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樹(拼音:shù),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文字。“樹”是形聲字,古文形從木,尌(shù)聲。本義是種植。引申為樹立、培養以及木本植物的總稱。 [4]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shù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SCFY
倉    頡
DEDI
鄭    碼
FXDS
字    級
一級(編號:1439) [1] 
平水韻
去聲七遇;上聲七麌 [2] 
注    音
ㄕㄨˋ
總筆畫
4+5
四角碼
44900
統一碼
6811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中右結構
異體字
𡬾、𣗳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4]
商代文字(字形1),從又從木,像以手植木,即“樹”之初文。春秋文字加註“豆”聲,隸定作字形2。《説文》籀文的結構與字形2相同,但受後世文字影響,“又”旁已訛為“寸”。戰國文字從“攴”,屬義近形符互換(此類現象古文字中常見)。小篆(字形5所從)的“木”簡化,其左半遂與“壴”字同形(“壴”為“鼓”之初文);又變“又”旁為“寸”,“植木”之義已全然不見,於是又加“木”旁作‘樹”。簡體字寫作“樹”。
“樹”,本義是種植。《説文》:“樹,生植之總名。”《廣雅·釋地》:”樹,種也。”引申指樹立。《廣韻·遇韻》:“樹,立也。”又引申為木本植物的總稱。《廣韻·遇韻》:“樹,木總名也。” [4]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shù
動詞
種植。
plant;grow
《孟子·滕文公下》:“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
《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詩·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樹之。”
《呂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菽。”
唐·李白《贈閭丘處士》:“如能樹桃李,為我結茅茨。”
樹萱;樹稼;樹植;樹養
豎起。
erect
《漢書·揚雄傳下》:“皆稽顙樹頷,扶服蛾伏。”
樹炮;樹建;樹表;樹柵;樹牙;樹竿
樹立;建立。

《書·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戰國縱橫家書》:“《詩》日:樹德莫如茲(滋),除怨莫如盡。”
《詩·周頌·有瞽》:“崇牙樹羽。”
唐·李白《與賈少公書》:“白不樹矯抗之跡,恥振玄邈之風。”
朱德《辛亥革命雜詠》:“五華山上樹紅旗,出師兩路援川鄂。”
樹功;樹事;樹基;樹教;樹君;樹子
培植;培養。
cultivate;foster
管子·權修》:“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韓非子·外儲説左下》:“吾聞子善樹人。”
十年之計,在於樹木;樹其樹以蔭行人
名詞
木本植物的總稱。
tree
《左傳·昭公二年》:“有嘉樹焉,宣子譽之。”
禮記·月令》:“樹木方盛。”
晉·陶淵明《歸園田居》:“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果樹;松樹;樹科;樹上開花
門屏;照壁。

爾雅·釋宮》:“屏謂之樹。”
禮記·郊特牲》:“台門而旅樹。”

本幹(榦)。



牀前橫木。

《揚子·方言》:“牀,其槓,北燕朝鮮之間謂之樹。”

(Shù)姓氏用字。



量詞
表示樹木的單位,相當於“株”、“棵”。

宋·仇遠《糖多令》:“縱有桃花千萬樹,也不似,舊玄都。”
《蒼桑輯要》卷一:“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慄。”
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自己親手栽的一樹紅梅花,今已開了幾枝。”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木部】常句切(shù)
生植之緫名。從木尌聲。 [9] 

説文解字注

木生植之緫名也。植,立也。假借為尌豎字。從木尌聲。形聲包會意。常句切。四部。
籒文從豆不從豈者,豆柄直,亦有直立之義。豆與壴同在四部,為諧聲。寸則謂手植之也。 [3] 

康熙字典

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説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公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於水,木樹根於土。
又《爾雅·釋宮》:屏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
又《揚子·方言》:牀,其槓,北燕朝鮮之間謂之樹。
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注: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
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於氏。後改為樹氏。
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古之葬者,不封不樹。《詩·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人,心焉數之。
又立也。《書·説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書·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諸侯之適子,天子命為之嗣者,曰樹子。《穀梁傳·僖九年》:無易樹子。 [8]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木”的末筆捺改點。“又”的末筆捺改點。“木”窄“對”寬,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齊平。“木”,橫筆在橫中線上側。“對”,“又”窄“寸”寬;頂部“又”低,底部“寸”低;“又”,居豎中線部位,兩筆相交於田字格中心;“寸”,橫筆與“木”的橫持平;」與“木”的豎等高,末筆點在橫中線。 [10]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ȡ
i̯u
王力系統
ʑ
jug
董同龢系統
d
jew
李方桂系統
d
jugx
東漢





juo


juo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j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ʑ
i̯u
擬音/王力系統

ʑ
ǐu
擬音/董同龢系統

ʑ
juo
擬音/周法高系統

iuo
擬音/李方桂系統

ź
ju
擬音/陳新雄系統

ʑ
ǐ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三等
全濁
臣庾切/常句切
ʑjuo

三等
全濁
常句切/臣庾切
ʑjuo
集韻


船/常
三等
全濁
上主切
ʥio



船/常
三等
全濁
殊遇切
ʥio
增韻







臣庾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魚模



全清

ʂiu
中州音韻


去聲
魚模





徜注切

洪武正韻



次濁
仁庾切
ȵy



全濁
殊遇切
ʒy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四諸主著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3]  [11]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0-09]
  • 2.    平水韻 七遇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10-09]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1-10-09]
  • 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02-503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945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210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成都;武漢: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380
  • 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97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768
  • 10.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21
  • 11.    樹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10-10]
  • 12.    樹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10-1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