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貴貞

鎖定
楊貴貞,免疫學家。在中藥免疫調節、免疫生物工程和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科技人才的培養上,為中國醫學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2014年6月6日上午11時,楊貴貞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解放軍309醫院逝世,享年91歲。 [2] 
中文名
楊貴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3年7月
逝世日期
2014年6月6日 [2]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出生地
安徽安慶
代表作品
《醫學免疫學》
職    稱
教授

楊貴貞人物經歷

楊貴貞 楊貴貞
楊貴貞教授是活躍於中國免疫學微生物學界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她治學嚴謹,學術思想活躍,勇於創新,能及時抓住信息,掌握學科發展的脈搏和動向。她堅持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的原則,以發展祖國醫學為基礎,瞄準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利用現代尖端技術,發展交叉和邊緣學科,逐漸形成了“中藥免疫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和“免疫生物工程”三個主要研究方向,它們互相滲透,從整體-細胞-分子等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工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體系。其中,在“中藥免疫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研究等方面造詣頗深,居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數次應邀赴國外講學,經常收到國外學者諮詢和索取資料的信函。先後多次獲國家教委、衞生部、省科技成果獎。
楊貴貞的豐碩成果是來之不易的,生活對她是無情的,但正是在崎嶇小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可能達到頂峯。楊貴貞出身於一個小職員家庭,因父早逝,家境貧寒,在青少年時代就埋藏着“求知”和“求生”兩種不協調的慾望,她以“發奮讀書”暫時將二者統一起來。在北京大學讀書時即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免費及獎學金,並以此貼補了部分家中生活。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黨來到北京,欣喜變成失望,最終她找到了共產黨,把她從個人奮鬥的狹小天地裏解放出來,開始了嶄新的生活。1947年在北醫入了黨,共產黨的教育,使她懂得了為什麼活着,感悟到人生真正的價值所在。得到了黨和同志們的鼓勵,曾擔任北醫工會副主席、北京大學婦女部長、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北京市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等多項職務。她明白這是黨和人民給她的重託,她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當時她已是一位政治立場堅定、業務上精益求精的女性。抗美援朝時自願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而後黨又派她到蘇聯學習,在緊張的業務學習同時,她沒有忘記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擔任了列寧格勒醫學支部的支部書記,與支部同志們經常交流思想,討論回國後報效祖國的想法,該支部的好經驗曾在留蘇醫學留學生中進行介紹。
回國後,雖受到反右鬥爭的不公正待遇,文化大革命又遭受喪失愛人的悲痛,但她卻始終如一地熱愛共產黨,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心毫無動搖。堅信總有一天冰河能解凍,還可以在科學的海洋中揚帆前進,祖國的科學事業還將得到重視和發展,這是她的願望,現已成為現實。她雖年逾古稀,但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現尚以旺盛的精力和奮發的幹勁,為黨工作在祖國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第一線。“無私奉獻”是楊貴貞一生的警句,她常説:“作為科學家,最珍貴的莫過於時間,時間意味着發現與創造;作為教師莫過於奉獻時間,時間意味着人才和未來”。
1941年9月~1945年7月 北京大學理學院畢業
楊貴貞 楊貴貞
1945年9月~1947年7月 北京輔仁大學研究生院畢業
1947年9月~1950年9月 北京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助教
1950年9月~1952年12月 第一軍醫大學講師
1952年12月~1953年12月 北京外語學院留蘇預備班
1953年12月~1956年7月 前蘇聯列寧格勒第一醫學院研究生院畢業,獲Ph.D
1956年7月~1957年4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代表團參觀蘇聯時負責翻譯之一
1957年起 第一軍醫大學、吉林醫科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吉林大學(同一單位不同時期校名變更),1963年晉升為副教授,1978年2月晉升為教授

