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京都市大學

鎖定
東京都市大學(日文平假名:とうきょうとしだいがく;英文:Tokyo City University),簡稱TCU、都市大,本部位於日本東京都世田谷區的理工系私立大學。於1929年創立,1949年設置學部,2009年由武藏工業大學東橫學園女子短期大學合併組建為東京都市大學 [1] 
中文名
東京都市大學
外文名
Tokyo City University
簡    稱
都市大
創辦時間
1929年
辦學性質
日本私立大學
主管部門
五島育英會(東急集團旗下五島育英會) [53] 
校    訓
公正、自由、自治
校    歌
東京都市大學校歌 [5] 
知名校友
八鄉隆弘
知名校友
新居千秋
伊丹潤
石上純也
大畠章宏
所屬地區
日本東京
主要院系
設計與數據科學學部、情報工學部、理工學部、建築都市設計學部、環境學部、媒體情報學部、都市生活學部、人間科學部。 [64] 
現任校長
野城智也 [65] 
學    羣
東京理工系四大學 [74] 

東京都市大學大學概況

東京都市大學 東京都市大學
東京都市大學的前身校,是1929年(昭和4年)由及川恆忠,西村有作在東京府荏原郡大崎町(東京都品川區大崎)創立的武藏高等工科學校。此後,在1939年(昭和14年)時向作為本部所在地的東京都世田谷區玉堤遷移。1949年,通過學制改革成為武藏工業大學。1955年,通過創辦者的請求,大學由東京急行電鐵的創業者五島慶太創立的學校法人五島育英會承繼。
2009年武藏工業大學合併該學校法人運營的東橫學園女子短期大學成為東京都市大學,工學部,知識工學部,環境情報學部之外又加上重新開設的文科系的都市生活部,人間科學部,共有5個系16個大類。 [2] 

東京都市大學建學精神

東急集團——東京都市大學 東急集團——東京都市大學
公正”、“自由”、“自治”作為建學精神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向前發展。以“為追求工業教育的理想”的學生為中心,放眼日本是極為罕見稀少的並且以激發學生熱情與創造力的大學。建學精神是滿溢着獨立自主精神的學生,夢與希望的象徵。東京都市大學秉承着建學精神的同時,在新時代下向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大學的方向更進一步。 [2] 

東京都市大學理念

為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
“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不損害環境的情況下促進社會發展。這裏所説的環境,並不是指單純的自然環境、地球環境等狹義的環境,而是包括社會環境在內的廣義環境。例如,經濟惡化導致的失業者增加、山區人口稀少地區的老齡化導致的村落消失危機等,都是阻礙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多角度、綜合性地看待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並引導其持續發展,將成為新本校的職責和使命。為此,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推進才是東京都市大學的目的。 [3] 

東京都市大學教育理念

跨越界限,讓學生和教職員共同思考、學習、行動,培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3] 

東京都市大學教育目標

培養具有公正、誠實和自我鑽研能力,能夠解決集中在“城市”的複合型課題,能夠跨越多種多樣的界限,發現新的價值,為可持續的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才。 [3] 

東京都市大學學風特色

東京都市大學的前身是武藏工業大學,當時只有工學部,作為工科系單科大學創立的。直到1997年的文理融合的“環境情報學部”和2007年的“知識工學部”的設立,才變成了由3個學部制組成的大學。2009年時,東京都市大學與東橫學園女子短期大學合併,增加了文科系的都市生活學部,人間科學部變成了由5個學部組成的綜合類大學。而工學部和知識工學部,擴展了各個專門領域,導入了學羣制度和單一專門制度。2023年新設設計與數據科學學部。 [3] 

