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薩拉丁

(埃及阿尤布王朝蘇丹)

鎖定
薩拉丁·本·阿尤布(阿拉伯文:صلاح الدين يوسف بن أيوب;英文全名:An-Nasir Salah ad-Din Yusuf ibn Ayyub;1137年-1193年3月4日),庫爾德人中世紀穆斯林世界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創建者(1174年-1193年3月4日在位) [1] 
薩拉丁早年隨父投奔贊吉王朝,曾隨叔父遠征埃及。1169年任法蒂瑪王朝維齊爾(宰相)。1171年廢黜法蒂瑪王朝哈里發,建立阿尤布王朝。1174年稱蘇丹。建國後,致力於統一敍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大部,使埃及西亞廣大地區重回到同一政權的統治之下。1187年,於哈丁之戰中打敗並俘獲耶路撒冷國王和聖殿騎士團團長,隨後迫降耶路撒冷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又抵禦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的進攻。在位期間,承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為宗教領袖,以遜尼派長老取代埃及什葉派貴族長老在軍政方面的高級職位,在開羅亞歷山大開設宗教學校,宣傳遜尼派教義。畢生主要精力用於抗擊十字軍東侵的戰爭,勤政廉潔,發展經濟,尊重學者,贊助學術。1193年,薩拉丁病故於大馬士革,葬於伍麥耶清真寺旁。 [11] 
薩拉丁為人慷慨,清廉剛正,廣受讚譽。因在伊斯蘭文明抗擊十字軍東征中表現出的軍事才能和領袖風範聞名於基督徒和穆斯林世界。西方學者譽之為具有“騎士風度的君主”;埃及和阿拉伯人民則給予他“民族英雄”的殊榮 [23] 
概述內圖片來源:12世紀末Al-Jazari繪薩拉丁像 [24] 
所處時代
12世紀
民族族羣
庫爾德人
出生地
提克里特
出生日期
1137年
逝世日期
1193年3月4日
主要成就
抗擊十字軍東征,奪回耶路撒冷
建立埃及阿尤布王朝
本    名
薩拉丁·本·阿尤布(阿拉伯語:صلاح الدين يوسف بن أيوب)
信    仰
伊斯蘭教-遜尼派

薩拉丁人物生平

薩拉丁早年時期

薩拉丁(一譯“薩拉哈丁” [2]  “撒拉丁” [1]  [11]  )全名為阿馬里克·納賽爾·薩拉丁·阿布-穆沙發·優素福·伊本·阿尤布 [3]  他的父親阿尤布是庫爾德人,早年從第比利斯(今格魯吉亞第比利斯)舉家遷到今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受塞爾柱帝國蘇丹馬立克沙之封,成為當地的統治者。
1138年,阿尤布被解職,被迫投奔摩蘇爾贊吉王朝。這一年,他的兒子尤素福在提克里特誕生。他為兒子取了“薩拉丁(意為“正義的信仰”或“信仰的榮譽” [16]  )”的名字。1146年,贊吉王朝的統治者伊馬德丁·贊吉死去,王朝分裂。東部摩蘇爾地區由伊馬德丁·贊吉的長子賽福丁·加齊一世統治,西部阿勒頗地區歸另一個兒子努爾丁·馬哈茂德管轄。年幼的薩拉丁跟着父親阿尤布投奔努爾丁。阿尤布協助努爾丁攻克大馬士革,抵擋十字軍的進攻,成為努爾丁的心腹干將,被任命為大馬士革長官。在大馬士革,薩拉丁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少年時代的薩拉丁不僅善於騎射,勇武過人,而且酷愛伊斯蘭教經典,是位虔誠的遜尼派教徒,還能熟練使用庫爾德語阿拉伯語 [4]  [20] 

