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敦頤

鎖定
楊敦頤(1860-1928),字粹卿,後號甦民。江蘇蘇州吳江人。近代學者。 [1-2] 
中文名
楊敦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蘇州吳江縣同裏鎮 [4] 
出生日期
1860年
逝世日期
1928年11月1日
代表作品
《漢字母音釋》
《滿夷猾夏始末記》
主要成就
參與編纂《辭源》
支持公益事業
祖    籍
江蘇蘇州震澤縣 [4] 
粹卿 [4] 
甦民 [4] 

楊敦頤人物經歷

楊敦頤年少有志

咸豐九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二日(1860年初),楊敦頤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府吳江縣同裏鎮(今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裏鎮)。祖籍為江蘇省蘇州府震澤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 [4] 
楊敦頤家境殷實,有碾米廠、油坊、田產等。
雖然幼年喪父,但楊敦頤從小潛心於學。在震澤縣學入泮名冊上便旁註為“府一”(蘇州府一等)。 [4] 
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省視學黃體芳主持的鄉試中遴選為拔貢。
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甲辰恩科上考中舉人。敦頤先生與同年拔貢的吳縣曹元弼被稱為“蘇府二龍”。

楊敦頤成為學者

楊敦頤被派到鎮江做學台,但不久便辭官不做,應聘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當了一名編輯。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商務印書館開始編纂《辭源》,楊敦頤先生參與了編纂。 [2] 

楊敦頤人生結束

敦頤先生靈柩附葬在東十五都鬼卯圩(今吳江市同裏鎮東與羅星洲隔水相望)祖塋穆穴(右穴)。 [4] 

楊敦頤個人作品

《滿夷猾夏始末記》,共12冊,1912年1月出版。 [3] 
編寫了文字用書《漢字母音釋》,經江蘇省學務處鑑定後,用作小學堂教科書。 [4] 

楊敦頤人物評價

費孝通①“外祖父的國學底子很好,尤其在文字學方面很有造詣。”②“雖然外祖父的國學基礎深厚,卻不守舊,是個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人” [2] 
“儒而不迂,審世之需,通而不污,執德之樞。”
于右任:自稱世侄,為先生寫了:
《楊甦民先生像贊》:
昔在清季,洪飈扇海。六藝陵替,百家侘傺。
穆穆先生,其行孔邁。志潔行芳,巍然吳會。
晚歲説經,軼於齊魯。英英伯子,相與遊處。
攜手登堂,春風時雨。孤憤書空,載籲載呼。
公曰伯子,奮鬥與俱。異軍崛起,創我民立。
公曰伯子,助汝奮筆。式昭德音,景行行止。
百編謦欬,廿年杖履。耿耿少微,忽隕層霄。
江楓無色,叢桂罷招。恭瞻遺像,敬肅清高。
如嶽葱葱,如水迢迢。永言載拜,緬企維勞。
世愚侄于右任敬勞
蘇州振華女校,在追悼會上的祭文與傳:
祭楊粹卿先生文:
維中華民國十有七年歲次戊辰,冬十一月丙戌朔越五日庚寅。吳縣振華女學校教職員暨諸生等,謹以清酌庶羞致祭於故校董楊公粹卿之靈曰惟
公世居笠澤,系出宏農,早歲孤露。備嘗鞠兇,賴兄負翼,
俾以成童。下帷攻苦,文足三冬,師許式鄭,古訓是崇,
萬言日試,名振黌宮,一郡九縣,翱翔二龍,黃公謇賽,
當代儒宗,軺車持節,言邁江東,銜文知器,目為黃琮,
科逢拔萃,貢樹斯充。爰來京口,整我士風,輔仁麗澤,
古學恢洪。六閲寒暑,彌勤琢礱。荊枝忽隕,遂返家衕,
度文門卻掃,書味醇濃,周情孔思,是究是攻,鵝湖鹿洞,
辨析異同。天啓新運,中外溝通,改弦易轍,朝野喁喁。
我公先覺,首闢蠶叢,敬教勸學,通商惠工。蕞爾江邑,
故步不封,山林以啓,僉曰鬻熊,艱難家計,謀給餮饔,
琴美一舸,吳市賃舂,弦誦聲協,桃李陰濃。歲維庚戌,
愛子戕胸,心憐誤傷,請貨真兇,賻金移賬,拯此哀鴻。
雷鳴陰德,媲公於公。惟我女校,受惠無窮,追維曩昔,
竭智盡忠,董理校政,昕夕過從,設施學課,肆外閎中,
粲粲之子,如金在溶,達材成德,日見昌豐。引年退隱,
結廬吳淞,逍遙杖履,壽比喬松,如何不祿,遽促仙縱,
盛德不再,邈想音容。靈兮歸來,鑑此微衷。尚餮。
振華女校教員、吳縣顧建勳書《故校董楊先生傳略》:
先生姓楊氏,諱敦頤,字粹卿,晚號甦民。江蘇吳江縣人,清光緒乙酉科拔貢生,丹徒縣學教諭(注)。幼孤露,致力於學,少壯以治經、小學聞於時。在任六年,倡麗澤輔仁學會,誘掖後進,一時士風為之丕著。解官後益肆力於宋儒學案,以身體力行。為歸十年之間,倡設安雅小學、羣雅女學,集商會、置郵政、立戒纏足會於裏中,時風氣固閉,流俗駭笑,先生輒不介意。迨夫新政流行,而吳江一縣彬彬稱治,識者謂有先見之明。其後移居郡城,專心於教育事業。本校創設,深獲資助。民國十年春董事會成立,推舉為董事長。其於校政悉心規劃,極慘淡經營之苦心,近因年邁,退老吳淞。書問往還,猶惓惓以校事為前提。且於臨行時以藏棄之書籍數千卷,悉以貯諸本校圖書館,以備校生之閲讀。其於本校可謂期望之殷,不遺餘力己。十七年十一月卒於上海,壽七十歲。著有《漢字母音釋》二卷行於世。教員吳縣顧建勳謹撰。
敦頤先生的門生,甥婿嚴紀堃所撰輓聯:
“論知遇是恩師論姻婭是長親論德量器識尤件件高超旁及九章六法百家諸子公固自有千秋我毋庸贅;
問年壽則古稀問身世則全福問子女兒孫又個個秀拔只今歇浦風悽吳江月冷天不憖遺一老吾誰與歸。”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