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松柏

(中國著名畫家)

鎖定
楊松柏,字三森,我國著名書畫家。楊松柏其繪畫的啓蒙老師為張其翼先生,後向孫琪峯、傅佐先生學習中國畫。
中文名
楊松柏
國    籍
中國
職    業
書畫家
主要成就
被譽為當代最具收藏升值潛力的低調型藝術家

楊松柏人物經歷

楊先生近照! 楊先生近照!
學生時代從師於王麥稈谷文達天津),張開先等先生,自參加工作始終從事美術工作。文革前,曾在在天津美術出版社工作,後任文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術論文集》主編,其作品涉獵西畫、版畫、插圖以及國畫等多個領域,晚年更精於研究水墨藝術,其風格也融匯了版畫及西畫的繪畫元素,具有鮮明的個性及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其作品曾多次在國家級及省級專業雜誌上發表,2006曾被法國電視台報道,2008年曾被中央電視台《見證》欄目跟蹤報道,被譽為當代最具收藏升值潛力的低調型藝術家。
曾任文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術論文集》主編,並主編多部有關衞生、教育書籍及畫冊;《美術》雜誌專題報道過楊松柏近年來探索的多幅水墨 [1]  作品與論文,2011年,由解放軍音像出版社為其出版中英文對照的個人畫集《求索》。

楊松柏藝術主張

楊先生的思想會通藝理,展現了一個書畫家的廣闊視野。他是一個傑出的藝術的思想者。藝術的生命來源於生活,並在生活中得到進一步的延伸與拓展,創作取自於生活而不同於生活,所以創作是極富主觀性的精神活動。創作的靈感往往是在感覺到新鮮的事物被刺激後,精神處於亢奮狀態激發的一種表現慾望,所以創作又是極富感情的活動。通過作品傳達的是畫家的感受和畫家的思想;他將這些藝術思想一方面化作出色的文字,廣為推廣;另一方面不斷以詩性的意象為中介,在藝術作品上表達和驗證這些思想。
楊先生的水墨畫是他自己獨有的藝術語言。
藝術的生命來源於生活,並在生活中得到進一步的延伸與拓展。創作取自於生活而不同於生活,所以創作是極富主觀性的精神活動。創作的靈感是在感覺到新鮮的事物被刺激後,作者就是通過作品傳達畫家的主觀感受和畫家的思想情感。
楊先生的繪畫就是用自家的藝術語言抒發自己的情感,當畫家把自己的創作思想寄思於作品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情感完全傾注於其中,為此要求每幅作品都藴藏着十分生動的藝術內涵,使得觀眾很容易與畫家進行思想交流與溝通,體會到畫家那顆質樸誠實的心,讓自己與觀眾的心靈一起迴歸到純淨的自然。

楊松柏藝術特色

楊松柏先生的藝術融通中西,是當代中國藝壇的奇觀。在中國水墨繪畫方面,他自己獨有的藝術語言,他認為創新唯在繼承的前提下進行,對於他仰慕的大師,他更注重揣摩,理解大師們的藝術思想和藝術體系,而不是常常被人推崇的技法和直觀,可視的外在表現形式。楊先生力求時代出新;在油畫等藝術形式上他極力創造民族特色,這兩方面他都走得很深遠,但在核心處卻又秉持中國人特有的“詩意”和“象心”來相通。他在這些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和優秀品質,是他奉獻給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藝術財富。

楊松柏藝術風格

楊松柏的繪畫就是用自家的藝術語言抒發自己的情感,綜合了版畫、西畫與中國畫之精髓,用筆簡練,作品常喜以面、線、點造形,創作題材更是融人物、花鳥、動物、山水於一身,無所不精,創自己獨特,詮釋自然之美,人生喻理其中,竟如他艱辛磨難的經歷,讓人尋味良久……