東京都市大學東京都市大學2030行動計劃

2009年,前身學校武藏工業大學和東橫學園女子短期大學合併,更名為東京都市大學,2015年迎來了第7個年頭。
另一方面,像2020年問題所展現的那樣,18歲人口大幅減少,少子高齡化加劇等嚴峻的社會環境中,為了在更加全球化的世界經濟社會中繼續顯示存在感,將此作為可能的人。有必要儘快推進人才的培育。與此同時,社會也要求大學做出對人類文明和文化有貢獻的研究成果。
東京都市大學為了適應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和社會的要求,有必要在以往的努力成果的基礎上,經常對成果進行充分的分析和探討,並迅速而靈活地持續變革。
基於以上觀點,從創立90週年(2019年)和創立100週年(2029年)的中長期視角出發,制定了《東京都市大學行動計劃2030》。為了實現這裏記載的未來願景,在各種政策的基礎上,全體教職員集中力量有計劃地推進改革,並以其成果為社會做出貢獻。 [69] 
東京都市大學創立100週年計劃 東京都市大學創立100週年計劃
達成目標的路徑——4個項目
2020年度目標已完成,以下為2030年度目標 [69] 
教育質量保證工程 KPI:博士號輩出 (一年50人以上) [70] 
校園教育環境提升工程 KPI:1.校區空間擴大(1.5倍以上)2.增加定員(1.5倍以上)3.報考人數增加(3萬人以上) [71] 
品牌力提升項目 KPI:世界排名300位以內 [72] 
大學運營提升計劃 KPI:1.外部資金(15億以上)2.歸屬收入(1.5倍以上) [73] 

東京都市大學象徵

東京都市大學校徽

柏葉校徽(TCU) 柏葉校徽(TCU)
校徽源自前身學校戰前武藏工業專門學校的帽子章設計,這是以當時在校門口種植的柏樹樹葉為主題而設計的。升格為武藏工業大學後,帽子章只有“工大”的字樣,後來將柏葉的設計作為領章復活,這也成為了學校的校徽。2009年4月,東京都市大學誕生之際,在繼承了柏葉設計的同時,增加了TOKYO CITY UNIVERSITY的首字母“TCU”,成為了新的校徽。 [4] 

東京都市大學吉祥物

本學校的前身學校——武藏工業大學時代,在各種校園商品和媒體上使用的吉祥物,作為為了延續學校的歷史,提高親和性的內容之一進行了復刻。在學生團體、畢業生、教職員的協助下,收集了當時佚失的資料,並將另一所前身學校東橫學園女子短期大學所使用的吉祥物要素也體現出來。於2016年7月,以TCU Bird(翼·夢)重新誕生。 [4] 
TCU Bird(翼·夢)

東京都市大學校歌

東京都市大學的改稱時,新的校歌制定討論,建校時的校歌(昭和8年制定)是“東京都市大學”復活校歌。 歌詞在建校時的精神“公正·自由·自治”的文言出現的同時,象徵着“三色旗”的文字。 作詞:相馬御風,作曲:山田耕筰 [5] 
東京都市大學(校歌) 東京都市大學(校歌)

東京都市大學促進多樣性宣言

東京都市大學多樣性推進宣言
東京都市大學以“公正、自由、自治”的建校精神為基礎,反對各種歧視。同時,不論性別、性取向、性別認同、國籍、人種、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障礙、年齡等,所有人都要尊重人權。嚴正聲明,尊重多樣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為充分發揮其個性和能力,努力推進多樣性。
多樣性推進基本方針
東京都市大學為了推進多樣性,制定了以下基本方針。
在反對各種歧視的同時,為尊重所有人的人權、確立個人尊嚴做出積極貢獻。
致力於實現多樣性社會的活動。
為了回報社會的信任和重託,致力於更加優秀的教育研究,確保成員的多樣性,在其決策過程中努力尊重各種意見。
為所有成員提供能夠發揮個性和能力,實現學業、職業和生活協調的學習、教育、研究、就業環境。
完善對需要合理照顧的成員的支援體制。 [68] 

東京都市大學學部

東京都市大學設計與數據科學部

設計與數據科學學科 [6] 

東京都市大學情報工學部

情報科學科 [7] 
知能情報工學科 [8] 

東京都市大學建築都市設計學部

建築學科 [9] 
都市工學科 [10] 

東京都市大學理工學部

機械工學科 [11] 
機械系統工學科 [12] 
電氣電子通信工學科 [13] 
醫用工學科 [14] 
應用化學科 [15] 
原子力安全工學科 (在川崎市麻生區王禪寺擁有研究用核反應堆) [16] 
自然科學科 [17] 

東京都市大學媒體情報學部

社會媒體學科 [18] 
情報系統學科 [19] 

東京都市大學環境學部

環境創生學科 [20] 
環境經營系統學科 [21] 

東京都市大學都市生活學部

都市生活科 [22] 

