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信

(明朝名將)

鎖定
楊信(1422年1月24日-1478年1月10日),字文實,應天府六合縣(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鎮北大將軍楊洪之侄,明朝名將。
楊信十七歲時,以勇氣謀略聞名,善於騎射。參加京師保衞戰,抵抗瓦剌太師也先進攻。跟隨伯父楊洪征戰,戍守邊境數十年,威名赫然,朝廷倚為西北長城。史稱“(楊)洪父子兄弟皆佩將印,一門三侯伯。其時稱名將者,首推楊氏” [1]  。屢立功勳,累遷大同總兵,冊封彰武伯。
成化十三年,去世,時年五十七歲,獲贈少保、彰武侯,諡號“威毅”。
概述內圖片來源:明人繪《彰武伯楊信坐像軸》絹本設色
本    名
楊信
文實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應天府六合縣
出生日期
1422年1月24日
逝世日期
1478年1月10日
主要成就
守衞宣化、大同等地
官    職
大同總兵官
爵    位
彰武伯→彰武侯(追封)
諡    號
威毅

楊信人物生平

楊信生於永樂二十年正月二日(1422年1月24日),為應天府六合縣人。 [2] 
楊信年十七時,即以勇略聞,善騎射。早年跟從楊洪在興州作戰。後因功升至指揮僉事。
正統末年,進都指揮僉事,守柴溝堡。也先入寇京師時,其參與京師保衞戰,進都指揮同知。
景泰元年,鎮守懷來,不能抵禦瓦剌入寇,後被彈劾。朝廷商議其有方帶兵,不予追問,後升至進都督僉事,代楊能為左副總兵,協鎮宣府。
天順元年(1457年),移鎮延綏,進都督同知。
天順二年(1458年),在青陽溝大破瓦剌部隊,以功封彰武伯,食祿一千石,佩副將軍印,充總兵官。 [3]  之後在高家堡、野馬澗、榆林、金雞峪接連獲勝,斬平章阿孫帖木兒。後代理李文鎮守大同。
天順八年(1464年)七月,新繼位的明憲宗賜予楊信世券,允許其子孫世襲伯爵。 [4] 
成化元年,召還,督三千營。毛裏孩佔領河套,命佩將軍印,總諸鎮兵往御,之後接連抵禦,後鎮守大同。
成化六年,與副將徐恕、參將張瑛分道出塞,獲勝。
成化十三年十二月七日(1478年1月10日) [5]  ,楊信去世,得壽五十有七。明憲宗聽聞訃訊,賜祭葬,追封他為彰武侯,諡號“武毅”(一作“威毅”) [6]  [7] 
成化十四年(1478年)二月二十七日,葬於宛平縣京西鄉之原。

楊信人物評價

郭登:今武臣中,定西侯蔣琬、彰武伯楊信、修武伯沈煜、遂安伯陳韶,皆年富力強,才識可取,馴致老成,必為偉器。 [8]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引
劉吉:信驍勇,善騎射。在邊近四十年,鎮以安靜,人樂效用,所向成功,亦可謂一時名將。但營營規利,頗為勳猷。 [9]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
張廷玉:信在邊三十年,鎮以安靜,人樂為用。然性好營利。 [1]  明史

楊信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曾祖父
楊政
追贈彰武伯。
曾祖母
張氏
追贈彰武伯夫人
祖父
楊景
追贈彰武伯。
祖母
施氏
追贈彰武伯夫人。
父親
楊忠
追贈彰武伯。
生母
温氏
追贈彰武伯夫人。
繼母
王氏
封彰武伯夫人。
——
正室
汪氏
有賢德,封彰武伯夫人。生三女。
側室
馮氏
生楊琦。
詹氏
生楊瑀。
子輩
長子
楊琦
生平不詳。
次子
楊瑀
生平不詳。
幼子
楊瑾
明憲宗時襲封為第二代彰武伯。
長女
楊氏
嫁保定侯梁傅。
次女
楊氏
嫁散騎趙承序。
幼女
楊氏
錦衣衞指揮使張淳。
表格參考資料: [1]  [10] 

楊信伯爵世系

楊信的彰武伯爵位,自明英宗時受封起,子孫世代承襲,共歷七世七代,至明亡而絕。
  • 彰武伯世系
第一代:楊信,天順二年(1458年)封彰武伯。天順八年(1464年)予世券成化十三年十二月(1478年1月)去世,追封彰武侯,諡號“武毅”。
第二代:楊瑾,楊信之子,成化十四年(1478年)襲爵。弘治二年(1489年)去世。
第三代:楊質,楊瑾之子,弘治十年(1497年)襲爵。嘉靖十七年(1538年)去世。
第四代:楊儒,楊質之子,嘉靖十八年(1539年)襲爵。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去世。
第五代:楊炳,楊儒之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襲爵。萬曆十四年(1586年)去世,追贈太保,諡號“恭襄”,
第六代:楊世楷,楊炳之子,萬曆十四年(1586年)至萬曆十八年(1590年)間襲爵 [11]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至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間去世 [12] 
第七代:楊崇猷,楊世楷之子,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襲爵。崇禎十七年(1644年)為大順軍所殺 [13] 
彰武伯世系參考資料: [10] 

楊信史料記載

明史·卷一百七·表第八》 [10] 
《明史·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 [1] 
參考資料
  • 1.    《明史·卷六十一》楊洪
  • 2.    《敕封彰武伯威毅楊公墓表》:大明成化丁酉冬十一月十有七日,總兵官彰武伯楊公卒於大同之公府...年十七時,即以勇略聞,善騎射....其生則永樂壬寅正月二日,得壽五十有七。曾祖諱政,祖諱景,考諱忠,皆贈伯爵。按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永樂壬寅正月二日即公元1422年1月24日
  • 3.    《明史·功臣世表三》:天順二年封,祿千石。
  • 4.    《明史·功臣世表三》:八年七月予世襲。
  • 5.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三》稱:“成化十三年十二月……庚子(七日)……彰武伯楊信卒。”按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成化十三年十二月七日即公元1478年1月10日。
  • 6.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三》:至是卒,訃聞,賜祭葬如例,贈彰武侯,諡威毅。
  • 7.    《明史·功臣世表三》:成化十三年十二月卒。追封侯,諡武毅。
  • 8.    《皇明經世文編·卷五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6-16]
  • 9.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三》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6-18]
  • 10.    《明史·功臣世表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5-04]
  • 11.    按《明史·功臣世表三》,楊世楷之父、第五代彰武伯楊炳於萬曆十四年去世。而在《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五》中,萬曆十八年時楊世楷已經以伯爵身份在中元節“分祀諸陵”,故可推知楊世楷應於此數年間襲爵。
  • 12.    《明史·功臣世表三》稱楊世楷卒於“襲年無考。萬曆三十八年六月領左府。四十九年卒”,按明朝無萬曆四十九年,按《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五百五十九》,在萬曆四十五年時楊世楷仍以伯爵身份“(太廟)分獻”,而其子楊崇猷於泰昌元年十二月已襲爵,故推知楊世楷應卒於此數年間,或《功臣世表》“四十九”應為“四十八”。
  • 13.    《明季北略·卷二十一》:彰武侯張某,聞變自盡。他傳有王、劉二皇親,未詳名號。又有傳英國公張世澤、清平伯吳遵周,博平侯郭振明、永寧伯王長錫、安鄉伯張光燦、武定侯郭培民、定遠侯鄧文明、西寧侯宋裕德、鎮遠侯顧肇跡、彭武伯楊崇猷、新建伯王先通、南和伯方履泰、永康侯徐錫登、都督李國柱,姑存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