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林

(朝鮮籍紅軍將領)

鎖定
楊林(1898/1901-1936)原名金勳,曾用名楊寧、畢士悌、揚州平,出生於朝鮮平安北道。1919年參加三一運動,其父在起義鬥爭中英勇犧牲,他被敵人通緝所迫流亡到中國。 [6-7] 
1920年在東北通化一帶,同朝鮮革命者一起為解放祖國而進行活動。1921年他到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六期炮兵科學習。1924年畢業後.去廣州,在黃埔軍官學校任教官,後任第三期學生隊隊長,並參加了廣東革命政府第一次東征。 [6]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十一月被調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任第三營營長。1926年四月被調回黃埔軍官學校工作。1927年被派到蘇聯學習。1930年春回國後,被派到東北中共滿洲省委工作。任中共東滿特委委員兼軍委書記.負責領導軍事工作。1931年冬,被調回中共滿洲省委,擔任省委軍委書記工作。 [6] 
1932年秋被黨中央調到江西中央蘇區工作,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補充師師長。1934年十月紅軍開始長征時,任中央軍委幹部團參謀長。1936年二月紅軍渡黃河東征時,任十五軍團七十五師參謀長。同年二月在指揮部隊強渡黃河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35歲。 [6] 
(概述圖來源 [4]  [9] 
中文名
楊林
外文名
양림
別    名
金勳(原名)
楊寧、畢士悌、揚州平
國    籍
朝鮮
出生日期
1898年(一説1901年) [7] 
逝世日期
1936年2月
畢業院校
雲南陸軍講武堂
黃埔軍官學校
莫斯科蘇維埃步兵學校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楊林人物生平

