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欒姓

鎖定
欒姓晉國六卿之一,欒音Luán,姓氏多源,主要有三:1、出自姬姓晉靖侯的孫子欒賓的後代。欒枝因為在城濮之戰立下戰功,遂受封於欒邑。2、出自姜姓齊惠公的兒子名堅,字子欒,他的子孫用他的名字的“欒”作為姓氏。欒姓人口並不多,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3、出自少數民族
中文名
欒姓
外文名
Surnamed Luan
淵    源
姬姓、姜姓
得姓始祖
欒賓
得姓時間
公元前632年
得姓原因
城濮之戰的戰功
郡    望
西河郡、魏郡
家譜文獻
山東棲霞欒氏譜書兩卷

欒姓歷史發展

欒姓姓氏源流

  • 第一個淵源:源於姜姓,為炎帝的後代,是用人的名字作為姓氏的。
西周初期,姜太公子牙被封於齊地,建立了歷史上著名的齊國。
春秋時期,齊惠公姜元(公元前608~前582年在位)有個兒子叫姜堅,字子欒,為齊國上大夫。在姜堅的後裔子孫中,大多以先祖之字為姓氏,稱欒氏,世代相傳至今,望族出於西河郡。
  •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候周文王之子唐叔虞後代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西周的時候,周文王的兒子唐叔虞被封在晉地,建立了晉國,他的後代中有著名的晉靖侯。
晉靖侯在西周歷史上赫赫有名,本名叫姬宜臼,與周平王同名,是晉國的第六任君主,晉厲侯姬福之子。
由於周厲王姬胡殘暴不仁,被周人在周厲王三十七年(晉靖侯十七年,公元前842年)趕出鎬京,共推舉周定公(周平王之後,名待考)、周召穆公姬虎共同當國,史稱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前771年)。晉靖侯在此期間大力支持“共和行政”,使其順利實施,但他於次年(晉靖侯十八年,公元前841年)不幸病逝,其子晉釐侯(晉僖侯)姬司徒繼位。
晉釐侯有個庶子名叫姬賓,被晉釐侯封於欒邑,史稱其為“欒賓”,又稱靖侯孫賓。
欒邑,古稱趙州,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上的記載,春秋時期,趙州之地就在平棘西北八公里的古欒城(今河北趙縣),他的後代於是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欒氏,世代相傳至今。
欒氏家族世代為晉國卿士大夫,著名的有欒共叔(欒共子、共叔成)、欒枝(欒貞子)、欒盾、欒書(欒武子)、欒黶(欒桓子)、欒針、欒糾(弁糾、卞糾)、欒盈(欒懷子)、欒魴、欒樂、欒豹等人,欒氏家族曾一度把持晉國朝政達十四年之久,最後在氏族各家的權利之爭中,被範氏家族所滅。欒氏家族的後裔子孫後來逐漸成為魏郡欒氏望族,史稱欒氏正宗。
欒氏族人大多尊奉欒賓(姬賓、靖侯孫賓)為得姓始祖。
  • 第三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欒氏,源出蒙古晃豁壇氏部族,晃豁壇氏亦稱晃合丹氏.宏豁氏等。
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次子腿快,行路如飛,喘息鼻聲如搖鈴,由此得名“晃豁壇”(脱忽蘭,意為“轟鈴”)。他組織了晃豁壇氏族,其後人以晃豁壇為姓氏。在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和建立汗國的過程中,晃豁壇氏中出現了顯赫一世的人物,即晃豁壇·蒙力克父子。晃豁壇·蒙力克之子晃豁壇·磊薩滿闊闊出,利用薩滿的特殊地位擴充自己的勢力,企圖與成吉思汗鐵木真抗衡,事發後被殺。晃豁壇·蒙力克也受到懲處。但是,晃豁壇·蒙力克的另一子晃豁壇·脱欒(脱忽蘭·脱倫),則在蒙古汗國建立時被封為千户長。
成吉思汗八年(公元1214年),晃豁壇·脱欒隨合薩爾·按陳左翼軍攻取了金國的薊、平、灤、遼西諸州。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6年),晃豁壇·脱欒率軍連破河北真定城、大名府。從成吉思汗十四~二十一年(公元1220~1226年)的七年間,晃豁壇·脱欒一直扈從成吉思汗西征,屢立戰功,在歷史上頗有名望。
在晃豁壇·脱欒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的漢稱為姓氏者,省改簡化為單姓欒氏,世代相傳至今。
  • 第四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賴布氏,亦稱賴卜氏、來布氏,滿語為Laibu Hala,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董鄂(今遼寧省桓仁、寬甸一帶)等地,後多冠漢姓為欒氏。
欒姓的望族多出於西河郡魏郡 [1] 

