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桓南郡好獵

鎖定
《桓南郡好獵》,本篇選自《世説新語》的《規箴(zhēn)門》。這則故事記敍了桓道恭用自帶棉繩的辦法委婉勸諫桓玄喜愛捆綁人的粗暴惡習,表現了桓道恭既敢於直言又講究方法的性格特點。
作品名稱
桓南郡好獵
作    者
劉義慶
創作年代
南朝宋
作品出處
世説新語

目錄

桓南郡好獵作者介紹

劉義慶(403—444),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朝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他愛好文學,廣招文學之士。所著有《世説新語》《幽明錄》等。

桓南郡好獵原文

桓南郡公玄好獵,每田狩(shòu),車騎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騁良馬,馳擊若飛,雙甄所指,不避陵壑。或行(háng)陣不整,麇(jūn)騰逸參佐無不被系(jì)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時為賊曹參軍,頗敢直言。常自帶絳(jiàng)綿着繩腰中,箸腰中。玄問此何為,答曰:“公獵好縛人士,會當被縛,手不能堪芒也。”自此小差(chài)

桓南郡好獵譯文

南郡公桓玄喜歡打獵。每次打獵,(跟隨的)車馬很多,五六十里範圍內旌旗遍佈田野,駿馬馳騁,追擊如飛,左右兩翼人馬所到之處,不避山陵溝壑。如果軍隊行列不整齊,獐兔跳躍逃走了,那些下屬沒有不被捆綁的。桓道恭,是桓玄的同一家族,當時擔任賊曹(官署名)參軍(官職名),敢於説直話。他常常自帶深紅色的棉繩,附着在腰間。桓玄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桓道恭説:“您打獵喜歡捆綁人,(我)總要被捆綁的,(我的)手不能忍受(麻繩上的)芒刺,(所以自帶棉繩)。”桓玄沒有説話,就離開了,從此(捆綁人的事)少了一些。

桓南郡好獵註釋

  1. 南郡桓玄(369—404),字敬道,桓温之子,襲父爵為南郡公,故稱“桓南郡”。東晉安帝時為江州刺史,都督荊、江等八州軍事,據江陵。元興元年(402),舉兵東下,攻入建康404年,廢晉安帝,自立為皇帝,國號楚。劉裕起兵討玄,玄兵敗被執,斬於江陵。
  2. 田狩:打獵。
  3. 蔽隰:遮蓋大地,遮蓋原野。隰,低濕的地方。
  4. 馳擊:奔馳追擊(獵物)。
  5. 雙甄:軍隊的左右兩翼。
  6. 所指:所指向的地方。
  7. 陵壑:丘陵和山溝。
  8. 或:如果,連詞。
  9. 行陣;軍隊行列。
  10. 麇:獐子。
  11. 騰:跳躍。
  12. 逸:逃跑。
  13. 參佐僚屬,部下。
  14. 系束:捆綁。
  15. 桓道恭:字祖猷,曾任淮南太守。
  16. 族:家族。
  17. 賊曹掌管捕盜賊的科。
  18. 參軍:參佐官名。
  19. 絳:深紅色。
  20. 箸:同“着”,穿着,附着。
  21. 為:做,幹。
  22. 縛:捆綁。
  23. 會:恰逢。
  24. 堪:忍受。
  25. 芒:(麻繩上的)芒刺。
  26. 自此:從此。
  27. 小差:稍微好些。小:稍微。差:同“瘥”,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