1898年(一説1901年),楊林出生於朝鮮平安北道。 [7-8]  [1] 
1910年8月,日本強行締約《韓日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把朝鮮變成了它的殖民地。同年,楊林父親將其送往平壤讀書。 [4] 
1919年3月爆發“三一運動”,就讀於平壤崇實中學的楊林參加運動,任學生運動領袖。他在運動中結識女學生金錦珠,並和她結為伉儷。金錦珠後改名為李秋嶽。運動中楊林父親被捕遭殺害。運動被鎮壓後,楊林轉入地下秘密工作,進行反日救國鬥爭。 [3] 
1919年夏,在日本佔領當局通緝下,楊林在反日組織介紹下,秘密離開朝鮮來到中國。隨即進入我國吉林省通化縣朝鮮族反日團體創辦的新興武官學校學習。 [1] 
1920年5月,楊林以優異成績於新興武官學校畢業。和同批師生一起轉移到汪清縣十里坪,楊林擔任北路軍政署士官練成所教官,任第二學徒隊第一區隊長。這時楊林叫金勳。同年10月,與該校師生一起參加反日武裝部隊,並在龍縣青山裏戰役中,給了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4] 
1920年年末,青山裏戰役後楊林被派往上海,向上海臨時政府報告青山裏戰況,在上海獨立報連載發表《北路我軍實戰記——金勳氏談》。 [4] 
1921年5月,楊林在上海加入李東輝領導的高麗共產黨。同年,入雲南陸軍講武堂成為第16期炮兵科學生。 [1] 
1924年初,楊林以優異成績於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他謝絕了留校建議,奔赴廣州,於3月下旬進入剛成立的黃埔軍官學校,被分配到教練部學生總隊工作。10月,隨同軍校師生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的戰鬥。同年,李秋嶽離開朝鮮來到廣州,與楊林繼續並肩戰鬥。 [4] 
1925年1月,楊林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生第四隊上尉隊長,並加入以共產黨人為核心的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2月,在東征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率領下,參加消滅軍閥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6月參加平定雲南軍閥楊希閔和廣西軍閥劉震寰叛亂戰鬥。 [1] 
1925年6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跟隨楊林來廣州的李秋嶽也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在廣東肇慶建立中共廣東區委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即葉挺獨立團),楊林任葉挺獨立團第三營營長。 [4] 
1926年4月,楊林響應周恩來的召喚,離開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迴歸黃埔軍校。7月以後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這時妻子李秋嶽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隊員。 [1] 
1927年,楊林夫婦受黨的派遣,和劉伯承等三十多名同志一起離開上海去蘇聯莫斯科,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和步兵學校。步兵學校系蘇聯紅軍的步兵學校,是一所培養蘇聯紅軍的營團旅師級中高級軍官的軍事學府。隨楊林赴蘇聯的妻子就讀於蘇聯東方大學。 [1] 
1930年春,結束兩年留蘇生活來到上海,根據黨的指示到東北中共滿洲省委機關工作,楊林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不久後前往中共東滿特委,任中共東滿特委軍委書記。其間給中共延和縣委、汪清縣委和揮春縣委建立軍事部,組織指導東滿4個縣和縣內各區游擊隊,並於12月領導組織東滿人民舉行羣眾大會。 [4] 
1931年2月15日,楊林草擬並制定重要軍事文獻7000字《東滿游擊隊工作綱要》。“九一八事變”後應中共滿洲省委召喚重返省委任軍委書記。妻子李秋嶽在省委婦女委員會工作。 [4] 
1932年3月以後,楊林以省委巡視員的身份下東北南滿,和朝鮮人李紅光等人一起連續領導“四三”“五一”“五七”農民暴動。將以“打狗隊”為名的磐石工農游擊隊改編為磐石工農義勇軍。這支隊伍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的前身。 [1] 
1932年7月,楊林根據中央軍委指示,離開東北至上海蔘加會議。會後被中央軍委派往江西中央蘇區工作,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和戰爭委員會參謀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補充師師長。 [4] 
1933年年初,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兵參部參謀長,任江西軍區會昌、尋烏、安遠軍區司令員。3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地方部隊之一紅23軍成立,楊林任23軍首任軍長。紅23軍成立三個月後縮編為紅22師。4月,楊林任粵贛軍區司令員指導紅22師。新誕生的粵贛軍區為中央革命根據地南方前線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接着他又升任為紅一方面軍一軍團參謀長。參加反國民黨第四次、第五次“圍剿”戰鬥。 [1]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楊林作為中央蘇維埃代表,參加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紅一方面軍一軍團參謀長楊林被選為175名中央執行委員之一。和越南人洪水一起以外國籍革命者的身份,成為登上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平台的歷史人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後,接到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任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教務的軍事總教官。 [4] 
1934年10月,楊林隸屬於第一野戰縱隊第四梯隊中央軍委幹部團,隨中央紅軍踏上長征路。 [1] 
1935年,遵義會議後楊林任幹部團第二任參謀長。在長征途中,他同幹部團的其他負責同志一起,帶領全團指戰員,克服了重重困難,打退了許多次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的追擊,奪取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10月,隨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23日參加在吳起鎮召集的全軍幹部會議。 [4]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楊林任軍委動員武裝部補充師師長,後又調往紅十五軍團七十五師任參謀長。11月,敵人以5個師的兵力,撲向陝北根據地。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毛澤東決定集中會師陝北的紅軍,在直羅鎮一帶,給敵人以迎頭痛擊。楊林率軍參與直羅鎮戰鬥並取得勝利。 [1] 
1936年2月,楊林繼續擔任紅十五軍團七十五師參謀長,奉命隨所部東渡黃河,參與紅軍對日作戰。楊林親率七十五師二二三團一個營為渡河先鋒,勝利佔領了敵人吹噓的插翅難飛的天險陣地,完成了掩護大軍渡過黃河的光榮任務。在攻佔了賀家凹敵堡後,楊林向敵人縱深地帶進軍時,不幸腹部中彈受重傷。 [1] 
當我紅軍主力攻克敵人河防司令部駐地義牒鎮時,楊林傷勢惡化,經搶救無效與世長辭,時年35歲。 [1] 

