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權賢妃

鎖定
恭獻賢妃(1391年-1410年)權氏,明成祖朱棣寵妃,朝鮮人,永樂六年(1408年)在朝鮮甄選並嚮明朝進貢以充掖庭,永樂七年(1409年)二月封為賢妃,位在張貴妃之後,其兄權永均,授光祿寺卿 [1]  。權賢妃膚色白皙姿容美麗 [2]  ,善吹玉簫,成祖愛憐之。永樂八年(1410年)十月,權氏隨明成祖從北京返回南京時不幸因病薨於臨城,葬於嶧縣 [3]  [17]  朝鮮實錄記載權賢妃亦為病卒,所謂被同為朝鮮貢女的呂美人毒殺一事,實為誣告。 [4] 
別    名
權妃,權賢妃,恭獻賢妃,顯仁妃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朝鮮族
出生日期
1391年
逝世日期
1410年

權賢妃人物生平

據《朝鮮王朝實錄》記載,權賢妃生於洪武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巳時,父嘉善大夫工曹典書權執中,《朝鮮王朝實錄》稱其為顯仁妃。
從元朝開始朝鮮半島就被迫向中國朝廷進獻美女,明初仍是如此。成祖在登基以後,不斷地下詔派人到朝鮮選秀女入宮。權妃便是在這個時候來到了中國的宮廷。
永樂七年十月。權妃遺貞懿宮主白銀一百兩, 命藏之尚衣院。
永樂八年二月,明成祖別賜朝鮮使臣、權妃族人柳廷顯 [5]  十一月,朝鮮太宗進獻紅苧布十匹、黑麻布十匹於權妃 [6]  。成祖欲權妃胞兄永均近侍,念及其母令還。 [7] 
永樂九年三月,權永均自北京還,奏於朝鮮太宗,權妃卒於永樂八年十月二十四日,成祖哭着説要將權妃與徐皇后合葬。 [8]  四月,權妃叔父權執智赴北京祭奠。 [9]  八月,黃儼訪權妃母家 [10] 
另外,據《朝鮮王朝實錄》記載,徐皇后崩後,成祖令權妃管六宮,由是為朝鮮貢女呂美人所忌。明宮宮人商人之女呂氏欲結交呂美人遭其拒絕,遂夥同當時專主後宮的宦官黃儼一道誣告呂美人毒殺權妃,成祖知曉後將呂美人及其宮人、宦官誅殺, [4]  [11]  永樂十二年十二月,權永均祭奠權妃於天壽山。成祖晚年亦懷念權妃。 [12]  永樂二十二年十二月,權永均卒。 [13]  洪熙元年,明仁宗遣使祭奠。 [14]  仁順府尹元閔生因權妃故,為朝鮮太宗李芳遠厚待。 [15] 

權賢妃親屬成員

父親:權執中
叔叔:權執智
兄長:權永均
丈夫:明成祖朱棣

權賢妃史料記載

《明太宗實錄》
○冊立張氏為貴妃權氏為賢妃任氏為順妃命王氏為昭容李氏昭儀呂氏為婕妤崔氏為美人張氏故追封河間忠武王王之女王氏蘇州人餘皆朝鮮人
命賢妃父權永均為光祿寺卿昭儀父李文命婕妤父呂貴真為少卿順妃父任添年為鴻臚寺卿美人父崔得霏為少卿
丁巳 車駕次臨城時賢妃榷氏侍行以疾薨賜祭諡恭獻權厝於嶧縣 [16] 