楊貴貞人物成就

中藥免疫調節
20世紀50年代楊貴貞教授留蘇回國後,主要從事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生物學研究,在免疫細胞化學及胸腺功能的研究方面均屬當時國內領先。發現胸腺中可出現免疫應答,有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通報》(後因文化大革命此項研究中斷)。同時進行了針灸和傳染與免疫關係的研究。60年代初,她已成為中國微生物學、免疫學領域頗有建樹的後起之秀。
自70年代以來,楊貴貞瞄準了發展祖國醫藥與現代免疫學相結合這個重要研究方向,立志為祖國醫學走向世界做出貢獻。曾系列地研究了多種中藥的體內外免疫調整效應。如甘草多糖、樹舌多糖及温陽方劑、吉林人蔘、西洋參等水煎劑及提取物有效成分等。為探明中藥免疫調節的作用機制,楊貴貞應用了現代生理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技術。首次用“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絡”的理論指導人蔘免疫調節機理的研究,發現人蔘皂甙可通過影響下丘腦-肽能神經元(神經肽Y、CRF)調整應激期動物的免疫功能受抑狀態。1985年以來楊貴貞又首次將當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引入中藥免疫調節的研究,先後從mRNA和DNA 水平探討了人蔘三醇皂甙對IL-1、2、3、4、5、6等多種細胞因子基因表達的調節作用,使中藥免疫調節機制的研究由整體和細胞水平步入分子和基因水平。這是中藥免疫調節研究的重大突破。《科學通報》曾連續刊載了這一成果。由於楊貴貞在這一領域的豐碩成果及不斷開拓創新的研究思路,《中西醫結合雜誌》、《中藥通報》等雜誌相繼特邀撰文暢談。楊貴貞現已成為國內該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由於其卓越的工作,1984年、1988年兩次分別被中國藥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推薦並被邀請參加“中日天然藥物學術討論會”和日本“第6回東方醫學會議”,作學術報告及特別講演,引起較大反響,受到國際同行的讚譽。主持召開了第一、二屆全國中醫藥免疫學術研討會,“盛會後的思考——記第二屆全國中醫藥免疫學術討論會”,刊於中國免疫學雜誌。楊貴貞在這一領域為開發祖國醫學寶藏,使祖國醫藥走向世界、提高祖國醫學研究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免疫生物工程
楊貴貞教授縱觀現代醫學與免疫學的發展趨勢,創造性地提出了“免疫生物工程”這一概念,並建立了免疫生物工程研究體系,以免疫細胞工程和免疫分子生物學兩個方面為基礎,將其引入到各項免疫學研究中,使科研工作又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1.細胞工程研究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開展了多種抗原單克隆抗體的研製工作,獲得了抗白喉類毒素、抗乳鼠星形細胞、抗髓鞘鹼性蛋白、抗大鼠及人IL-2受體、抗人腦膠質瘤細胞、抗人膠質瘤相關抗原獨特型及抗ACTH、抗CRF、抗sIL-2R等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十餘種。
楊貴貞從事單抗雜交瘤工作有以下特點:①為課題方向服務,使細胞工程成為某一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圍繞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絡課題,製備了抗MBP、抗星形細胞、抗膠質瘤細胞、抗CRF、抗NPY、抗ACTH等單抗,促進了從不同角度對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研究;②與臨牀相結合,為臨牀提供可能的診治製劑,如製備的抗MBP、抗ACTH、抗CRF 單抗可用於臨牀診斷,將抗人膠質瘤單抗與抗癌藥(阿黴素)偶聯製備的“導向藥物”對腫瘤細胞有較特異的殺傷活性,製備的內影像型抗獨特型抗體也為研製獨特型疫苗提供了實驗依據。此外,研製成功了sIL-2R檢測試劑盒,曾在國內百餘個科研單位推廣使用,收到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2.免疫分子生物學研究
在探針標記技術方面,建立了化學法標記生物素探針和發光探針標記技術。以此在國內首次製備了c-fos和c-jun等原癌基因探針,開展了原癌基因與細胞因子相關性的研究,並發現cfos硫化反義寡核苷酸可通過抑制c-fos原癌基因的表達,而對細胞因子表達起抑制作用。採用製備出的小衞星DNA單位點和多位點探針,在白血病與惡性腫瘤中發現小衞星DNA存在多態性變化。此外,圍繞IL-2R鏈基因表達和信息傳遞開展了系列性工作,證實了IL-2R表達在轉錄水平調節、sIL-2R可對IL-2依賴性增殖起雙向調節效應等;同時還探討了IL-2和IL-2R的內在化。這些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也為國際上IL-2R研究補充了新資料。
免疫生物工程是免疫學研究的發展趨勢,楊貴貞已率先在這一領域邁出了卓有成效的一步。目前,該教研室已將免疫生物工程作為科研主攻方向。
由於楊貴貞教授的卓越工作,在免疫學的諸多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其深度和廣度在國內均佔有一定位置,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共發表研究論文200餘篇,並形成了上述三個系列的穩定研究方向,這三個方向是以發展祖國醫學和國力條件為前題,以高技術研究為手段,橫向聯繫基礎醫學中眾多學科,如藥理學、分子生物學,構成了一個大的交叉學科,三個研究方向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研究體系。這個體系既保證了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又保持了研究工作的連續性,體現了楊貴貞的學術思想和科研風格。楊貴貞的卓越成績和貢獻奠定了她在國內免疫學領域的學術地位。由她主持領導的白求恩醫大免疫學教研室在1989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高校免疫學專業唯一的重點學科點,成為中國重要的免疫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的研究
隨着生命科學的發展,免疫學的研究也不僅侷限於免疫系統本身,而且越來越重視神經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相互調節作用,這已成為當代免疫學發展的新分支。國內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尚屬薄弱環節,楊貴貞及時注意了這一發展前景,在國內最早開展了這一課題的研究,現已形成了系列性和連續性的工作,並將該研究與“中藥免疫調節”和“免疫分子生物學”研究相結合,取得了一些開創性的成果。
1.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免疫調節效應:在國內首次闡明瞭“應激”的免疫生物學效應規律,並發現大腦皮層(左、右半球)對免疫系統有分區管理現象,證實杏仁核、海馬等中樞核團對免疫系統調節的異質性,並探討了其作用機制。
2.發現神經系統的星形細胞是CNS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細胞基礎之一,且從星形細胞培養物中檢測到IL-1。
3.免疫細胞表面神經內分泌肽類受體研究:利用放射配基技術,先後對不同類型免疫細胞表面的β-腎上腺素能受體、ACTH受體、CRF受體、NPY受體、血管緊張素Ⅱ(AⅡ)受體等進行了研究,許多結果為國內或國際首次報道。
4.胸腺-神經-內分泌網絡研究:在國內首次建立胸腺上皮細胞培養系統,證實胸腺與內分泌系統發育成熟密切相關,同時證實神經-內分泌系統也可影響胸腺的功能。

