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鐵君

鎖定
梁鐵君(1857—1906),廣東佛山人,嶺南名士梁九圖之孫。少時好擊劍遊俠,長期在梧州經營鹽業,傾力接濟維新黨人,與康有為交往深厚,奉康有為之命暗殺慈禧未果,於1906年9月1日被滿清政府殺害。 [1-2] 
中文名
梁鐵君
別    名
梁爾煦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57年
逝世日期
1906年
主要成就
傾力接濟維新黨人,暗殺慈禧未果
出生地
廣東佛山

梁鐵君暗殺慈禧

梁鐵君(1857—1906),廣東佛山人,少時好擊劍遊俠,後折節讀書,研習佛學和王陽明學説。長期在梧州經營鹽業,傾力接濟維新黨人。
戊戌變法期間,維新派視光緒為聖主,自然視慈禧為反面,對於爭取慈禧的支持,幾乎不抱希望,也全未作出努力。因此慈禧在政變後曾悻悻然地説:“康有為要變法,為什麼不找我?”到了兩派矛盾不可調和,形勢箭在弦上時,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人決定請袁世凱勤王,實行“圍園殺後”的計劃。袁世凱認為這一計劃異想天開,,自然不會從命。因此,慈禧恨康有為、梁啓超入骨,完全合乎情理。
慈禧視出亡的康有為、梁啓超為心腹大患,當時就令接任黃遵憲任駐日公使的李盛鐸設法綁架之,重施幾年前在倫敦綁架孫中山的故伎,康有為聞訊,不敢前往日本,滿清政府計劃遂落空。翌年7月,她派劉學洵、慶寬等人以考察商務名義赴日,以引渡康有為為結盟的交換條件,此舉又不成。11月,李鴻章奉密旨“除康”,令劉學洵利用孫中山誘捕康有為,孫中山對此不置可否。12月,滿清政府發佈上諭,通令沿海各地督撫懸以重賞,公開鼓勵士民緝拿或處死康有為、梁啓超。次年,朝廷再發上諭,將賞銀十萬兩提存上海道庫,以示信用,且表示若不願領賞,則可授予官階。以上種種,導致康有為、梁啓超在海外的活動危機四伏,障礙重重。因此,康有為決定暗殺慈禧的。
康有為拈出兩條作為刺殺行為的合理依據,一是宣稱慈禧是變法失敗的罪魁禍首,二是指出惟有剷除慈禧、榮祿,光緒才能重見天日。他最初寄希望於日本武士,友人宮崎寅藏嚴正地指出,寄望外人是懦夫的表現。宮崎當面怒斥康門弟子若不能振作,則將與乃師困守海外,終生無所作為。受此刺激,康門弟子陳士廉和梁鐵君決心捨身取義,即日啓程進京。但不知何故,梁鐵君剛到天津即折回,陳士廉隻身入京,徜徉多日,亦無功而返。此後兩年內,陳士廉、麥孟華、劉楨鱗、羅潤南等人,又策劃了多次針對慈禧和容祿的刺殺計劃,刺客多選擇綠林豪傑或華僑志士。綠林豪傑如廣東南海巨盜區新,曾入京謀刺大臣;華僑志士如加拿大維多利亞華僑關炳,為招募刺客以刺殺榮祿,為戊戌六君子報仇,不惜變賣祖業,傾家蕩產。然這些行動,均因京師戒備森嚴而無一成功。
李鴻章任兩廣總督期間,奉旨嚴查保皇會黨,而保皇會恰以廣東為起兵勤王的發難之地。衝突之下,康、梁亦將李鴻章及其重要幕僚劉學洵視為刺殺對象。又由於康、梁認為李鴻章尚有利用價值,甚至希望在取粵之後,立之為傀儡;而劉學洵與康有為早有仇隙,曾奉旨與日本談判除康,又在廣東掘了康的祖墳,仇怨已深不可解,且劉在廣東有錢糧軍械大權,對保皇會軍事行動究查最力,故康有為、梁啓超將劉學洵鎖定為刺殺目標。然陳士廉、麥孟華等人經營此事,數月之內,毫無進展。梁啓超既亟盼劉氏殞命,又苦於經費日絀,對陳、麥等人大加責備。1900年4月24日,終於發生刺劉之事。當時劉從澳門回省,甫登岸上,即被刺客迎面以手槍擊中胸側。因為劉穿衣甚厚,且傷非要害,故止入肉三分許,雖血流不止,卒不及命。