權賢妃人物評價

明史:“姿質穠粹,善吹玉簫”。
參考資料
  • 1.    (明)張輔等,明太宗實錄[M].
  • 2.    下知平州事權文毅於巡禁司獄。 初, 豐海道巡察使呂稱還, 謂儼曰: “文毅之女, 姿色不下權執中之女。” 儼方求權氏絕色, 欲速見之, 文毅託其女有疾, 遲留不肯發行。 議政府遣知印楊榮發促之, 文毅不得已治粧, 若起程者。 榮發馳還, 文毅竟不遣。 儼怒曰: “如許微官, 國王尙不能制, 況巨家大室, 雖有美色, 豈肯出乎?” 上怒, 囚文毅。
  • 3.    (明)張輔等,明太宗實錄[M].
  • 4.    ○癸酉/權永均、任添年、李茂昌、崔得霏等, 回自北京啓曰: “帝諭永均曰: ‘呂氏不義, 與內史金得謀買砒礵, 和藥飮之, 再下麪茶, 以致死了。 朕盡殺呂氏宮中之人。’ 留臣等五十四日, 賜宴優渥, 待之不衰。 賜永均銀三丁、馬五匹、段子十匹、彩綃七十匹、兜羅綿二部、鈔五十張、羊三十二口, 餘各有差。 永均祭顯仁妃於天壽山, 在京北一百二十里。” 永均等各獻羊口、馬匹、白銀、彩段。
  • 5.    柳廷顯、徐愈等回自京師。 廷顯等至北京, 帝聞本國進征馬萬匹, 對之有加。 又聞廷顯為顯仁妃權氏之族, 使黃儼傳權氏命, 別賜彩段二匹、絹十匹、鈔五百張、鞍馬。 及辭還, 帝曰: “汝等還國, 報於國王, 將易換馬, 不分星夜, 快攅的來。” 廷顯啓於上曰: “帝欲以二月十五日親征韃靼, 抄諸路軍, 諸路城子, 男無餘丁, 老弱婦女, 亦不得出於城外。 禁兵侍衞而立食, 外卒牽車而轉輸。” 上問: “達達先來侵歟? 帝欲先往徵乎?” 廷顯言: “達達之來侵, 臣等未之聞也, 但聞沂國公率禁兵, 見敗於賊, 故帝欲雪其恥, 將往徵之。” 上曰: “彼來侵我, 不得已而應之可也, 若我先勞民而往徵於窮荒之地可乎? 不勝則必為天下笑矣。”
  • 6.    戊辰/光祿卿權永均如京師。 上以紅苧布十匹、黑麻布十匹授永均, 使獻於顯仁妃。
  • 7.    帝(成祖)待永均特厚,引入內殿謂曰:除汝崇班,欲令近侍。然爾妹在此,爾亦不還,老母有不豫之情矣。
  • 8.    己丑/光祿卿權永均, 回自京師, 啓曰: “去庚寅年十月二十四日, 顯仁妃權氏, 以病卒於濟南路, 仍殯於其地, 令濟南民蠲役守護, 將欲遷之, 合葬於老皇后也。” 永均曾拜光祿職, 未受誥命, 至是錫之, 其待遇之厚, 倍於前日。 帝賜言之時, 含淚傷嘆, 至不能言。
  • 9.    遣判典農寺事權執智如京師。 執智乃執中之弟, 顯仁妃之叔父也。 故以為進香使。 以白苧布黑麻布各五十匹, 為祭奠之資, 且有祭文。
  • 10.    己酉/使臣黃儼訪顯仁妃權氏母家。 自是於任添年、鄭允厚、崔得霏家, 皆設宴以慰, 贈苧麻布若干匹。 儼至每家, 先曰: “此家必贈我以布, 我以細為貴。”
  • 11.    使臣言: “前後選獻韓氏等女, 皆殉大行皇帝。” 先是, 賈人子呂氏入皇帝宮中, 與本國呂氏以同姓, 欲結好, 呂氏不從, 賈呂蓄憾。 及權妃卒, 誣告呂氏點毒藥於茶進之, 帝怒, 誅呂氏及宮人宦官數百餘人。 後賈呂與宮人魚氏私宦者, 帝頗覺, 然寵二人不發, 二人自懼縊死。 帝怒, 事起賈呂, 鞫賈呂侍婢, 皆誣服雲: “欲行弒逆。” 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 皆親臨剮之, 或有面詬帝曰: “自家陽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后帝命畫工圖, 賈呂與小宦相抱之狀, 欲令後世見之, 然思魚氏不置, 令藏於壽陵之側。 及仁宗卽位, 掘棄之。 亂之初起, 本國任氏、鄭氏自經而死, 黃氏、李氏被鞫處斬。 黃氏援引他人甚多, 李氏曰: “等死耳, 何引他人為? 我當獨死。” 終不誣一人而死。於是, 本國諸女皆被誅, 獨崔氏曾在南京, 帝召宮女之在南京者, 崔氏以病未至, 及亂作, 殺宮人殆盡, 以後至獲免。 韓氏當亂, 幽閉空室, 不給飲食者累日, 守門宦者哀之, 或時置食於門內, 故得不死。 