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根源

(中國國民黨元老)

鎖定
李根源(1879年6月6日—1965年7月5日),字雪生,又字養溪、印泉。雲南騰衝人。生於雲南騰越(今雲南梁河九保鄉),近代名士、中國國民黨元老、上將,愛國人士。
清光緒五年(1879年)6月6日,李根源生於雲南騰越。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昆明高等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年)11月,入日本振武學堂與士官學校。宣統元年(1909年)9月,任雲南講武堂監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總辦。民國六年(1917年)2月,到任陝西省長。民國十一年(1922年)11月,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民國十二年(1923年),因反對曹錕賄選總統,辭去其國會代表職,隱居吳中。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春,返回昆明就任雲貴監察使職。1965年7月5日,李根源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骨灰安葬於藏書小王山。
李根源是辛亥元老,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參與領導雲南起義,參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凱稱帝活動和“護法”鬥爭等革命運動,修建英雄冢,倡導建設“騰衝國殤墓園”,在昆明“重九起義”、雲南軍都督府建立、滇西問題的解決、邊疆民族地區的治理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1-2]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李根源
別    名
高黎貢山人
“山中宰相”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9年6月6日
逝世日期
1965年7月5日
畢業院校
日本振武學堂與士官學校
職    業
軍人、政治家
主要成就
參與領導雲南起義
參加“二次革命
參加“護法運動
出生地
雲南省騰衝縣
信    仰
三民主義
代表作品
《曲石文錄》
《曲石詩錄》
《雪生年錄》等
雪生、養溪、印泉

李根源人物生平

李根源學生時代

清光緒五年(1879年)6月6日,李根源生於雲南騰越(今雲南梁河九保)。其家族有史料可尋的始祖為李德,李德在明初跟隨沐英平定雲南有功而被明朝封賞,祖父李殿瓊,曾任龍陵千總,戰死沙場。其祖母黃定文,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
光緒十年(1884年),李根源由祖母黃氏教讀《三字經》、《千字文》開蒙,深受其“為學宜恆,立身宜正,做事宜誠”影響。 [4]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李根源入騰衝來鳳書院讀書,師承書院山長趙端禮。 [4]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李根源應永昌府試中秀才,李根源以天下事為己任,學習勤奮,經史子集、詩文歌賦無不涉獵精研。 [4]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5月,李根源赴省參加鄉試,因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而停考,又回到來鳳書院繼續深造,數年之中,又研讀了大量史地著作和名家文集。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李根源晉省參加鄉試,但沒考中,考入昆明高等學堂,從陳榮昌學習,李根源在此期間大量閲讀了《訄書》、《革命軍》、《清議報》等書刊,開始接受資產階級反清革命思想。 [4] 
光緒三十年(1904年)8月,李根源考入公費留日。11月,入振武學堂與士官學校。 [4]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7月,李根源到橫濱拜訪孫中山 [5]  ,隨後參加了東京召開的同盟會的籌備大會 [6]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李根源任雲南留日學生同鄉會會長,《雲南》雜誌社經理 [7] 

李根源參與起義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貌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貌
清宣統元年(1909年)8月,李根源回國。9月26日,任雲南講武堂監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總辦,負責全權籌辦該校各項事宜。武昌起義後,與蔡鍔等發動新軍響應,成立大漢軍政府,任軍政總長兼參議院院長,繼任雲南陸軍第二師師長兼國民軍總統。
宣統三年(1911年)初,受命帶領辛丞貴等人深入片馬籌設邊防,深入小江流域勘察達半年有餘,製成了《滇西兵要界務圖注》。8月,調離雲南講武堂。在大理建立大理模範中學和永昌師範學校。 [8]  [9]  10月30日晚,李根源指揮駐守昆明的清軍第三十七協第73標革命士兵,攻克昆明北門,攻佔軍械局,佔領五華山。起義勝利後成立了“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李根源擔任軍政部總長兼參議院院長。不久,李根源改任第二師師長兼國民軍總統。
1943年,李根源攝於騰衝 1943年,李根源攝於騰衝
民國元年(1912年),李根源創辦騰衝師範傳習所。7月10日,在滇西通電解職。
民國一年(1913年)1月,國會議員選舉揭曉,李根源當選為眾議員。2月初,李根源來到北京。不久,袁世凱密令抓捕李根源、鄒魯。李根源得到密報,急忙逃出北京,南下上海。根據孫中山、黃興的意見,李根源等人奉兩廣實力派領袖岑春煊趕往廣州,組織討袁軍。7月下旬,岑春煊、李根源等南下廣州。11月,袁世凱下令緝捕國民黨員,李根源避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學習政治經濟,組織政法研究會。
民國二年(1914年)8月,因與孫中山意見不合,李根源等發起歐事研究會,推黃興為領袖。 [10] 
民國三年(1915年)11月,李根源從日本回到上海。 [10]  12月24日,蔡鍔、唐繼堯等通電護國, “護國戰爭”開始。這期間,李根源回到香港,組織反袁機關。他在香港接應蔡鍔,並安排他返回昆明

