入的58.1%、24.0%、0.7%、17.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24元,比上年增加1909元,增長5.2%,其中:人均工資收入22127元,比上年減少1608元,增長-6.8%;人均經營淨收入8300元,比上年增加792元,增長10.5%;人均財產淨收入4040元,比上年增加1208元,增長42.7%;人均轉移淨收入3857元,比上年增加1516元,增長64.8%。四大收入分別佔可支配收入的57.7%、21.7%、10.5%、10.1%。
城鎮居民人均總支出42425元,比上年增加1668元,增長4.1%,農村居民人均總支出19122元,比上年增加1426元,增長8.1%。支出主要體現在日常消費支出方面。城鎮人均消費支出20679元,比上年增加27元,增長0.1%。其中:1、食品煙酒消費比上年增長0.7%。2、衣着消費比上年增長4.6%。3、居住消費比上年增長6.8%。4、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比上年增長42.1%。5、交通通信消費比上年增長-4.9%。6、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比上年增長-17.2%。7、醫療保健消費比上年增長0.8%。8、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比上年增長-25.7%。
農村人均消費支出12772元,比上年增加1160元,增長10.0%。其中:1、食品煙酒消費比上年增長18.2%。2、衣着消費比上年增長3.2%。3、居住消費比上年增長3.5%。4、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比上年增長32.0%。5、交通通信消費比上年增長5.5%。6、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比上年增長1.4%。7、醫療保健消費比上年增長21.9%。8、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比上年增長-15.1%。 [1]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江口縣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0.8%。從投資結構看: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34.6%,產業投資增長127.5%,公路投資下降86.7%,房地產投資下降37.7%。 [1] 
財政税收
2022年,江口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583萬元,增長13.3%(增速採用同口徑計算);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8430萬元,下降49.4%;非税收收入13153萬元,增長54%。財政預算支出280602萬元,增長10.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2447萬元,下降7.4%;教育支出53500萬元,增長2.8%;科學技術支出2980萬元,增長0.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6710萬元,增長5.7%;衞生健康支出20400萬元,下降16.31%;節能環保支出3249萬元,下降69.1%;城鄉社會事務支出15628萬元,增長64.4%;公共安全支出6284萬元,下降16.2%。
綜合税收收入38279萬元,下降8.9%(還原留抵退税),其中: 國內增值税18727萬元,下降13.4%;國內消費税7萬元,增長16.7%;企業所得税5891萬元,下降9.4%;車輛購置税718萬元,下降24.9%;個人所得税2220萬元,下降8.5%; 資源税200萬元,下降1.5%;土地使用税938萬元,下降7.4%;城市維護建設税765萬元,下降25.8%;印花税342萬元,下降23.5%;土地增值税996萬元,下降62.8%;房產税725萬元,下降17.8%;車船税503萬元,增長21.2%。地方税收收入佔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達39.1%。 [1] 

江口縣第一產業

2022年,江口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0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3%。其中:農業產值22.01億元,增長3.9%;林業產值4.3億元,增長3.4%;牧業產值5.88億元,5.8%;漁業產值1.95億元,6.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87億元,增長4.5%。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87萬畝,較上年增長0.1%;油料作物播種面積8.2萬畝,增長10.5%;煙葉播種面積0.55萬畝,增長7.9%;蔬菜播種面積11.4萬畝,增長3.12%;茶園面積17.48萬畝,增長0.06%;中藥材種植面積4.42萬畝,增長6.25%。
2022年,江口縣糧食產量6.4萬噸(折糧),較上年增長0.48%。其中,夏糧產量1.57萬噸,增長1.42%;秋糧產量4.83萬噸,增長0.18%。豬存欄9.25萬頭,增長1.54%;出欄13.1萬頭,下降10.45%。牛存欄3.055萬頭,增長4.98%;出欄0.677萬頭,下降6.35%。羊存欄2.13萬頭,下降2.8%;出欄1.46萬頭,下降7.55%。家禽存欄105.15萬隻,增長41.63% ;出欄83.31萬隻,增長32.3%。全縣主要肉類產量1.43萬噸,下降4.19%;其中:豬肉產量1.18萬噸,下降7.63%;牛肉產量0.084萬噸,下降8.46%;羊肉產量0.026萬噸,下降0.08%;家禽肉產量0.134萬噸,增長34.2%。 [1] 

