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歐(拼音:ōu、ǒu)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實際產生時間可能更早。歐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從欠、區(ōu)聲。歐本義指嘔吐,讀ǒu。這個意思後來用“嘔”表示。在現代漢語中,“歐”主要用作音譯字用,如歐洲歐姆等,讀ōu。也用作姓氏,又用於複姓“歐陽”。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ōu,ǒu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AQQW(86);ARQW(98)
倉    頡
SKNO
鄭    碼
HORO
字    級
一級((編號:1053)) [1] 
平水韻
下平十一尤,上聲二十五有 [5] 
總筆畫
4+4
四角號碼
7778₂
統一碼
U+6B27
注音字母
ㄡ,ㄡˇ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據現有古文字材料,“歐”最早見於戰國文字,作圖1-3。《左傳·哀公二年》:“嚴吾伏嘔血,鼓音不衰。”可見歐字當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歐”是形聲字。戰國文字和篆文(圖4、5)皆由“”和“區”兩部分構成。右邊的“欠”字是形符。“欠”意為張口出氣,漢字中從“欠”的字有的與口有關,“歐”字的本義指吐,故從“欠”。左邊的“區”字是聲符,指示這個字的讀音。有人説,“歐”字的意思指從口中吐出。要從口中吐出什麼東西,就必須張開嘴巴。而“欠”有張嘴打哈欠的意思,所以“歐”用“欠”字作形符。又因為“”字有藏儲的意思。而“歐”是將肚子裏的藏儲的東西不能自制地從口中吐出來,所以“歐”字用“區”字作聲符並會意。 [2]  [6] 
“歐”字楷書的形體是由小篆演變而來的,寫作圖6。後因“區”字簡化為“區”,圖6字形也簡化為“歐”。 [6] 
“歐”字的本義指吐。也有人認為是吐氣。後來,“歐”字“嘔吐”這一本義被“”字取代。《集韻》:“歐,或作嘔。”清·徐灝《説文段注箋》:“(歐)字又作嘔,《釋名》曰:“嘔,傴也,將有所吐,背曲傴也。”歐,後世多作嘔,當為歐字之俗體。在現代漢語中,“歐”字主要作姓氏用,既有單姓歐,又有複姓“歐陽”。“歐”字也作譯音字用。如:歐洲、歐姆、歐佩克。 [2]  [6] 
歐體”,指唐代歐陽詢及其子歐陽通所寫的字體。與“歐”的本義無關。 [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ǒu
動詞
同“”。嘔吐。
sing
《山海經‧海外北經》:“歐絲之野,在大踵東,一女子跪據樹歐絲。”
《漢書‧丙吉傳》:“吉馭吏耆酒,數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
山海經‧東山經》:“薄魚,其狀如鱣魚而一目,其音如歐。”

ōu
名詞
指歐洲。
Europe

西歐;歐化;歐盟
歐姆的簡稱。導體上的電壓是1伏,通過的電流是1安時,電阻就是1歐。
ohm


姓氏用字。



動詞
通“”。捶擊;毆打。

《漢書‧張良傳》:“良愕然,欲歐之。”
元·鄭禧《春夢錄》:“女因佯狂,擲冠於地,母怒,歐之。”

通“謳”。歌唱;歌頌。

《隸釋‧漢三公山碑》:“百姓歐歌,得我惠君。”

通“謳”。舊指齊地之歌。

明·楊慎《璅語》:“齊歌曰歐,吳歌曰歈。”

同“(驅)”。驅逐;驅使。
drive out
漢·應劭《風俗通‧祀典‧靈星》:“歐爵簸揚,田農之事也。”

同“敺(驅)”。疾行。

唐·杜牧《戰論》:“天下雜然盜發,則疾歐疾戰,此宿敗之師也。”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八】【欠部】烏後切(ǒu)
吐也。從欠區聲。 [10] 

説文解字注

“吐也”注:《海外經》:“歐絲之野,一女子跪據樹歐絲。”
“從欠,區聲”注:烏後切,四部。 [11] 

廣韻

烏侯切,平侯影 ‖ 區聲侯部(ōu)
歐,歐陽,複姓,出長沙郡。
烏後切,上厚影 ‖ 區聲侯部(ǒu)
歐,吐也。或作嘔。烏後切。又烏侯切。七。 [12] 

康熙字典

【辰集下】【欠部】 歐; 部外筆畫:11
(ǒu)《玉篇》《集韻》《韻會》於口切。《唐韻》烏後切,並音毆。《説文》:吐也。或作嘔。《急就篇》注:嘔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漢·嚴助傳》: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山海經》:薄魚一目,其音如歐。注:郭璞曰:如人嘔吐聲也。又:海外歐絲之野,在大踵東有女子跪據樹歐絲。注:郭璞曰:言噉葉而吐絲,蓋蠶類也。《白氏六帖》:跪樹歐絲,生桑得繭。
又與毆通,捶擊也。《史記·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歐之。
(ōu)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烏侯切,音鷗。與謳同。氣出而歌也。
又歐歐,聲也。魏繆襲《尤射》:雞鳴歐歐,明燈皙皙。皙音制。
又姓。歐冶子,古善鑄劒者,見《越絕書》。
又歐侯、歐陽,俱複姓,見《漢書》。
又刀名。《後漢·虞詡傳》:寧伏歐刀以示遠近。注:歐刀,刑人之刀也。
又水名。《山海經》:滏水東流,注於歐水。
《集韻》:或作𠴰、㰶、𧖼、𣢨。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筆畫順序 筆畫順序
【規範提示】❶“匚”2畫,第二筆㇗(豎折)一筆寫成。❷“ㄨ”的第二筆捺改點。
【寫法】“區”窄“欠”寬,頂部“區”低,底部“欠”低。“區”“匚”從上、左、下包圍“ㄨ”;“ㄨ”的兩筆相交於橫中線。“欠”,“⺈”在右上格,首筆撇尖抵田字格中心;“人”在右下格,撇從橫中線上側撇向“區”下,捺腳、撇尖收筆持平。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0
ɔ
董同龢系統
ʔ
ûɡ
周法高系統
ʔ
ew
李方桂系統
·
ugx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0
əu
擬音/董同龢系統

ʔ
u
擬音/周法高系統

ʔ
əu
擬音/李方桂系統

·
ə̆u
擬音/陳新雄系統

ʔ
ou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九侯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烏侯切
ʔu
上聲
四十五厚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烏後切
ʔu
集韻
平聲
下平十九矦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鳥 (烏)侯切
ʔəu
上聲
四十五厚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於口切
ʔəu
禮部韻略


平聲





烏侯切



上聲





於口切

增韻


平聲





烏侯切



上聲





於口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尤侯



全清

əu
中州音韻


平聲
尤侯





阿勾切



上聲
尤侯





葉謳上聲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九尤


全清
鳥侯切
ʔou

上聲
十九有


全清
於口切
ʔou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五修叟秀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方音集成

注意:下表所列為姓氏用字“歐”訓讀。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ou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ŋou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ŋou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ŋou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ŋou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ʐɯ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ɤɯ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ɣəu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ʏ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au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ŋəu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ŋe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ŋiɛu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ɛu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ɐu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ɐu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ɔ
55
陰平
文讀
au
55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au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ɛu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e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0-0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770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253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5]
  • 5.    平水韻 十一尤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10-06]
  • 6.    顏煦之編著. 一字一世界 LMNOPQ[M]. 北京:台海出版社, 2015.01:130.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6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471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961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304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189.
  • 11.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 3 全注全譯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1149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12;327.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520-521.
  • 14.    歐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0-06]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