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梨園行

鎖定
舊稱京劇界的從業人員為“梨園行”。因為唐代的李隆基(唐玄宗,唐明皇)酷愛歌,舞將宮廷中的歌舞伎集中在梨園,學習歌舞,戲曲,以供宮廷宴樂,這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大規模培訓戲曲歌舞演員的場所,除了請專門的人士來教習,還請當時有名的文人雅士為他們編撰節目,像唐朝著名的詩人李白賀知章等人都為梨園編寫過節目。這裏成了歷史上有名的集歌、舞、戲於一體的練習場所。所以京劇界追本溯源,稱這一行業為梨園行。相傳李隆基是戲曲界的祖師爺,京劇界並當作老郎神的偶像供奉,其來源亦本於此。梨園可以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綜合類藝術學院。因為古代這一行業叫做‘梨園行’,這一行業的人們就叫做‘梨園子弟’,並且這個名詞一直沿用戲曲界人士依舊這樣自稱或者相互稱呼,外界也這樣稱呼戲曲界的人士為‘梨園子弟’。
中文名
梨園行
意    義
京劇界的從業人員
類    型
練習場所
祖師爺
李隆基

目錄

梨園行簡介

《新唐書·禮樂志》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可知“梨園”為玄宗時宮廷所設。梨園的主要職責是訓練樂器演奏人員,與專司禮樂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樂的內外教坊鼎足而三。後世遂將戲曲界習稱為梨園界或梨園行,戲曲演員稱為梨園弟子。

梨園行詳細內容

梨園,原是唐代都城長安的一個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藝人,後來就與戲曲藝術聯繫在一起,成為藝術組織和藝人的代名詞。
史載,唐明皇選樂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子弟”。宮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斯為梨園發軔之始。
梨園”的來歷,在清乾隆時的進士孫星衍嘉慶九年(1804年)所撰寫的《吳郡老郎廟之記》中載;“……餘往來京師,見有老郎廟(:指玄宗)之神。相傳唐玄宗時,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賜姓李氏,恩養宮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樹,因名曰梨園。後代奉以為樂之祖師。……”現代人李尤白撰寫的《梨園考論》中,考證了梨園的來歷。唐中宗(705-710年)時,梨園只不過是皇家禁苑中與棗園、桑園、桃園、櫻桃園並存的一個果木園。果木園中設有離宮別殿、酒亭球場等,是供帝后皇戚貴臣宴飲遊樂的場所。後來經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導,梨園的性質起了變化,有一個單純的果木園圃,逐漸成為唐代的一座“梨園子弟”演習歌舞戲曲的梨園,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座集音樂、舞蹈、戲曲的綜合性“藝術學院”。李隆基自己擔任了梨園的崔公(或稱崖公),相當於現代的校長(或院長)。崔公以下有編輯和樂營將(又稱魁伶)兩套人馬。李隆基為梨園搞過創作,還經常指令當時的翰林學士或有名的文人編撰節目,如詩人賀知章、李白等都曾為梨園編寫過上演的節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孫大娘等人都擔任過樂營將的職務。他們不僅是才藝極高的著名藝人,又是誨人不倦的導師。詩人杜甫在他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中,詠歎公孫大娘的舞姿豪邁奔放,“如羿社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並在這首詩的序言中説過,有一位書法家名張旭,自從看了公孫大娘的劍器舞,他的草書有了很大的長進。唐玄宗李隆基依靠這些傑出的創作人員和導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藝術家。 唐玄宗時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謂的“開元盛世”封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造就了一批中外聞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在舞蹈和音樂等藝術領域裏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梨園”,就產生在唐代這塊沃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