李根源開始從政

民國李根源戎裝老照片 民國李根源戎裝老照片
民國四年(1916年)3月上旬,李根源與梁啓超在香港討論了成立南方軍務院的計劃。5月1日,護國軍“兩廣都司令部”宣佈在廣東肇慶成立。李根源被推舉為副參謀,隨後被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任命為陝西省省長。
民國六年(1917年)2月20日,李根源到任陝西省長。5月26日,段祺瑞被黎元洪免職,陝西督軍陳樹藩於31日通電宣佈陝西獨立,脱離中央,李根源拒絕在通電稿上簽字,被拘禁在西安土地廟街。10月21日,被監送離陝。 [8] 
民國七年(1918年),李根源南下廣州,歷任駐粵滇軍總司令,督辦廣東海疆防務,雷瓊鎮守使等職。
民國十一年(1922年)9月26日,黎元洪特任李根源為北洋政府航空督辦。11月29日,任命李根源為北洋政府農商總長。

李根源隱居吳中

民國十二年(1923年),李根源因反對曹錕賄選總統,辭去其國會代表職,隱居吳中。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10日,李根源母親闕太夫人在蘇州病逝,葬母親闕氏於藏書小王山,建闕塋精舍,經營“松海”十景,利用五六間平房建立了私立闕塋小學(小王山小學)。在小王山守靈闕塋兩年之久,因那裏氣候潮濕,背上長疽,幾日之間遍及全身,不得已才回城就醫。
民國二十年(1931年),李根源擔任《吳縣誌》總纂,並撰冢墓、金石卷。同時,擔任吳中保墓會會長,創辦“善人橋農村改進會”、闕塋小學、成人學校,修公共浴池。被國民政府聘為國難會議議員。 [11]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李根源為營救“七君子”而奔走,公開為七君子聘請辯護律師,為沈鈞儒的出獄具名擔保。

李根源參與抗戰

李根源
李根源(2張)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夏,李根源回到雲南,被聘為省政府顧問。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李根源應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院長、好友于右任力請,出任雲貴監察使,擔任騰衝益羣中學董事會董事長,在九保小學,“在自己住地‘鳳翅園’西邊建蓋了一排長長的木結構二層樓房,供來縣城讀書的窮苦孩子們免費住宿。” [8] 
朱德(左)與老師李根源(右)交談 朱德(左)與老師李根源(右)交談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春,李根源返回昆明就任雲貴監察使職。 [4] 
民國三十年(1941年),李根源擔任騰衝茶葉講習所名譽所長。 [8]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5月24日,李根源從昆明啓程,5月28日到達保山。6月2日,李根源的駐地由卧佛寺遷往龍王塘。6月7日,李根源主持在金雞小學文昌宮召開軍民動員大會。7月3日,李根源離開板橋前往大理,並在界頭正式宣誓就任騰衝縣抗日縣長,併成立了“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滇西戰時幹部訓練團”。 [12]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3月,李根源奉命回陪都重慶述職,此後即留住重慶。 [4]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初,抗戰勝利,李根源辭去雲貴監察使之職,回到雲南騰衝,即積極倡導修建騰衝國殤墓園。擔任騰衝私立高級商科職業學校董事會董事長。 [8] 

李根源新中國成立後

李根源與妻子 李根源與妻子
1950年6月,李根源應中央人民政府的邀請,從昆明乘飛機前往北京列席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結束後輾轉到蘇州掃墓。
1951年初,李根源離開蘇州,經上海、漢口至重慶參加西南軍政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由於重慶潮濕多霧,身體不適,經常生病。朱德聞訊,電告中共中央西南局統戰部,護送李根源到北京就醫,住進絨線衚衕寓所。期間,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1959年,李根源將在抗期間從蘇州寓所疏散到小王山所收藏的全部古籍、書畫、文物以及故意沉在小王山關廟前小池塘中的唐墓誌93方,無保留地捐給蘇州市文物管理會。
1960年3月,李根源大動脈硬化諸症併發,入院治療,周恩來、朱德時時前往醫院看望,特批示北京醫院盡力搶救。經過治療,病情轉危為安。後每年夏季,遷往政府特別安排照顧的頤和園介壽堂休養。
1963年春節,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舉行春節招待會,邀請在北京的70歲以上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出席。李根源被邀。
1964年元旦茶話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朱德主持,李根源應邀出席。
1965年7月5日,李根源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骨灰安葬於藏書小王山。