江口縣第二產業

工業
江口縣城
江口縣城(9張)
2022年,江口縣全部工業增加值6.89億元,增長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2%。 [1] 
建築業
2022年,江口縣建築業增加值7.4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降3.4%。 [1] 

江口縣第三產業

零售貿易業
2022年,江口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9%。其中:批發業商品銷售額增長4.6%;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增長3.8%;住宿業營業額下降9.1%;餐飲業營業額下降0.8%。 [1] 
交通運輸業
2022年,江口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0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9%。電信業務總量15334.5萬元,增長9.4%。電話用户22.67萬户。其中:移動11.37萬户,聯通3.9萬户,電信7.4萬户。 [1] 
旅遊業
2022年,江口縣酒店、賓館、農家樂及鄉村旅社共641家,客房9575間,牀位數16550張。共接待國內過夜遊客82.41萬人次,增長11.9%,接待入境過夜遊客345人次,下降252.04%。 [1] 
金融保險
2022年,江口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5.58億元,增長15.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8.17億元,增長16.8%。各項貸款餘額114.95億元,增長14.5%。其中,中長期貸款39.11萬元,增長17.4%。
保費收入8923萬元,增長29.9%。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3066萬元,人壽保險保費收入5857萬元。賠款支出2667萬元。其中:財產保險賠款1671萬元,人壽保險賠款996萬元。 [1] 

江口縣交通運輸

杭瑞高速
杭瑞高速(7張)
杭瑞高速公路 [11] 江玉高速 [12]  、安江高速、渝懷鐵路 [13]  、354國道 [16]  穿過江口縣。
2022年,江口縣公路通車裏程2574.5公里,其中組組通1213公里。全縣機動車保有量51232輛;其中:摩托車22501輛。 [1] 

江口縣政治

縣委書記:曹勇
縣長:辜應強
截至2023年11月 [4]  [10] 

江口縣社會事業

江口縣教育事業

江口縣民族中學 江口縣民族中學
2022年,江口縣教育事業投入53500萬元,增長2.8%。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數1583人,招生人數436人,教職工數33人,其中專業教師32人。普通中學10所(其中:初中8所、高中2所),在校學生12934人,教職工1115人,其中專業教師940人。有小學43所,在校生17430人,教職工1122人,其中專業教師994人。幼兒園30所,入園兒童7214人。小學入學率99.7%。 [1] 

江口縣文化事業

2022年,江口縣有文化廣播電視站(館)10個,圖書館1個,有廣播、電視台1個,電影院2個,有衞星電視地面接收台1個,電視覆蓋率100%。 [1] 

江口縣醫療衞生

2022年,江口縣有醫療衞生機構156個。其中:醫院2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144個(鄉鎮衞生院10個、村衞生室118個、診所、衞生所、醫務室、護理室16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銅仁市麻風病醫院);民營醫療機構7個。醫療衞生機構人員2642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1873人(執業(助理)醫師87人、執業醫師319人、註冊護士861人、藥師(士)66人、技師(士)128人,其他412人),鄉鎮醫生和衞生員330人,其他技術人員308人、管理人員68人,工勤技能人員63人。衞生機構牀位1445張。 [1] 

江口縣社會保障

2022年,江口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11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30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07088人,較上年增長0.03%;參加城鎮企業養老保險人數9934人,較上年增長57.1%;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人數5504人,較上年增長2.1%;參加失業保險人數6287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人數11719人,較上年增長4%;參加生育保險人數8536人,較上年增長3.2%;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1964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11662人,參合率達101.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675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199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476人。共有各類社會福利院1個、敬老院10個、幸福院93個,共有牀位608張。 [1] 

