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偉兵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鎖定
楊偉兵,男,白族,1974年11月生,雲南雲龍人,研究生學歷,歷史學博士,2002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4] 
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歷史地理研究》編輯部主任,中國地理學會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委員。 [5] 
研究方向為中國歷史環境與社會變遷、清代沿革地理和明清西南區域史研究。 [1] 
中文名
楊偉兵
外文名
Yang Wei-bi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白族
出生日期
1974年11月
畢業院校
西南師範大學(學士、碩士)
復旦大學(博士)
出生地
雲南雲龍
代表作品
雲貴高原的土地利用與生態變遷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職    務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楊偉兵主要經歷

1974年11月 出生。
1992年 畢業於雲南大理一中
1996年 西南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 [1] 
1999年 西南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導師藍勇教授)。
2002年 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導師鄒逸麟教授)並留校任教。
2002年-2005年間 講師(兼研究生輔導員)。
2006年 副教授 [1] 
2014年 教授。
2015年1月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長)。

楊偉兵學術兼職

貴州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上海市歷史學會青年學術委員

楊偉兵學術交流

台灣大學訪問學者
日本學習院大學訪問學者(2006.10-2007.4)
日本學術振興會“東亞海文明的歷史與環境”國際合作項目客員研究員(2006.10-2007.4)
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發表演講《環境史視角下的中國雲貴地區少數民族:生態·技術·文化》(2007.1)
在學習院大學講授國際文化交流特殊課程《東洋史研究(西南中國環境史)》(2008.9) [2] 

楊偉兵學術獎勵

第三屆譚其驤基金優秀青年學術論文二等獎(2004)
重慶市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5,合作,著作)
復旦大學“世紀之星”
復旦大學光華人文基金青年學者
第六屆上海市歷史學會學會獎(2009,著作)
上海市曙光學者(2012)
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團隊(西南環境變遷與邊疆政治地理研究)帶頭人(2015.5) [3] 

楊偉兵研究旨趣

①中國歷史環境與社會變遷:探討500年來土地利用活動及其方式帶來的,包括自然和人文系統在內的區域生態響應問題。近些年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西南地區,以山地開發、聚落衍生和水利化活動為研究對象;亦開展部分江南市鎮空間與結構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方向最終目標是與其他研究者建構中國南方山地環境和水利生態史研究框架。有2項課題資助。
②清代沿革地理研究:以傳統史地沿革考證法,重讀文獻和積極利用新近檔案、典志資料,復原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層級與關係。近些年的工作集中在西南數省地理志考釋、改土歸流等方面。本方向亦包括傳統山川等自然地理形變的考訂研究。最終目標是完成新修《清史·地理志》編纂及討論西南地區歷史政治地理系列問題。本方向有2項重大項目子課題資助。
③明清西南區域史研究:在整體史觀視角下,對西南地區經濟社會開發歷史做個案剖析,如自然資源商品化、傳統生業與技術制度、經濟-社會作用相互關係等。本方向的重點在於尋求西南豐富的地方性知識,在嚴謹實證基礎上“求異存同”,解讀複雜性和多元性。田野調查工作在本方向起到重要作用。有1項課題資助。 [1] 

楊偉兵教學經歷

承擔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的《環境與社會史》、《清代沿革地理專題研究》、《歷史地理學綜合實習》等課程教學。 [1] 
復旦大學本科生“望道項目”《河官與水策——晚清民國時期雲貴農田水利政策研究》指導教師(2014)。
截至2015年,楊偉兵教授指導的碩士生已有十多人畢業或提前攻讀博士學位。

楊偉兵科研項目

主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復旦大學“985工程”歷史地理創新基地等項目,主研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清史編纂地理志項目等多個課題。 [1] 
課題主要涉及500年以來雲貴高原、長三角等地區環境與社會變遷、土地利用、地方行政和地域經濟-社會結構等研究內容。在生態史領域正開展雲貴地區多地貌背景下的鄉村環境、社會變化與中小尺度區域人地關係個案研究。 [2] 

楊偉兵科研成果

《歷史礦區土地利用重建研究:以近代雲南箇舊錫礦為例》,第一作者,《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2年第4期。
《長江三角洲岸線演變研究》,《鄱陽湖學刊》2011年第2期。
《歷史時期中國川江流域與長江中下游洪澇發生關係研究》(韓文),韓國曆史教育學會《歷史教育論集》2009年第42卷第2期。
清代前中期雲貴地區的政治地理與社會環境》,《復旦學報》2008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2008年第11期轉載。
《旱澇、水利化與雲貴高原的農業環境(1659-1960)》,於曹樹基主編《田祖有神:明清以來的自然災害及其社會應對機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
《近代化進程與區域歷史地理研究-以中國西南為中心》,載於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編《港口-腹地和中國現代化進程》,齊魯書社2005年。
《元明清時期雲貴高原農業墾殖及其土地利用問題》,《歷史地理》2004年第20輯。
《由糯到秈:對黔東南糧食作物種植與民族生境適應的歷史考察》,《中國農史》2004年第4期。
《清代黔東南地區農林經濟開發及其生態-生產結構分析》,《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第1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