李根源主要成就

李根源政治

  • 雲南起義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時任雲南督練處副參議官的李根源聞訊,與李鴻祥唐繼堯等協商,決定推舉蔡鍔領導起義,時間定在10月30日深夜。傍晚,雲貴總督李經羲召見李根源,説滇西發生“叛亂”,命其率部討伐。李根源隨即離開總督府,趕往北校場,決定與李鴻祥會合,做好起義前的準備工作。行至半途,北校場方向傳來激烈的槍聲,起義提前爆發,史稱“重九起義”。
李根源與李鴻祥等指揮起義軍分頭進攻城內製高點圓通山五華山及軍械局、造幣廠等要地。隔天,雲南都督府成立,蔡鍔被公推為雲南都督。李根源任軍務部總長兼參議院院長,協助都督實行一系列具有民主主義色彩的改革。 [3] 
  • 主政滇西
宣統三年(1911年),張文光領導的騰越起義勝利後,按照事先部署,起義軍兵分三路出發,起義軍到達大理時,遭到大理軍隊的阻擊,雲南都督府緊急商討對策,決定任命李根源為陸軍第二師師長兼迤西國民軍總司令,率兵西進,全權處理這場事變。
宣統三年(1911年)12月17日,李根源率部抵達大理,着手整編西防軍,將原滇西軍政府30餘個營縮編為11個營,並率兵逮捕反叛營長王太潛,誅殺叛變官兵及一批不法劣紳、土棍、匪徒等。 [3] 
宣統三年(1911年),在大理建立大理模範中學和永昌師範學校,派遣二十名學生東赴日本留學。1912年年創辦騰衝師範傳習所。 [8]  [13] 
  • 主政陝西
民國六年(1917年),陝西主政期間整飭吏治、恢復農林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禁絕鴉片、保護文物古蹟、蒐集金石歷史文獻資料等。擴充陝西省圖書館,並頒發了二十四道通令,發佈了《請教育部範總長派員查勘高等師範校址電》和《飭令各學校校長籌議創辦簡易師範學校令》。創辦陝西師範學校。 [8]  [14-15] 

李根源軍事

  • 治邊
宣統三年(1911年),英國策劃了“片馬事件”,雲貴總督李經羲指派李根源辦理片馬防務並辦理迤西交涉事宜。李根源接受重任,前往籌辦交涉事宜,挑選講武堂學員辛丞貴、潘萬成、王秉鈞、任宗熙、景紹武等組成調查隊,於宣統三年(1911年)1月底自昆明出發,分五路對滇西、滇西北邊疆進行考察。 [9]  [16] 
關於“片馬事件”,他提出三策,“上策:進兵驅逐。中策:推翻五色線,索還侵地,提請世界各國公斷。下策: 由外部要求先退兵,後勘界,最小限度必收回裏麻,而以邁立開江為界。再不得已,亦須扼定外部原定恩梅開江藍色線為據,不能退讓一步。”五線中以乙線為重點,是因為“此為滇緬界務所關,英兵侵略所至,而我測查之目的所在”。 [9]  [17] 
李根源上呈經營管理辦法10條,系統規劃。如選定適宜路線,“將來經營怒俅,以丙路為最捷,加以修治,可成坦途”。議在妥郎、滄沫、上帕、落木登、古炭河、茶山河增設6行政委員,設殖邊局領導,或由迤西道監督。加強阿墩子、麗江縣、保山縣、雲龍州的設治,撥給特別經費,增強軍事力量。 [9] 
辛亥革命中,李根源出掌滇西,採取以軍事為先導,設治為目標,兼顧興辦邊地商業實業的經營方略,迅速於營盤街成立怒俅邊務局,委任熟悉麗江知府姚春魁為總辦,統轄滇西北邊疆的各種權力機構。委任任宗熙為籌辦怒俅邊務委員長,景紹武、何澤遠為副委員長,蘭州土司羅梧秀、六庫土司段浩、卯照土司段承蔭等為委員。組建殖邊隊4隊,任宗熙、景紹武、何澤遠分別率第1、2、3隊,總辦率第4隊。 [9] 
辛亥革命時,西藏少數分裂分子挑動分裂叛亂,李根源積極電請帶兵入藏平叛。而英國的阻擾,使他未能成行。 [9]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1月,李根源及早估計到緬甸可能淪陷,雲南處境危急,提出加強滇邊防務的六條措施:設專員、或恢復殖邊督辦名義,掌教建養衞職權;認真選擇邊地官吏;酌量免徵捐税;取締盤剝邊民的商販;視邊疆如戰區,當即籌備設防、交通、給養諸端;在邊疆佈置偵察網,掌握敵情。 [9]  [18]  [19-20] 
民國三十年(1941年),李根源上書蔣介石,建議籌設西南邊疆文化研究機關。 [9] 

