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大學國學院

鎖定
武漢大學國學院(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 Wuhan University),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成立於2010年6月25日,是國內少數幾個具有國學本科碩士博士完整培養體系的教學研究單位,武大自2001年起,聯合哲、歷史、文學、藝術等多學科力量,在國內率先創辦國學本科試驗班;2005年開始招收國學方向的研究生 [2] 
2007年,武大以交叉學科的名目自行增設了國內首個國學博士點與碩士點,並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批准,截止2017年已招收9屆碩士生和博士生。
中文名
武漢大學國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 Wuhan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2010年6月25日
現任領導
院長:郭齊勇
校    訓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所屬地區
武漢
類    型
綜合
現任校長
竇賢康

武漢大學國學院歷史沿革

國學作為一個現代高等教育學科,形成於20世紀20-30年代。當時北京大學的國學門、清華大學的國學研究院、燕京大學的國學研究所及無錫國專等紛紛成立。之後,由於中國傳統學術在“文史哲藝”諸學科分別發展,整體性的國學研究勢力漸微。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學術呈現出明顯的交叉、融合趨勢,本來就強調義理、經世、考據、辭章並重,文史哲藝融通的“國學”研究與教學出現了新的熱潮。中華民族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崛起,也使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由漠視轉向推崇,這也為新一輪國學學科的復興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武漢大學自2001年起在中國大陸率先創辦國學試驗班;2005年開始,國學掛靠相關學科招收碩士生;2007年,正式掛靠哲學一級學科設立國內首個國學博士點和碩士點,並報國務院學位辦備案批准。在十年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的基礎上,武漢大學於2010年3月正式成立了國學院。 [1] 

武漢大學國學院學校院訓

武漢大學國學院以悉心培養國學的讀書種子為唯一宗旨或目標。院訓取自《論語·述而》篇,為“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2] 

武漢大學國學院辦學宗旨

武大國學院遵循傳統中國學術所強調義理、經世、考據、辭章一體的特質,文史哲藝交叉並重,與現代學術分科體系有着顯著差異,體現了明顯的跨學科特點。
武大國學院旨在培養一批對我國傳統經學、子學、史學、文學、小學與宗教的基本知識、基本典籍和治學門徑有一定理解,能熟練閲讀中國古典文獻,同時要求至少掌握兩門外語,熟練使用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手段的複合型人才。並能與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真正將國學傳播出去。
國學班採用“小班授課、經典導讀”的方式,克服了六十多年來我國大陸文科教育分科過細,又只有通論、通專史課程而不讀經典的毛病。
郭齊勇院長説:“武大國學院的建立不為別的,只是想培養一些‘讀古書的種子’,守先待後,把文化傳承下去,並與各文明對話,國學院的教育不僅是知識性的,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崇高的社會理想和價值理想、較高的人生境界與認真做事的精神!

武漢大學國學院學院招生

武大國學院招收國學專業本科、碩士、博士生,學制分別為4年、3年、4年。國學本科試驗班已連續招生17年,碩博士生已連續9年招生。2010年12月,“國學”專業作為武大唯一的人文實驗班納入武大“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計劃”(國家珠峯計劃),成立了“弘毅學堂”國學班。
碩博士生招生分為:經部研究、子部研究、史部研究、集部研究和佛道研究5個方向。
武漢大學國學院師資隊伍陣容強大,彙集武漢大學以及海內外人文社科領域的一大批專家學者,詳見武漢大學國學院網站“師資隊伍”一欄。

武漢大學國學院現任領導

姓名
職務
院長
副院長 [4] 

武漢大學國學院國學先賢

熊十力(1885—1968)
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著名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湖北省黃岡(今團風)縣上巴河張家灣人。
幼時在家隨兄讀書,14歲從軍,1905年考入湖北陸軍特別小學堂,在校期間,加入武昌“科學補習所”、“日知會”等反清革命團體,武昌起義後參加光復黃州活動,後赴武昌,被任命為湖北軍政府參謀。1917年赴廣州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後,決意專心從事哲學研究。先後在武昌文華大學、天津南開中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任教。全國解放後,以"特別邀請人士"身份參加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後被選為全國政協、二、三、四屆委員。因反對文革,1968年5月24日絕食身亡。
著有《新唯識論》《原儒》《體用論》《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釋》《乾坤衍》等書,其學説影響深遠,在哲學界自成一體,“熊學”研究者也遍及全國和海外,《大英百科全書》稱“熊十力與馮友蘭為中國當代哲學之傑出人物”。 [3] 
蕭萐父(1924—2008)
生於四川成都,祖籍四川井研。中國著名哲學史家,194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1956年受邀回武漢大學重建哲學系,是現今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創建者與學術帶頭人,並以此為基地開創了獨樹一幟的珞珈中國哲學學派。
著有《船山哲學引論》、《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明清啓蒙學術流變》(與許蘇民合著)、《王夫之評傳》(與許蘇民合著)、《吹沙集》、《吹沙二集》、《吹沙三集》、《吹沙紀程》、《蕭氏文心》、《蕭萐父文選》。主編《中國哲學史》上下卷、《哲學史方法論》、《中國辯證法史稿》第一卷、《王夫之辯證法思想引論》、《大乘起信論·釋譯》、《玄圃論學集》、《眾妙之門》、《傳統價值:鯤化鵬飛》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