薩拉丁崛起埃及

薩拉丁 薩拉丁
薩拉丁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定的年代。是時,地跨中亞和西亞的塞爾柱帝國開始瓦解。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在塞爾柱帝國的庇護下,名存實亡。 [4]  贊吉王朝牢牢地控制着現代伊拉克北部和敍利亞,由於與基督教十字軍諸王國接壤,不時受到十字軍的威脅。努爾丁欲佔領埃及,從東西兩側夾擊十字軍。十字軍為擴大侵略,免遭包圍,也把貪婪的目光投向地處要衝、物產豐盈的埃及。
這時,埃及在奉什葉派為國教、瀕於崩潰的法蒂瑪王朝的統治之下。1164年及1167年,努爾丁兩次派薩拉丁的叔父施爾科(一譯席爾庫赫)出征埃及,薩拉丁隨同前往,擔任先鋒,驍勇異常。第二次出征時,努爾丁的軍隊得知敵軍人數佔優,一度產生恐懼心理,薩拉丁激勵將士,以寡敵眾。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取得勝利。後來,薩拉丁受命為亞歷山大長官,他率領1000守軍,迎戰從海、陸兩路進犯的敵軍,在敵強我弱和糧食匱乏的情況下,堅守75天,贏得了戰鬥的勝利,顯露了傑出的軍事和組織才能。 [4] 
1168年,耶路撒冷王國國王阿馬利克進攻法蒂瑪王朝。應法蒂瑪哈里發阿迪德的請求,努爾丁派施爾科和薩拉丁叔侄馳援。1169年1月,獲勝的施爾科被阿迪德任命為維齊爾(即宰相)。2個月後,施爾科暴斃身亡,他所率領的敍利亞軍隊陷入爭吵之中。阿迪德選擇薩拉丁繼任維齊爾。 [3]  [4] 
薩拉丁是位雄心勃勃、富有遠見的政治家。早在他首次遠征埃及時,就立下了要在埃及建立自己的王朝和將十字軍趕出“聖城”耶路撒冷、趕出阿拉伯領土的雄心壯志。年輕的薩拉丁深知自己雖已掌握了埃及大權,但地位不穩,既為前首相沙瓦爾黨羽和法蒂瑪王朝的支持者所忌恨,又受到十字軍的挑戰和努爾丁的猜疑。此外,薩拉丁的雙重臣屬身份也使他處境十分尬尷。他一方面是什葉派法蒂瑪王朝的首相,一方面又是遜尼派努爾丁蘇丹的部將。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薩拉丁首先要求埃及人同時效忠於法蒂瑪王朝和努爾丁蘇丹,同時為二人祈禱。接着,便迅速、果斷地鎮壓了宦官喬海爾在法蒂瑪哈里發策動下發動的武裝叛亂。不久,薩拉丁又在杜姆亞特擊敗了從海上來犯的耶路撒冷與拜占庭帝國軍隊。 [3]  杜姆亞特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埃及與十字軍多年鬥爭的格局,迫使十字軍不敢輕易進攻埃及,使埃及從多年混亂的情況下安定下來,擺脱了兵連禍結的局面,人民得到了修養生息的機會。 [4] 
1171年,在埃及站穩腳跟的薩拉丁開始籌劃改變埃及什葉派佔主導的局面。他改組了王宮的禁衞軍和侍從,清除了舊官吏,擢升同族親信,賜予大量封田,實行軍事分封制;開設宗教學院,宣傳遜尼派教義,用遜尼派長老取代什葉派長老;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減輕賦税;對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採取寬容政策,很快就贏得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成為埃及無可爭辯的領袖。9月10日,薩拉丁乘法蒂瑪哈里發阿迪德病危,下令各清真寺在星期五聚禮儀式上恢復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讚頌,而不再提及法蒂瑪哈里發的名字。第二天,他在開羅舉行了盛大的閲兵,共有147個方陣接受檢閲。史書記載:“看過的人都認為,沒有一個伊斯蘭的國王擁有可與之匹敵的軍隊。”2天后,阿迪德病逝,法蒂瑪王朝就此終結。從此,阿尤布王朝誕生,薩拉丁成為埃及的真正統治者。 [4]  [24] 