楊松柏學術論文

藝術的生命在於不斷的創造與發展
——發表於《美術》雜誌2006年9期
藝術的生命在於不斷的創造與發展。藝術是一個民族長期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產物,這使得它必然帶有了民族和時代的雙重特性。當前有一種迴歸古典的倡導,該倡導認為只有中國古代的文化才最具民族性.甚至有人強調只有宋代之前的文化才最能夠代表我們的民族傳統.這種讓現代繪畫迴歸古人的倡導是對美術作品本身時代意義的漠視。作為現代藝術的實踐者的我們,不僅應該學習研究優秀傳統的中國文化,更應為時代創造出新的具有時代氣息的藝術作品。許多有成就的畫家創作的作品無不透着我們時代的氣韻。
藝術的特徵是被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所決定的。會生產力的發展勢不可擋,它改變粉一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人們的思想和社會觀念包括審美觀。由於審美觀的變化必然產生新的藝術作品.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人們的審美觀不可能再回歸到農耕經濟的時代。
我國的藝術是在長期個體農業經濟的條件下受儒學、道學和外來佛學思想的影響下緩慢發展形成的.造就了東方文化。歷史的各個時期都具有其明顯的時代特徵.如漢代藝術造型練,氣魄宏大;唐朝彰顯雍容華貴:宋代士大夫、文人情調十足。如果我們當代藝術家非要把自己的作品畫得非常“唐朝“非常“宋代”,刻意追求古人的意境.最多也只能是在筆墨技巧上達到形似。因為秀的作品總是在通過外在表現形式反映作品本身的內涵、傳達時代的氣息。正如石濤説的“筆墨當隨時代”.事實是:只有固守的思想,沒有固守的事實。民族的文化傳統無時無刻不在悄悄演變進化粉。比如最直觀的民族服裝,為了適應社會孺要在不以人們意志地變化普。探索未知.不能數典忘祖為我們的任務是繼承前輩的精華創造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
民族傳統是一個民族長期勞動和社會實踐的文化結晶。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着其優秀的傳統文化,所有民族的精華都為我們的民族藝術提供了可學習、可借鑑的豐富資源。我國曆史上的主流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公認的,但僅僅認為學習“主流文化”才算是繼承了民族傳統的觀點是片面狹隘的,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民間藝術都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學習和借鑑。舞蹈“雲南印象”足以震撼我們的心靈,由此可見倡導民族傳統應該是多方面的,在發展中學習繼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揚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
中國畫家常以借物抒情,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與審美情操。這與畫家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和情感相關聯.比如.朱聾畫的山水畫或花鳥畫感人的地方不僅僅是他創造的筆裏章法,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直觀的表現形式透出作者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鄭燮就説他的作品“橫塗豎抹千千幅.裏點無多淚點多“.後人讀他的畫是透過它生動的外在形式而被作品內在的情感所打動。朱耷、鄭燮等大師是寄情於筆墨,我們當今的不少畫家在學習他們時恰恰缺少先輩身上可貴的探索創造精神。
由於中國畫的工具以及長期形成的審美情趣,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有使命的畫家就同一題材,反反覆覆的錘鍊,越錘越純,越練越精,最後達到爐火純情的境界成為經典。這些畫家每次的重複自己,而是在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否定自己,這一過程,畫家傾注了極致的情感去追求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如齊白石畫蝦、黃胄畫驢,他們都是在黑暗中探索出自己的光明。而如今模仿式的畫家只是踩着前人踏出來的光明大道上平步行走,毫無創新,滿足現狀。這類作品儘管技法嫺熟但缺乏原創畫家所表達的自己的心聲。
對藝術而言,一切只是不同而已。藝術就是在不斷的創造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這也正是藝術本身的可貴之處。

