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驛

鎖定
水驛,是以船為主要交通工具驛站,其轉遞手段為“代馬船”。據《唐六典》載,唐朝開元、天寶時“錢塘江已有水驛之役”。越州至杭州浙江渡,有驛船。
中文名
水驛
交通工具
轉遞手段
代馬船
出    處
唐六典
釋    義
水路驛站 [1] 

水驛水驛興衰

水驛 水驛
唐朝杜甫《解悶十二首》有“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古驛樓”的詩句。白居易的《宿樟亭驛》有“夜半樟亭驛,愁人起望鄉”的詩句。唐詩中可知,西興古有樟亭驛。南宋《嘉泰會稽志》載:“蕭山縣有夢筆驛,在縣東北三十步;漁浦驛,在縣南六十里;錢清驛,在縣東北五十里;日邊驛(後即西興驛),在縣西十里”。明嘉靖十八年(1539),蕭山有遞鋪(同驛站)6個,即:總鋪、十里鋪、新林鋪、白鶴鋪、鳳堰鋪、沙岸鋪。遞鋪沿蕭紹運河而設,經水路可直達明州。至明萬曆年間,遞鋪均廢。至清康熙年間僅存西興驛,直至清朝末年。在1925年蕭紹公路建成前,尚有“信班船”往來於蕭紹運河及支流之上。

水驛水驛功用

水驛的功用來看卻是相同的:一是傳播政令、溝通聯繫,鞏固國家;二是推動商貿發達,改善人民生活;三是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繫,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水驛西興驛

西興驛,為蕭山存在時間最長的驛站。明朝嘉靖《蕭山縣誌》記載,西興驛,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蕭山縣主簿海牙重建,有正廳3間,廂房6間,後軒3間,廚房3間,譙樓3間,還有轎房、茶房、穿堂各1間;官廨11間位於正廳西北處。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蕭山縣令魏堂重修西興驛,時設驛丞1人,撰典1人,統領水夫98人,岸夫96人,館夫12人;有站船11艘,正副鋪陳(牀位)42個。清初西興驛有站船7只,紅船4只,中河船4只;必要時還僱用民船。民國《浙江通志記載》驛站附記:“西興驛為浙東入境首站,西連省城,中隔錢江,計程三十里;東達紹興郡,計程一百一十五里;離山陰縣蓬萊驛,計程九十里,中無腰站。凡京外各省發寧、紹、台三府公文,由仁和縣武林驛遞至西興驛接收掛號,撥夫轉遞山陰縣蓬萊驛收轉;寧、紹、台三府發省城及蕭山縣屬公文,由蓬萊驛遞至西興驛接收,撥夫赴省並分投蕭山縣城內外各鎮;省城以外公文也由西興驛馳送武林驛接收,轉遞下站。”清宣統三年(1911),西興驛最後一個被裁撤。
參考資料
  • 1.    水驛  .在線新華字典[引用日期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