李根源文教

  • 雲南講武堂
宣統元年(1909年)4月,李根源在日本收到了護理雲貴總督沈秉堃邀請他回雲南創辦講武堂的電報。年9月26日,雲南陸軍講武堂正式開學。李根源擔任講武堂監督,第二年任總辦。
李根源回雲南後,沈秉堃要求糧餉局負責人“以後李學生如要用錢,須盡力支持”。 [21-22]  為了掌握新軍,李根源讓講武堂學生“深入到士兵羣眾中,進行革命宣傳,革命的種子漸漸地在士兵中散播開來” [23]  ,這樣“軍隊中的革命黨人及講武堂學生在起義之前做好了宣傳思想工作” [24]  。李根源推薦蔡鍔擔任新軍37協統領之職,蔡鍔傾向革命,在他的安排下,“營以上的幹部都換成了具有推翻清朝思想的革命人物” [25]  ,新軍基本被革命者掌握,服從革命。 [26] 
  • 蘇州辦學
民國十五年(1926年),李根源退隱蘇州,並編寫《吳郡西山訪古記》,致力於新村建設,努力改變村民的生活狀況。和耆紳張一麐、黃炎培等發起建設善人橋新村,成立實驗農村辦公室,並召開善人橋實驗農村成立大會。李根源和張一麐建議設立合作社,實行鄉村產業化生產,以提高經濟效益,從歐美引進新型圖案,豐富蘇繡的內容,擴大產品種類,開辦刺繡傳習所,培訓學員,建立民眾教育館、民眾茶園。 [3]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江蘇蘇州建立私立闕塋小學,1932年,創辦實驗農村,建立平民夜校。 [8] 
  • 雲南辦學
宣統元年(1909年),回國之後,李根源在雲南期間籌辦過多所學校或者參與多項教育活動。宣統三年(1911年),在大理建立大理模範中學和永昌師範學校,第二年創辦騰衝師範傳習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在他的努力下,騰衝成立雲南省騰越中學。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擔任騰衝益羣中學董事會董事長。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在保山倡議開辦農業職業學校。民國三十年(1941年),擔任騰衝茶葉講習所名譽所長。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和騰衝地方官員以及愛心教育人事創立私立大同職業學校。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擔任騰衝私立高級商科職業學校董事會董事長,與保山地方官紳建立私立遠征中學,建立了雲南省第六師範學校。 [20] 
  • 其他
民國十九年(1930年),雲南省編撰 《雲南通志》,李根源被聘請撰寫 《金石志》,他為 《雲南通志》所寫的《金石志》,收錄金石資料472條。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騰衝縣編寫 《騰衝縣志》,李根源與劉楚湘被推舉為總纂。
  • 藏書故實
李根源家庭成員
李根源家庭成員(3張)
民國十二年(1923年)後,李根源離職居於蘇州,專心於史籍和金石的購藏,收書多留心地方文獻,尤嗜好金石,從政從軍之餘,“唯以蒐羅古籍珍本金石碑文為樂”,曾到江南蒐集碑刻356種,為此寫有《吳郡西山訪古記》。在重修《雲南省志》之時,他分纂金石卷,仿繆荃孫《藝風堂金石文字目》之例,編纂《雲南金石目略初稿》4卷,章炳麟題字,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由李希泌校印。
李根源家有藏書樓“曲石精廬”、“柱笏樓”,編有《曲石精廬藏書目錄》3卷,未刊刻。全國解放後,將家藏圖書數萬冊,碑誌近百方,悉數捐給國家。子李希泌,任職於北京圖書館,編著有《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著有《迭翁行蹤錄》、《曲石文錄》、《曲石詩錄》、《鎮揚遊記》、《雪生年錄》等20餘種。 [27] 

