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棣(拼音:dì、dài、tì)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3]  ,最早見於《説文小篆,形聲字 [2]  。本義為木名,指常棣,常綠落葉灌木,因其花瓣緊密,後人引申用來形容兄弟之情,如“棣台”、“賢棣”;又為地名;又為姓。以上義讀作dì。又讀“dài”,“棣棣”指文雅安閒的樣子。 [1-2] 
中文名
拼    音
dì、dài、tì
部    首
五    筆
sviy
倉    頡
dle
鄭    碼
fxkv
字    級
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5104) [3] 
平水韻
八霽去聲 [5] 
注    音
ㄉㄧˋ、ㄉㄞˋ、ㄊㄧˋ
統一碼
基本區 U+68E3
結    構
左右結構
四角號碼
45999
總筆畫
12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棣”,形聲字,從木,隸聲。“木”為樹木;“隸”為隸屬、從屬。“木”“隸”為“棣”,會意屬於樹木。“棣”為木名,指常棣,即“白棣”。《説文》:“白棣也。”又叫“郁李”,實如櫻桃,但並不好吃,一説因其花瓣緊密,後人常用來形容兄弟之情;另一説《詩經》中有《常棣》之篇,述周公燕兄弟之樂,故後人多借“棣”作“弟”。此時的“棣”同“弟”,如“棣台”、“賢棣”。“棣友”指手足情深,兄友弟恭,彼此友愛。“棣鄂”指棠棣的花和萼,比喻兄弟友愛。“棣華增映”比喻兄弟友愛,互增光輝。《晉書·張載張協傳》:“載、協飛芳,棣華增映。”“棣”又為地名,無棣為春秋時齊地;又為姓。以上義均讀“dì”。 [1]  [2] 
“棣”又讀“dài”,“棣棣”指文雅安閒的樣子。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植物名。常綠落葉灌木。高四、五尺,葉針形互生,有鋸齒。花五瓣色白,果實如櫻桃。
Japanese kerria
《説文》:“白棣也。”
爾雅·釋木》:“常棣,棣。”
晉·郭璞·注:“今山中有棣樹,子如櫻桃,可食。”
常棣;唐棣
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通“弟”。
younger brother
《晉書·張載張協傳》:“載、協飛芳,棣華增映。”
賢棣;棣萼;棣友
地名。

左傳·僖公四年》:“北至於無棣。”
無棣
姓。


棣立
dài
形容詞
文雅安閒的樣子。

《正韻》:“棣棣,閒習貌。”
《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威儀棣棣
副詞
通、達。

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正月,幹之九三,萬物棣通。”
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棣謂通意也。”
棣通 [1]  [2]  [4]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白棣也。從木隸聲。特計切 [1]  [9] 

説文解字注

棣,白棣也。《小雅》傳曰:“常棣、棣也。”《秦風》傳曰:“棣、唐棣也。”常與唐同字可證矣。渾言之,則白棣亦𧦝唐棣也。《豳風》傳雲:“鬱、棣屬。”從木。隸聲。特計切。十五部。 [9] 

康熙字典

《廣韻》特計切。《集韻》《正韻》大計切。《韻會》他計切。𠀤音第。《説文》:白棣也。《爾雅·釋木》:常棣,棣。唐棣,栘。《詩·召南》:何彼穠矣,唐棣之華。《小雅》: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陸璣《常棣疏》:白棣如李而小,如櫻桃正白。又有赤棣樹,亦似白棣,葉如刺楡而微圓。子正赤,如郁李而小,五月始熟,關西天水隴西多有之。《唐棣疏》:唐棣,奧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車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
又無棣,齊地名。《左傳·僖四年》:北至於無棣。
又《廣韻》:車下木。
又姓。《統譜》:王莽司馬棣並。
又《集韻》徒二切。音地。
又《五音集韻》徒對切。音隊。義𠀤同。
又《集韻》徒耐切。《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𠀤音代。棣棣,閒習貌。《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又《類篇》他計切。音替。通也。《前漢·律志》: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
考證:(《小雅》:棠棣之華。)謹照原文棠棣改常棣。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隸書 隸書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濁
特計切
dʰiɛi
集韻

全濁
徒二切
diɪ

次清
地(他)計切
tʰɛi

全濁
大計切
dɛi

全濁
徒對切
duɒi

全濁
待戴切
dɒi
韻略






大計切

增韻






大計切







徒耐切

中原

去聲
齊微



全清

ti
中州

去聲
齊微





唐利切




全濁
大計切
d‘i



全濁
度耐切
d‘ai [6]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əd
先秦
王力系統
d
iei
先秦
董同龢系統
脂/緝
ied/iəb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e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iəd


iəi


iə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e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d
ie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iɛ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d
iɛ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d
iei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iei [7-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