欒姓得姓始祖

孫賓。欒氏是晉靖侯的孫賓食採於欒邑而得姓。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山西省離石縣。據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欒姓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後代,春秋時期晉國的靖侯孫賓食採於欒邑,後代因地命氏,稱為欒氏。望族出於西河郡。根據《萬姓統譜》的記載,春秋時期欒書的後代為晉國的公卿。而根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上的記載,春秋時期晉靖侯孫賓的食邑是趙州,所在地就在平棘西北十六里古欒城,他的子孫以邑為氏,始有欒氏。故欒氏後人尊孫賓為欒姓的得姓始祖。

欒姓遷徙傳播

欒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欒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時,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有個後代叫賓,是晉國的公子,晉靖候的孫子,他被分封在欒(今河省北元氏縣東,一説在今河北省城縣,亦説今河北欒城)邑,因此被稱為欒賓。欒賓的孫子欒枝把邑名作為姓,稱為欒氏,世代相傳,成為欒姓的起源。

欒姓人口分佈

欒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人口約四十四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27%左右。
宋朝時期,欒姓人口稀少,主要集中在河南。
明朝時期,欒姓大約有1萬5千入,當時山東、四川、河北為欒姓比較集中的地區,山東聚集了大約80%欒姓人口。
當代欒姓的人口約有36萬,為第二百二十六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9%。自宋朝至今的1000年來,欒姓人口增加率呈上升的態勢。目前欒姓的第一大省為黑龍江,大約佔全國欒姓人口的30%,黑龍江、山東、遼寧是欒姓的主要分佈區,這三省欒姓大約佔全國欒姓人口的66%。其次分佈於江蘇、河南、河北、內蒙古等省區。欒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226)表明:在黑吉遼、內蒙古東部、山東東部,欒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為0.1%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4%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2.3%,居住了大約55%的欒姓人羣。在河北東部、山東西部、江蘇大部、安徽東北、河南東北角、陝西北端,欒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5%—0.1%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6%,居住了大約19%的欒姓人羣。
今遼寧省的鐵嶺市昌圖縣、莊河縣、海城縣、營口市、丹東市、新賓縣、大連市瓦房店、岫巖縣、葫蘆島市、盤錦市、鞍山市台安縣,山東省的青島市、濱洲市無棣縣、海豐縣、龍口市、臨清縣、滕州市、威海市文登區、榮成市、煙台市福山區、萊州市、招遠市、龍口市、蓬萊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河北省的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淶源縣、衡水市、邢台市清河縣、邯鄲市臨漳縣,江蘇省的南京市溧水縣、泰興市、泰州市高港區、揚州市、江都市臨江縣、長明縣、揚中市、常州市武進區、金壇市、靖江市、江陰市、鹽城市濱海區、阜寧縣、漣水縣,河南省的濮陽市、鹿邑縣、周口市、項城市、漯河市,吉林省的通化市、長春市農安縣、永吉市、舒蘭市,安徽省的合肥市、六安市、蕭縣,黑龍江省的綏化市,陝西省的渭南市,湖北省的武漢市,雲南省的文山州,上海市,北京市通縣,天津市,中國台灣地區。加拿大,美國舊金山、新西蘭等地,均有欒氏族人分佈。

欒姓傳統文化

欒姓郡望堂號

  • 郡望
西河郡:戰國時期魏國置郡,相當於今天的山西、陝西兩省之間的黃河沿岸一帶。
魏 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臨潼縣西南。
  • 堂號
西河堂:以望立堂。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稱臨漳堂。
重義堂:漢代的欒布彭越交朋友,彭越為盜;欒布被人賣做為奴隸,後來在燕國當了大將,被漢兵俘虜。這時彭越已經在漢當了梁王,於是就把欒布贖了回來,跟着自己做大夫。後來彭越被漢高祖 殺掉了,把他的頭掛在洛陽,命令任何人不許收屍。欒布卻公開的收了他的屍體,將他埋葬,還痛哭了一場。漢高祖認為欒布重義氣,就拜他為都尉。文帝時候,欒布做了燕相,封在酈侯。“重義堂”又稱為“酈侯堂”。
此外,欒姓的主要堂號還有:靜遠堂、巽德堂等。