薩拉丁進軍敍利亞

成為埃及的統治者後,薩拉丁仍保持着贊吉王朝附庸的地位。在此前提下,他先後出兵佔領了今利比亞、突尼斯東部、也門和蘇丹北部土地,以統一分散的伊斯蘭力量,來消滅在地中海東岸立足的十字軍。 [4] 
1174年春,努爾丁派人到埃及清查賬目、收繳貢賦。薩拉丁向努爾丁的使節出示了整個軍政機構的詳細賬目,表示維持這樣一個機構需要大量的金錢,因此無法向努爾丁繳納貢賦。惱怒的努爾丁準備對薩拉丁發起進攻,卻突發急病去世。薩拉丁擺脱了宗主的陰影,宣佈獨立,成為抗擊十字軍的領袖。 [4] 
繼承努爾丁的是他年僅11歲的兒子薩利赫,贊吉王朝處於分裂之中。薩拉丁開始向敍利亞和兩河流域擴展勢力。敍利亞地區的眾多將領邀請薩拉丁赴敍利亞主政。
敍利亞大馬士革的薩拉丁塑像 敍利亞大馬士革的薩拉丁塑像 [35]
1174年10月,薩拉丁從埃及來到大馬士革南方的門户布斯拉。布斯拉地方長官沙姆斯丁認為薩拉丁帶的人太少。他對薩拉丁説:“只要大馬士革的駐軍抵抗你1個小時,周圍的村民們就能把你幹掉。但是如果你帶着錢,事情就簡單了。”薩拉丁的隨從回答:“我們帶了5萬第納爾。”10月28日,薩拉丁兵不血刃進入大馬士革。 [4]  途中大批的大馬士革守軍出城加入他的隊伍。薩拉丁為了安撫大馬士革而花了大量的錢財。據他手下的大臣法迪勒説,他把埃及的錢全花在征服敍利亞上了。薩拉丁一路北上,先後佔領了霍姆斯哈馬,12月30日抵達贊吉王朝的都城阿勒頗城下,迫使薩利赫承認阿尤布王朝對敍利亞的統治。 [4] 
1175年,薩拉丁得到了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穆斯塔迪爾授予的“埃及、敍利亞、馬格里布和也門蘇丹”的稱號,獲得了在埃及、敍利亞、希賈茲、馬格里布和努比亞的統治權力。 [4]  [24] 
敍利亞尼查裏派拉希德丁·錫南曾在1174年和1176年兩次派出刺客暗殺強敵薩拉丁。暗殺失敗後,1176年5月22日,薩拉丁攻入尼查裏派領地,圍攻其馬斯雅德要塞。而臨近該要塞的哈馬,其地方長官是薩拉丁的母舅,他一直想和尼查裏派維持和平關係,在他的調解下,薩拉丁與拉希德丁·錫南達成了停戰協議。在此後的二十多年中雙方再無戰事。 [14-15]  拉希德丁·錫南還派遣他的部隊在一些決定性戰役中支持薩拉丁。 [28] 
1177年11月25日,在蒙吉薩戰役中,親率2.6萬大軍的薩拉丁被率領375名騎士和數千名步兵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温四世擊敗,薩拉丁本人騎駱駝於亂軍中倉皇出逃。 [29]  1179年,他在雅各布渡口之戰攻陷了鮑德温四世派軍修建在雅各布渡口的城堡。 [30] 
1181年,薩拉丁與拜占庭帝國建立了友好關係,解除了拜占庭人與歐洲封建領主從海上進攻埃及的威脅。7月,薩利赫去世。薩拉丁以自己娶了努爾丁的遺孀、薩利赫的生母為妻,有權繼承努爾丁的國家為藉口,加緊了圍攻。 [4] 
1183年,薩拉丁與守城的將領贊吉談判,提出用5座城市交換阿勒頗。6月11日的夜晚,阿勒頗打開了城門。薩拉丁讓守軍帶走了所有的財寶,自己則表示只要阿勒頗的石頭。他將阿勒頗視為“大地的鑰匙”。在給弟弟圖格特勤的信中,他説:“阿勒頗是敍利亞的眼睛,阿勒頗城堡則是她的瞳孔。”他嘲諷放棄阿勒頗的贊吉説:“我拿了一枚金幣,給了他一枚銀幣。”1185年,薩拉丁又攻佔了摩蘇爾,控制兩河流域上游。 [24]  至此,薩拉丁不僅牢牢地控制了埃及、蘇丹地區,而且把勢力擴張到了整個敍利亞、阿拉伯半島和伊拉克的一部分,把原來四分五裂的小國統一為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帝國。 [4] 

