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橋,(拼音:qiáo),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橋”是形聲字,古字形從從木,喬聲。本義是橋樑。引申指器物上的橫樑。又引申為古代行山路時的一種代步工具,後作“轎”。 [2]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漢典網 [3] 
中文名
拼    音
qiáo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STDJ
倉    頡
DHKL
鄭    碼
FMGN
筆    順
橫、豎、撇、點、撇、橫、撇、捺、撇、豎
字    級
一級(編號:1841) [1] 
平水韻
下平聲二蕭 [4] 
注音字母
ㄑㄧㄠˊ
總筆畫
4+6
四角碼
42928
統一碼
6865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橋”是形聲字。從木,喬聲。“木”作形旁表意,表示其本義與木材有關;“喬”作聲旁表音。“喬”,春秋文字從止、從高。戰國文字從又、從高;或從又、從高省,作字形1右邊部分。秦漢文字承襲戰國文字,多從又、從高省字形(2、3、5、6所從);或作字形4右邊部分,則從又、從高不省;《説文》小篆作字形7右邊部分,從夭、從高省,為後世文字所本。隸變後楷書寫作“橋”,簡體字寫作“橋”。本義是橋樑。引申指器物上的橫樑。如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幾回拋鞚抱鞍橋,往往驚墮馬蹄下。”又引申為古代行山路時的一種代步工具,後作“轎”(今讀為jiào)。如《史記·河渠書》:“禹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又引申為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如《禮記·曲禮上》:“奉席如橋衡。”用為此義讀jiāo。 [2]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qiáo
名詞
橋樑,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建築物。
bridge
《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五十年)初作河橋。”
世説新語·文學》:“玄亦疑有追,乃坐橋下,在水上據屐。”
橋閣;橋津
器物上的橫樑。
beam
《儀禮·士昏禮》:“笲緇被纁裏,加於橋。”
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幾回拋鞚抱鞍橋,往往驚墮馬蹄下。”
鞍橋
木名。
tree’s name
《尚書大傳·梓材》:“南山之陽有木名橋,南山之陰有木名梓。”
橋梓
姓。

《漢書·儒林傳序》:“自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

動詞
架橋。
build a bridge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為徼,通零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有水南自打狗嶺來會,亦橋其上。”

形容詞
通“喬”。高。
high;tall
《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橋松,隰有游龍。”
《易林·萃之漸》:“橋木無息,漢女難得,橘柚請佩,反手難悔。”

jiāo
名詞
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或指桔槔上的衡。

《淮南子·主術》:“橋直植立而不動,俛仰取制焉。”
説苑·反質》:“衞有五丈夫俱負缶入井,灌韭終日一區,鄧析過,下車為教之曰為機,重其後,輕其前,命曰橋。終日溉韭百區不倦。”
《禮記·曲禮上》:“奉席如橋衡。”

形容詞
通“憍”。驕傲;驕矜。

《荀子·榮辱》:“橋泄者人之殃也,恭儉者偋五兵也。”

jiào
名詞
牛貫鼻木。



qiǎo
名詞
同“橇”。泥地或雪地上行走的乘具。



jiǎo
名詞
通“檋”。山行用具。

史記·河渠書》:“禹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
唐·柳宗元《天對》:“胘躬躄步,橋楯勩踣。”

動詞
通“矯”。矯正。

《荀子·儒效》:“好脩正其所聞,以橋飾其情性。”
《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審智(知)民能,善度民力,勞以𧗿(率)之,正以橋之。”

形容詞
通“矯”。偽,虛假。

《呂氏春秋·離謂》:“聽言而意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

通“槁(gǎo)”。乾枯。

《呂氏春秋·介立》:“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

副詞
勁疾。

《莊子·則陽》:“欲惡去就,於是橋起。”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木部】巨驕切(qiáo)
水梁也。從木,喬聲。 [8] 