欒姓家譜文獻

山東棲霞欒氏譜書兩卷,(清)欒寅纂修,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棲霞市臧家莊鎮小欒家村。
山東棲霞欒氏譜書,(清)欒寅纂修,(清)世欒書坤於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重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抄錄本六冊。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棲霞市臧家莊鎮西欒家村欒德臣處。
安徽太和欒氏家譜,(清)欒氏合族於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23年)始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續修,2000年欒治華再修,2005年欒氏合族重新編修計算機排版打印本。現被收藏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欒寨村、河南省項城縣欒家樓。

欒姓字輩排行

  • 山東
山東龍口欒氏一支字輩:“景成士明德長春學守信”。
山東龍口諸由觀鎮東羔村欒家字輩:玉文廣永之福萬
山東龍口前欒村欒氏一支字輩:仁和紹先志,家聲祺鳳麟。
山東龍口欒氏一支字輩:“永國基(其)士中鴻玉清允景吉兆興”。
山東棗莊欒氏字輩:“成髮長吉德永玉福學忠世為明作廣富貴萬國同”。
山東聊城梁水鎮閆莊村欒氏字輩:“德數昌居林記(紀)公開延慶......”
山東聊城臨清市煙店鎮北崔莊村欒氏字輩:“維學子少鳳全才....”
山東滕州欒氏字輩:“書學志玉……”
山東黃縣欒氏字輩:“思成顯德長征伏擊”。
山東黃縣、黑龍江欒氏字輩:“適逢常慶積德可”。
山東萊州 欒氏字輩:“林春豐振……”
山東文登欒氏字輩:“從繼國兆慶振忠德玉久永井學文政長亭可似宏。”
山東無棣欒氏字輩:“廷永樹景(玉桂)鳳。”
山東充州欒氏字輩:“朝懷國(學)俊(金家)如(汝修)福(玉)子。”
山東城陽欒氏字輩:“恆德方作聖一心復紹先敬宗維敦本嘉祥御坤賢”。
山東夏莊欒氏字輩:“述恆永方作修振興丕紹崇乃宗功敦本建基孝友相承”。
山東濰坊寒亭南港涘村欒氏字輩:“守宣玉可忠廷周宗明維學京正義長存吉星照”。(此村欒姓明初遷來,始祖為:欒芳)
  • 河南
河南鹿邑欒氏字輩:“身修維則良田之慶懷民道從齋慎可丕重作延生東亞清風起中華長和平”。
河南項城欒氏字輩:“尚友之學貴恩厚少寬宜運進伍金泰(此輩與我們所使用輩份不一樣,河南項城市永豐鄉後欒樓的輩份如下:登榮方培永昌吉)”。
河南項城、安徽太和(山、林、茂、盛四大派)欒氏字輩:“士(懷學芳)國家(俊金慶)治(修汝天)福(永)身心(修)維則良田之慶懷民道從齋慎可丕重作延生東亞青風起中華長和平德甫鳳勇明騰雲繼印洪金殿丙友世國家治福廷學法傳萬春厚代賠震興”。
河南濮陽欒氏一支字輩:“華懷太思宗傳道貴好夢”。
河南濮陽欒氏一支字輩:“光明正恆耀得一希民邦作玉福華(壁)懷太思宗傳道貴好孟繼良登殿賀秀才協距順世可樹基任茂長”。
河南濮陽、山東荷澤、曹縣欒氏字輩:“華夏太思(子師)宗傳道貴好孟繼良”。
河南欒氏一支字輩:“恆德方作聖一心復紹先敬宗維敦本嘉祥御坤賢”。
  • 遼寧
遼寧昌圖欒氏字輩:“廷(庭)永樹景(玉學)鳳”。
遼寧莊河欒氏字輩:“成髮長吉德永方學文中世維明左廣富貴萬國同”。
遼寧大連欒氏字輩:“義恆君子德天祥吉寅家”。
遼寧葫蘆島欒氏字輩:“字維德軍上首國寶忠孝孟廣依心賀”。
遼寧岫巖欒氏字輩:“元學耀永承侖序孝友書香振家生”。
遼寧瓦房店欒氏字輩:“元中克德樹福祿吉慶生”。
遼寧喀左欒氏字輩:“鳳樹殿士井海敏”。
遼寧鞍山一支字輩:“中天朝廷仕文學世希洪玉修德明陽長髮祥吉昌國恩廣普基家業永勝康”。
  • 江蘇
江蘇揚州欒氏字輩:“安家其承必聖長春”。
江蘇興化、永豐、新建欒氏字輩:“中天萬爾春久鴻開廣大”。
江蘇泰興、疆烏魯木齊欒氏字輩:“存根廣友才富”。
江蘇濱海欒氏自十五代起字輩:“有之正德,承加立業”。
  • 黑龍江
黑龍江林口欒氏字輩:“三忠喜樹俊良業國”。
黑龍江寶清欒氏字輩:“存仁德守忠合寶世茲大敦理”。
黑龍江集賢、遼寧本溪、盤錦、營口欒氏字輩:“朝三明魁之□成學忠喜玉仁”。
黑龍江大慶一支:老祖(山東)欒登法;‘玉興學詠士廣殿季雲祥緒心萬豐久忠正上其昌。
  • 吉林
吉林長春欒氏字輩:“盛貞文萬學魁有德本興仁富燕家秀景天光榮國慶孝廉方正做英華”。
吉林欒氏一支字輩:“文昌山水秀德大建聞洲錦世日謀善永遠繼緒修”。
  • 安徽
安徽六安欒氏字輩:“理興其昌貽謀肇緒”。
安徽來安欒氏字輩:“友知長學建”。
  • 河北
河北故城欒氏字輩:“興進丕永樹現可春新慶”。
  • 湖北
湖北漢川市麻河鎮欒氏字輩:“金玉滿堂文章華國忠厚傳家”。
湖北棗陽一枝:甲乙丙丁
  • 其他
欒氏一支字輩:“豐慶積德可世常明忠恩祖榮長興在光宗耀華昌”。
欒氏一支字輩:“慶衍昌續興立紅光永守安甲憲紀傳章”。
欒氏一支字輩:“天應從秉地利先維歲崇豪立文啓芳齡”。
欒氏一支字輩:“明庭先世志銅陶鍾台恩”。
欒氏一支字輩:“成髮長吉德永玉福學忠世為明作廣富貴萬國同”。
欒氏一支字輩:“純銀德守忠河寶世滋大敦理意福矯崇信家振昌”。
欒氏一支字輩:“鴻樹作國恩永明宗家慶長守成維治世修德振興邦”。
欒氏一支字輩:“義秀紅文志福學忠經書尚殿魁甲男”。