李根源社會

  • 支援抗戰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初,日本進攻上海及其附近地區。李根源聯合愛國耆紳張一麐、劉正康等,組建蘇州民眾抗敵後援會,積極支援前線戰士。
“七七事變”發生不久,日寇再次進攻上海,李根源與蘇州愛國人士在閶門外農業學校成立各界抗敵後援會,籌劃支援前線。和張一麐等去沈家橋勞軍,拜見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張治中等人,激勵官兵奮勇殺敵。又倡議組織老子軍,並親任老子軍參謀長。組織紅十字會赴上海搶救傷員,並運送殉國將士遺體1200多具,安葬於蘇州善人橋。 [3] 
  • 指導滇西抗戰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夏,李根源回到雲南,被聘為省政府顧問。他宣傳“雲南人的真精神”,主張為抗戰“拼死”,勝利一定屬於中華民族。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5月,日寇從緬甸侵入滇西,怒江以西的大片國土淪陷,他主動請纓,奔赴前線,指導滇西抗戰。
李根源趕到滇西重鎮保山,組織人員清理廢墟,防止瘟疫流行;開展抗日宣傳活動,慰問難民、僑民。6月初,在保山金雞村召開軍民大會,會後發表了《告滇西父老書》。 [3] 

李根源親屬成員

李根源父母

父親:李大茂,騰越鎮中營千總管帶和右營操兵,光緒末年廢營制,被裁員回家。 [4] 
母親:闋觀貞。

李根源兄弟姐妹

二弟:李根沄(1892年-1939年),字武誠,宣統元年(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
堂弟:李根先,原雲南保山第一中學英語教師。

李根源夫人

馬樹蘭(1893年—1980年),字石君,雲南通海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出版有《石君老人菊花畫冊》等。

李根源子女

第二子:李希綱,字邵宋,1936年9月南京中央軍校第十三期,第五軍軍部少校參謀,第六十六軍新28師84團三營營長,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四十二師副師長兼軍部輜重團團長。新中國成立後,李希綱在雲南革命大學學習,被分配到雲南省圖書館工作,1984年被推舉為雲南省政協委員,又被黃埔軍校同學會推舉為成都分會理事長。
兒子:李希膺。
女兒:李挹芳。
第五子:李希泌(1918年-2006年),全國政協委員,雲南著名教育者和中國圖書館學專家、學者,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在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史、隋唐史、近代史、亞洲史和文獻學等方面卓有貢獻。

李根源人物評價

1937年,全民抗日戰爭爆發後,李根源即與張仲仁倡議組織老子軍,並電請蔣介石,因國民黨政府阻止而未能如願。郭沫若撰文報道其事,文中讚譽李根源與張仲仁是“天下之大老”。
“滿清政府對於革命力量的壓迫是極端殘忍的,對於講武堂的摧殘是非常嚴厲的。李根源先生對於學校的維護起了很大的作用。憑着他的革命熱情與靈活的手腕,任勞任怨的精神,這個革命的熔爐才得以保存下來。”朱德1941年延安《解放日報》)
李根源在策動雲南首義和廣西獨立中,“於民國固有殊勳也”,為共和再造做出了重要貢獻。 [28]  李烈鈞《李烈鈞集》)
1960年春,周恩來總理前往潞西會商簽訂中緬界約前,特意與朱德委員長到醫院看望李根源,稱讚説:“李老,您在清末為中緬邊界問題反對英帝國主義者侵佔我國領土,出過不少力,現在中緬邊界問題即將徹底解決,李老可以放心了。” [29] 
“萬方多難古神州,邊陲英豪抗逆流。辛亥光復樹義幟,民初護法運宏謀。有為有守切實望,亦武亦文勝匹儔。曲石遺篇傳海內,鄉賢典範足千秋。” [30]  楚圖南《楚圖南著譯選集》)
“進則憂國,退則樂天,其志盡見於詩”,“其思精也,如謀國;其氣勝也,如用兵;其用法從寬也,如恤民;其用情至深也,如愛士”。 [31] 
“先父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得到李根源先生的大力幫助。李根源先生籌辦的雲南陸軍講武堂是先父踏上拯救祖國道路的起點……先父與李根源先生的交往長達半個多世紀,他們是師生關係、朋友關係、同志關係,結下的終生情誼,難能可貴,令後人敬仰和敬佩。” [3]  朱德女兒朱敏