撲滅自立軍起義、殺害唐才常張之洞也一度成為康有為、梁啓超的暗殺對象,但這些暗殺都只是插曲,康有為、梁啓超之志仍在北京。由於陳士廉等人長期無所作為,康、梁不免英雄氣短,竟又打起日本武士的主意。先是羅孝高提出以重金募日人為荊軻、聶政,梁啓超馬上報以積極迴應,康有為亦照準撥款。適唐才常擬舉事於江淮之間,康有為、梁啓超即令募得的日人田野桔次率海賊三十餘人進京暗殺慈禧,以為軍事行動之配合。不料出發前,這個日本人忽然身患重病,卒不能成行。
1904年,康有為令最親信之梁鐵君全面負責此事,挑選精英,制訂計劃。梁鐵君,出生於1857年,長康有為一歲。長期在廣西梧州經營鹽業,家境殷富。梁鐵君身材魁偉,不似粵人,好讀書擊劍,有豪俠氣。他與康有為同在嶺南大儒朱九江門牆之列,是師兄弟,彼此十分推重。梁鐵君是康有為身邊最親近的人,此次刺殺由梁啓超主持,足見康有為對此事之決心與重視。梁鐵君攜陳默庵、樑子剛入京準備,羅璞士稍後亦往,由梁鐵君和陳默庵為一組,樑子剛和羅璞士為一組,兵分兩路,互相配合。需要指出的是,這是戊戌政變後梁鐵君第三次秘密進京。第一次是政變後不久,他與陳士廉受宮崎寅藏的激勵,進京行刺慈禧、榮祿,但他到天津便折回,因此實際上並未入京;第二次是1900年,他奉康有為之命,潛入北京尋找康廣仁遺骨,終在北京宣外南下窪龍樹寺旁找到,並攜回南方,不辱使命。
此次出發之前,他們已在梁啓超寓所聯榻而居十個月之久,在心理上進了充分的準備,刺殺行動也初定於次年5月。計劃最經濟預算為一萬元,而此時的梁鐵君已是職業流亡政客,早已傾家蕩產,只好與梁啓超致電保皇會香港機關籌款,但沒有得到迴音。無奈之下,梁啓超只好將《新民叢報》社所有餘款交給梁鐵君等人用作川資,其他款項一部分後續接濟,一部分只好由行動組在北京自行解決。條件如此艱苦,大家仍躊躇滿志,梁啓超且雲:“以如此之佈置,如此之人才,實有可以成功之道,不成則真天亡中國而已。”
梁鐵君等人在京開辦實業,以掩人耳目。梁鐵君辦有燈市口“吉昌”照相館和“光明”東洋車公司,樑子剛則辦有子剛花園。梁鐵君等利用這些實業,頻繁展開公關工作,與警廳、報界乃至大內太監都有密切往來。由於梁鐵君等希望能製造出威力更為強大的重量炸彈,羅璞士只好離京赴日,與宮崎寅藏磋商研究。羅璞士同時還奉命繞道廣東尋覓同道,1905年7月,他因通電泄漏在粵被捕犧牲,這對在京同志來説,損失之巨,實在難以估量。

梁鐵君被捕遇害

暗殺慈禧,談何容易。梁鐵君從1904年11月潛赴北京,蹉跎近兩年之久。他在京的表現畢竟相當積極,決不似若輩之敷衍了事。羅璞士尚在京時,他們曾策劃將慈禧太后引至“洋車”或“小火輪”上,以炸彈刺之。羅離京後,此類計劃已有相當難度,似已放棄。後來,梁鐵君通過北京警廳西分廳四區區官範履祥的幫助,通過外國客郵,與康有為、徐勤等人秘密書信不斷,報告行動進展。從這些信件可知,梁鐵君在京籌措款項、設置機關、研究炸彈、尋找機會,一切均積極進行,尤其是他通過照相、教洋文及賄賂等方式結交太監姚煥卿、王漢章馮仲平、建如、金蔚九等,對慈禧及光緒的起居、健康狀況瞭如指掌,甚至連皇帝診病的藥方都可開列齊全,足見他準備工作之艱苦精密。信中有關光緒皇帝的內容,一定令康有為心情澎湃不已,所以康有詩云:“聖主起居注,一一來報商。”