然其從婢皆逮死, 乳媪金黑亦繫獄, 事定乃特赦之。 初, 黃氏之未赴京也, 兄夫金德章坐於所在房窓外, 黃儼見之大怒, 責之, 及其入朝, 在道得腹痛之疾, 醫用諸藥, 皆無效, 思食汁菹。儼問元閔生曰: “此何物耶?” 閔生備言沉造之方, 儼變色曰: “欲食人肉, 吾可割股而進, 如此草地, 何得此物?” 黃氏腹痛不已, 每夜使從婢以手磨動其腹, 到一夜小便時, 陰出一物, 大如茄子許, 皮裹肉塊也。 婢棄諸廁中, 一行眾婢, 皆知而喧説。又黃氏婢潛説: “初出行也, 德章贈一木梳。” 欽差皆不知之。 帝以黃氏非處女詰之, 乃雲: “曾與姊夫金德章、隣人皂隷通焉。” 帝怒, 將責本國, 勑已成, 有宮人楊氏者方寵, 知之, 語韓氏其故, 韓氏泣乞哀於帝曰: “黃氏在傢俬人, 豈我王之所知也?” 帝感悟, 遂命韓氏罰之, 韓氏乃批黃氏之頰。 明年戊戌, 欽差善才謂我太宗曰: “黃氏性險無温色, 正類負債之女。” 歲癸卯, 欽差海壽謂上曰: “黃氏行路之時, 腹痛至甚, 吾等見則以鄕言言腹痛, 必慚而入內。” 及帝之崩, 宮人殉葬者, 三十餘人, 當死之日, 皆餉之於庭。 餉輟, 俱引升堂, 哭聲震殿閣。 堂上置木小牀, 使立其上, 掛繩圍於其上, 以頭納其中, 遂去其牀, 皆稚經而死。 韓氏臨死, 顧謂金黑曰: “娘吾去! 娘吾去!” 語未竟, 旁有宦者去牀, 乃與崔氏俱死。 諸死者之初升堂也, 仁宗親入辭訣, 韓氏泣謂仁宗曰: “吾母年老, 願歸本國。” 仁宗許之丁寧, 及韓氏即死, 仁宗欲送還金黑, 宮中諸女秀才曰: “近日魚、呂之亂, 曠古所無。 朝鮮國大君賢, 中國亞匹也。 且古書有之, 初佛之排布諸國也, 朝鮮幾為中華, 以一小故, 不得為中華。 又遼東以東, 前世屬朝鮮, 今若得之, 中國不得抗衡必矣。 如此之亂, 不可使知之。” 仁宗召尹鳳問曰: “欲還金黑, 恐洩近日事也, 如何?” 鳳曰: “人各有心, 奴何敢知之?” 遂不送金黑, 特封為恭人。 初, 帝寵王氏, 欲立以為後, 及王氏薨, 帝甚痛悼, 遂病風喪心, 自後處事錯謬, 用刑慘酷。 魚、呂之亂方殷, 雷震奉天、華蓋、謹身三殿俱燼。 宮中皆喜以為: “帝必懼天變, 止誅戮。” 帝不以為戒, 諮行誅戮, 無異平日。 後尹鳳奉使而來, 粗傳梗槪, 金黑之還, 乃得其詳。
  • 12.    權妃生時,凡進膳之物,惟意所適;死後,凡進膳、造酒,若浣衣等事,皆不適意。
  • 13.    光祿寺大卿權永均卒。 永均, 太宗文皇帝顯仁妃之兄也。 初授中朝光祿卿, 屢蒙賞賜, 暴富貴。 能納交於本朝權貴, 頗自驕矜, 嗜飲好色, 以取夭亡。 賜賻米豆三十石及棺槨。
  • 14.    使臣往光祿寺卿權永均第賜祭。 其文曰:皇帝遣尚寶監右少監金滿, 諭祭於光祿寺卿權永均之靈曰: 惟爾篤厚純謹, 積善儲慶, 用生賢女, 事我皇考太宗皇帝於宮壼, 服勤致恭, 終始不間, 即已早沒。 方期爾之壽康, 而訃音遽至, 良用嗟悼。玄特遣人賜祭, 仍賜賻白金二百兩、幣十、表裏帛十五端, 以示親親之誼。 爾靈不昧, 尚克享之。
  • 15.    前仁順府尹元閔生卒。 閔生, 原州人, 檢校中樞院副使賓之子。養於判事閔富家, 冒姓閔, 名德生, 官至司譯院副使, 始複姓元、名閔生。 解譯語, 以通事赴京者十四, 以使副赴京者七。 太宗皇帝以戚連顯仁妃厚待之, 凡奉事奏請, 多蒙允許, 特賜土田臧獲, 官至正憲以旌異之。 太宗嘗與上同御壽康宮, 親問閔生: “汝有何願?” 對曰: “蒙恩即極, 更無所願。” 太宗再問之, 乃啓曰: “兄恂以逆子作壻, 廢為庶人, 獨此哀悶, 慾望上恩。” 太宗語上曰: “閔生不言身事, 欲救其兄, 其志可嘉。” 乃還恂告身科田, 仍除典農少尹, 及卒, 命致賻。
  • 16.    (明)張輔等,明太宗實錄[M].
  • 17.    《明史》 列傳一恭獻賢妃權氏,朝鮮人。永樂時,朝鮮貢女充掖庭,妃與焉。姿質穠粹,善吹玉簫。帝愛憐之。七年封賢妃,命其父永均為光祿卿。明年十月侍帝北征。凱還,薨於臨城,葬嶧縣。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