東京都市大學人間科學部

人間科學科 [23] 
看板學部

東京都市大學大學院

東京都市大學綜合理工

機械專攻 [24] 
電氣・化學專攻 [25] 
共同原子力專攻 (與早稻田大學共同開設) [26] 
自然科學專攻 [27] 
建築・都市專攻 [28] 
情報專攻 [29] 

東京都市大學環境信息科學

環境情報專攻 [30] 
都市生活專攻 [31] 
東京都市大學-埃迪斯科文大學國際合作環境融合科學專攻 [32] 

東京都市大學附屬機構及設施

產官學交流中心 [34] 
情報基盤中心 [35] 
納米科學與技術跨學科研究中心 [36] 
學習共享 [37] 
理工學部附屬原子力研究所 [38] 
製作支援中心 [39] 
玻璃加工室 [40] 
學生工房 [41] 
城市論壇 [42] 
項目工作室 [43] 
工作室劇場 [44] 
育兒支援中心(ぴっぴ) [45] 
綜合研究所 [46] 
未來都市研究機構 [47] 
動物實驗委員會 [48] 

東京都市大學附屬機構

產官學交流中心
知能情報處理中心
氫能研究中心
原子能研究所
媒體情報中心
城市論壇
藝術家工作室劇場
育兒支援中心
兒童學科農業體驗用田地
硅納米科學研究中心
能源環境科學研究中心 [46] 

東京都市大學研究

私立大學學術研究高度化推動事業
高新調查中心整備事業 硅納米科學研究中心
學術前沿推進事業 能源環境科學研究中心
私立大學戰略研究基礎形成支援事業
下一代LSI的新功能硅系納米電子·光·自旋設備以(2009年)
氫燃料汽車氫燃料車(日野·リエッセ改)
1970年在日本第一次氫燃料發動機駕駛進行,1974年在氫發動機配備了日本首次的氫燃料汽車的“武藏1號”的試製和行駛。
1997年12月舉行的防止地球温暖化的京都國際會議氫汽車“COP3武藏10號”展出。
國家項目的“下一代低污染的車開發促進項目”也參加,全電子控制引擎的研究開發。
2008年被召開了的北海道洞爺湖八國集團峯會在氫穿梭巴士的行車實驗及其、大學校園之間的穿梭巴士1台氫汽車改造運行的項目來的結果,2009年4月日野汽車,巖谷產業的合作、氫燃料發動機配備公共汽車的開發成功。日本汽車研究所技術審查通過,國土交通省從車牌取得、氫發動機配備汽車作為日本首次描繪在行車成為可能的
原子反應堆
擁有研究用原子反應堆的日本大學:國立大學2所(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私立大學3所(東京都市大學,立教大學近畿大學)共計5所(包括廢爐和中止的)。
東京都市大學前身校的武藏工業大學,由於原子反應堆稀少性,向全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公私立和設施開放。放射化分析,反應堆物理研究等原子能領域的研究以外, 腦瘤皮膚癌患者的放射治療(中子捕捉療法)實施等,醫療領域的研究積極推進。
反應堆是1963年的首次臨界直到1989年,其勞務結束2006年在被廢除。再者,爐除去全部的設施核能安全研究和教育為利用被,大學院能源量子工程專業及工程系核能安全工程科,現存原子能設施應用的研究和教育進行着。
2009年,東京都市大學在日本原子能學會,第一次獲得原子能歷史構築獎。為核能的和平利用做出了突出貢獻。
TOPPERS項目
計算機軟件研究室,項目特別會員TOPPERS。

東京都市大學教育

現代教育需求取組支援程序ICT由於衞星城街製作基地構築—web2.0技術的活域信息的集約和地區活動促進(環境信息系)
有特色的大學教育支援計劃國內外的地域貼緊了的實踐的環境教育(環境情報學部)
核電人才培養程序原子能研究促進程序(文部科學省) 學生參加廢爐後的設備利用的實體感型原子反應堆模擬器架構
挑戰原子能體驗程序(經濟產業省) 研究反應堆等的駕駛實習反應堆等
サイバーキャンパス整備事業海外聯合型的環境信息教育的サイバーキャンパス架構(環境情報學部)

東京都市大學組織

東京都市大學東京都市大學後援會

以東京都市大學在校學生的監護人為正式會員的大學後援組織 [49] 

