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橋陵鎮

鎖定
橋陵鎮,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地處蒲城縣城西北部,東臨城關鎮,南接興鎮,西依富平縣美原鎮,北靠高陽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 [1]  ,總面積137.33平方千米。 [2] 
截至2020年6月,橋陵鎮下轄30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橋陵鎮户籍人口72056人 [2]  。2011年,橋陵鎮財政總收入5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43元,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100萬元以上,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3000萬元。 [1] 
中文名
橋陵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
地理位置
蒲城縣城西北部
面    積
137.33 km²
下轄地區
3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坡頭村
電話區號
0913
郵政編碼
715515
氣候條件
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E
人    口
72056人(2018年)

橋陵鎮歷史沿革

因鎮政府駐地位於唐橋陵西側而得名。
明清屬賢相鄉。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忠武鄉。
1949年10月,屬興鎮區(二區)。
1956年1月,設坡頭鄉。
1958年12月,屬興鎮公社之坡頭管理區。
1961年8月,成立坡頭公社。
1984年3月,改為坡頭鄉。
2000年4月,改為鎮建制。
2011年1月,大孔鄉和三合鄉併入後更名橋陵鎮。 [1] 
橋陵鎮 橋陵鎮

橋陵鎮行政區劃

2010年末,轄坡頭、橋陵、橋東、安王、東山、六井、曹家、梁家、坊裏、聯興、山王、路家、五星、三合、花王、楊莊、十里鋪、高家、謝家、西曹、白家渠、義龍、齊家、武家、巷劉、北劉、後泉、趙山、畏山、大孔、趙坡、大西、峪豐、曉光、日光、草原、金光、東場、三勝39個行政村;下設24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橋陵鎮下轄30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坡頭村。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526114200
122
三合村
610526114202
122
城西村
610526114204
220
西高村
610526114205
220
謝家村
610526114206
220
義龍村
610526114207
220
碨山村
610526114208
220
趙山村
610526114209
121
齊武村
610526114213
220
後泉村
610526114214
220
十里鋪村
610526114216
121
大孔村
610526114217
220
趙坡村
610526114218
220
中武村
610526114220
220
大西村
610526114221
220
東場村
610526114222
220
金光村
610526114223
220
日光村
610526114224
220
三裕村
610526114226
121
坡頭村
610526114227
220
橋陵村
610526114228
121
安王村
610526114229
220
坊裏村
610526114230
220
六井村
610526114232
220
梁家村
610526114233
220
聯興村
610526114234
220
東山村
610526114235
220
山王村
610526114236
220
路家村
610526114237
220
五星村
610526114238
220
橋陵東村村

橋陵鎮地理環境

橋陵鎮位置境域

橋陵鎮地處蒲城縣城西北部,東臨城關鎮,南接興鎮,西依富平縣美原鎮,北靠高陽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 [1]  ,總面積137.33平方千米。 [2] 

橋陵鎮地形地貌

橋陵鎮地處渭河平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地形以台塬為主,主要山峯有太白山,海拔1282米;武黨山,海拔1166米;嶽王山,海拔1128米等。 [1] 

橋陵鎮氣候特徵

橋陵鎮氣候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1] 

橋陵鎮自然資源

橋陵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主要是石灰石,儲量1.6億噸。 [1] 

橋陵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橋陵鎮總人口7.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465人,城鎮化率4.9%。另有流動人口1078人。總人口中,男性3.62萬人,佔51%;女性3.48萬人,佔49%;14歲以下9940人,佔14%;15—64歲55380人,佔78%;65歲以上5680人,佔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2011年,橋陵鎮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2.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0人。 [1] 
截至2018年,橋陵鎮户籍人口72056人 [2] 

橋陵鎮經濟

橋陵鎮綜述

2011年,橋陵鎮財政總收入5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43元。 [1] 
2018年,橋陵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上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48個。 [2] 

橋陵鎮第一產業

2011年,橋陵鎮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1600萬元,增加到1978的3600萬元,2011年達到2.8億元,比上年增長27%。農業耕地面積16.1萬畝,人均2.3畝;林地面積5.2萬畝。是國家級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橋陵鎮糧食生產50萬噸,其中小麥0.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紅薯、蘋果、酥梨和柿子。
截至2011年末,橋陵鎮累計造林5.2萬畝,其中防護林0.3萬畝,經濟林4.6萬畝,林木覆蓋率23%。截至2011年末,橋陵鎮水果種植面積3.7萬畝,產量410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和酥梨。2011年,橋陵鎮有大型農業機械52台(輛)。 [1] 

橋陵鎮第二產業

橋陵鎮境內有機械加工和建材業生產基地,其中機械製造廠6家,產品行銷西北、華北各地,建材業有石子、水泥、免燒磚和黏土磚等。截至2011年末,橋陵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職工650人。 [1] 

