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少華

(武漢大學教授)

鎖定
徐少華(1958年- ),男,湖北當陽人。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國學院副院長。中國考古學會會員,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史) [2]  ,《歷史地理》與《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編輯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楚國曆史與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
曾應邀前往美國西東大學,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哈佛、耶魯、芝加哥、法國巴士卡爾、馬恩河谷、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灣大學台灣清華大學、靜宜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大學從事訪問研究與學術交流。學術專長為先秦歷史與文化、中國歷史地理、青銅器與簡帛文獻研究、楚文化考古。
主要著作:《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楚文化探索》。其中《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一書1995年獲中南地區優秀圖書二等獎,1996年榮獲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首屆“譚其驤禹貢基金”優秀青年著作三等獎,1997年榮獲武漢大學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1年榮獲湖北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羕國銅器及其歷史地理探析》一文,2010年獲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因教學、科研成就,被遴選為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主講課程有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專題,中國歷史典籍導讀,漢書導讀等。 [3] 
中文名
徐少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8年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一書1995年獲中南地區優秀圖書二等獎 [4] 
1997年榮獲武漢大學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4] 
2001年榮獲湖北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4] 
主要成就
2010年獲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4] 
出生地
湖北當陽
代表作品
《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
《楚文化探索》 [4] 
職    稱
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
性    別
學    位
博士

徐少華人物簡介

徐少華(1958年- ),男,湖北當陽人。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國學院副院長。

徐少華人物生平

1973年1月高中畢業後插隊勞動,1975年進工廠學徒,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歷史系學習,1982年獲學士學位,後師從著名歷史地理學家石泉教授攻讀荊楚歷史地理與文化,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任教後,主講中國歷史地理、楚文化研究、歷史典籍導讀、《漢書》導讀等多門課程。1988年6月任講師,1993年6月任副教授,1997年3月任教授,同年7月增列為博士生導師。現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歷史學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史) [2]  ,《歷史地理》和《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期刊編輯委員會委員。
長期以來,注重結合傳世文獻和考古資料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先秦歷史文化、楚文化的研究與探索,先後主持國家社科青年基金、國家教委回國人員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哈佛燕京研究基金及國外合作研究課題多項,出版學術著作一部,合著、主編學術著作各一部,發表學術論文九十餘篇,在中國歷史地理和先秦歷史與文化研究領域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徐少華教育經歷

1978-1982,武漢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
1982-1985,武漢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
1987-1992,武漢大學歷史系,獲博士學位 [4] 

徐少華學術交流

1992.11-1993.12,應邀前往美國西東大學從事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被聘為該校亞洲院兼職研究員,先後訪問了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哈佛等大學;
1997.3,前往法國巴士卡爾、馬恩河谷等大學從事學術訪問;
1997.7-1999.1,前往美國哈佛、耶魯、芝加哥等大學從事訪問研究與學術交流,訪問了達慕思哥倫比亞華盛頓、西東、麻州等大學;
.11,前往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和台灣大學靜宜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從事訪問研究與學術交流;
2003.9-2004.8在美國耶魯大學從事訪問研究,應邀到賓州、哥倫比亞、哈佛、波斯頓、麻州、普林斯頓、洛杉磯斯坦福、伯克萊、康乃爾、俄亥俄等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座;
2004.10前往中國台灣中研院文哲所、史語所、台灣大學、台灣師大作學術講座。與美歐及台港同行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和往來。

徐少華個人作品

歷史人文地理、先秦歷史與文化、楚文化研究
在國內外學術機構任職情況(最重要的三個)
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2000年
《歷史地理》,編輯委員會委員,2000年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編輯委員會委員,2005年
承擔的重要科研項目(20 03-2008)
《巴東東瀼口遺址和墓地發掘與研究》,湖北省三峽辦,2002年,20萬
《從出土資料探索楚文化的傳承與演變》,哈佛燕京研究項目,2004,12萬
《楚國都城與疆域演變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6年,20萬
主要論著(最具代表性的三部)
《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32萬字
《探索楚文化》(英文,合著),夏威夷大學出版社,1999年,30萬字
代表性論文
《樊國銅器及其歷史地理探析》,《考古》1995年第4期
《包山楚簡釋地五則》,《考古》1999年第11期
《從出土文獻析楚秦洞庭、黔中、蒼梧諸郡縣的建置與地望》,《考古》2005年第11期
《竹書<君子為禮>的思想內涵與特徵探析》,《中國哲學史》,2007年第2期
《羕國銅器及其歷史地理研究》,《考古學報》2008年第4期

徐少華獲獎情況

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一書分別於1995年獲中南地區優秀圖書二等獎、1996年榮獲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首屆“譚其驤禹貢基金”優秀青年著作三等獎、1997年榮獲武漢大學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湖北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1年;《羕國銅器及其歷史地理探析》一文,2010年獲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