江口縣歷史文化

江口縣民俗

江口儺戲
江口儺戲 江口儺戲
儺戲是中國古代舉行驅鬼逐疫迷信祭儀時跳的一種舞,它崇拜和信仰人類祖先“儺公儺婆”。僅在少數地區流傳,被稱為中華文化的“活化石”。表演形式是“衝儺還願”“酬神娛人”。其目的是“酬神娛神”、“驅邪迎祥”。在江口境內歷史悠久,影響極大,傳佈較廣,在民和、雙江、壩盤,桃映一帶廣為流傳。由於受巴楚文化的影響,江口的儺戲與原始宗教、民間傳説,地方歌謠融為一體,成為一種獨特的戲曲形式。
瓦寨鑼鼓
瓦寨鑼鼓 瓦寨鑼鼓
土家稱“打傢伙”或“五子傢伙”,是流傳在土家族聚居區的一種古老而優美的打擊曲牌音樂。主要用於結婚、年節等喜慶場合,喧染熱烈歡快的氣氛,是土家族人民最喜愛的器樂合奏,也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種文藝形式。故有“土家三大樂:擺手、哭嫁、打擠鈸”之説。土家族男孩從小便跟着老藝人學打傢伙,耳濡目染,世代相傳。每逢婚娶、年節、喜慶之際,便相邀為伍打傢伙,走鄉串寨,鑼鼓齊鳴,響徹雲霄,表演之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羌歷年
位於黔東高原的江口縣桃映鎮漆樹坪,是貴州省唯一聚族而居的羌族村寨,2013年羌寨被國家列入傳統保護村落。羌歷年是漆樹坪羌族主要的傳統節日。羌歷年,羌語稱“日美吉”,即“吉祥歡樂的日子”,為羌族最隆重的節日。據説是在秋收過後,羌民為祭祀神錄和祖先,向神還願的一項活動,即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慶典,一般為3-5天,有的延長到十月初十,羌歷年的主要活動是還願祭祀和吃筵席。
侗家薑茶
侗家人吃薑茶是傳承已久的生活習慣。凡侗家人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田邊土埂上栽種茶樹,每年清明之後開始採茶直到立秋。分三次採摘加工,第一道為清明茶,只採剛發出的“兩葉一芯”之嫩芽,用温鍋烤搓成上等茶,一般用於接待貴客和外公舅爺;二、三道茶用於接待普通客人和自食用,但凡用茶都要有姜為伴。其香久遠,其甜悠長,其辣適中,深受侗家人和其它各族客人喜愛。

江口縣節慶

打背節
打背節 打背節
打背節是苗族青年男女的節日,於每年農曆正月初三到十五這幾天舉行,男女青年歡聚在風景優美的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峯湧而出,衝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矇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夥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邊大笑,一邊掙扎。掙脱時,捉住小夥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整個場地男追女逐,歡蹦亂跳。打累了,男女雙雙各找一個地方打土電話(即用兩話筒,中間連一長線,各在一方對着竹筒講話、唱歌都能聽見),相互傾吐密語表情,以企結成伴侶。情投意合後,再告訴父母,擇吉日成親。
花炮節
花炮節是侗族傳統節日。主要活動是各村寨組織搶花炮。花炮是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的小鐵環,將其置於鐵炮頂端,然後點燃放炮,小鐵環衝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預定人員即奮力爭搶,奪到花炮並送到指定地點為優勝。搶到花炮則意味着吉利幸福,還可獲得豬、羊、紅蛋、酒和鏡屏等獎勵。花炮分頭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還有四炮、五炮。搶花炮僅限於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組隊,也可跨村寨自由組隊。搶花炮原為還願求嗣的民間宗教儀俗,現已發展成為羣眾性文體活動,並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項目。
姓氏節
姓氏節是侗族傳統節日。石、羅姓過“未節”,以立秋後第一個未日為節日;有的石姓則在十月十二日過祭祖節。胡、吳兩姓過“甲戌節”,即立秋後第一個甲戌日過節。伍姓在六月初六過“雙鴨節”或過八月“仕節”。陳姓原在除夕早上過“概考送節”(即開酒罈節),後因除夕難以請到客人,改在七月十四過“中元節”。這些節日,多數在黎明前以粗飯、淡菜或凍菜放在芭蕉葉上祭祖,紀念先人在民族壓迫下逃難的艱辛生活。到上午或中午才請新戚朋友到家做客。
四月八
四月八是苗族傳統節日,又稱“亞努節”,即農曆四月初八。傳説古代有一個名叫“亞宜”的苗族首領,領導苗族向統治者進行鬥爭。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便於每年的四月八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追思亞宜的業績,為戰死者掃墓。清代乾嘉苗民起義後,統治者禁止苗族人民舉行這一活動,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個極其有意義的傳統節日。1949年後,經國家民委批准,將“四月八”定為苗族統一的節日。每年四月八這一天,苗族人民披戴銀妝,穿着新衣,參加節慶活動,舉行儺戲、上刀梯、下火海、獅子舞、打花鼓、賽歌、吹嗩吶、吹木葉、茶燈等民間技藝表演。