橋陵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橋陵鎮有商業網點486個。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100萬元以上,比上年增長27%。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7%。 [1] 

橋陵鎮交通運輸

橋陵鎮境內以公路交通為主,西禹公路省道過境,境內長10千米,通往縣城。有縣鎮級公路3條,總長42千米。截至2011年末,橋陵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千米。截至2011年末,橋陵鎮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3條,公交運營車輛6輛,其中汽車6輛,年客運量13萬人次。 [1] 

橋陵鎮社會事業

橋陵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橋陵鎮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2600人,小學8所,教師117人;初中3所,在校生120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5%。 [1] 

橋陵鎮衞生事業

2011年,橋陵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2個,病牀1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8張,固定資產12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08人。2011年,橋陵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7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8萬人,參合率97%,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7%。 [1] 

橋陵鎮歷史文化

橋陵鎮是蒲城縣文物重點鄉之一,有古墓葬13座,古遺址8處,寺、觀、廟、祠9處。

橋陵鎮橋陵

橋陵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藝術性被史學家譽為唐陵之冠,位於坡頭境內的豐山(唐時稱橋山),依山腹開鑿墓室,在地面繞山勢而築成。蒲城橋陵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 [5] 
唐睿宗橋陵建於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是唐朝第五代皇帝李旦的陵墓。他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則天皇后的第四子。景雲三年(712年),李旦將皇位禪讓給有功的三子李隆基。開元四年(716年),李旦卒,李隆基將其父葬於蒲城縣城西北約13千米處之豐山,定名橋陵。
橋陵以山為冢,在山腹開鑾地下宮殿,在地面上繞山築城,四面各開一門,陵園周長約13千米,因建於開元盛世,各種設施十分崇厚。橋陵建於陝西省蒲城縣西北約十五千米處的豐山,系睿宗李旦墓。豐山海拔為751米,這裏是峯戀起伏,溝壑縱橫,形成各自獨立的山頭。向南平野遼闊,與秦嶺諸峯遙遙相對,山川壯麗,氣象萬千,豐山據記載叫金幟山,亦稱金慄山和蘇愚山。當地人們依其展翅欲飛的天然形勢,稱它為鳳凰山。
李旦是高宗李治和則天皇后的第四個兒子,玄宗李隆基之父。生於661年,崩於開元四年(716年)6月,正值“開元盛世”。玄宗李隆基以空前規格為其父營建了皇陵。橋陵的建制與乾陵相仿,依山為陵,坐北面南。玄宮造在豐山正峯東坡,前瞻廣闊的關中沃野,後枕雄偉的山峯丘巒,借天然之氣,展氣吞山河,磅礴壯觀的雄姿。橋陵神道長約625米,寬110米,呈南北走向。橋陵現有石刻53件,因其建於盛唐時期,其石刻藝術的雄大氣勢不僅表現在外在形式的高大宏偉,更表現於內在氣度的充實大氣,因之橋陵石刻是盛唐石刻的代表,有“橋陵石刻甲天下”之美稱。 [4]  1988年1月13日,被列為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橋陵鎮無量殿

無量殿位於蒲城縣城西北約35千米的橋陵鎮原大孔鄉武當山脈的九龍山上,創建緣由為“玄天上帝、各自開皇、蒲城西北地有奇山,名日九龍。巍峨逶迤,氣清景秀,真福地也。”為了祀奉所謂的“玄天上帝”功德無量而於萬曆二十二年(1595年)建此無量殿。清朝雍正、乾隆、咸豐及民國年間曾多次修葺,是蒲城縣北部地區有名的古廟。
無量殿地處九龍山上,方圓數十里開外便可望見,初建時佔地約兩平方千米,其規模可謂相當可觀,除正殿外,還有“官館”十所,是官宦名流朝山時歇息的地方,這些建築現已蕩然無存。但“官館”基石,盤山台階和欄杆,走廊過庭則依然存在。無量殿坐北朝南,建築古樸大方,面寬三間,殿屋五脊四坡,屬歇山式磚木結構,四角挑牆向上,木雕龍頭斗拱,貓頭筒瓦廈頂。大殿雕樑畫棟,美觀典雅,內有大型清代壁畫8幅,高2.66米,寬1.94米,畫面佈局合理,技巧嫺熟。

