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

鎖定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英語:Gheorghe Gaston Marin,羅馬尼亞語:Gheorghe Gaston-Marin;1918年4月14日,阿拉德縣基希內烏克里什——2010年2月25日,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共產黨人,法國共產黨人,法國抵抗運動老戰士。他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總設計師”和羅馬尼亞電氣化的“總指導”。
中文名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
外文名
Gheorghe Gaston Marin
別    名
GheorgheGrossmann [1] 
國    籍
羅馬尼亞
民    族
猶太人
出生日期
1918年4月14日
逝世日期
2010年2月25日
畢業院校
索邦大學
格勒諾布爾綜合理工學院 [1] 
職    業
革命家政治家,工學家,經濟學家電氣工程師
主要成就
羅馬尼亞計劃經濟體制總設計師
羅馬尼亞電氣化的總指導
出生地
羅馬尼亞阿拉德縣基希內烏克里什
政    黨
法國共產黨 [1]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人物簡介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Gheorghe Gaston-Marin;1918年4月14日——2010年2月25日)
前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反法西斯抵抗運動戰士、著名的國務活動家、工程學家、經濟學家。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人物傳記

青年時代
1918年4月14日生於羅馬尼亞王國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阿拉德州(今阿拉德縣基希內烏克里什。猶太人。原名格奧爾基·格羅斯曼。1929——1937年就讀於羅馬尼亞胡內多阿拉州(今胡內多阿拉縣彼得羅沙尼文科中學,並按照慣例參加了在該州首府德瓦的中學畢業會考。青年時代曾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組織錫安工人黨成員(羅馬尼亞分支於1907年成立)。 [1] 
留學法國
高中畢業後,格奧爾基·格羅斯曼曾短暫入伍服兵役,退役後於1937年赴法國留學,在巴黎索邦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由於無力支付高昂的學費,他不得不選擇其他專業,最終他決定攻讀工程學。當時法國在巴黎以外還設有三大國立理工大學:格勒諾布爾綜合理工學院法國圖盧茲國立綜合理工學院南錫洛林國立高等理工學院。最後,他被格勒諾布爾錄取,1938年2月——1940年在格勒諾布爾理工學院電氣和能源工程學院學習電氣工程,1940年獲工程師資格證書。1940——1944年在格勒諾布爾理工學院任大學助教。 [1-2] 
法國共產黨員和抵抗戰士
1937年他在巴黎參加了共產黨的一次集會,結識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法共領袖莫里斯·多列士雅克·杜克洛。1941年在他準備博士論文答辯期間,納粹德國閃擊西歐法國戰役中格勒諾布爾被德軍佔領,格羅斯曼曾作為志願者申請參加法國軍隊,但由於他是一名共產主義分子和猶太人而遭到拒絕,而當時法國軍隊也即將全線崩潰。 [2] 
法國投降後,他參加了法國抵抗運動,1942年加入法國共產黨,化名“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從此,這個名字伴隨其終生。戰爭期間,他一直戰鬥在法國南部,並擔任主要由外國移民和勞工組成的反法西斯抵抗組織FTP-MOI在西南地區的領導人。1944年7月領導塔恩礦工起義,反抗德國佔領軍。1944年8月,加斯頓-馬林參加瞭解放卡爾莫的戰鬥,俘虜了120名德國士兵。此後幾天又解放了塔恩省首府阿爾比。 [3]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斯頓-馬林在克盧日的家屬被匈牙利霍爾蒂法西斯政權當局(北特蘭西瓦尼亞當時被歸還匈牙利)驅逐出境並關進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親被殺害在集中營的毒氣室,母親和年僅20歲並患猩紅熱的妹妹被納粹槍殺。 [1]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
政治生涯
1945年二戰結束後,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攜妻子和孩子回到羅馬尼亞,並轉為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黨員。他最初被分配到羅馬尼亞共產黨比霍爾州(今比霍爾縣)委員會工作。隨後在格奧爾基·瓦西利基的引薦下,受到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的接見。因此,他來到布加勒斯特,1945——1948年任羅馬尼亞部長會議主席(總理)能源顧問,1946年作為羅馬尼亞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巴黎和平會議(第四次巴黎和會)。1948年10月28日——1949年8月9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工業部副部長。 [1] 
1949——1982年,加斯頓-馬林長期擔任黨政高級領導職務。1949年8月9日——1953年1月28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電力部長。1953年1月28日——1954年5月18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電力和電氣工業部部長。1954年5月18日——1956年5月26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第一副主席(部長級)。1956年5月26日——1965年8月21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1962年9月29日——1969年3月12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負責協調冶金礦業、石油化工、運輸和郵政、建築、化學工業國內貿易等各部委的工作。1955——1966年兼任國家核能委員會主席(部長級)。1969年3月13日——1982年5月20日任國家價格委員會主席(部長級)。1960年6月25日在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羅共“八大”)上當選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此後在1965年7月羅共“九大”、1969年8月羅共“十大”、1974年11月羅共“十一大”、1979年11月羅共“十二大”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直到1984年11月羅共“十三大”後退休。 [3]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第二、五、六、七、八屆大國民議會代表。1952年11月30日——1957年3月9日當選為巴克烏州恰合拉烏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5年3月9日——1969年3月2日當選為奧爾特尼亞克拉約瓦化工聯合企業第3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9年3月2日——1975年3月9日當選為多爾日縣西克拉約瓦第4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75年3月9日——1980年3月9日當選為阿爾巴縣穆列什鹽礦鎮第6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0年3月9日——1985年3月17日當選為普拉霍瓦縣博爾代什蒂-斯堪尼亞第12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 [1]  [4] 
喬治烏-德治、加斯頓-馬林、斯庫爾圖 喬治烏-德治、加斯頓-馬林、斯庫爾圖 [5]
榮譽
1948年被授予“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之星”三級勳章、二級勞動勳章;1949年被授予“祖國保衞者”二級勳章;1957年被授予一級勞動勳章;1959年被授予二級“八·二三革命”勳章;1961年5月被授予“羅馬尼亞共產黨成立四十週年”紀念獎章;1966年被授予“圖多爾·弗拉迪米列斯庫”二級勳章;1971年5月4日,根據國務委員會第157號政令,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被授予“祖國保衞者”一級勳章;1974年被授予“圖多爾·弗拉迪米列斯庫”一級勳章。 [1]  [4]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電氣化總指揮