楊貴貞主要論著

1.《醫學免疫學》(75萬字)1982,吉林人民出版社印刷3次
2.《臨牀免疫學技術》(67萬字)1982,上海科技出版社
3.《免疫活性細胞效應》(8.7萬字)1986,科學出版社
4.《免疫生物工程綱要與技術》(62萬字)1991,吉林科技出版社
5.《醫學免疫學》(49萬字)1997(第三版);1999(第四版)吉林科技出版社
6.《人類紅細胞血型學實用理論與實驗技術》(52萬字)1999,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7.21世紀學科發展叢書《免疫學—生命的雙刃劍》(18萬字)2001,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8.《邊緣免疫學》(84萬字)2002,科學出版社

楊貴貞人物性格

為了促進中國免疫學的發展,傳播免疫學知識,挽回十年浩劫給人才培養造成的巨大損失,楊貴貞除招收研究生、進修生(百餘名)外,還多次到各地開辦學習班(新鄉、南昌成都福州、北京等地約25次)並進行支邊講學(青海、海南島、雲南、新疆、呼市等),在祖國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平時,她幾乎每天都收到四面八方的來信,有的向她請教學術問題,有的請她審閲論文和譯稿。無論是她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無論是“老將”還是“新兵”,都一一作復,因此很多人都稱她為沒有見過面的老師。
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學的同時,她還擔任着一些重要職務。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醫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議專家組成員,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兼醫學微生物免疫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免疫學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尚擔任《中國免疫學雜誌主編及中國醫科院英文版醫學雜誌、上海免疫學雜誌、免疫學雜誌等五種雜誌編委。在全國學術會議上,楊貴貞亦多次作具有啓發性的學術報告,並曾數次參加國際學術活動。前蘇聯、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丹麥等許多國家的學者慕名前來訪問。
由於楊貴貞在學術界享有崇高威信,先後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特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研究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兼職教授、衞生部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免疫室顧問等職。
楊貴貞對醫學科學事業的卓越貢獻,受到了國內外廣泛矚目和高度評價。在國內她的事蹟已被收入《吉林科技精英》、《中國當代醫學家薈萃》、《中國文化名人》和《中國當代名人錄》等多種名人錄。同時她的事蹟載入了首次出版的《世界婦女名人錄》,由倫敦EUROPA PUBLICATIONS LIMITED出版。這部書的封面上這樣寫道:“本書不僅是對這些傑出女性所取得成就的一種承認,也表明這些女性在她們各自的領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楊貴貞學術榮譽