楊林人物事蹟

楊林入雲南講武堂走上進步之路

1921年4月,楊林化名楊州平,經上海、越南進入雲南,徒步行走上幹裏,在1921年6月到達昆明。隨後,楊林以“華僑”身份考入雲南講武堂第16期,攻讀炮兵專業。
楊林進入講武堂後,嚴格要求自己,廢寢忘食地學習軍事課程,苦練殺敵本領。據周保中回憶:“雲南軍校教務長經常舉楊林的例子,説高麗學生楊州平每天早晨背十塊磚頭跑十多里路。他是有志的青年,大家應該學習他的精神。”由於楊林刻苦努力,無論在學科和術科上,成績都是全校第一名。一天,一個日本教官給學員上刺殺課。他講完課後,十分漫地拍着自己的胸脯對學生們説:“你們當中,有誰敢出來跟我拼一下?”全場一時沉寂。那個日本教官又説:“5分鐘也可以。”楊林隨即邁着穩健有力的步子走出隊列,兩人立刻刺殺起來。十多分鐘過後,那個日本教官招架不住了,只好低着頭,伸出右手大拇指,連聲説:“好,好,好樣的!”楊林以自己的勇氣和平時苦練的高超技術,滅了日本教官的威風,長了中朝人民的志氣,在場的教職員和學員們均報以熱烈的掌聲。
楊林在雲南講武學校學習期間非常關心政治,關心中國革命的前途。他經常幫助學友提高政治覺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當時雲南講武規定,軍人不許過問政治,更不許談論國家大事,楊林不顧“軍紀校規”,在背地裏經常給要好的學友講述革命道理。他針對當時不少學生“上軍校為的是討碗飯吃”的思想,對大家説: “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現在卻受日本、英國、法國等帝國主義的欺負,我們要立志把他們趕出去!”他還對那些講究吃喝玩樂的學友説:“我們要多想國家大事,要多想革命。”當學友們問他什麼叫革命,怎麼才算革命時,他回答説:“孫中山先生做的事業就是革命事業,走孫中山先生的路就是幹革命。”楊林的這些話,在當時啓發了不少人的覺悟。 [5] 

楊林中央蘇區政府僅有的兩名外籍委員之一

1934年7月15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代表中華蘇維埃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楊林堅決擁護和支持《宣言》。7月22日,楊林通過紅色中華社發表《擁護紅軍北上抗日宣言》,指出:“萬惡的國民黨反動派出賣了大半個中國,現在進而要出賣整個中國給日本帝國主義。亡國慘禍迫在眉睫,亡國的恥辱,降臨在每個中國人的頭上。”針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種種謬論,楊林明確提出:“只有蘇維埃及其紅軍才是武裝中國民眾的統帥,抗日的唯一正確代表。”他熱切地希望中國人民響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的號召,緊急動員起來,投身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鬥爭之中。
楊林發表文章,公開聲明堅決擁護中央北上抗日主張,同時號召各界民眾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支持中央的決策,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張,這對維護團結﹑動員各界堅決擁護中央決策,反對國民黨等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央蘇區時期,楊林還陸續擔任了任紅一方面軍補充師師長,會(昌)尋(烏)安(遠)軍分區司令員、紅軍第23軍軍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動員武裝部參謀長等職。1933年4月,江西軍區第三﹑第五軍分區合併組成粵贛軍區,楊林任軍區司令員,並負責指揮紅23軍、獨立第2、第3師和各獨立團。
在1934年1月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朝鮮籍的楊林和越南籍的洪水以少數民族中的京族代表的身份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成為中央蘇區工農民主政府中僅有的兩名外籍委員。 [5] 