東京都市大學武藏工業會

舊·武藏工業大學及其前身校·武藏工業專門學校的畢業生為主要會員的同窗會組織。國內有35個地方支部和28個職場支部以及國外(韓國/中國)支部,會員數約6萬人(平成22年)。 [51] 

東京都市大學東京都市大學校友會

東京都市大學在輸送第一批學生之際,合併了武藏工業大學的同窗會“武藏工業會”和東橫學園女子短期大學的同窗會“美砂會”。另外,以東京都市大學畢業生為正式會員的“東京都市大學校友會”於平成25年4月成立。會員數約9萬人。 [50] 

東京都市大學東京都市大學楷の木會

2006年6月,在環境情報學部創立10週年的同時成立了東京都市大學橫濱校區的同窗會組織。因為是橫濱校園的象徵的楷樹,所以取名為“楷の木會 [52]  ”。

東京都市大學所屬

東急集團旗下學校法人五島育英會 [53] 

東京都市大學東京都市大學集團

東京都市大學集團擁有以下5所附屬學校 [53] 
東京都市大學附屬中學·高等學校(東京都世田谷區成城) [54] 
東京都市大學等等力中學校·高等學校(東京都世田谷區等等力) [55] 
東京都市大學鹽尻高等學校(長野縣鹽尻市) [56] 
東京都市大學附屬小學(東京都世田谷區成城) [57] 
東京都市大學二子幼稚園(東京都世田谷區玉川) [53] 
東急自動車學校 [58] 

東京都市大學學生生活

東京都市大學學園祭

世田谷祭(世田谷校區)
橫濱祭(橫濱校區) [59] 

東京都市大學運動

硬式棒球部加盟。
橄欖球部是全國地區對抗大學大會ラグビーフットボール在關東1區代表2006年度到全國大會到12年連續17次上場6次全國冠軍。 [60] 

