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江區肩一小學

鎖定
梅州市梅江區肩一小學(原東郊鄉中心小學)是區一級學校,位於東山大道中段,與梅州市梅縣區高級中學為鄰。學校創辦於1914年,前身為建於明朝末期的張家圍族學私塾旋溪書室,是一所歷史悠久且有革命傳統的學校,亦是梅州地區仍在辦學中的最古老的學校之一。 [1] 
中文名
梅江區肩一小學
創辦時間
1914年,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 [1] 
辦學性質
小學
知名校友
張棣昌
所屬地區
梅江區
現任校長
張偉鴻(校長)、吳東方(副校長)
學校前身
旋溪書室 [1] 
學校歷史
至今約400年 [1] 

梅江區肩一小學學校校史

梅州張家圍開基人十世祖肩一公張一泓庠生,注重文教,其五子均以文學著名。其次子張琚(1608-?),明思宗崇禎十二年(1639)中舉人,與知縣陳燕翼及明末翰林李士淳之子李楩等相交甚密,結為煙霞四友,常以賦詩讀書為樂,著有《旋溪詩集》,人稱旋溪先生,結廬周溪,建旋溪書室,為張氏族學,辦學育人。民國三年(1914),旋溪書室以肩一公之名改辦為肩一小學,將張家圍魚塘收入一半劃作辦學經費,由族學推動,人才輩出,後由族學改為公辦學校。建國後更名為東郊鄉中心小學,後再恢復其原名。 [1-2] 

梅江區肩一小學學校層次

小學

梅江區肩一小學學校性質

梅江區區一級學校

梅江區肩一小學學校地址

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大道中段 [3] 

梅江區肩一小學辦學成績

學校佔地面積4002平方米,建築面積5858平方米。在歷屆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校容校貌越變越美,設備設施不斷完善:1996年,學校建起了一棟綜合教學樓,內設財會室、報賬室、接待室、教導室、校史榮譽室、教師會議室、教儀室、自然實驗室、電腦室、電教室、音樂舞蹈室、美術室、圖書閲覽室、少先隊隊部室、體育器材室、綜合活動室……2004年,學校又新建起一棟造價為228萬元,佔地55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300平方米的6層教學大樓。兩棟雄偉的教學樓聳立在操場邊,新教學樓上的“三個面向”的巨幅橫標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熠熠生輝,顯示出它那深刻的內涵和無窮的生命力。學校設施設備總值由1988年前的132931元增加到531725.46元。
學校以正確的辦學思路、科學的管理、良好的質量,贏得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學校規模從小到大,現有1078人,19個教學班。教職員工53人,均達大中專學歷,其中2人本科畢業。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為首、教育為主、育人為本的知道思想,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教師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教育實踐中,開創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新局面。近年來,學校黨支部被梅江區委、梅江區教育局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被評為“文明單位”。學校少先隊大隊部被區團委評為“優秀少先隊大隊”,學校被綜治委評為“警校共建文明校園”先進單位。學校選送參加區“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活動的語文、數學、英語、思品科老師歷年均獲區一等獎。選送的學生參加全國舉辦的“世界華人”作文大賽分別獲二、三等獎。參加廣東省舉辦的“我讓父母感動的一封信”徵文比賽獲市一等獎、區一等獎、二等獎。參加“建設生態梅州”徵文比賽獲市二等獎。文藝、體育、少年軍校大檢閲等均取得好成績。
學校將一如既往,在新一屆區委、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

梅江區肩一小學知名校友

張棣昌(1918-1990),廣東梅縣(今屬梅江區東郊鄉)張家圍人,中國著名電影音樂家、作曲家,故居位於肩一小學後的敦本堂。 [4]  自幼時隨母親前往印度尼西亞僑居,14歲時回國並就讀於張家圍所屬“肩一小學”、梅縣縣立中學(即今梅州中學前身之一)。1942年,畢業於延安魯藝音樂系。1948年,被調到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組首任組長,開啓了專門為電影而創作的電影音樂創作之路,成為新中國電影音樂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電影音樂界一個時代性的代表人物。他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音樂創作室主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樂團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吉林省分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廣東分會(後改為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等職。代表作品有《共產兒童團團歌》、《八路軍留守兵團歌》、《人説山西好風光》等歌曲。並曾為《紅孩子》、《趙一曼》 、 《黨的女兒》 、 《豐收》 、 《甲午風雲》等影片作曲。 [4] 
中國著名電影音樂家、作曲家張棣昌 中國著名電影音樂家、作曲家張棣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