橋陵鎮景陵

景陵位於蒲城縣城西北7千米的金幟山(今橋陵鎮義龍、趙家、景陵村附近)。金幟山(又稱半山)屬南山山系,山勢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延伸,諸峯羅列(最高峯海拔806米),形成拱衞之勢,巍峨壯麗,陽光映照,猶如懸幟,故名金幟山。景陵依山建陵,坐北向南,陵園佈局與其他唐帝陵略同,分內外城垣,四周均設陵門。
景陵“封內20平方千米”,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20頃30畝,陵道長3279.5米,寬105.4米(合34.56公頃,518畝),陵南廣植蒼柏。
橋陵鎮的景陵埋葬的是唐憲宗李純,李純是唐朝第十二個皇帝,生於唐代宗大曆十三年(778年),元和十五年(821年)春正月,暴崩於大明宮中和殿,終年四十三歲。憲宗李淳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削藩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史稱元和中興。憲宗在唐史上與太宗、玄宗齊名,後被宦官所殺。
景陵按唐陵建制,在陵四門及神道兩側,佈列有大量的石刻藝術品,其數量除北門外多小石獅二對外,其他均相同,惟規模、尺度已大為縮小,屬於中唐期向晚唐期過渡期間的作品。據有關資料統計,四門石獅及北門小石獅皆存;石馬三對亦存;華表東倒西裂;飛馬一對、鴕鳥一對皆存;石人存五;鞍馬存八。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一對浮雕鴕鳥和石獅,其雕工的精美,氣勢的雄渾飄逸,技藝的嫺熱,仍不失盛唐風韻。景陵陪葬墓主要有:懿安郭皇后、孝明太后及惠照太子墓,但地面現已無遺存,且無墓碑,故詳址尚無法考證。

橋陵鎮泰陵

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寢,位於陝西省蒲城縣橋陵鎮東北十五千米處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此山海拔716米山巒起伏,逶迤蜿蜒。泰陵以山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繞陵築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謁橋陵金粟山,見此山有龍盤鳳息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泰陵規模浩大,陵內封地方圓達38千米,設置分內外兩城,佈局酷似京師長安。現存石刻有:華表、天馬、鴕鳥、石翁仲、石獅等。這些石雕刻工細膩,形象逼真,線條流暢。陪葬於泰陵的有元獻皇后和內侍高力士。1971年,在此地發現了200多年前早已斷裂丟失的高力士墓碑下半部分,與原已發現的上半部分相接成全,通高4米,為研究高力士其人和唐朝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橋陵鎮惠陵

惠陵位於蒲城縣城西北四千米處的橋陵鎮三合村,當地人稱為“兄讓冢”。埋葬的是讓帝,即唐睿宗李旦長子李憲。此陵沒有依山而建,而是平地起墓,下為墓室,上修土墳,周圍平曠,坐北向南,呈圓錐形,墓高14米,底周80米。原有華表、朱雀、天馬各一對,石人十對,現已不存。
惠陵陵園為長方形,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800米。南、北門外有土闕遺址,高約7米,陵牆夯土而成,牆基寬約2米。陵內殿宇等建築遺蹟尚在。陵周圍曾廣植翠柏,俗稱“柏城”,合圍者居多,民國年間被伐。惠陵陪葬墓有恭後元氏,同安郡王李王旬,嗣寧王李琳,另外還有蔡國公主、霍國公主。
2013年5月3日,唐惠陵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橋陵鎮其他

橋陵鎮內的其他古墓葬還有云麾將軍李思訓墓、涼國公主墓、代國公主墓、金仙公主墓、三太子(惠莊、惠文、惠宣)墓、王賢妃墓,有清代宰相王鼎墓等。寺、觀、廟、祠主要是仙台觀、周氏祠堂、石佛寺、屈氏祠堂、顯聖廟、李家祠堂、趙公祠、三皇宮、睡佛寺。地面文物有云麾將軍李思訓墓碑,碑文系唐代書法家李邕所書,行書,筆勢挺聳,名馳海外。《續書評》稱:“其書如華嶽之峯,黃河一曲。”

橋陵鎮所獲榮譽

2023年1月,獲評陝西省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8] 

橋陵鎮著名人物

王進德
明末著名書法家,蒲城縣橋陵鎮人,少時為了學習雲麾碑書法,每天早出晚歸,其“學書踐道”的故事,至今傳為美談。他一生傾心於書法研究,深得唐北海太守李邕書法之道,造詣高深,字體渾厚,蒼勁有力,他所書《城隍廟》、《衎神樓》、《百里金湯》有“蓋世無雙”之美譽。
包森
原名趙寶森,橋陵鎮(原三合鄉)義龍趙家村人,抗日名將。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內野瓠山一帶與日偽一部遭遇,指揮戰鬥中不幸胸部中彈犧牲,年僅31歲,犧牲時任八路軍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
劉吉堯
全國特等戰鬥英雄,智取華山八勇士之一,西北一級戰鬥英雄,全國特級戰鬥英雄。橋陵鎮太峪溝村人。
任鴻翔
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歷任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長兼附中校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民族音樂藝術委員會主任、全國琵琶研究會陝西組副組長。
李翥儀
近代女教育家。先後在陝西省立西安女子師範學校、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巴縣女子中學和重慶女子師範學校任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