薩拉丁收復聖城

佔領阿勒頗使得薩拉丁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完成了從東、西、北三面包圍十字軍的戰略部署 [4]  。在他看來,敍利亞和埃及就像兩個磨盤,會把夾在中間的十字軍磨成齏粉。
呂西尼昂的居伊成為耶路撒冷國王后,另一位十字軍頭領、卡拉克與蒙特利爾公爵沙蒂永的雷納德在約旦河對岸,靠近阿拉伯邊境的卡拉克的一座巨大的城堡中自封為王,並再三褻瀆拉丁諸王國和薩拉丁訂立的休戰協定。他揚言要入侵阿拉伯,使麥加的克爾白變為齏粉。1181年夏,他違反1180年與薩拉丁的協定,搶劫穆斯林商隊,因而引起一場戰爭。他把5艘戰船開入紅海封鎖穆斯林的港口,後被埃及艦隊殲滅。 [13] 
1186年,雷納德再次撕毀此前與薩拉丁簽定的關於自由貿易的協議,強徵過境税,劫掠來往商隊,嚴重影響了埃及和敍利亞地區的貿易往來。他還在亞喀巴灣建造艦隻,企圖從海上進攻伊斯蘭教聖地麥加麥地那,襲擊朝聖隊伍,控制東西方貿易。雷納德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成了薩拉丁對十字軍發動“聖戰”的導火索。 [4]  [13] 
哈丁戰役後的薩拉丁(中坐者) 哈丁戰役後的薩拉丁(中坐者) [24]
1187年,薩拉丁利用安條克公國和耶路撒冷王國發生齟齬的機會,從各地調集2萬軍隊,組成阿拉伯聯軍,發出了“真主偉大,把法蘭克人趕出耶路撒冷去!”的號召,揭開了聖戰的序幕。7月3日,薩拉丁在太巴列湖西岸附近的哈丁包圍了十字軍。阿拉伯軍隊點燃十字軍營地周圍的灌木叢,濃煙燻得十字軍喘不過氣來。十字軍沒有水喝,極度乾渴。太巴列湖雖近在咫尺,但是他們卻無法衝破阿拉伯軍隊的包圍。在盛夏的酷熱中,大批十字軍士兵渴死和熱死。4日清晨,十字軍將領雷蒙率領騎士發起衝鋒,薩拉丁命令軍隊留出一條縫隙,讓他們逃走,然後再合圍,將全部耶路撒冷步兵包圍起來。最後,耶路撒冷的十字軍幾乎被全殲。除少數騎士得以逃脱外,以統帥居伊和雷納德為首的將領全部被俘,薩拉丁的軍隊還打碎了十字軍鼓舞士氣的“真十字架”(基督教聖物之一)。史學家稱這次戰役是十字軍東征失敗的開端。隨後,薩拉丁親手處置了雷納德,而在居伊許諾不再與穆斯林對抗後便將其釋放。哈丁戰役後,薩拉丁乘勝追擊,迅速佔領了的黎波里以南的大部分沿海要塞和太巴列湖以南的大部分城鎮,切斷了十字軍的供應線。經過13天的圍攻,耶路撒冷投降。1187年9月2日,薩拉丁選在登霄節這一天進入耶路撒冷,以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被十字軍佔領88年的聖城重新回到了穆斯林的手中。 [3] 
與88年前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時的大開殺戒(1099年十字軍攻陷耶路撒冷時,一週內屠戮穆斯林居民70,000人)相反,薩拉丁進入耶路撒冷後並未進行屠戮或焚掠。根據受降時簽訂的協議,耶路撒冷每個男人要繳納10第納爾贖金,每個女人繳納5第納爾,兒童1第納爾;無力繳納的人則成為奴隸。薩拉丁免去了7000窮人的贖金。薩拉丁的弟弟向薩拉丁要了1000名奴隸,隨即將他們釋放;耶路撒冷主教也隨即效仿,向他要了700名奴隸然後釋放;抵抗穆斯林的基督徒領袖巴利安也提出類似要求,獲得同意。最後,薩拉丁説:“我弟弟做了善事,教長和巴利安也做了他們的善事,現在輪到我了。”於是宣佈釋放所有付不起贖金的老人。但仍有1.5萬人未得釋放,包括在哈丁戰役中陣亡貴族的妻女,“她們的眼淚讓薩拉丁心軟”,他最終釋放了所有戰俘。巴利安的隨從埃爾努勒描述:“他自掏腰包,撫卹孤女寡母,她們因而稱頌神的美名,並四處宣揚薩拉丁的仁慈和榮耀。” [4-5] 
在十字軍佔領期間,阿克薩清真寺被改為聖殿騎士團的總部,磐石清真寺成了教堂。薩拉丁將它們恢復為清真寺,使用玫瑰水清洗,磐石清真寺金頂上的十字架被拆除。 [3]  有人向他建議拆毀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教堂,薩拉丁沒有同意。相反,他將耶路撒冷的聖地向所有宗教開放。薩拉丁允許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定居,也給予解除武裝的基督徒進入該城的權利。他允許他們朝聖,並保護他們的安全。 [13] 
此後,薩拉丁曾試圖進攻堅固的提爾城,但沒有成功,於是撤軍。1188年後,他因病退隱大馬士革。 [13] 

薩拉丁大戰十字軍

薩拉丁佔領耶路撒冷的消息震動了歐洲。羅馬教皇烏爾班三世聞訊後,因心臟病發作而死,繼任教皇格利高裏八世呼籲採取行動。十字軍的熱情再次被激發起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以及被薩拉丁釋放後違背諾言的居伊,於1189年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4]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帶有理查和薩拉丁(右)圖像的彩瓦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帶有理查和薩拉丁(右)圖像的彩瓦 [20]
十字軍將主攻目標選在阿卡。1189年8月起,十字軍對阿卡展開2兩年的圍攻,建造了3座巨大的移動攻城塔,用拋石機攻城。從貝魯特趕來的穆斯林支援艦隊被英王理查的大帆船擊沉。1191年7月12日,阿卡守軍投降。 [4]  由於俘虜交不出20萬金幣的贖金,理查命令將2700名戰俘全部斬首。隨後,薩拉丁宣佈屠殺自己統治範圍內的基督徒進行報復。 [18] 
接着,理查逼近耶路撒冷。薩拉丁則號召穆斯林誓死保衞聖城。 [4]  1191年9月7日,理查在阿蘇夫會戰擊敗薩拉丁。1192年,雙方在雅法大戰,理查以少量兵力擊退了薩拉丁的主力。薩拉丁之後對理查發動的進攻依然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只能退回耶路撒冷加強防禦。 [13] 
大戰之後,薩拉丁和理查都病倒了。薩拉丁派人給理查送去了水果,還派去了醫生。理查知道耶路撒冷難以攻下,而十字軍內部分歧日益嚴重,加之國內政局不穩,王位有被篡奪的可能,於是與薩拉丁議和,於1192年9月2日簽訂《拉姆萊和約》。和約規定,賽達、貝魯特、朱拜勒等地歸穆斯林;拉丁人保留從蘇爾到雅法的沿海狹長地帶;耶路撒冷由穆斯林管理,基督教徒可以自由前去朝聖;穆斯林交還包括十字架在內的一切基督教宗教遺物。 [3]  [4] 