東京都市大學歷史沿革

1929年武藏高等工科學校成立(電氣、土木、建築三門工學科設置)
1934年機械工程系增設
1942年根據實業學校令,專門學校令武藏高等工業學校開設(機械、電氣、土木、建築工程四門學科設置)
1944年武藏工業專門學校改稱(機械/電氣/土木・建築四科改為電信科)
1949年學制改革根據大學提升(工學部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建設工程專業)
1950年大學短期大學部開設(機械科、電氣專業、建設科)
1951年武藏工業學園高等學校開設
1953年武藏工業學園高等學校武藏工業大學附屬高等學校改稱
1956年武藏工業大學附屬中學開設,信州無線電專業學校建校
1957年工學部在電信工程專業增設、建設工學科建築工程系,土木工程專業分離
1958年信州無線電專業學校武藏工業大學附屬夜鶯高等學校改稱為分校無線信州
1959年工學部生產機械工程系,經營工學科增設
1960年附屬原子能研究所成立
1961年武藏工業大學附屬夜鶯高等無線學校信州分校是武藏工業大學附屬信州工業高等學校改名
1965年工學部機械工學科和生產機械工程系合併(機械工程系)
1966年大學院碩士課程開設(工學研究科機械工程專業、生產機械工程專業、電氣工程專業、建築學專業)
1968年短期大學部廢除,大學院博士課程開設(工學研究科機械工程專業、生產機械工程學專業、電氣工程專業、建築學系)
1969年工學部電信工程系電子通信工程系改名
1972年大學院碩士課程工學研究科土木工程學專業增設
1977年信息處理中心成立
1981年大學院博士課程工學研究科在土木工程專業增設,大學院碩士課程工學研究科經營工程專業、核能工程專業增設
1985年工程系電氣工程專業和電氣電子工程專業改名
1992年氫能研究中心成立
1994年五島紀念館竣工
1997年工學部機器系統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能源基礎工程專業增設,環境情報學部開設(環境信息學科)、情報媒體中心成立
1999年能源環境技術開發中心開工
2000年交流中心成立產官學
2001年大學院碩士課程環境信息科學研究科環境信息學系設置、大學院博士及碩士課程工學研究科生產機械工程專業、機械系統工程專業改名,武藏工業大學附屬信州工業高等學校武藏工業大學第二高等學校改稱
2002年大學院博士及碩士課程工學研究科土木工程學專業為城市基礎工程專業改名,工學部土木工程專業為城市基礎學科改名,工學部經營工學科系統信息工程專業改名,環境情報學部信息媒體學科增設,終身學習中心成立
2003年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開設(工學研究科能量子工程專業)、工學部電氣電子工程專業為電氣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為,媒體工學部能源基礎工程專業環境能源基礎學科改名
2004年綜合研究所成立、新圖書館竣工
2007年知識工學部開設(信息科學專業、信息網絡工程系、應用信息工程專業)、工學部在生物工程專業醫生開設,工程系電氣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電氣電子工程專業改名,工學部都市基礎工程專業為都市工學科改名
2007年和室蘭工業大學教育研究·研究者的學生交流、共同研究、設施的相互利用、學術和教育信息的交換,產業振興等合作協議
2008年和多摩美術大學教育研究·研究者的學生交流、共同研究、設施的相互利用、學術和教育信息的交換,產業振興等合作協議
2008年和昭和大學教育研究·研究者的學生交流、共同研究、設施的相互利用、學術和教育信息的交換、衞生機構醫療領域的·福利的合作協議
2008年工學部在核能安全工程專業開設、工學部環境能源工程專業為能源化學科改名
2009年大學名稱改為東京都市大學。系列的整合東橫學園女子短期大學系的都市生活部(都市生活學科)和人間科學部(兒童學科),以及武藏工業大學的知識工學部、環境情報學部、和工學部,向綜合性大學過渡。知識工學部應用情報工學科改名為經營系統工學科 [2]  [33] 
東京都市大學新7號館
2009年和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教育和研究活動的交流與合作為目的的總括協定簽訂。核能領域的共同教育課程的共同原子能專業和未來能源學院論壇的設置協議
2010年和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教師的相互交流、教育活動的相互合作,共同研究的實施,學術的信息交流·合作協議
2013年環境情報學部、環境學部和媒體情報學部改組
2015年東京都市大學歷史展示區開設
2018年大學院工學研究科更名為綜合理工學研究科
2019年工學部電氣電子工學科更名為電氣電子通信工學科,知識工學部經營系統工學科更名為智知能情報工學科,環境學部環境管理學科更名為環境經營系統學科
2019年創立90週年
2019年與亞細亞大學簽署以教育研究、社會貢獻活動等為目的的全面協定
2020年工學院更名為理工學部,知識工學部更名為情報工學部。工學部建築學科和都市工學科改組為建築都市設計學部建築學科和都市工學科。知識工學部自然科學系改組為理工學部自然科學系。構成了7個學部17個學科
2020年大學院綜合理工學研究科新設自然科學專業
2020年與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簽訂學術合作協定
2021年將理工學部的能源化學系更名為應用化學系。大學院綜合理工學研究科、大學院環境信息學研究科的修士課程更名為博士前期課程。大學院環境信息學研究科都市生活學專業設置博士後期課程
2022年新7號館完工
2022年都市生活學部、人間科學部以及大學院環境情報學研究科都市生活學專業從等等力校區轉移到世田谷校區
2023年設計與數據科學學部設計與數據科學專業在橫濱校區新設 [2] 
2023年數據科學學部新設 2023年數據科學學部新設

東京都市大學校園

東京都市大學世田谷校園

使用院系:理工學部、建築都市設計學部、情報工學部、都市生活學部、人間科學部
使用研究科:大學院綜合理工學研究科、大學院環境情報學研究科
使用附屬設施:圖書館、產官學交流中心、基盤情報中心、綜合研究所
交通便利:東京急行電鐵大井町線,尾山台站徒步12分。
佔地面積:73,370.06平方米
SAKURA CENTER#14(新14號樓) 大學成立75週年紀念事業第一屆事業,2003年建成了在校園的“核心”。設施舊14號樓(體育館)與舊9號樓(食堂)等一體的複合設施成為,規劃·設計完成自到,教職員工和學生積極參加了設計理念,舊體育館的地板地板材料新食堂的地面材料重新利用等,關懷了環境的結構高(貴)的評價。第45次BCS獎(建築業協會獎)。 新圖書館(9號樓)大學成立75週年紀念事業第二屆事業,2005年建成了在校園的圖書館。館中IT用得多了,校園卡(IC卡)的入退館·預約、自動設施貸款機的貸款以外,館內隨地互聯網能利用。藏書圖書25萬冊,日式雜誌約3,000標題,學習的專業領域成為理工學關係的資料中心館藏。 新建築學科棟4(新4號樓♯)大學成立75週年紀念事業在內的長期的校園總體思路的作為一個2006年完工了。拆卸的舊圖書館的一部分再利用學科棟的功能之外,地基周圍的樹木也儘可能留下的、潛在的歷史價值共存謀求,新舊一體的空間。天牆壁和間壁幾乎沒有開放的設計特點成為,特別是“款式舞台”的一樓的空間繪圖室,又雜展會和活動使用柔性結構作為設計的。2008年日本建築學會獎(作品獎)、第五十次BCS獎(建築業協會獎)。