1、人蔘皂甙對體內外的免疫調節作用 1986年衞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獎乙級獎 編號(85)-乙-23
2、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與高血壓-血管緊張素II-心房肽對高血壓動物的免疫調節 1990年國家教委科學進步二等獎 證書號:90-083
3、IL-2a表達調控研究及IL-2acDNA亞克隆的建立 1991年衞生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編號:(91)-III-77-1
4、人蔘皂甙的分子免疫學效應 1992年衞生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編號:(92)-III-55
5、人膠質瘤細胞系的建立、鑑定及獨特性疫苗和導向藥物的製備 1992年國家教委科學進步二等獎 92-224
6、人蔘皂甙在抗手術應激免疫受抑過程中神經肽Y、CRF免疫調節通路的研究 1993年衞生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編號:(913)-III-47-1
7、神經肽Y的cDNA、酶聯測定及免疫生物學效應 國家教委 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1999年 證書號:198-357 第1完成人
8、抗CD4單克隆抗體治療自身免疫病機制的研究 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1999年 證書號:9922403第3完成人

楊貴貞榮譽稱號

1989年9月被中華人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中華人們共和國人事部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並授予優秀教師獎章
“高起點免疫學研究生培養、教學十年時間”獲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
“榮譽證書”楊貴貞教授從事高校工作四十年,成績顯著,特頒證予以表彰
1991年4月3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直先進工作者獎勵證書
1998年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評為吉林省首批省管優秀專家
2000年9月被吉林省教育廳評為全省教育系統師德模範
2000年長春市人民政府授予“長春市知名教授”稱號
2001年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評為吉林省榮譽省管優秀專家

楊貴貞科研成果

《醫學免疫學》 專著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主編
《人類紅細胞血型學應用理論與實驗技術》 專著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12月 主編
《中華內科學》“臨牀免疫學基礎”篇 專著 人民衞生出版社 主編
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
《21世紀學科發展叢書-免疫學:生命的雙刃劍》專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 主編
《免疫中藥學》中藥藥理與臨牀 專著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年 主審編委編寫
《人蔘皂甙對手術應急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及免疫靶器官中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ACTH陽性細胞數的影響》論文 中國神經免疫及精神病學雜誌1998,5(1):12教委三等獎
《海馬中一氧化氮通過NPY-PAA調節細胞免疫功能》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1998,14(1):37 教委三等獎
《抗APO-1單抗促進SEB活化的淋巴細胞凋亡及其與細胞內遊離Ca+濃度相關性研究》 論文 解剖學報1998,29(3):275
《神經肽Y基因在哺乳動物CHO中的穩定表達》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1998,14(5):353 教委三等獎
《神經營養素對小膠質細胞分泌的血漿蛋白溶酶原及其激活因子的調節作用》 論文 中風與神經病雜誌1998,15(1):22
《大鼠血纖酶原的純化和鑑定》 論文 中國生物製品雜誌1998,15(1):22
《中藥免疫學研究由啓蒙到昇華-我與中西醫結合事業》 論文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老齡個體的免疫狀態》 論文 老年醫學與保健1998,4(1):3
《開展博士生免疫學公開課的嘗試》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1998;14(1):77
《大鼠腦內膠質細胞神經營養素受體的表達》論文 細胞生物學雜誌1998,20(4):187
《Preparation of peptide mimicking lipid A epitope using phage display peptide library》 論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1999,1:43
《APO-Ⅰ/Fas及其配體介導超抗原SEB誘導的淋巴細胞凋亡》論文 基礎醫學與臨牀1999,13(3):57
《試用ICAM-1相關小分子肽抑制角元細胞介導的共刺激反應》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1999,15(9):402
《IgY抗體對幽門螺旋菌菌體抗原細胞活性的中和作用》論文 中國生物製品雜誌1999,12(3):139
《人紅細胞免疫小鼠促腎上腺皮質釋放激素受體的表達特徵》 論文 中國微生物和免疫學雜誌1999,19(6):501 教委二等獎
《用原位雜交方法檢測NPYmRNA在PC12細胞中的表達》 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1999,15(9):66
《炎性細胞因子對人胚胎胰島功能及其分泌IL-6的調控效應》 論文 中華微生物免疫學雜誌1999,19(5)42
《中藥免疫學研究的走向》論文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9,10(5)59
《中藥免疫學之我見》研究論文 上海免疫學雜誌1999,10(5):257
《神經免疫學進展動向之一-細胞因子神經生物學》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1999,22(5):17
《噬菌體表達短肽模擬脂多糖類脂A表位的研究》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1999,15(2):49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BPI23-Fcrl fusion protein in E.coli.》 論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00,2:13
《The expression and its specification of the Ku70 gene transferred in LCA.》
論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00,2:71
《變應原卵清蛋白核心表位類似物對小鼠哮喘模型的實驗性研究》 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2000,16(1)42
《Ku70基因導入人肺癌細胞後的表達及意義》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2000,16(4):203
《rBP23基因克隆及鑑定》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2000,16(6):312
《髓磷脂鹼性蛋白促進單核細胞內皮細胞的粘附效應》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2000,16(8):423
《VCAM-1核心表位的噬菌體短肽用於EAE的實驗治療》 論文 中國神經免疫學及神經病學雜誌2001,8(3):145
《髓磷脂蛋白提純及其對PBMC產生TNF和IFN的影響》 論文 中國神經免疫學及神經病學雜誌2001,8(3):148
《膈下迷走神經切斷降低LPS所致大鼠發熱及室旁核、孤束核c-Fos蛋白表達》 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誌2001,17:201
《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大鼠腦血管內皮細胞VCAM-1和MHC-II類分子表達》論文 解剖學報 2002,33(2)
《脂多糖通過誘導白介素-1的生成引起迷走傳入神經活動》論文 生理學報 2002,54(2):111-114
《盛會後的思考》-記第二屆全國中醫藥免疫學術研討會 述評 中國免疫學雜誌 2002,1

