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姓氏節

鎖定
姓氏節是姓族的節日,以姓為節,起源於南宋時期。以廣東南雄的界址、孔江、烏逕、新龍、坪田、南畝、大塘、油山等鎮,盛行的姓氏節。一般以該族祖先的生日或對該氏族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為姓氏節節日。如:如烏逕新田李氏姓氏節為農曆九月十三日,是新田李氏祖先李金馬的生日。李金馬是户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政聲卓著。如:界址趙氏姓氏節則為農曆七月十三、十四日兩天。因界址趙氏都是趙匡胤的後裔,所以其敬奉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和趙子龍,十三日為趙屋村節日,十四日是從趙屋村遷出的趙姓村節日。屆時,由輪值首事(頭人)牽頭籌辦(公嚐出資),設壇祭祀,抬菩薩(祖像)出行遊村,請戲班日夜演戲,各户則廣邀親朋戚友前來作客,為時三五七天,閤家團圓,全族聚會,各姓親朋相慶,祥和友愛,熱鬧非凡,比之春節元宵有過之無不及。一姓過節,百家聯歡。姓氏節把敬祖崇先、文化娛樂、情誼交流融於一體,羣眾樂於參與,自古以來,盛行不衰。
中文名
姓氏節
傳    承
廣東南雄界址、烏經等地
類    型
姓氏節日

目錄

姓氏節節日風俗

姓氏節 姓氏節
在廣東南雄烏逕至界址那一帶,過完春節陸續就有村莊過姓氏節,而每個村莊均有不同的時間,有些地方同姓但過節的時間卻不同,而有不同的村同姓(相隔甚遠)卻是同一天。像我們黃姓是農曆八月初十而葉姓是八月十六,早些年由於交通通信都不是很方便,所以我們那裏過姓氏節一般都是要吃上三天三夜。
臨近姓氏節,人們會知會親朋好友,前來參加。到了姓氏節那天,本姓的親友會提着禮物前來過節。整個村莊,洋溢着節日的氣氛。晚上,大夥兒坐在一塊,談生產談生活議家事議國事,其樂融融。他們還請來電影放映隊,在祠堂門口放映影片。放映場上,人頭湧動。每當放完一圈片子換片的空兒,呼朋換友的叫聲,小孩嬉鬧追打的歡叫聲,高聲低語的談話聲交織着,小村的夜,充滿着無限的生機。
就是以姓為單位,在一年度中某一天親朋好友來相聚的一個活動,屬南雄上方人特色,哈哈!傳説是為了紀念祖先的,聽説我們那人以前是北方人,過了生活來到了這開發。每年過節,就是紀念祖先這一天來到這片土地!温亮解釋!

姓氏節節日

李氏姓氏節為農曆九月十三日
各姓氏節日期 各姓氏節日期
賴氏姓氏節為農曆七月初七日葉族姓氏節定於農曆八月十六日彭氏姓氏節為農曆十月初八
趙氏姓氏節為農曆七月十三日、十四日
董氏姓氏節為農曆八月十四日
鄧氏姓氏節為農曆八月十三日歐氏姓氏節為農曆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