東京都市大學橫濱校區

使用院系:設計與數據科學學部、環境學部、媒體情報學部
使用研究科:大學院環境情報學研究科
使用附屬設施:圖書館、基盤情報中心
交通便利:橫濱市營地鐵,中川站(東京都市大橫濱校區前站)徒步5分。
佔地面積:64,687.96平方米
港北衞星城的一角位於着,周圍清靜的住宅和綠色包圍的地區開放型校園。橫濱校區與日本的教育機構首次在國際環境管理·審計規範ISO14001的認證,第12次地球環境大獎優秀環境大學獎。

東京都市大學王禪寺校園

使用研究科:大學院綜合理工學研究科
使用附屬設施:原子能研究所
佔地面積:75,258.00平方米
校園是原子能研究所王禪寺有,1963年在TRIGA-II型研究反應堆(武藏爐)、工大初回MITRR臨界達到了。 1989年12月從坦克冷卻水泄漏爐心找到原子反應堆的駕駛停止,2003年5月反應堆廢除的方針決定被永久停止運轉的措施出台後。2006年在使用燃料全部美國歸還給被反應堆是被廢止,原子反應堆本體以外的設施,設備留下着,也教育和研究中被使用的。

東京都市大學對外關係

世田谷六大學 國士館大學駒澤大學昭和女子大學成城大學東京農業大學、東京都市大學) [75] 
私工大座談會
原子力人材育成網絡 [76] 
東京都市大學-埃迪斯科文大學國際合作環境融合科學專攻 [32]  (頒發有兩大學名的英文學位證書Master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東京都市大學·早稻田大學共同原子力專攻 [26]  (頒發有兩大學名的學位證書。) [77] 
共同原子力專攻 共同原子力專攻

東京都市大學與其他日本國內大學的合作(最近的業績)

