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條頓騎士

鎖定
條頓騎士(Teutonic Knights)的德文全稱是“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t. Mariens in Jerusalem”(耶路撒冷的德意志聖瑪麗醫院騎士團),它的拉丁文名稱是“Ordo Teutonicus”(縮寫為OT),因此通常被稱為條頓騎士團,其成員全部是德意志貴族。
本    名
條頓騎士
外文名
Teutonic Knights
別    名
條頓騎士團
成    員
全部是德意志貴族

條頓騎士歷史起源

條頓騎士團是三大騎士團中最後成立的一個。1187年哈丁戰役之後,聖城耶路撒冷很快被薩拉丁的軍隊攻克。教廷號召發動新的東征,奪回聖城,這便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巴巴羅薩率領德意志軍隊率先開赴小亞細亞,可惜紅鬍子出征未半便中道崩殂,他的兒子施瓦本公爵繼承遺志繼續東征。條頓騎士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1190年,十字軍經過苦戰,終於攻下了重鎮阿科,一些德意志騎士在阿科建立了一個行善的醫護組織,這就是後來的條頓騎士團,不過建立之初它並沒有軍事任務,只是照顧傷患。1198年,條頓騎士團以聖殿騎士團為樣板,改造為軍事修會,執行和醫院騎士團一樣的教規。因此有些資料上把條頓騎士團成立的時間記為1198年,這也不無道理。
在小亞細亞期間,條頓騎士團發展緩慢,跟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相比實在不能同日而語。從某種程度上講,條頓騎士團成立的不是時候,聖城時代已經過去,前往小亞細亞的不是絡繹不絕的朝聖者,而是歐洲君主率領的大軍,在這些位高權重的君主手下,騎士團作為獨立的組織要想發展實在是太難了,更何況在他們前面還有聲名遠揚的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在小亞細亞的經歷對於條頓騎士團來説實在是乏善可陳。

條頓騎士早期發展

不過時代總是在迅速變化,歷史很快為他們提供了新的機遇。1211年,匈牙利國王安德烈二世(Andreas II)邀請騎士團前去幫助鎮壓庫曼雷人(Kumanen),代價是將Siebenbürgen地區(位於今羅馬尼亞境內)南部的Burzenland給騎士團作為封地。(後來有很多人認為安德列二世幹了件蠢事,引狼入室,把騎士團帶到東歐。深以為然!)1225年,由於條頓騎士團企圖在他們的封地上建立獨立的國家,安德列二世將他們驅逐出境。騎士團再次陷入困境。不過事情很快又有了轉機,當時波蘭的康拉德公爵(Konrad von Masowien)企圖向北邊的Kulmerland地區擴張,結果被當地的原住民普魯士人打敗,他不但沒能擴張領地,他原先的領地反被普魯士人攻佔了一部分。康拉德很鬱悶,於是以宗教為名,號召討伐Kulmerland的異教徒,可是波蘭的其它諸侯都不理他,似乎在等着看笑話,那邊的普魯士人十分兇悍,他的軍隊節節敗退。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康拉德向條頓騎士團求援,希望騎士團幫助他征服普魯士人。如果説安德列二世請騎士團幫他Z壓庫曼雷人是因為無知犯的錯,那康拉德請騎士團幫他征服普魯士人就只能用愚蠢來形容了。當然其它的波蘭諸侯也都脱不開干係,要是他們早點幫康拉德一把,康拉德也就不用引狼入室了,最後全都成了受害者。得到這個邀請後,條頓騎士團當然是滿口答應,不過他們可不想重複在匈牙利的故事。騎士團大團長Hermann von Salza先跑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菲特列二世那兒,從皇帝那兒討到了一份黃金詔書:條頓騎士團有權佔有康拉德贈予的土地和他們征服普魯士人後獲得的土地,對騎士團領地的進攻將遭到神聖羅馬帝國的嚴厲懲罰。有了菲特列二世的書面保證,條頓騎士團將名正言順地佔有他們征服的土地。康拉德此時開始後悔了,為了避免條頓騎士團在他旁邊紮根,康拉德組織了一個騎士團——普魯士的基督騎士團,自己討伐普魯士人。這次他又失敗了,他甚至連自己領地的核心部分都無法守住,此時康拉德只好低頭認輸。1230年,在他和條頓騎士團簽訂的條約中承諾:如果條頓騎士團征服Kulmerland,他將把這塊土地永久贈予騎士團。這也就是説條頓騎士團對Kulmerland擁有所有權,而非封地——封地的所有權仍然屬於君主。1234年,教皇格利高裏九世(Gregor IX)又頒佈了黃金詔書,承認騎士團對他們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權,同時要求他們將當地原住民基督教化。這樣,條頓騎士團獲得了三重的書面承諾,他們剩下要做的就是征服這塊土地了,這顯然是他們最拿手的。
從1226年開始,條頓騎士團開始了征服普魯士的工作。經過五十多年的流血屠殺,到1285年,條頓騎士團終於完成了征服工作。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騎士團國,普魯士是騎士團國的中心。在1237年,通過與立窩尼亞的寶劍騎士團合併,立窩尼亞成為騎士團國的另一翼,與普魯士一樣,騎士團在立窩尼亞也建設了一系列的城堡作為防禦工事。雖然條頓騎士團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東方殖民上,它在小亞細亞的活動依然沒有停止,它的總部一直在阿科。1291年阿科陷落後,條頓騎士團沒有跟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一起前往塞浦路斯,而是去了威尼斯。1309年,騎士團設在威尼斯的總部遷到普魯士的馬林堡,這時他們完完全全地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條頓騎士決定戰役