薩拉丁晚年病逝

16世紀的薩拉丁畫像 16世紀的薩拉丁畫像 [25]
在贏得和平的環境後,薩拉丁開始注重國內建設,為開羅的整頓和擴建擬定了全面規劃。他把分散的居民區集中起來,把新、舊城連成一片,並準備在開羅四周築起一道長25公里、寬三米、高九至十米的城牆。因忙於戰事,此項計劃未能全部付之實施。為了防禦十字軍的進攻,薩拉丁在開羅東南的穆蓋塔姆山上修建了一座堅固的城堡,即薩拉丁城堡。城堡內還挖了一口深達220的水井,取名為優素福井。 [4] 
1193年2月20日,薩拉丁在大馬士革感染了傷寒。他精神恍惚,神志不清,只是偶爾清醒一會兒。3月3日深夜,薩拉丁病情惡化。4日清晨,一位宗教學者在薩拉丁的牀前誦讀《古蘭經》。當唸到“他是我的主,除他之外,絕無應受崇拜的。我只信託他”時,薩拉丁臉上露出平靜的微笑,溘然長逝,終年55歲。薩拉丁死後,被安葬於大馬士革的倭馬亞大清真寺附近。薩拉丁身後,他的弟弟和兒子繼承了權力。而阿尤布王朝在埃及的統治持續到1250年,並且控制着大馬士革和阿勒頗直到1260年。 [3] 
薩拉丁臨終前,還叮囑其長子麥利克·艾弗達勒“要敬畏真主,要體察民情,要關心百姓疾苦”。薩拉丁一生廉潔無私,生活簡樸。據阿拉伯文獻記載,他去世時只留下1個第納爾及47枚迪爾汗的遺產。 [4] 

薩拉丁為政舉措

薩拉丁執政期間,實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促進了阿尤布王朝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薩拉丁政治

埃及軍事博物館中的薩拉丁塑像 埃及軍事博物館中的薩拉丁塑像 [7]
在政治上,薩拉丁建立了完善的政府機構和司法制度,實行軍事分封制。在軍事上,改組了王宮禁衞軍和軍隊組織,重建了正規軍,建築軍事工程,修建開羅和大馬士革城堡等軍事要塞,以防備十字軍襲擊。 [4] 

薩拉丁經濟

在經濟上,薩拉丁修築道路,開鑿運河,興修堤壩,發展農業,興辦工場,扶植手工業,減輕賦税,改善人民生活。 [11] 

薩拉丁文化

薩拉丁倡導學術文化,發展教育,庇護學者。在各主要城市創建了伊斯蘭高等學校,僅大馬士革便有20所高等學校,其中以開羅的沙斐希葉學校最為有名。愛資哈爾大學也得到擴建和發展,改革了教學內容和方法。開辦醫院,培養醫學人材,提高醫療水平。以重金聘請許多著名學者從事學術研究,獎勵著書立説,倡導自由討論學術問題,有成就的學者被擢升為大臣及幕僚。除建立了大批學校之外,還對清真寺的建築形式加以改造,使之更適合於教學活動。此外,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進行了改革。學校裏除講授古蘭經註釋、聖訓、伊斯蘭教法、語言、文學等課程外,還開設哲學、邏輯學、天文學和數學等社會和自然科學。 [4]  薩拉丁時代學術的發展經歷了馬穆魯克王朝的仍然得以保存。 [12] 
在宗教上,薩拉丁承認阿拔斯哈里發為宗教領袖,宏揚遜尼派教義和學説,在各地清真寺派遜尼派長老主持教務,王朝設總教法官,執掌全國教法的實施,興建清真寺,傳授經訓、教義。在開羅和亞歷山大城開設3所宗教學校,宣傳遜尼派教義。 [2]  [11]  為鼓舞穆斯林抗擊十字軍的熱情,責成學者撰寫宣傳“聖戰”的著作,號召穆斯林“抓住真主的繩索”,緊密團結,抵禦外敵。