説文解字注

(橋)水梁也。水梁者、水中之梁也。梁者、宮室所以關舉南北者也。然其字本從水。則橋樑其本義而棟樑其假借也。凡獨木者曰槓。騈木者曰橋。大而為陂陀者曰橋。古者挈臯曰井橋。曲禮。奉席如橋衡。讀若居廟反。取高舉之義也。從木。喬聲。巨驕切。二部。 [9] 

康熙字典

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並音喬。《説文》:水梁也。從木,喬聲。喬,高而曲也。橋之為言趫也,矯然也。《史記·秦本紀》:昭王五十年初作河橋。
又懸繩以度曰絚橋。《水經注》:罽賔之境,絚橋相引。
又器之有橫樑者曰橋。《儀禮·士昏禮》:笲加於橋。注:橋以庋笲。
又桔橰上衡也。《淮南子·主術訓》: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
又橋泄,嫚也。《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
又戾也。《呂覽·離謂篇》:聽言而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
又木名。《尚書大傳》: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以喩父子。
又陽橋,《春秋》魯地。
又姓。《統譜》: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塚,因為氏。《史記·貨殖傳》:橋姚致馬千匹,牛倍之。
又《集韻》丘妖切。音蹺。《史記·河渠書》:山行乗橋。注:橋,一作檋。直轅車也。
又《集韻》居勞切。音高。勁疾貌。《莊子·則陽篇》:欲惡去就,於是橋起。
又《韻會》渠廟切。音嶠。《禮·曲禮》:奉席如橋衡。疏:左低右昂,如橋之衡。
又屈橋,壯健貌。揚雄《河東賦》:千乗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㟼。
又《正韻》古弔切。音叫。義同。
又《正韻》吉了切。音皎。荀子《儒効篇》:橋飾其情性。《前漢·武帝紀》:陳湯橋發兵斬郅支。
又《集韻》居夭切。音矯。人名。秦有盛橋。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橋”字書寫演示 “橋”字書寫演示
“木”的末筆捺改點。“夭”的首筆是平撇。“夭”下是一撇一豎。“木”窄“喬”寬,頂部“木”略高,底部“喬”低。“木”,橫筆在橫中線上方。“喬”,“夭”的首筆平撇斜跨豎中線上端,長撇從豎中線起筆,伸向“木”側,捺的捺腳過橫中線。撇、捺罩住下部;“夭”下的撇從田字格中心下側起筆,豎起筆較高,收筆略低。 [11]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i̯oɡ
王力系統
g
ǐau
董同龢系統
ɡʰ
jɔ̆ɡ
周法高系統
g
iaw
李方桂系統
g
jagw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蕭宵

jɑu
齊梁陳北周隋
蕭宵

jɑ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ɡʰ
i̯ɛu
擬音/王力系統

g
ǐɛu
擬音/董同龢系統

ɡʰ
jæ̆u
擬音/周法高系統

g
iau
擬音/李方桂系統

g
jäu
擬音/陳新雄系統

ɡʰ
ǐɛ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1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宵B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巨嬌切
ɡʰjæ̆u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丘祅切
kʰiæu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居妖切
kiæu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渠嬌切
ɡiæu

平聲
𩫚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居勞切
kɑu

上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舉夭切
kiæu

去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渠廟切
ɡiæu
禮部韻略


平聲





渠嬌切

增韻


平聲





渠驕切



上聲





舉夭切



去聲





居妙切

中原音韻

陽平
蕭豪

齊齒呼

次清

kʼiau
中州音韻


平聲
蕭豪





其爻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二蕭


全濁
祁堯切
g‘ieu

上聲
十二篠


全清
吉了切
kieu

去聲
十二嘯


全清
古弔切
kieu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十一朝沼照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1-0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33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06]
  • 4.    平水韻 二蕭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11-06]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2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313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986.11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成都;武漢: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386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13
  • 9.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07]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99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79
  • 12.    橋的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07]
  • 13.    橋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07]
  • 14.    橋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