條頓騎士 條頓騎士
條頓騎士團在東方的拓展也並非一帆風順,1242年他們在冰湖戰役中敗給俄羅斯聯軍。這次戰役又被稱為楚德湖(Peipussee)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在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一般的估計是騎士團一方有一萬人左右,以條頓騎士團的重騎兵為核心。俄羅斯聯軍一方有1.5萬到1.7萬,以步兵為主,指揮官是諾夫格羅德公爵亞歷山大DangerCode;雅羅斯拉維斯。俄羅斯聯軍排成牆陣(我估計就是一種方陣),據守冰湖東岸。騎士團軍隊以楔形陣開始進攻,具體來説就是以重裝騎兵為先鋒進行突擊,後面步兵跟進,兩翼和後方則由輕裝騎兵保護。這種楔形陣是騎士團常用的戰術,它的優點是突擊能力強,能夠迅速撕開對方防線,如果守軍的軍事素養不高的話,很容易造成撕開一點就全線潰敗的效果。不過它也有自身的缺點,它兩翼的防禦力量有限,如果不能迅速撕開防線,兩翼會慢慢被侵蝕。亞歷山大很瞭解這種戰術的特點,因此它把聯軍中主要的輕步兵安排在中間,列成加厚的方陣,消磨騎士團重裝騎兵的突擊能力,而把他自己的諾夫格羅德精鋭步兵放在兩翼。騎士團的攻擊一開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俄羅斯聯軍厚重的方陣使他們很難徹底撕開防線。地理上的劣勢也許是騎士團遇上的最大麻煩,由於湖岸傾斜而且結了冰,騎士團的重騎兵很難有效發揮他們的衝擊能力,因此進攻逐漸陷入僵持。這時楔形陣薄弱的兩翼開始暴露出它的缺點,在諾夫格羅德精鋭步兵的壓力下,慢慢從兩邊向中心壓縮。騎士團開始陷入聯軍的包圍之中。作為最後一擊,亞歷山大派出了他最精鋭的親衞騎兵,從右翼後方包抄攻擊騎士團。聯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騎士團重騎兵雖然有着很強的個人作戰能力,但由於施展空間越來越小,他們的戰鬥力無法發揮,只能苦苦支撐。聯軍的步兵用長矛將騎士從馬上刺下來。由於冰面承受不住重量,不少穿着重甲的騎兵掉進冰窟窿裏,再也爬不上來。冰湖戰役中只有少數騎士從俄羅斯聯軍的包圍圈中殺出來逃往西方,絕大多數人戰死,包括大約500名騎士,另有50多名貴族被俘,其中包括騎士團大團長在內。俄羅斯聯軍方面據説有3500人戰死,大約同樣數量的人受傷。冰湖戰役中的毀滅性失利使條頓騎士團元氣大傷,向東方的繼續擴張就此停止。
騎士團國南面的波蘭原本四分五裂,根本不是騎士團的對手。但到14世紀上半葉,波蘭在國王Wladislaw I的領導下再次團結起來,跟騎士團的關係也變得緊張。1308年騎士團佔領但澤和Pommerellen使兩國之間的關係急劇惡化,即便在1343年的卡里施和約中波蘭承認了騎士團國對Pommerellen的佔領,雙方的敵意仍未打消。波蘭對騎士團國的仇恨是騎士團國重要的潛在威脅。不過儘管如此,騎士團國在14世紀下半葉在大團長克尼普羅德(Winrich von Kniprode,1351-1382)的領導下達到了最強盛的時期,在1370年他們擊敗了立陶宛——騎士團在東方主要的敵人。
面對着騎士團國的強大壓力,立陶宛和波蘭逐漸走到了一起。1386年,38歲的立陶宛大侯爵Jagiello與年僅13歲的波蘭女王Hedwig結婚(這個小姑娘挺可憐的,據記載她很漂亮,而且很有天賦,會説5國語言——可惜不包括她丈夫會説的語言。她的丈夫不但老,而且粗野。26歲時這個可憐的女子就去世了。)婚後,立陶宛大侯爵加冕為波蘭國王,立陶宛和波蘭結成了統一戰線,共同對付騎士團國。
1410年,騎士團國和波蘭-立陶宛聯盟在塔能堡附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戰役,這場戰役是歐洲中世紀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騎士戰爭。關於雙方參戰的兵力在不同的文件中有不同的記載,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騎士團的兵力要少於聯軍。騎士團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1萬人到2.7萬人,指揮官是條頓騎士團大團長榮金根(Ulrich von Jungingen)。波蘭-立陶宛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6萬到3.2萬,以波蘭人和立陶宛人為主,另外還包括俄羅斯人韃靼人,指揮這支聯軍的是波蘭國王Jagiello和立陶宛大侯爵Witold,後者是Jagiello的堂弟。Jagiello將全軍分為三條陣線部署,第一線的軍隊綿延3公里。Witold指揮的立陶宛人、俄羅斯人和韃靼人的聯軍在右翼。騎士團軍隊一開始也是分成三條陣線部署,不過當大團長榮金根看到聯軍長長的陣線後,意識到可能會被包圍,於是改為分兩條陣線(從這兒我們基本上可以推斷出,騎士團與聯軍的兵力比大概是2:3的樣子)。交戰雙方都把騎兵分成一個個旗隊(中世紀時軍隊的一個作戰單位,約有四百至六百人)置於一線,步兵則留在營壘裏。騎士團一方在第一線還配置了發射石彈的臼炮。1410年7月15日中午時分,塔能堡戰役開始。開戰之前,騎士團大團長榮金根給波蘭國王Jagiello送去兩把劍,表示要進行一場騎士之間的較量。
騎士團的炮兵首先對聯軍射擊,不過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因為下雨,火藥被雨水淋濕了。聯軍右翼的立陶宛人和韃靼人在Witold的指揮下對騎士團發動進攻,但騎士團迅速擊退了他們的攻勢並反攻。聯軍中的韃靼人首先開始潰逃,聯軍右翼很快就無法守住防線。此時聯軍面臨着很不利的局面:騎士團的德意志旗隊突破聯軍右翼,向中央的聯軍波蘭主力進攻,騎士團其它旗隊也從正面開始衝鋒。雙方都把配屬在第二線、第三線的部隊投入戰鬥,因為大家都知道,成敗在此一舉。勝負的天平最終倒向聯軍一方,原因不過是戰場上的一次可以稱得上是意外的事件:騎士團大團長榮金根在戰鬥中陣亡。失去最高指揮官後,騎士團開始陷入混亂,許多騎士匆忙逃離戰場。聯軍抓住這一良機發動衝鋒,將騎士團軍隊擊潰。