楊貴貞收穫

楊貴貞幾十年的辛勤耕耘,換得的是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的豐碩收穫,她的巨大成就為國內外醫學界所矚目。 在科學研究方面,楊貴貞是中國當代免疫學的開拓者之一。她以其獨特的科研體系,開創出多個免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特別是在開展“中藥免疫藥理學”“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的免疫生理學”和“免疫生物工程”等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獲得諸多開創性和奠基性的重要成果。其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衞生部重大醫藥成果獎和省科技成果獎等20餘項。先後發表科研論文300餘篇,出版《免疫學》《醫用免疫學》《免疫生物工程綱要與技術》《邊緣免疫學》等著作20餘部。
迄今為止,楊貴貞培養的博士、碩士、博士後已達百餘名之多。已畢業的研究生遍及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瑞典、西班牙等十多個國家和國內各地。在國外醫學實驗室學習和工作的人成績都十分出色,其中有些人已作出很多世界首創性的傑出工作,成為國際知名學者,許多人已成為校長、院長、所長和研究室主任。一些人獲得中國科協青年科學獎、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獲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稱號,以及獲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等重要獎項。為此,楊貴貞教授的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方法受到醫學教育界的廣泛重視和高度評價,她本人因此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和國家級優秀教師稱號,以及國家教委、國家人事部和中國教育工會授予的優秀教師獎章。
在楊貴貞擔任教研室主任期間,免疫學教研室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免疫學專業重點學科點。

楊貴貞評價

楊貴貞在國內外醫學界享有崇高聲譽,承擔多項重要社會職務。包括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醫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衞生部專題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兼醫學微生物免疫學會主任,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免疫學會副主任委員等職。曾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特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研究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兼職教授,衞生部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顧問等職。還擔任着《中國免疫學雜誌》主編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英文版醫學雜誌等30多種國家級醫學雜誌編委。同時,楊貴貞的事蹟還被《中國當代醫學家薈萃》和《世界婦人名人》等國內外多種名人志所收載。在《世界婦人名人》一書的封面上寫着這樣一句話:“本書不僅是對這些傑出女性所作出的成就的一種承認,更表明這些女性已在她們各自的領域走在世界的前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