欒姓宗祠楹聯

  • 四言
欒邑啓姓;西河發跡。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欒姓的源流和郡望。(參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宣德順憲;哭越相燕。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欒書,景公時率領下軍,在鞍大敗齊軍,後來領中軍。厲公時,楚國攻打鄭國,他又率軍在鄢打退楚師。死後諡武子。《國語》中説:“欒武子宣其德行,順其憲則(法令),使晉國超越諸侯。”下聯説西漢梁人欒布,幼年時被賣為奴,後被贖,與梁王彭越關係親密,任梁大夫。漢高祖殺彭越,下令説:“有敢收彭越屍首者一律逮捕!”欒布出使齊回來,哭祭彭越,被抓獲,高祖要烹了他,他説:“彭越反叛,並沒有證據,就把他殺了。我恐怕功-臣會人人自危啊!現在他已被殺,我生不如死,就請烹了我吧!”高祖聽了,免去他的罪,又任他為都尉。文帝時,為燕相。吳楚七國之亂中,因擊齊有功,封郇侯。
宣德順憲;明法習勤。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欒書事典,引《國語》載:“昔欒武子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於諸侯。”下聯典指宋·欒弗忌為臨淄主簿,明於法,勤於事。
政勤撫字;學羨宿儒。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欒汝翼事典。下聯典指北魏·欒文博事典。
  • 五言
農將雲霞補;夕蔭清月華。
——唐·欒清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欒清詩句聯。欒清貞元時人,字渾之。
  • 六言
子仁至誠孝母;欒布清白為官。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孝子欒惠,字子仁,浙江衢州西安人。師王守仁,母患瘋疾十三年,飲食搔摩,必躬必親。聘南充胄六堂學長,辭。四方學者雲集。下聯典指宋代良吏欒崇吉,封丘人。明習文法,為官清白,勤於政事,以政績卓著聞名。
  • 七言
西嶺東風傳喜訊;河清海宴兆昇平。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欒姓望族居住地“西河”郡二字的嵌字聯。
  • 十言
奏績班師,欣然上推下讓;興學定禮,美哉易俗移風。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名將欒書的事典。下聯典指東漢名士欒巴的事典。欒巴,蜀郡人。一雲內黃人。字叔雲,性質直,博涉經史。初為黃門令,後擢拜郎中。中遷桂陽太守,定禮興學,政事明察。