條頓騎士戰術變化

1211進入東歐,1285征服普魯士,定都馬林堡,建國。但是條頓的精鋭騎士團在中東歐遇到了麻煩,這裏遍佈濃密的大森林和湖泊沼澤,騎兵的機動優勢發揮不出來。先後遭遇2次重大失利,1242年楚德湖(Peipussee)戰役中被諾夫格羅德公爵亞歷山大·雅羅斯拉維斯指揮的俄羅斯聯軍擊敗。1410年坦能博格(Tannenberg)戰役,是歐洲中世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騎士戰爭。
條頓騎士團被波蘭-立陶宛-斯摩稜斯克聯軍擊敗,大團長容金根(Ulrich von Jungingen)陣亡,整個日耳曼仆倒在了這場戰役上。兩次都是敵人的步兵集羣,輕鬆的用長槍將騎士挑下馬。
此後條頓騎士改變戰術,重裝騎士下馬作戰。由於徒步,可以配備像哥德(Goth)盾(也叫塔盾、方型盾)那樣的大型盾,比騎士在馬上裝配的鴛形盾(俗稱鳥盾)防護面積大得多,而必要時候可以雙手揮舞大劍。所以騎士下馬,犧牲了機動力,卻換來了更高的防禦力和攻擊力。這樣的條頓騎士團逐漸恢復了古代的方陣模式,如果説經典的馬其頓(希臘)槍方陣是防禦最好,那麼條頓騎士團不但在防禦上做到這一高度,攻擊力更強了。這也是條頓騎士團可以堅持到1809年,直到拿破崙入侵。
而在實際戰鬥中,由於馬匹的耐力只能做1到2次高速衝刺,騎兵先攻擊完後會回到國王,大主教身旁聽候下一次命令,不是特別高貴的騎士都會加入徒步方陣。當步兵攻擊的時候,有一個200~500的接觸距離,最大的威脅是敵人的硬弓(但是發射頻率低1分鐘1~2發,步兵可利用間隙漸進)。發現敵人射出一波箭後,箭會按照彈道幾乎垂直的扎入地面,於是就像大片裏演的那樣,百夫長喊一句“standing by“(受阻,停滯)。於是士兵會單膝跪倒,身體蜷縮,儘量壓低水平角度,將盾牌上舉過頭頂覆蓋在身體上方。這樣,雖然每個單個方向的防禦會略微降低(畢竟盾和地面在水平方向還有空隙),但是卻能做到基本的防護要害,而且攻擊城堡時面對上方的石塊和沸騰瀝青也是這樣防備。