薩拉丁軍事

古斯塔夫·多雷所繪的獲勝的薩拉丁 古斯塔夫·多雷所繪的獲勝的薩拉丁 [6]
12世紀80年代,薩拉丁和拜占庭帝國建立同盟,並與意大利城邦共和國簽訂貿易條約,吸引他們到埃及進行貿易。他還和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達成協議,伯爵的部隊可以經過他的領土而不受到攻擊。 [3]  黎凡特的大部分內陸地區處於其控制之下時,薩拉丁做好了與十字軍諸國的戰爭準備。1187年,薩拉丁從各地調集60000名軍隊,組成阿拉伯聯軍,發出了“真主至大,把法蘭克人趕出耶路撒冷,收復失地”的號召,宣佈對十字軍進行“聖戰”。7月4日,在巴勒斯坦提比里亞湖附近的哈丁戰役中一舉殲滅十字軍主力。接着,薩拉丁又攻佔阿克、貝魯特、西頓、雅法、凱撒利亞和阿什克倫等沿海城市,包圍並迫降耶路撒冷。 [3]  但未能奪取提爾 [16] 
1189年起,英國、神聖羅馬帝國、法國三國君主親率十字軍發動第三次東侵。1189年8月,十字軍包圍阿克城。薩拉丁對圍城的十字軍進行反擊,並進行了多次的小規模作戰。1191年7月12日,在“獅心王”理查一世的支援下,十字軍迫使阿克城投降。隨後,十字軍一路攻克雅法和阿什克倫,兩度進逼耶路撒冷,薩拉丁率數量優勢的穆斯林軍在與理查的戰鬥中三戰全敗,但理查最終礙於國內局勢無法在東方久留。雙方於1192年9月2日簽訂停戰和約。理查承認薩拉丁對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內陸的統治。 [16]  十字軍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宣告結束。 [12] 

薩拉丁歷史評價

薩拉丁西方世界

16世紀的薩拉丁畫像,現藏於烏菲齊美術館 16世紀的薩拉丁畫像,現藏於烏菲齊美術館 [20]
在西方史學界中,薩拉丁被譽為具有“騎士風度的君主” [11]  [12]  ,一個慷慨、善良但堅定的統治者 [20]  。薩拉丁的對手、提爾的威廉(Williamof Tyre)曾説:薩拉丁睿智、勇敢、慷慨無比。正因為如此,我們有遠見的貴族都畏懼(一説崇拜)他。因為他讓我們懂得了,要贏得下屬的心,再沒有比慷慨的賞賜更有效的手段了。 [26-27]  艾森巴赫的宮庭抒情詩人沃爾夫拉姆只是從傳聞中瞭解到薩拉丁,他讚揚薩拉丁是一個高貴的人,如同一個基督教徒一樣。 [17] 
英國學者尼科爾森認為:“到19世紀,在穆斯林世界裏,他(薩拉丁)幾乎都被遺忘了,但在西方基督教王國裏,他的名字成了勇士精神和卓越統治者的代名詞……。” [3] 
美國軍事歷史學家T.N.杜派在《哈珀-柯林斯世界軍事人物全書》中評價:“薩拉丁是一位傑出的人物,天才的戰略家、政治家和組織家。理查德一世在戰術上高他一籌,但理查德的軍事才能也未能戰勝薩拉丁周密的戰略計劃和有效的謀略運用。他雖然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但他不因宗教觀而影響其政治信念和政策。他的宏大氣魄甚至令歐洲人肅然起敬。” [16] 

薩拉丁阿拉伯民族

埃及國徽、國旗上的薩拉丁之鷹
埃及國徽、國旗上的薩拉丁之鷹(2張)
薩拉丁向十字軍發動“聖戰”,保衞了埃及的獨立,保存和發展了穆斯林文明。有人認為,他的業績挽救了伊斯蘭教。埃及和阿拉伯人民給予他“民族英雄”的殊榮。 [23]  薩拉丁也被視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庫爾德人。 [33] 
土耳其作家穆罕默德·阿基夫·艾爾索伊(Mehmet Akif Ersoy)稱讚薩拉丁是東方最受愛戴的蘇丹。 [32]  阿拉伯人民至今仍在紀念薩拉丁。 [12] 
當代阿拉伯國家領導人也以被稱為“現代薩拉丁”為榮。 [25]  伊拉克第5任總統薩達姆·侯賽因曾經説:“我認為薩拉丁是一個偉大的領袖,因為他有能力運用民族的精神,他把生命注入了阿拉伯民族,統一了她,並賦予她一個目標和意志,因此他贏得了對十字軍東征的輝煌勝利,他證明了穆斯林並不比基督徒差。” [25] 

