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漢語成語)

鎖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拼音: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是一則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義是桃樹李樹不會説話,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就能感召人心,無需張揚誇耀。在句子中可充當作分句。含褒義。亦作“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1] 
中文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拼    音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同義詞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注音字母
ㄊㄠˊ ㄌㄧˇ ㄅㄨˋ ㄧㄢˊ,ㄒㄧㄚˋ ㄗˋ ㄔㄥˊ ㄒㄧ
成語出處
《史記·李將軍列傳》
語法結構
複句式
語法屬性
作分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語出處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3]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語典故

漢朝初年的李廣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他擅長騎射,英勇機智,在擔任上郡太守時,他和匈奴打過很多惡仗,有一次,他率部下百餘人在追擊匈奴的神射手時,和一支匈奴騎兵的大部隊遭遇,敵人有數千名之多。部下見敵眾我寡,都大驚失色,準備快馬加鞭轉身撤退。李廣卻説:“慢,我軍的大營離這裏有數十里之遠,我們要是轉身逃跑,立即會被匈奴追上。不如留在原地不動,匈奴一定會懷疑我方有伏兵,反而不敢進攻我們。“於是他命令士兵全部下馬卸鞍,裝出一副悠閒自在的樣子。匈奴人摸不透漢軍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不敢貿然上前進攻,就在遠處守着。就這樣兩軍相持到天黑,匈奴人怕中埋伏,就倉皇退去了。由於李廣臨危不亂,終於化險為夷,挽救了全體將士的性命。 [2] 
李廣作戰時如同猛虎,但平時卻沉默寡言。另外,他對士兵也特別愛護。他與士兵一個鍋裏吃飯,一個帳篷裏睡覺:行軍口渴遇上水源時,如果士兵們沒喝夠,他是不會去喝的;皇帝賞給他的物品,也總是與部下一同分享。為此,士兵們都非常愛戴他,跟隨他作戰都非常英勇。李廣一生和匈奴進行過大大小小七十多次戰鬥,立下了輝煌的戰功,連匈奴單于也十分敬畏他的威名。他死的那天,全軍將士都失聲痛哭。老百姓聽到消息,也無不悲傷流淚。 [2]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敍了李廣可歌可泣的一生。司馬遷評價道:“李將軍生性耿直誠實,不善言辭,看上去像個鄉下的農民;但他死的時候,舉國上下,無不為他默哀悲悼。俗話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聽起來很平常,其實卻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呀。”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語寓意

李廣能以他的真誠和高尚品德贏得了人們的崇敬。社會上多見大造聲勢,吸引眼球之輩;不乏為了出名,製造新聞之輩;更有甚者,為了出名,不擇手段。二者相較,高下立見。只要能做到身教重於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不用張揚誇耀,向別人邀功。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句子中可充當作分句;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含褒義。 [1] 
  • 運用示例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五引晉·潘岳《太宰魯武公誄》:“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7] 
宋·辛棄疾一剪梅·遊蔣山呈葉丞相》:“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6] 
金·元好問《送杜招撫歸西山》:“父老樵漁知有社,將軍桃李自成蹊。” [5] 
明·張岱《孫忠烈公世乘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者,以實也。”
參考資料
  • 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9-01]
  • 2.    崔鍾雷 主編.成語典故大全.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8:292-293
  • 3.    黃孟君,彭楚湘主編. 高等中醫函授自考主幹課教學輔導[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0.10:37
  • 4.    劉加臨編著. 史記中的智慧名言故事 學生版[M]. 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015.01:9
  • 5.    鳳寶蓮主編;陳瑞等編寫. 典故小詞典[M].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7.01:390
  • 6.    譚龍曼編寫. 中國典故[M]. 合肥:黃山書社, 2012.06:145
  • 7.    本社編. 新版實用工具書 漢語成語詞典 最新版[M].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2.0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