條頓騎士最終衰亡

條頓騎士 條頓騎士
塔能堡一戰使騎士團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其意義類似於哈丁戰役對於耶路撒冷王國的意義。騎士團國就此走上了衰亡的道路。
外戰遭受慘敗後,騎士團國從上到下又陷入了內亂。農民不滿騎士團的橫徵暴斂,起來反抗;騎士團內部的權力鬥爭愈演愈烈;各城市和地方貴族因為繳納高額賦税,要求參與決策。1440年,53位貴族和19個城市在馬林堡建立了旨在反抗騎士團專橫統治的普魯士聯盟。1453年,普魯士聯盟與波蘭結成同盟,由此引發了連續13年的戰爭,直到1466年簽訂第二次託恩和約方才結束。這次和約使得騎士團國又損失了大量的領土,其中包括馬林堡。在政治上,騎士團國要承認臣服於波蘭,這一條在騎士團內部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德意志分團希望從神聖羅馬帝國和教廷那兒獲得支持,1494年,德意志分團長承認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s I.)。外患內憂之下,此時的騎士團國已經走到山窮水盡之處。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騎士團再一次走上歷史的分水嶺。1511年,來自霍亨佐倫家族的年僅21歲的Albrecht被選為條頓騎士團第37任大團長,他也是作為一個軍事修會的條頓騎士團最後一任大團長。1520年,由於Albrecht拒絕臣服於波蘭,騎士團國與波蘭之間爆發戰爭,騎士團國被擊敗。鬱悶之下,Albrecht回到德意志。當時的德意志境內正在進行着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Albrecht很快被路德新教所吸引,並結識了宗教改革的發起者馬丁.路德。在路德的建議下,Albrecht辭去條頓騎士團大團長一職,將騎士團國世俗化,改為公國,在公國內進行宗教改革,對外則拒絕對波蘭的臣屬關係。騎士團內部的保守勢力以及德意志的天主教貴族對於Albrecht的改宗十分不滿,不過Albrecht在1527年娶了北方強國丹麥國王菲特列一世的女兒,反對派對他無可奈何。
Albrecht的改宗使條頓騎士團作為一個軍事修會的歷史走到了終點。原來屬於騎士團國的普魯士已經被Albrecht新教化,立窩尼亞被波蘭佔據,愛沙尼亞被瑞典吞併,騎士團國已經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在這種形勢下,條頓騎士團基本放棄了軍事任務,把注意力集中到管理自己的產業上,此後它僅作為一個宗教組織而存在。
1809年,拿破崙侵入德意志後,宣佈禁止條頓騎士團,騎士團僅在奧地利有容身之處。直到1834年,條頓騎士團才得以再次公開活動,此時他們的產業大部已經世俗化。1929年,條頓騎士團改組為一個純宗教的騎士團,其名稱也由OT(條頓騎士團,Ordo Teutonicus)變為DO(德意志騎士團,Deutscher Orden)。
德意志騎士團一共有大約1000名成員,他們主要從事慈善事業,包括照料病人和老人。騎士團分為意大利、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文尼亞五個省區進行管理,其總部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
騎士團成立之初,教皇批准他們穿和聖殿騎士團一樣的白色長袍,不過上面繡着的是黑十字,作為兩者的區別。此後,白底黑十字就成為條頓騎士團的標誌。條頓騎士團旗幟上的十字跟一般的十字不一樣,它偏向左邊,而不是左右對稱。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北歐國家的旗幟的話會發現,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等國的國旗上都有這種偏向左邊的十字,這種十字被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十字。條頓騎士團國雖然滅亡,但騎士團的黑十字標誌仍被繼承並延續下來,在第二帝國、魏瑪共和國以及第三帝國的軍旗上,黑十字都是重要的標記,它代表了從條頓騎士團開始的一脈相承的軍事傳統。條頓騎士團的口號是“幫助、救治、守衞(Helfen,Heilen,Weh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