薩拉丁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阿尤布
歷仕塞爾柱帝國、贊吉王朝,曾任巴勒貝克執政官。
叔父
施爾科
曾任法蒂瑪王朝維齊爾。
弟弟
阿迪萊·薩夫丁(1145-1218)
於薩拉丁死後奪取阿尤布王朝各地統治權,阿尤布王朝第四位蘇丹(1199-1218)。
配偶
伊斯瑪丁可敦(Ismat ad-Din Khatun,?-1186)
大馬士革統治者Mu'in ad-Din Unur的女兒。先嫁努爾丁,於努爾丁死後嫁給薩拉丁。與薩拉丁沒有孩子。
Shamsah
——
長子
馬利克·艾夫達勒(al-Afḍal Nur al-Din Ali,1169-1225)
薩拉丁死後曾統治大馬士革附近。
次子
阿齊茲·伊本·馬德丁(al-'Azīz Imad al-Din Abu al-Fath Uthman,1171-1198)
阿尤布王朝第二位蘇丹(1193-1198),朝政由其叔父阿迪萊把持。
三子
al-Ẓāfir Muzaffar al-Din Abu al-Abbas Khidr(1172-?)
——
四子
al-Ẓāhir Ghiyath al-Din Abu Mansur Ghazi(1172-1216)
統治阿勒頗及其附近地區的埃米爾。
五子
al-Mu‘izz Fath al-Din Abu Ya'qub Ishaq(1174-?)
——
六子
al-Mu’ayyad Najm al-Din Abu al-Fath Mas'ud(1175-?)
——
七子
al-A‘izz Sharaf al-Din Abu Yusuf Ya'qub(1176-?)
——
八子
al-Zāhir Mujir al-Din Abu Sulayman Dawud(1178-?)
——
九子
al-Mufaḍḍal Qutb al-Din Musa(1178-?)
——
十子
al-Ashraf Izz al-Din Abu Abd Allah Muhammad(1179/1180-?)
——
十一子
al-Muḥsin Zahir al-Din Abu al-Abbas Ahmad(1181-?)
——
十二子
al-Mu‘aẓẓam Fakhr al-Din Abu Mansur Turanshah(1181-?)
——
十三子
al-Jawwād Rukn al-Din Abu Sa'id Ayyub(1182-?)
——
十四子
al-Ghālib Nasir al-Din Abu al-Fath Malikshah(1182-?)
——
十五子
al-Manṣūr Abu Bakr(1193-?)
——
女兒
Mu'nisah Khatun
嫁給阿尤布王朝第五位蘇丹、她的堂兄卡米勒·穆罕默德。
關於薩拉丁的子嗣情況,主要根據曾任薩拉丁樞機秘書的波斯歷史學家Imad ad-Din al-Isfahani的記述。 [31]  但薩拉丁除以上十五子、一女外,還有兩個奴隸所生的兒子:Imad al-Din Shadhi和Nusrat al-Din Marwan。
表格參考資料 [31]  [3] 

薩拉丁藝術形象

薩拉丁文學戲劇

薩拉丁的名字成了騎士精神和卓越統治者的代名詞,圍繞着他產生了很多傳説。 [3]  在18世紀末的啓蒙運動時期,德國詩人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在他的戲劇《智者納旦》中,成功塑造了薩拉丁的形象。 [17] 

薩拉丁影視方面

《天國王朝》中的薩拉丁 《天國王朝》中的薩拉丁
1964年電影《薩拉丁》:艾哈邁德·穆茲赫爾(Ahmed Mazhar)飾演薩拉丁; [8-9] 
2005年電影《天國王朝》:加桑·馬蘇德飾演薩拉丁。 [10] 