梁鐵君之被捕犧牲,系被舊交朱淇出賣,死於交友不慎、行事不密。梁鐵君在京化名吳道明,本是掩人耳目,不想天緣湊巧,一日在天津街上遇到了一位南海同鄉朱淇(字季箴)。此人曾參加過興中會,後因有“無間道”之嫌,被革命黨摒棄,後在北京創辦《北京報》(後改名《北京日報》),真實身份卻是天津警廳的偵探。他鄉遇故知,梁鐵君起初還較謹慎,但幾番契闊談諺後,終於被對方蠱惑,將真實身份和動機和盤托出。1906年8月1日,梁鐵君在致康有為的最後一封信中表示,朱淇尚不知道自己身份,擬與開誠佈公一談云云。梁鐵君之子梁元聲稱:“朱得乘間抵隙,搜出爾煦密碼電本及其他秘件,為賣友求榮地,聞爾煦在京驟爾被捕以此。”8月8日,梁即被捕。
不過,説朱淇出賣梁鐵君,到底只是時間上的推斷,並非定論。梁啓超致信康有為雲:“鐵事是否紫陽(朱熹號,此處代指朱淇)所構,今尚難斷定,然據秉三(熊希齡字)言,確是一店伴告發,似未必由紫陽也。”而據朱啓鈐雲,梁案事發,是因提督衙門偵緝隊懷疑太監與照相師(梁鐵君)交往過密而起。然而不管怎樣,總與梁鐵君行事不密有關。
天津探訪局總辦楊以德得到報告後,令人對梁鐵君嚴密盯梢。1906年8月8日夜深人靜時,梁鐵君在北京寓所被突然闖入的警員逮捕,其室內信函文件及其他物證均被當場繳獲。範履祥亦於次日被捕。二犯先在北京提督衙門受審三日後,轉至外城警廳。梁鐵君坦承真實姓名和身份,但堅決否認有刺殺動機,表示來京和交好內監,只是因為流亡黨人不忘君恩,特派同志寄跡都門打探光緒起居,實出於忠君愛國之熱忱,並無作奸犯科之惡意。範履祥則供稱,與吳道明(梁鐵君化名)在京相識,因是廣東同鄉而有往來,其他則一概不知。
然梁鐵君終於未能過審訊這一關,據刑部郎中唐烜日記所記:“該犯供認系由康南海主使,來京謀刺。”唐烜未寫明謀刺對象,應為避太后嫌。
此時正值滿清政府下詔預備立憲之際,慈禧有預備立憲息事寧人的新態度,雖然惱怒,卻不願親自幹預梁鐵君案。光緒生日(8月17日,農曆六月二十八日)前一日,百官按慣例到頤和園申祝。禮畢,京師外城巡警廳丞朱啓鈐接軍機處密札,立即親自解送梁鐵君、範履祥赴天津受審。此時,太監姚煥卿得訊,特為二人具保,自然被警方拒絕。姚本是慈禧身邊的坐更太監,慈禧大概是確信他並不知情,竟然未加嚴懲,只是把他貶到打掃處了事,並對外聲稱宮內太監並無此人。
8月24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親自提審梁、範二人,足見茲事體大。梁鐵君在堂上侃侃而談,説到緊要之處,袁世凱竟汗流滿面。審畢,將梁押送馬廠,交陸軍第四鎮;範押送滄州,交淮軍中路巡防營。二人在押期間,飲食俱頗豐盛,且可量身訂做新衣,足見官方之重視。不過樑鐵君自知不免,曾對人説,袁世凱在堂上汗流滿面,必是對我不利云云。果然,袁世凱於8月26日進京。9月1日上午10時許,第四鎮與淮軍中路巡防營便接到京中密碼急電,着將吳、範處死,限1點鐘事畢覆電。第四鎮執法官陸某知梁鐵君為豪傑之士,乃將密電示之,梁閲畢,果然索要毒藥。陸遂奔附近“生春堂“藥鋪,購得紅礬三錢,歸而研末衝開,梁鐵君一飲而盡,不料腹中不受,當即吐出。梁只好讓對方再多買五錢,如此飲下,即疼痛難忍,就地亂滾,不多時七竅流血而死。執法處覆電畢,以薄棺一口殮埋之於馬廠南圍門外亂土中,對外宣稱該犯得急症死。範履祥亦於同日被害。