見下表 [62] 
與其他日本國內大學的合作(最近的業績)
大學名稱
締結日期
內容
北里大學
2023.4.1
關於以下事項的聯繫和合作
1 .學術研究相關的
2 .學生交流相關的
3 .教職員交流相關的
4 .地區社會發展相關的
5 .與國內外機構等的聯繫相關的
6 .其他北里大學學及東京都市大學認為必要的事項
亞細亞大學
2019.12.10
關於以下事項的聯繫和合作
1.教育相關的
2.研究相關的
3.學生的研修、交流相關的
4.教職員的研修、交流相關的
5.推進對地區社會的貢獻活動
6.推進大學間的交流、共同活動
7.其他亞細亞大學和東京都市大學認為必要的事項
玉川大學
2019.4.1
關於以下事項的聯繫和合作
1 .學術研究相關的
2 .學生交流相關的
3 .教職員交流相關的
4 .地區社會發展相關的
5 .與國內外機構等的聯繫相關的
6.其他玉川大學學及東京都市大學認為必要的事項
琉球大學
2018.9.18
關於以下事項的聯繫和合作
1 .學術研究相關的
2 .學生交流相關的
3 .教職員交流相關的
4 .地區社會發展相關的
5 .與國內外機構等的聯繫相關的
6.其他琉球大學學及東京都市大學認為必要的事項
福井工業大學
2018.7.17
關於以下事項的聯繫和合作
1.教育相關的
2.研究相關的
3.學生的研修、交流相關的
4.教職員的研修、交流相關的
5.推進對地區社會的貢獻活動
6.推進大學間的交流、共同活動
7.其他福井工業大學大學和東京都市大學認為必要的事項
高知工科大學
2018.5.25
關於以下事項的聯繫和合作
1 .學術研究相關的
2 .學生交流相關的
3 .教職員交流相關的
4 .地區社會發展相關的
5 .與國內外機構等的聯繫相關的
6.其他高知工科大學及東京都市大學認為必要的事項
東海大學
2018.4.1
關於以下事項的聯繫和合作
1.促進研究設施、設備的相互利用促進大學擁有的特色研究設施、設備的相互利用
2.促進關於學術研究的信息交換兩所大學為了信息交換而召開研究會、研討會等
3.研究活動的相互合作兩所大學之間通過研究人員等的交流推進共同研究
4.其他被認為需要相互合作的事項
國士館大學
2017.4.1
關於以下事項的聯繫和合作
1.促進研究設施、設備(尖端研究基礎)的相互利用促進兩所大學擁有的特色研究設施、設備的相互利用
2.促進關於學術研究的信息交換兩所大學為了信息交換而召開研究會、研討會等
3.研究活動的相互合作兩所大學之間通過研究人員等的交流推進共同研究
4.其他被認為需要相互合作的事項
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
2010.3.26
·年輕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教育活動的相互合作
·實施共同研究
·學術相關信息的交流
·其他被認為需要相互合作的事項
早稻田大學大學
2009.4.27
·教師、研究人員及學生的交流
·推進共同研究及舉行研究集會等
·交換學術研究、教育資料、刊物及信息
·設施的相互利用
·設置共同教育課程
·產業振興等地區經濟發展·教育
·振興文化,推進終身學習東京都市大學
·早稻田大學“共同原子能專業”
駒澤大學
2009.4.1
・單位互換
昭和大學
2008.3.26
·與教育研究相關的教職員工及研究人員的交流
·學生的交流
·推進共同研究及舉行研究集會等
·相互利用設施·交換學術、教育資料、刊物和信息
·促進保健、醫療、福利等地區經濟發展
·振興教育文化,推進終身學習
·其他被認為需要相互合作的事項
多摩美術大學
2008.3.17
·與教育研究相關的教職員工及研究人員的交流
·學生的交流
·推進共同研究及舉行研究集會等
·設施的相互利用·學術
·交換教育資料、刊物和信息
·產業振興等地區經濟的發展
·振興教育文化,推進終身學習
·其他被認為需要相互合作的事項
室蘭工業大學
2007.12.13
·與教育研究相關的教職員工及研究人員的交流
·學生的交流
·推進共同研究及舉行研究集會等
·交換學術、教育資料、刊物及信息
·產業振興等地區經濟的發展
·振興教育文化,推進終身學習
·相互支援就職活動
·其他被認為需要相互合作的事項
國士館大學
駒澤大學
昭和女子大學
成城大學
東京農業大學
2001.12.10
世田谷6大學聯盟
·教師互相使用圖書館
·在其他大學進修時互換學分
·聯合公開講座
·共同研究及其他研究交流
·聯合研討會
·其他被認為需要相互合作的事項
芝浦工業大學
東京電機大學
工學院大學
1996.10.8
東京理工系大學的學術和教育交流
·教育合作·學術
·交換教育信息
·學生的交流
·教師、職員的交流
·共同研究活動

東京都市大學國外高校

TCU海外協定校 TCU海外協定校
海外協定校
[63] 

東京都市大學知名校友

八鄉隆弘(本田技研工業社長、前日本汽車工業會副會長)
上野和典(前萬代株式會社社長)
原口兼正(前SECOM株式會社社長)
近藤博昭(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會社社長)
巖波清久(日本pillar工業株式會社社長)
小川矩良(前ホテルオークラ社長、前日本酒店協會會長)
鈴木浩二(前株式會社トプコン[拓普康集團])社長)
市川正美(前大成建設株式會社社長)
鈴木正昭(前Sodick株式會社社長)
加來徹也(前コネクトテクノロジーズ會長)
大畠章宏 (前國土交通大臣、前經濟產業大臣)
畑英次郎 (前農林水產大臣、前通商產業大臣)
石上純也(建築家)
手冢貴晴 (建築師)
新居千秋(建築家) [66-67] 

東京都市大學就職

東京都市大學在“知名企業400社實際就業率排行榜”中名列日本全國私立大學第1位(畢業生人數1000人以上不滿2000人) [61] 
全國私立大學第1位(1000人到2000人)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