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鎖定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Jiangnan University-School of bioengineering)是江南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是中國發酵工程學科的誕生地,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發酵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及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 [1] 
學院源於1952年建立的南京工學院發酵工程專業,1958年成立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品工業系發酵工程學教研室,1984年成立發酵工程系,1995年成立無錫輕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2001年更名為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1] 
截至2018年9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開設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釀酒工程3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有專任教師156名,教授50名、研究員2名、副教授55名、副研究員12名;在校本科生950餘名,研究生1000多名。 [1] 
中文名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外文名
Jiangnan University-School of bioengineering
創辦時間
1952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江南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程捷音
院長:劉龍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本科專業
3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
博士後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1個
地    址
江蘇省無錫市蠡湖大道1800號(214122)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之初,原國立中央大學農科農化系即設食品發酵學術方向。 [2] 
國立中央大學校門,1928 國立中央大學校門,1928
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南京大學。
1950年,南京大學正式成立食品工業系。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以原南京大學農學院食品工業係為基礎,與浙江大學農化系、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以及武漢大學園藝系農產品加工組、農化系的農產製品組,復旦大學農化系併合,組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設有製糖、發酵、油脂和罐頭4個組。
南京工學院校門照片 1952 南京工學院校門照片 1952
1958年,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整建制東遷無錫,成立無錫輕工業學院,發酵工學專業(發酵劑製造工學)成為無錫輕工業學院建立之初設立的首批5個專業之一。
1984年,調整為無錫輕工業學院發酵工程系。
發酵工程系首屆畢業生合影留戀1984 發酵工程系首屆畢業生合影留戀1984
1995年,成立無錫輕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2001年,三校合併後改稱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3] 
2019年9月,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4]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專業設置

截至2018年9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開設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釀酒工程3個本科專業。 [5]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 學科概況
截至2019年2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1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輕工技術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輕工技術與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製糖工程、發酵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輕工技術與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製糖工程、發酵工程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輕工技術與工程 [6]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發酵工程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輕工技術與工程 [7] 
  • 學科評估
在2009年及2012年教育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輕工技術與工程分別排名第一、第二。2017年,在第四輪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輕工技術與工程一級學科並列A+。 [8]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大樓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大樓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特色專業2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江蘇省品牌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1門,江蘇省高校省級英文授課精品課程1門。 [1]  [9] 
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生命科學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青島啤酒共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洋河集團共建 [10] 
國家特色專業:生物工程、生物技術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生物工程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生物工程
江蘇省品牌專業:生物工程 [11] 
精品課程
項目名稱
獲獎人
等級
時間
《生物技術概論 Essentials of Biotecnology》
主編:王武
江蘇省高校省級英文授課精品課程
2014
《把酒論科技》
徐巖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
2013
《生化工程》
堵國成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
《微生物遺傳育種》
李華鍾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
生化工程
堵國成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9
發酵工程原理與技術
陳堅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8
參考資料: [9] 
  • 教學成果
精品教材
序號
名稱
主編
級別
時間
1
《生物技術概論》
主編:王武
輕工優秀教材
2015
2
《生化工程》(第二版)
主編:倫世儀
輕工優秀教材
2015
3
《工業生物技術專業英語》
主編:許贛榮
輕工優秀教材
2015
4
《釀造酒工藝學》(第二版)
主編:顧國賢
輕工優秀教材
2015
5
《工業微生物遺傳育種學》
主編:李華鍾
省級重點教材
2015
參考資料: [12] 
教學成果獎
序號
項目
主持人
獎項
時間
1
“輕工生物技術類”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堵國成
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3
2
食品發酵類專業研究型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陳堅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
參考資料: [9]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專任教師156名,教授50名、研究員2名、副教授55名、副研究員12名;學院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江蘇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部級以上人才120人次,其中國家級人才稱號40餘人次,包括工程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及國家級教學名師等。 [13] 
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發酵工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江蘇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發酵工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10] 
中國工程院院士:倫世儀(專職)、陳堅(專職)
國家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陳堅
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劉立明許正宏吳敬饒志明
國家級教學名師:堵國成
青年拔尖人才:劉立明、聶堯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堅、吳敬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劉立明、劉龍周景文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陳堅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陳堅、堵國成
全國優秀教師:陳堅、徐巖、堵國成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徐巖、堵國成、吳敬、許正宏、陸健李崎、劉立明、饒志明周哲敏倪曄張梁、周景文、周楠迪、張榮珍 [14]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獲得榮譽