李根源後世紀念

建築名稱
地址
李根源故居與紀念館
蘇州市吳中區藏書鎮藏西村小王山。
雲南省梁河縣城東南偏北1.5公里。 [32] 
參考資料
  • 1.    《中國方誌大辭典》編輯委員會.中國方誌大辭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07
  • 2.    李松林;王樹蔭,齊福霖,許曉軍.中國國民黨史大辭典: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3-08
  • 3.    文武雙全的民國元老李根源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8-05-07]
  • 4.    李建秋.李根源與他的恩師趙端禮:《保山學院學報》,2004 , 23 (6) :42-44
  • 5.    李根源.新編曲石文錄[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383:孫中山在同李根源交談後“即以國士禮之”,並勉勵他“革命是艱苦事,要賣命!”
  • 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會澤縣委員會,等.唐繼堯研究集[C].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6,32:李根源與同學 “或細窮身心性命之學,或縱談天下國家大勢。每念國家危亡,有擊楫中流,誓掃清中原之概,其慷慨激昂,每寄興於詩歌”12,32
  • 7.    李根源.新編曲石文錄[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34:《雲南》雜誌“以鑄造獨立自治之國民,以對內對外為救亡唯一無二之絕大目的”,實現“鵬舉鷹揚,振漢天聲”。
  • 8.    吳鵬.論李根源的學校教育思想:《保山學院學報》 , 2015 , 34 (6) :26-28,2015 , 34 (6) :26-28
  • 9.    洪崇文.李根源治邊事蹟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999 (4) :12-15
  • 10.    成賽軍.李根源與歐事研究會:《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 8 (2) :107-109
  • 11.    “雲貴監察使”——李根源  . 雲南省監察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08-23]
  • 12.    趙勇.雲南抗戰中的李根源:《昆明學院學報》,2005 , 27 (3) :6-8
  • 13.    楊志穩,鄧有凱:《李根源對雲南教育的五大貢獻》載《雲南電大學報》,2006年第1期,第39~41頁;尹康平,張燕玲:《李根源的教育情結》載《保山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第27~31頁。
  • 14.    馮尕才.李根源主陝期間振興林業的思想和舉措論析:《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 15 (1):18-23
  • 15.    韓建萍.從“二十四道政令”看李根源主陝吏治思想:《保定學院學報》 ,2010 , 23 (6) :46-49
  • 16.    孔令瓊.首部近代軍事意義上的西南邊防著作-《滇西兵要界務圖注》述評:《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 2014 , 24 (4):148-157
  • 17.    李根源錄: 《滇西兵要界務圖注抄》上、下 ,《永昌府文徵》紀載冊5、卷25、26。
  • 18.    李根源著、李希泌編校《新編曲石文錄》,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17-322頁。
  • 19.    楊潔鈺.論李根源的治邊實踐及治邊思想:雲南大學,2014
  • 20.    張鳴祥,陳九如.李根源治邊思想探析:《內江師範學院學報》 , 2009 , 24 (5) :34-39
  • 21.    茅海劍.雲南陸軍講武堂與辛亥雲南起義[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2,(3):李根源“深得李總督信任,故佈置同志與學堂或軍隊皆能為所欲為,而云南革命基礎遂伏於此矣”,故教官中“同盟會會員和革命派分子佔絕大多數”,“沒有發現反動分子”。
  • 22.    李根源.新編曲石文錄[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386。
  • 23.    祝鴻基.陸軍第十九鎮及雲南講武堂[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辛亥革命回憶錄(第3冊)[C].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1.30
  • 24.    劉存厚.雲南光復陣中日誌[A].謝本書.雲南辛亥革命資料[C].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1.17
  • 25.    素庵,適生.雲南陸軍講武堂的概況[A].中科院歷史研究所.雲南貴州辛亥革命資料[C].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365
  • 26.    張鳴祥,陳九如.李根源反清革命思想探析:《唐山師範學院學報》 ,2009 , 31 (1):78-81
  • 27.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28.    李烈鈞.李烈鈞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6.839.
  • 29.    李根源著、李希泌編校《新編曲石文錄》,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7、42、57、85頁、繆序、 第357頁。
  • 30.    楚圖南. 楚圖南著譯選集[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754.
  • 31.    讀《曲石詩集》書後,和金星.高黎貢之子-李根源.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5.
  • 32.    李根源故居  .梁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5-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