楊松柏藝術評論

寒不落葉
作者張帆(原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
“寒不落葉”是大自然現象及生態的寫實。也是性格和品德的彰顯。為松柏先生的名字,我曾寫過一首四字韻語:“(楊)穿雲刺闕,(松)挺拔常青,(柏)寒不落葉,三樹相偕。”而寒不落葉正是他的性格特徵。
松柏先生出身書香人門弟,從孩提時代,在其父指導下,就習字學畫。後經專業學習培養,書法、素描、油畫、國畫、水墨畫均成正果。在書畫疆場上馳騁五十餘載,在藝術征途中伴隨着徜徉和坎坷。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只為天才加勤奮;含辛茹苦的磨礪加無畏的探索;民族沃土的培育加社會、朋友的支持。
二0一0年北京房山.首屆中國漢白玉文化藝術節聘松柏先生為評委,並要術在頒獎典禮時進行書法表演。會上領導徵求我的意見-寫什麼內客?我提議寫:“石不言最可人,緘默而大美。”一方面是為了切合文化節的主題;另則也是對松柏先生品格的寫照。當時,數十名記者圍觀,幾十部閃光燈瞄準松柏先生。我當時很激動:這是會議領導對他的推崇,是社會對他的認定。他抖了抖筆,一揮而就,頓時贏得一片喝彩。
《楊松柏作品展》展出的《大江東流去》、《杏花村》兩幅作品得到了歐洲中國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先生和副主席巴斯先生的絕口稱讚。中央電視台、法國電視台進行了採訪和報道。/如例舉松柏先生的成就,不可忘卻的就是他主編的《中國美術論文集》。這部鉅作形成了廣泛而長久的影響。
他初始主要從事油畫創作,而今又創作出很多超脱國畫技法的彩墨畫。他不受各種羈絆的束縛,勇於創新。/他有多幅作品是以駱駝作題材的,凡他畫中的駱駝臀都似牛臀--正像八大山人,凡其畫的鳥禽眼晴格外之大。形成了畫家自身的特點。松柏先生畫的駱駝和牛,都能看出承襲昭陵六駿的手法,但又擺脱了六駿完全寫實的特點。其牛和駱駝,有透骨的氣質,更顯耐勞和堅韌。
“天地合一”、“以人為本”、“上善若水”的綜合理念,形成了他為人謙遜,與人為善的人格魅力。
讀楊松柏作品有感
作者:阿醒(著名當代畫風藝術家)
有機會看到畫家楊松柏創作的一批新作,感覺耳目一新。這批新作完全一掃他早期作品中與當今中國畫界相同的流行風格。作品《歸途》、《向日葵》等展示給我的是全新的藝術語言:特別是在筆墨的運用上,他融合了筆、墨、色、水等元素充分發揮了中國宣紙的特點,通過這種多元素巧妙的交融突出表現了雲的千姿百態。
在當今的繪畫中雲大都是以襯托景觀出現,而他把雲作為繪畫的主要題材,並且在方法上摸索出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他將思想寄託於雲,並藉助雲的氣象萬千變化來展現畫家內心世界的跌宕起伏,力圖與觀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如作品《歸途》描繪了人們奔波艱辛的生活,從中我可以感受到畫中人物風塵僕僕、歸心似箭的心情,雖然歷經辛苦但卻始終充滿希望。
楊松柏的作品多選擇祖國西北的自然風貌,他覺得西北的蒼茫更符合自己的性格與情懷。藝術的生命力來源於生活,並在生活中得到進一步延伸與拓展。他的每幅作品都藴藏着十分生動的藝術內涵。觀者很容易與畫家進行思想的交流與溝通,體會到畫家那顆質樸、誠實的心,讓自己與畫家的心靈一起迴歸純淨的自然。
他腳踏實地,不求虛名。幾十年來他不斷求索,在他眼中幾乎總是沒有一件自己滿意的作品,總覺得“拿不出手”,他在作品中經常尋找、發現不足力求使更加完美。就是在這種心情下他嚴謹地度過了幾十年的藝術生涯。
藝術是當代社會思想的反映。現如今人們的審美觀受國際交流,地域交往以及科學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畫也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地經歷着其必然的發展變化,如果有人仍然用古人的繪畫理論標準評價現今的繪畫,顯然是在刻舟求劍。
他深知創新應該在繼承的前提下進行。對前人的技法他認真學習,對傳統的精華他努力吸收,可以説對傳統他是認真對待的,既不盲從也不否定。應該説他不沿襲古人的表現形式而是感悟古人前輩的藝術創作思想,他非常推崇黃實虹、潘天壽傅抱石林風眠李可染等大師,正是他們用自己的作品為民族藝術的大花園培育出最燦爛的花朵。他堅持自己的藝術指導思想,那就是“要走自己的路”,要培育屬於自己的繪畫品種,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他經常告誡自己不要重複古人,不要重複他人,更不要重複自己。正是這種創作信念使他陷入了一個混沌迷茫的世界,他為自己選擇了一條頗具挑戰而又充滿艱辛漫長的藝術道路。為此我衷心的祝福他早日走出迷茫,充分享受“走自己的路”帶給他的創作喜悦!
心融萬象 筆繪自然
————我眼中的楊松柏先生
作者:海博(媒體策劃人)
能夠認識楊松柏先生,是因其創作的一幅名為《驚蟄時分》的國畫而結緣,我被其中的畫意所打動,其畫題材為一殘破城垣在驚蟄時分矗立在天地之間的景象。那幅作品無論是構圖,還是筆墨,都無可挑剔,把城垣的偉岸,天空的壯觀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那種意境美在我腦海中至今深刻,久久揮之不去,因此,心中便有了一定要拜訪楊先生的念頭。
然而,拜訪之路並非順利,楊先生在國內並不是很出名的畫家,甚至很多藝術界的朋友都和我一樣,只知其畫不識其人,歷經一年之久的多方打探,走進楊先生的畫室,一個獨立的兩居室,四周堆滿了各類書籍、畫具和大量的畫稿,凌亂中透着整齊。雖不像我以前拜訪的一些畫家的畫室豪華,但卻處處洋溢着濃厚的藝術氣息。楊先生是一位非常低調、為人和藹的老人,在他的畫室,我有幸欣賞到他最新創作完成的繪畫作品,他所創作每幅作品的畫面彷彿是活的,具有魔力一般,都藴藏着一種獨特的美,一種心領神會的美,一種超越自然的美,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磅礴震撼的感覺;他的畫不但可以去看,而且可以去聽,更可以去品,讓人進入到一個雄渾、博大、廣闊的奇妙境界。
我曾經拜訪過上百位的藝術家,他是我見過對自己要求最嚴格的一位,也是對自己的藝術作品最較真的一位,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一切都在向經濟效益看重,很多畫家都在忙於經營和炒作,而楊先生卻一個人默默的在他畫室裏研究創作,而他為了創作一幅成功的作品卻要用幾天,甚至幾個月,這並非是他的繪畫功底不行,而是源於他那種追求藝術完美的較真精神。他一直在否定中求進步,稍有一丁點不滿意的地方,都要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創作,力求完美,看着滿地被撕毀的畫稿,讓人由衷的敬佩,正如他所言:“我要對我的每一幅作品負責,更要對歷史負責”。
他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於胸襟;中和於翰墨;是由博返約的簡易;是萬象森羅的變易;是抱朴守真的不易;同時也追求一種大象無形之影像;大器晚成之內涵;大音希聲之震撼;大道無疆之步履;真正地達到自然與人文思想的統一。我堅信,楊先生以其獨特的藝術哲學思想,在浩瀚的書畫藝海中不斷求索,一定能以穿越時空的藝術思考,打造出一片璀璨奪目的藝術天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