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橫紋南鰍

鎖定
橫紋南鰍(學名:Schistura fasciolatus)為鰍科南鰍屬魚類,俗名花帶條鰍、花紋條鰍、橫紋條鰍。分佈於越南北方以及珠江水系南流江韓江九龍江海南島長江中上游、香港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島。
別    名
花帶條鰍
花紋條鰍
橫紋條鰍
中文學名
橫紋南鰍
拉丁學名
Schistura fasciolatus
動物界
硬骨魚綱
鯉形目
鰍科
南鰍屬
分佈區域
越南北方、珠江南流江韓江九龍江海南島長江香港
模式產地
海南島
種 學 名
Schistura fasciolata

橫紋南鰍識別特徵

背鰭條i v一7-8(個別是7);臀鰭條i v一5—6(個別是6);胸鰭條i一8-10;腹鰭條i一6-8;尾鰭分枝鰭條l6一l8(主要是17)。第一鰓弓內側鰓耙7-14。脊椎骨(20尾標本):4+3l一35。體長為體高的4.2-7.8倍,為頭長的3.9—5.4倍,為尾柄長的5.6。7.4倍。頭長為吻長的2.2-2.7躍為眼徑的5.2-6.8倍,為眼間距的3.1—3.9倍。眼間距為眼徑的1.2-2.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0-1.5倍。身體延長,稍例扁,尾柄短。頭部稍乎扁,頭寬稍大於頭高,成熟個體的兩頰稍鼓出,雄性更明顯。吻鈍,其長等於或稍短於眼後頭長。口下位。唇狹,唇面有淺皺。上頜中部有一齒形突起;下頜匙狀,其前練中部有一“v’字形缺刻。須中等長,外吻須伸達鼻孔和眼前練之間的下方,頜須仲達眼後線之下或略微超過。身體被有細鱗,後軀較密。側線完全。背鰭的背緣稍外凸,呈圓弧形,背鰭基部起點至吻端的距離為體長的50-54%。胸鰭長約為胸、腹鰭基部起點之間距離的3/5-1/2。腹鰭基部起點與背鰭的基部起點或第一.第二根分枝鰭條基部相對,個別則相對於背鰭基部之前。末端接近或到達肛門。腹鰭腋部有一肉質鰭瓣。肛門離開臀鰭起點約相等於2.5個眼徑。尾鰭後緣凹入兩葉圓形。體色(甲醒溶液浸存標本):基色淺黃或淺褐色。背部在背鰭前、後各有4-5和4-6條褐色橫斑免體側的橫斑條多數由背部的斑條延伸,計有10-16條,平均14條:大致背鰭前2-6條、背鰭下1-3條和背鰭後4-7條。尾鰭基部有一條深褐色紋。各鰭的鰭條 呈淺褐色,膜透明。雄性的兩頰比雌性的更鼓出,在繁殖季節,雄性的吻部、唇、須有稀疏珠裏,腳踏外側的不分枝鰭條和1-4根分枝鰭條也有稀疏的珠星。

橫紋南鰍地理分佈

分佈於越南北方以及珠江南流江韓江九龍江海南島長江中上游、香港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