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槙文彥

鎖定
槙文彥(fumihiko maki,1928年9月6日—2024年6月6日),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名古屋大學名譽博士東京電機大學名譽博士新陳代謝派( Metabolist )的創始人之一,1993年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獲得者,曾任美國建築師協會名譽會員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名譽會員等職。 [2] 
一生致力於發展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精細的手法使建築表現出理性的思維。槙文彥對建築和城市都有着獨特的見解,他採用散文式的構造方法,賦予建築更多層次的內涵。他主張開放性的結構,以極強的適應性滿足時代變遷的要求,同時他十分強調建築與環境的協調,極力為建築物賦予人性和文化的特徵
2024年6月6日,槙文彥去世,享年95歲。 [3] 
中文名
槙文彥
外文名
fumihiko maki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族
出生日期
1928年9月6日
逝世日期
2024年6月6日
畢業院校
東京大學
職    業
建築師
主要成就
新陳代謝派創始人之一
1993年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獲得者
代表作品
深奧莫測的城市

槙文彥人物生平

1928年9月6日,出生於東京。
1952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系,師從丹下健三
1953年赴美,先後獲克倫布魯克美術學院和哈佛大學建築碩士。
1956—1965年,擔任華盛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建築系助教。
1965年,回到日本成立(株)楨綜合計劃事務所
1979—1989年,任東京大學建築系教授。
1989年,於美國密歇根州Cranbrook 藝術學院學習。
1993年,獲得國際建築師協會金獎和美國普利茲克建築獎。
2024年6月6日,槙文彥去世,享年95歲。 [3] 
槙文彥作品 日本黑部市YKK賓館(1982) 槙文彥作品 日本黑部市YKK賓館(1982)

槙文彥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設計時間
備註信息
東京華哥爾藝術中心
1985年
螺旋體Spiral
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
1978—1986年
-
千葉幕張展覽館
1988年
幕張Messe
代官山集合住宅
1967—1992年
-
舊金山葉爾巴·布埃納花園藝術中心
1991—1993
-
藤澤一所新湘南校園的總體規劃方案
1992年
-
東京體育館
1993
-
慕尼黑伊薩辦公園。
1993—1995
-
鹿兒島政府的霧島國際音樂廳
1994年
-
神奈川政府研究生科研中心(Graduate Research Center)
1994年
-
東京的基督教堂
1995年
-
朝日電視台新大樓
2003年
-
著作
《深奧莫測的城市》、《未完的形象》、《記憶的形象》等
槙文彥 槙文彥
個人獲獎
1963年
獲日本建築學會獎
1985年
獲日本建築學會獎
1987年
華盛頓大學授予名譽博士
1987年
獲Peynolds Memovial獎
1988年
獲Wolfuqd獎
1990年
獲Thomas Jefferson Medalin Architectuve獎
1993年
獲The 4th UIA Gold Medal獎(UIA金獎)
1993年
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

槙文彥設計思想

槙文彥作品-東京基督教會 槙文彥作品-東京基督教會
槙文彥的設計手法靈活多變,早先是“新陳代謝派”成員,後來受勒·柯布西耶粗野主義影響。在日本與美國的經歷使他很自然地運用折衷主義學,重視建築與城市及環境的相互關係又使他總是強調基於日本傳統的文脈主義,以恰當的尺度表現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槙文彥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學校建築集合住宅建築、公司大樓和公共設施上,提出羣造型和場的形成理論。他從城市設計角度對待建築創作,重視城市空間。
其作品植根於風土並具有文化品質,凝聚了東西方雙重文化的精神。1989年9月,日本《新建築》雜誌的一份調查資料表明:在日本國內受人喜愛的建築師行列裏,槙文彥名列榜首。
以全球建築時代的視點俯視世界建築潮流,在多元浩繁的建築風格間隙中建立和發展獨立體系,這是槙文彥的設計方針。以尺度數碼簡練精緻地表現意匠、尊重人性、傳達情感、形成意境,這是槙文彥的設計方法。簡潔洗練的構成、輕快細膩的質感、温馨雅緻的格調、清風明月的純靜,這是槙文彥作品的品質。 [1] 

槙文彥名言

槙文彥 槙文彥
“我從來沒有建立一家大型公司的想法。當然,小型公司可能會出現視野狹窄的問題。理想的團隊應當是具有廣泛的想象力,經常自相矛盾,相互衝突,工作中充滿了動感和起伏,並最終能揚長棄弊,把想象轉化成現實的建築。設計本身是一項個性化的工作,而建築本身則是一件藝術品。”
他堅信:設計師不僅要給後人留下房屋,更重要的是要留下文化財富。因為他具有時代意義的建築作品,更因為他超越時尚的永恆精神,他榮獲 1993 年普利策建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