楊林夫唱婦隨英勇就義

1932年7月,楊林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赴上海蔘加會議。楊林此去再沒回東北,也沒與李秋嶽再次見面。真是夫妻分別兩茫茫。 [3] 
楊林參加上海會議後,到中央蘇區工作。曾任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屬下勞動與戰爭委員會參謀長(委員會主任由周恩來兼任),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可能以此為機緣,楊林結識了時任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當毛澤東瞭解到楊林和季秋嶽夫妻分居,天各一方,甚是關心,特地找到前來參加會議的中共滿洲省委代表何成湘,囑咐他回哈爾濱後設法將李秋嶽送往中央蘇區工作。 [3] 
何成湘會後返回中共滿洲省委駐地哈爾濱,向省委彙報了毛澤東的指示,省委隨即準備送她到中央蘇區。但由於國民黨反動派正對蘇區發動圍剿,東北地區抗日鬥爭形勢也非常嚴峻。李秋嶽毅然放並了同楊林團聚的機會。她在鐵北一帶,與當時著名的抗日女英雄——鐵北區委書記趙一曼共同發動羣眾,組織武裝,配合抗日聯軍同日寇作戰。李秋嶽和趙一曼成為珠河一帶威震敵膽的巾幗英豪。 [5] 
1935年舂,李秋嶽按珠河中心縣委的指示,來到延壽、方正一帶開展抗日活動,擔任中共延方特支書記。她到任後,便成立“反日會”組織,發展黨員,積極為抗聯傳遞情報、籌措彈藥槍支和給養。她走到哪裏,哪裏的抗日鬥爭烽火就被點燃,而且越燒越旺。 [5] 
為了配合趙尚志率部西征,李秋嶽於1936年2月被派到通河工作。通河位於松花江北岸,是西征部隊從湯原向西進軍的必經之地,做好當地羣眾工作,以支援西征軍極為重要。日偽軍對西征軍圍追堵截,西征軍剛過去,日偽軍就緊跟而來。李秋嶽領導的抗日鬥爭環境極為艱難。李秋嶽與在通河工作的同志們咬緊牙關,堅持戰鬥,帶領小股的抗日部隊伺機出擊,不斷地打擊敵人,巧妙地在通河地區與敵周旋。來到通河時,正是楊林在關內陝晉交界戰死沙場。因音訊不通,季秋嶽對這一噩耗渾然不知。她正為中國人民抗日事業忘我工作着。 [3] 
1936年8月27日,李秋嶽被捕,9月3日英勇就義,年僅35 歲,一代巾幗英雄把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中華民族偉大的解放事業。 [5] 

楊林相關爭議

關於楊林的出生年份,現有資料有1898年、1901年兩種記載。
《中共黨史人物傳》第16卷,記載楊林的出生年份為1898年。 [7]  而《紅軍將領楊林》一書則認為楊林的出生年份應為1901年,其給出的理由如下:
“據傳,楊林的出生年份為1898年,但據最早撰寫楊林烈士傳記的《不朽的戰士》和《抗日鬥爭半個世紀》這兩本書的記載,楊林的出生年份為1901年。《抗日鬥爭半個世紀》的整理者是李政文和樸昌昱兩位學者,他倆是研究楊林的權威,再者有關資料和楊林戰友周士第將軍等回憶錄,也都表明其出生於1901年。” [2] 

楊林後世紀念

《紅軍將領楊林》 《紅軍將領楊林》 [2]
出版圖書《紅軍將領楊林
作 者 :李光仁著;林善玉譯
出版發行 : 北京:民族出版社 , 2018.05
ISBN號 :978-7-105-15301-5
頁 數 : 387
開 本 : 16開
參考資料
  • 1.    楊牧,袁偉良主編. 黃埔軍校名人傳 上[M].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188-194
  • 2.    李光仁著;林善玉譯. 紅軍將領楊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8:5
  • 3.    劉育鋼著;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 馳騁抗日疆場的中共黃埔生[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8:35-41
  • 4.    李光仁著;林善玉譯. 紅軍將領楊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8:375-383
  • 5.    何立波. 鮮為人知的朝鮮籍紅軍將領楊林[J]. 黨史縱橫, 2017(3):4.
  • 6.    張敏孝主編. 中國民主革命時期人物簡介[M]. 遼寧大學歷史系函授部, 1981:140
  • 7.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 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16卷 再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07. 第129頁.
  • 8.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 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16卷 再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07. 第128頁.
  • 9.    長征中的朝鮮籍紅軍將領畢士悌 - 追憶黃埔 - 抗日戰爭紀念網  .抗日戰爭紀念網[引用日期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