自1945年以來,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與羅馬尼亞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在政治上和私人關係都十分密切,並一直是德治的支持者。他和亞歷山德魯·伯爾勒迪亞努分別擔任喬治烏-德治的工業能源顧問和經濟顧問,成為德治的經濟智囊團的主要成員,為羅馬尼亞國民經濟的恢復、羅馬尼亞社會經濟結構的社會主義改造構建藍圖。1948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斯頓-馬林參與規劃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總路線,在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國家電氣化的過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被視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總設計師和羅馬尼亞電氣化的“總指揮”,此後更成為羅馬尼亞國民經濟決策層的核心領導人之一。 [2] 
1963年,他作為羅馬尼亞政府的特使,赴美國參加了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總統的葬禮,藉機改善和加強了羅馬尼亞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世界的外交關係,拓展了羅馬尼亞的國際活動空間。這一重大的外交行動博得林登·貝恩斯·約翰遜總統及美國政府的讚許和支持,使得羅馬尼亞在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同西方打交道中居於特殊地位。 [2] 
加斯頓-馬林、莫吉奧羅什、珀爾伏列斯庫 加斯頓-馬林、莫吉奧羅什、珀爾伏列斯庫 [6]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政治謝幕

1965年3月,喬治烏-德治去世,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在權力角逐中勝出,成為黨和國家新一代最高領袖。1967年12月的羅馬尼亞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以後,齊奧塞斯庫開始個人集權,對喬治烏-德治時代的老人想方設法加以排擠,以掃清阻礙他的政治障礙。1969——1982年,加斯頓-馬林被降至國家價格委員會主席的次要位置,1982年5月21日在羅馬尼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上被解除國家價格委員會主席職務,當時他是政府中最後一位喬治烏-德治時代的舊人,即所謂的“最後的老近衞軍”。 [2] 
加斯頓-馬林曾發表過《高頻率中的鋼液》等一系列工程科學論著。 [2]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晚年

1989年12月22日羅馬尼亞政局發生劇變後,當時羅馬尼亞社會瀰漫着濃烈的反共和反猶主義氣氛,造成大批猶太人移居國外的移民潮。有鑑於此,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一度移居以色列,但不久,隨着國內局勢趨於穩定,他又返回羅馬尼亞。2010年2月25日病逝於布加勒斯特,享年92歲。 [2]  [7]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老年) 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老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