2015年獲評“全國模範職工小家”;2018年學院入選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杆院系”培育創建單位;2019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1]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分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1個,中國高校資源信息平台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111引智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江蘇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江蘇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 [15] 
科研平台名稱
類別
批准單位
批准時間
國家級
國家發改委
2011
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
科技部
2007
工業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教育部
2000
糖化學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教育部
2010
江蘇省現代工業發酵協同創新中心
省部級
江蘇省
2013
中國高校工業微生物資源信息平台
國家級
教育部
2005
應用微生物及其生物製造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國家級
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
2008
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無錫)
國家級
國家發改委
2003
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無錫)
國家級
國家發改委
2008
國家級
科技部、教育部
2007
江蘇省生物活性製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級
江蘇省
2000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近5年承擔了國家級項目200餘項,部省級、企業課題500多項;總科研經費超過5億元,其中縱向經費與橫向經費比例為1:1;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1]  獲國家專利金獎1項、銀獎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00餘項,授權專利500餘項,其中授權國際專利40餘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000餘篇,其中NC、PNAS和ME等本領域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共60餘篇;出版英文專著12部;獲國家、省部級和行業協會獎勵50餘項,歷年獲國家科技進步、國家技術發明獎9項。 [16] 
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獲獎級別
2003年
微生物酶拆分製備D-泛酸內酯及用於生產D-泛酸鈣與D-泛醇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3年
基於風味導向的固態發酵白酒生產新技術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6年
酮酸發酵法制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參考資料: [17-19]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加拿大、荷蘭、韓國等國家的多所國立大學建立了合作和交流關係。 [1]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形象標識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徽主體圖案為細胞核,代表學院主要教學科研方向為生物工程,寓意包裹着的不只是生命科技,更是從渺小的生命中實踐着偉大的夢想。 [2] 
院徽 院徽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精神文化

  • 學院精神
發酵精神:“勇於創新、善於實踐” [2] 
  • 社團文化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分團委下設學生會、研究生會。
學生會
學生會是聯繫院系同學的橋樑和紐帶;同時創造學習氛圍,優化育人環境,使學生幹部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發揮和提升。 [20] 
研究生會
研究生會開創傳承以“朱寶鏞大講堂”及“科研軟件大學堂”為核心的學術活動,服務本碩博論壇;建立完善以“職場訓練營”及“職場問道系列講座”為核心的就業創業培訓服務;以校內志願服務為平台,以校外志願服務做補充,開展了實驗平台維護、大型學術及比賽會議志願服務以及敬老院志願服務等活動;此外,還開展了“K歌大賽”、“迎新杯”籃球賽、趣味運動會以及系列團體輔導等文體活動。 [21] 
  • 科普文化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官網顯示,生物工程學院建造了酒科技館,酒科技館主要以展示釀酒歷史、工藝、科技、教育、文化等為內涵的,以實物(或文物)、圖片、多媒體等為載體的相關知識;其主要特色在於體現釀酒行業中的“科技”要素;酒科技館的總標題下分設了既相互聯繫,又相對獨立的三個主題,構成了科技館展示空間的主體。三個主題分別是:“釀酒工藝演變”;“釀酒科學技術”;“中國釀酒概況”。 [22]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程捷音
院長
劉龍
副院長
陳獻忠、聶堯、劉延峯
參考資料: [23]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優秀校友

李寅
吳建峯
丁耀坤
王鴻祺
陸誠
傅健生
錢慈明
-
參考資料: [2]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