薩拉丁後世紀念

  • 薩拉丁城堡
主詞條:埃及開羅薩拉丁城堡
薩拉丁城堡位於今埃及首都開羅東郊穆卡塔姆山坡上。1176年由薩拉丁所建。古堡上有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於1840年至1856年修建的雄偉壯觀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城堡外的薩拉丁廣場,自12世紀至19世紀為舉行馬球比賽、集會和行刑的地方。 [21] 
此外,今敍利亞拉塔基亞以北山區的一座孤峯頂上也有一座薩拉丁城堡。這座建築約建於4000到5000年前,原稱紹尼堡。十字軍東侵時被佔領,後由薩拉丁收復,故改稱今名。 [21] 
  • 陵墓
薩拉丁墓 薩拉丁墓 [22]
主詞條:薩拉丁墓
薩拉丁死後葬在大馬士革(今屬敍利亞)倭馬亞清真寺以北的阿齊茲耶學校內。這個學校是薩拉丁的兒子阿齊茲·奧斯曼蘇丹所建,後來被毀。現僅存的部分是薩拉丁墓堂。 [22]  此處也是敍利亞最有名的古蹟和遊覽勝地之一。 [4]  為了紀念他,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為薩拉丁墓贈送了一座大理石棺。
  • 旗幟
當代埃及國家的國旗、國徽上均繪有“薩拉丁之鷹”。 [34] 
  • 雕塑
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首都大馬士革立有薩拉丁的騎馬塑像,是敍利亞政府為紀念薩拉丁逝世800週年而打造的。 [35] 
  • 紀念幣
2010年,庫克島發行了一組“十字軍東征”系列紀念幣,其中第3枚是紀念薩託丁粉碎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仿古幣。背面圖案為騎在馬上的獅心王理查率軍與薩拉丁在耶路撒冷交戰的場面。 [19] 
參考資料
  • 1.    中國百科大辭典編委會 編;袁世全,馮濤 主編.中國百科大辭典.北京:華廈出版社,1990:709
  • 2.    任繼愈 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43
  • 3.    (英)尼科爾森 著;劉晶波 譯.十字軍: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07:159-162
  • 4.    朱庭光 主編;戚國淦,張椿年,馬克堯 本冊 主編.外國曆史名人傳·古代部分 下冊.北京;重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3:596-602
  • 5.    (美)威爾·杜蘭特 著;台灣幼獅文化 譯.世界文明史 信仰的時代 下:天地出版社,2017-02:581
  • 6.    Images of the Crusades  .The Crusades[引用日期2021-01-02]
  • 7.    開羅埃及軍事博物館中的薩拉丁塑像,由Francesco Gasparetti攝。
  • 8.    薩拉丁 Naser Salah el Dine, El(1963)  .時光網Mtime[引用日期2021-01-02]
  • 9.    鄭雪來 主編.世界電影鑑賞辭典·續編.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224-229
  • 10.    天國王朝 演職員表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1-01-02]
  • 11.    夏徵農,陳至立 主編.大辭海 宗教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12:620
  • 12.    張秀楓 主編.世界謀略家全書 上: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08:197-198
  • 13.    (美)威爾·杜蘭特 著;台灣幼獅文化 譯.世界文明史 信仰的時代 下:天地出版社,2017-02:580-582
  • 14.    王宇潔:阿薩辛派探微——歷史與傳説  .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21-10-26]
  • 15.    Castle of Masyaf | The Institute of Ismaili Studies  .英國伊斯瑪儀派研究學院官網[引用日期2021-10-26]
  • 16.    (美)T.N.杜派.哈珀-柯林斯世界軍事人物全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8-08:628
  • 17.    (德)曼弗裏德·瓦索勒德 著.十字軍東征: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08:29
  • 18.    (美)威爾·杜蘭(Will Durant) 著;幼獅文化公司 譯.世界文明史 第4卷 信仰的時代:東方出版社,1998-09:470
  • 19.    王宗舜 著.錢幣上的軍事文化 上: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08:295
  • 20.    Saladin | Biography, Achievements, Crusades, &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2-01-06]
  • 21.    孫文範 編著.世界歷史地名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06:420
  • 22.    (敍)阿爾努斯等 著;馬肇椿 譯.敍利亞地理與歷史概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8-08:144
  • 23.    許嘉璐 主編;梅季坤,鄭小娟 副主編;沐濤,孟姜夫 編著.世界史畫卷 第5卷 第2版: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8-04:40
  • 24.    哈全安 著.中東史 上: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12:246-247
  • 25.    胡燕欣 著.世界成功帝王畫傳: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09:68-69
  • 26.    (西)巴爾塔沙·葛拉西安 著.智慧金字塔:新世界出版社,2010-06:199
  • 27.    劉養君,都吉君,程鵬 主編.外國古代能征善戰人物故事:軍事誼文出版社,2013-09:161
  • 28.    Willey, Peter (2001). The Castles of the Assassins. Craven Street Books, p. 48.
  • 29.    Lane-Poole, Stanley (1906). Saladin and the Fall of the Kingdom of Jerusalem. Heroes of the Nations. London: G. P. Putnam's Sons. Retrieved 26 March 2014,p.155.
  • 30.    Lane-Poole, Stanley (1906). Saladin and the Fall of the Kingdom of Jerusalem. Heroes of the Nations. London: G. P. Putnam's Sons. Retrieved 26 March 2014, p. 157–159.
  • 31.    Abu Shamah, Shihab al-Din Abd al-Rahman ibn Isma'il al-Maqdisi (1871) [d. 1268]. Kitāb al-rawḍatayn fī akhbār al-dawlatayn كتاب الروضتين في أخبار الدولتين. al-Qāhirah: Maṭbaʻat Wādī al-Nīl. pp. 676–677.
  • 32.    Seşen, Ramazan (2009). TDV Encyclopedia of Islam. Vol.36; p.339.
  • 33.    Christopher Catherwood (2008). Making War In The Name Of God. Kensington Publishing Corp. p. 36.
  • 34.    (美)蘇珊·威爾森 著.文化震撼之旅 埃及:旅遊教育出版社,2008-02:228
  • 35.    北京大陸橋文化傳媒.神秘的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河: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12:8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