欒姓姓氏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欒姓歷代名人18名,佔總名人數的0.04%,排在名人姓的並列第二百七十二位;欒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2%,排在並列第一百二十六位;欒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1%,排在並列第四百零一位。

欒姓政治界

  • 欒布:西漢梁地人。少年的時候受僱於酒家,後來被搶去作了奴隸。後來成為梁王大夫。漢高祖封他為都尉。文帝時候,欒布做了燕相,封在酈侯。中元五年逝世,燕、齊都為他立社,號欒公社。
  • 欒巴:字叔元。東漢蜀郡人,一説河南內黃人。性格直爽,學問精深。順帝的時候做黃門令。先後遷任桂陽、豫章太守和沛相。注重教育,政事明察。因為上書營造順帝憲陵,被定罪入獄,不準回家20年。陵帝的時候任議郎,後來因為上書為陳蕃和竇武辯冤下獄後自殺。
  • 欒書:春秋時期的晉國名將。
  • 欒肇: 西晉人。尚書郎。有《論語釋疑》、《論語駁序》
  • 欒文博:是後魏時的著名宿儒,有門徒數千人。德林亦就學,始精詩、書。後好內事,於眾輩中最玄默。
  • 欒崇吉:宋代良吏,封丘人。明習文法,為官清廉,勤於政事,以政績突出而聞名。
  • 欒照軼:高級法官。山東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

欒姓醫學界

  • 欒德美:男,1954年1月出生,江蘇射陽人。副主任醫師。
  • 欒貴缽:男,1941年2月出生,河北南宮人。
  • 欒鴻儒:男,1929年10月出生,遼寧新賓人。教授。
  • 欒心漢:男,1939年9月出生,山東青島人。教授。
  • 欒光禹:1938年出生,重慶人,主任醫師。

欒姓文藝界

  • 欒士梅:高級教師。女,1956年生,遼寧新民人。
  • 欒經濤:1955年生,遼寧省撫順市人,書法家。
  • 欒敬立:男,1930年生,江蘇省泰興市人。筆名敬之,紅石,齋名敬業,1950年畢業於江蘇省泰興中學,1954年畢業於東北人民大學,現為《中外市場信息報》主任記者。1987年參加北京《華藝硬筆習字會》1994年參加北京《詩刊社》詩人之家,著有詩詞300首。1995年獲“民族杯”書法品位賽精品獎。同年參加國際硬筆書法家加拿大總會高級會員。1996年參加首屆冰雪情海內外書畫名家展並被聘為展事顧問。作品入《世界硬筆書畫家精品博覽》。1997年作品入《中國硬筆書法大成》、《中國藝術人才書畫作品展精品集》。1998年作品入《國際硬筆書法家觀止》,名片入《中國著名書畫家精英博覽》。1999年入二十世紀藝術名人大辭典。同年獲中華書畫世紀獎。
  • 欒祿璋:1943年2月生,山東省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別名魯寧,齋號三餘書屋。書法家。
  • 欒雲平:德雲社相聲演員

欒姓教育界

  • 欒睿:女,1960年2月生,陝西三原人。新疆師範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教研室主任,古代文學研究生專業負責人,宗教文化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導師。
  • 欒國仁:1930年4月生,山東省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哈爾濱鐵路局電務處處長、高級工程師。

欒姓革命烈士

  • 欒新春:(1917-1935.10.1),陝西省安定(今子長)縣人。革命烈士。

欒姓體育界

  • 欒菊傑:女子花劍比賽世界冠軍。
參考資料
  • 1.    (宋)鄧名世 撰 王力平 點校 .《古今姓氏書辯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06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