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氏宗祠

(賓川縣楊氏宗祠)

鎖定
楊氏宗祠位於賓川縣城東北50公里的平川鎮盤谷村,與賓川壩相隔一座大山。宗祠坐北朝南,背靠陡峭挺拔的百寶山,“東聳牛角,虎踞龍盤,西侍長嶺,橫貫如屏;南眺琴台,層巒疊嶂;襟帶‘波連雲嶺,浪逐金沙’的螳螂河,蜿蜒纏綿”。
中文名
楊氏宗祠
位    置
平川鎮盤谷村
佔地面積
1380平方米
文    保
雲南省級

楊氏宗祠建築結構

楊氏宗祠為四合院式土木結構建築,佔地面積1380平方米,建築面積837平方米。一進兩院,前院由照壁、宗祠大門、廚房、雜物房組成;後院由過廳、東西廂房、祠堂組成。
這種平面佈局和內地祠堂的格局大體相同,但在建築風格上又“同中有異”具有大理白族特點。東西廂房各七間二層,通面闊36.8米,通進深4.1米;二層樓不用木板,採用方形楞木,鋪青磚為地面,防潮保温防火,是大理地區的首創。照壁長22米,高12米,瓦蓋雙層出角,正中開“品”字形三大圓孔,實屬罕見。宗祠建築結構簡潔,工藝精湛、佈局合理,地坪用地產青石鋪築,排水溝設施完善,能做到雨停水乾。院內移種有鐵樹,丹桂各一株,長勢良好,樹齡已近百年,也屬祠堂歷史的見證。

楊氏宗祠歷史價值

賓川楊氏宗祠最有文化藝術價值的是:保存有民國政要林森蔣中正于右任、潭延闓、胡漢民、鄭孝胥、朱培德谷正倫任可澄;學界名流蔡元培章太炎周鍾嶽李根源袁嘉穀;書法大家潭澤闓、陳榮昌、吳紹璘、伊立勳等50多人的題刻,匾、聯、序、記、跋、詩歌、碑文80餘通;集隸書、楷書、行書等多種字體和漢、滿、蒙、回、藏民族文字為一堂。經過多次政治劫難,這些文物保存了下來。
楊氏宗祠成為“雲南省迄今民國時期名人題刻保存最多、最集中、最為完好的一處近現代史蹟”,2003年12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