江口縣旅遊

梵淨山 梵淨山
江口縣自然景觀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的區域主次劃分為三類,即:①以梵淨山景區為主體景區:金頂風景區、九龍池風光、爛茶頂杜鵑林、鳳凰山風光、寺廟、沿線亭閣、碑林摩崖、黑灣河漂流、鳳凰山寨、豆腐乾一條街、黃家壩水上樂園等。②以縣城及其他景區為輔助景區:原始森帶風光、太平河沿岸風光、乾溪溝峽谷、黃枯山風光、魚良溪峽谷、三星拜月、桑木溝水上樂園、金楠橋攀巖等。③棉絮嶺風景線:槐豐、岑忙犀牛洞穴羣、梵淨山博物館、馬槽河民族村寨景點等。
梵淨山
梵淨山(MountFanjing),原名“三山谷”,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得名“梵天淨土”。國務院於1986年將其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2493米,武陵山脈的主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梵淨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榮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是中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是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圈成員單位之一。
梵淨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進入山區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峯的“蘑菇石”是一道景觀。
紅十八師歸建地舊址
磨灣,又稱磨王溝,它是一個自然寨的名稱,又是雙江鎮一個行政村的名稱。它座落在離江口縣城約4公里處,全寨共253户,1300餘人。除幾户雜姓外,絕大多數是姓陳。寨子背靠大山,面向田壩,歷來是兵家投足之地。1936年初,紅六軍團路經江口時,曾駐在這裏。軍團部政工委首長駐陳運順家木樓上,兩間木樓現還存在。1982年10月江口縣人民政府將紅十八師歸建地舊址磨灣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口縣地方特產

紫袍玉帶石
紫袍玉帶石 紫袍玉帶石
屬中國極為稀少的珍貴玉石,獨產於江口縣德旺鄉金盞坪。紫袍玉帶石質地堅硬,具有天然油脂和光澤,是工藝品雕刻的上乘材質。用此玉雕琢成的工藝品,具有很高的適用、收藏、觀賞價值,用它製成的梵淨山玉硯、屏風、壁畫、茶壺、茶盤、茶杯、生肖牌、掛件、手鍊、彌勒笑佛等,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用紫袍玉帶石雕刻的梵淨山玉帶九層塔現存於北京人民大會堂。
豆腐乾
豆腐乾是江口人民的傳統食品之一,色香味別具一格,製作獨特,歷史悠久。是江口最具代表性的土特產之一。
米豆腐
江口米豆腐嫩黃鮮亮,晶瑩剔透,可切成片、條、塊或製成蝦仁米豆腐,配以江口特製的油辣椒、醋辣椒、佐料,酸香麻辣,滑軟可口,涼吃熱煮均可。已成為貴州省內外有名的土特產之一。
油茶
油茶非“茶”,江口當地的老百姓家裏嫁女的時候,出嫁前一天晚上坐花宴、唱伴嫁歌,主人為了酬謝賓客和親朋好友,晚飯後,特花幾小時做成夜宵粥,而主人卻謙虛的説成是喝茶。
雲霧茶茶園位於民和鄉毛坪、壩盤鄉鐵廣、怒溪鄉駱象等高原地帶。由於所處特殊地理環境,雲霧茶茶葉色澤油亮,絨毛多,氨基酸、蛋白質和寧酸含量較高,富含人體必須的硒、鋅等微量元素,營養豐富,清香鮮醇,具有清熱解毒、降脂減肥、防病抗衰等功效。
江口的梵淨山翠芽茶在2010年上海茶藝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江口縣榮譽稱號

2018年,江口縣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3] 
2019年3月,江口縣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19年8月,江口縣入選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6] 
2019年10月,江口縣入選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19] 
2020年,江口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7] 
2021年6月,江口縣入選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 [17] 
2021年9月,江口縣入選2021-2023年度“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4] 
2021年11月,擬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