慈禧的顧忌是有道理的。從逮捕到處死的細節之所以如此清楚,應歸功於著名報人彭翼仲。彭氏是最早在北京辦報的中國人,從《啓蒙畫報》、《京華日報》到《中華報》,終於大放異彩。《中華報》發行量在萬分以上,如此成功,是因為他始終不渝地追求新聞真實。對於“吳道明案”,《中華報》並不知道其背後的驚天秘密,但出於對新聞真實的追求,它還是竭盡全力探聽消息,對該案進行了跟蹤系列報導。該報甚至敢於作推測之語:“聞吳、範解津後,某內監曾派人到津具保。直督未允,亦未深究(外邊傳言將內監誘至天津歸案蓋即因此)。或雲某內監必與吳、範同日畢命矣。”《中華報》因此觸犯當朝,不日即為封禁,彭翼仲和主筆杭辛齋被捕。彭被髮配新疆,直到清朝覆亡才獲釋回京。
梁鐵君遇難的9月1日,也是滿清政府宣佈預備立憲之日。康有為詩云:“詔書立憲日,烈俠捨生時。”康後來更賦有《哭亡友烈俠梁鐵君百韻》,繪聲繪色地描述梁鐵君當堂痛斥袁世凱的場面,所謂“袒衣罵漢奸,數罪如撞鐘”、“權奸雖梟雄,聞雷汗如漿”,委實臆造居多。實際上,梁鐵君甫逝,梁啓超即致信康有為雲:“鐵事確於吾黨前途無甚窒礙,此事本初極能迴護,令都中人若無其事者。”顯然康、梁對袁世凱沒有將梁案擴大化,是持相當感激態度的。康有為且迫不及待地想通款袁世凱與徐世昌,被梁啓超勸説乃止。直到後來,康、梁通過熊希齡向袁世凱索求贊助,被袁斷然拒絕,康有為才放棄了對袁的幻想,其哭梁罵袁之詩,也就脱口而出了。
滿清政府立憲之議已有時日,梁鐵君在被捕前,已多次致信同志,表示寧作狄仁傑,不必作駱賓王,但求成功,不必拘泥於方法,以和平手段,靜待朝廷開復云云。可見其行刺之心其實已相當淡薄。而梁鐵君等人在北京活動近兩年,花去數萬元經費,對康、梁來説,真如“狎客之奉承妓女然”,惟礙於顏面無法發作而已。今梁鐵君死,立憲詔下,康、梁權衡輕重,認為東山再起有期,則梁死“於吾黨前途無甚窒礙”,“固極可痛,然不以此牽涉全局”,“不以此牽及全局,尚不幸中之幸也”。大有一身輕快之感。從此,康、梁完全拋棄了刺殺慈禧、光緒復辟的計劃,一心走上組織政黨、應對憲政的道路。
康有為徒有救世之志,而無救世之勇,更不具備光明磊落的品格。因為他最終要取信於滿清政府,故對保皇會往日的刺殺行動諱莫如深,甚至嫁禍與人。1909年,由廣西地方官紳與保皇派合辦之振華公司負責人劉士驥、劉義任先後被暗殺,時人皆認為康有為、梁啓超、徐勤嫌疑最大。康有為、梁啓超等則將罪責推卸給歐榘甲、葉恩等反對派,並將此案與徐錫麟刺殺恩銘案相比,誣稱歐、葉造反。對故日同志,康、梁如此做法,無奈太過!康有為還曾因畢永年在報端播揚其“圍園殺後”的陰謀,以五千元懸賞暗殺畢永年,更見其為人之不端。有鑑於此,康有為、梁啓超保皇會組織的暗殺行動,畢竟無法與革命黨人悲歌慷慨、殺身成仁、前仆後繼的暗殺行動相提並論。
對於梁鐵君案,慈禧和康有為均不願提及,自《中華報》後,此案重見天日,當是章士釗在發表在1961年《文史資料選輯》第18輯上的《吳道明案始末》一文。梁鐵君之子梁元與章士釗是連襟,1961年章氏見梁元時,得到一篇記述梁鐵君案的文章及一些相關信件。章氏產生興趣,又走訪了曾經手此案的朱啓鈐,取得不少口述材料,遂成一文。然章氏文字頗多武斷之處,適足以引發疑問。迄今為止,對此案論證較為詳備的,當推桑兵和李永勝的兩篇文章。 [1]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