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華寶

鎖定
林華寶(1931年5月29日-2003年8月17日),男,漢族,出生於上海,祖籍福建莆田。中國共產黨黨員,空間返回技術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機電設計院工程組長、研究室副主任、技術員。 [3] 
1949年9月—1950年8月,林華寶在重慶大學土木系學習;1950年9月—1952年2月,在清華大學土木系學習;1952年2月—8月,在北京俄文專修學校進修;1952年9月—1956年7月,在蘇聯列寧格勒建築工程學院土木系工業和民用建築結構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博士學位;1958年11月—1966年8月,任上海機電設計院工程組長、研究室副主任,技術員;1966年9月—1988年3月,任七機部八院(現508所)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長,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1988年4月,任五院科技委常委、返回式衞星總設計師、博士生導師;1996年7月,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1997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2001年6月,任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五院科技委顧問、返回式衞星系列首席專家、返回式衞星工程總師;2003年8月17日16時,因心臟病突發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3]  [5] 
林華寶一直工作在中國空間技術戰線的第一線。 [1] 
中文名
林華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1年05月29日
逝世日期
2003年8月17日
畢業院校
原蘇聯列寧格勒建築工程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籍    貫
福建省莆田市

林華寶人物生平

民國二十年(1931年)5月29日,林華寶出生於上海,祖籍福建莆田。 [3]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在漢口博學中學學習。 [5]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949年,在重慶南開中學學習。 [5] 
1949年9月—1950年8月,在重慶大學土木系學習。 [5] 
1950年9月—1952年2月,在清華大學土木系學習。 [5] 
1952年2月—8月,在北京俄文專修學校進修。 [5] 
1952年9月—1956年7月,在蘇聯列寧格勒建築工程學院土木系工業和民用建築結構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5] 
1956年8月—1958年10月,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5] 
1958年11月—1966年8月,任上海機電設計院工程組長、研究室副主任,技術員。 [5] 
1966年9月—1988年3月,任七機部八院(現508所)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長,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
198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5] 
1988年4月,任五院科技委常委、返回式衞星總設計師、博士生導師。 [5] 
1996年7月,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 [3] 
1997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1] 
2001年6月,任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五院科技委顧問、返回式衞星系列首席專家、返回式衞星工程總師。 [5] 
2003年8月17日16時,因心臟病突發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3] 
林華寶

林華寶主要成就

林華寶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林華寶手稿 林華寶手稿
林華寶先後作為返回技術研究室和研究所的負責人,領導和組織了中國第一代返回式衞星的回收分系統的研製。在他的組織領導下,制定了衞星着陸段技術方案和工作程序,對回收分系統進行了充分的地面試驗,最後研製了可靠性很高的回收分系統。林華寶在抓好衞星總體設計的同時,與衞星有關分系統設計師一起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通過技術上不斷進取和深入實際,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性技術難題,使新一代返回式衞星技術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取得了首航並連續發射和回收成功了三顆衞星,並且取得重要應用成果,達到了世界同類衞星的先進水平。 [3] 
  • 學術論著
據2022年8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林華寶發表著(譯)作、各種技術文章50餘篇(冊)。 [1] 
時間
名稱
著者
出版社
2002年
林華寶
[1] 朱仁璋, 雷達, 林華寶. 繩系衞星系統複雜模型研究[J]. 宇航學報, 1999, 20(3):6.
[2] 王希季, 林華寶. 中國返回式衞星的搭載任務—空間生命科學試驗[J].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1995, 15(3):7.
[3] 朱仁璋, 林華寶. 論繩系衞星系統的運動中心[J].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1998, 18(5):6.
[4] 朱仁璋, 林華寶. 一組新的繩系衞星系統廣義座標[J].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1998, 18(6):6.
[5] 林華寶. 一部論述衞星設計基本原理的專著——簡評《衞星設計學》[J]. 航天返回與遙感, 1998.
[6] 閔桂榮, 林華寶. 中國的返回式衞星[J].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1990, 10(6):5.
[7] 林華寶, 趙祖虎. 歐洲再入大氣層試驗飛行器[J]. 航天返回與遙感, 1996, 17(2):9.
[8] 林華寶. 返回式衞星的最新發展[J]. 航天返回與遙感, 1996, 17(1):21.
[9] 林華寶. 中國新型返回式衞星[J]. 國際太空, 1997(2):7. [8] 

林華寶人才培養

  • 培養的研究生
據2022年8月福建省科技館官網顯示,林華寶培養出博士、碩士共6名。 [7] 

林華寶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1977年10月
北京市科技先進工作者 [3] 
1984年
航天部一等功 [3] 
1990年
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 [3] 
1993年
航天獎 [3] 
1995年
航天總公司五院二等功 [3] 
1996年7月
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 [3] 
1997年
航天總公司五院一等功 [3] 
1997年11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 [3] 
1998年
中國航天基金獎 [3] 

林華寶社會任職

林華寶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林華寶有兩個女兒,一個曾經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書,一個曾經在南京林業大學工作。 [4] 

林華寶人物評價

林華寶
林華寶(1張)
林華寶的心,就像他設計的返回式衞星一樣執着地觀照故土;他的情懷,就象浩瀚的太空一樣美麗而寬廣。(《湄洲日報》(海外版)評) [2] 
林華寶是中國衞星迴收技術領域和返回式衞星的技術帶頭人之一。林華寶同志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航天事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典範。他克己奉公、嚴謹細緻、謙虛謹慎、平易近人,把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中國工程院評) [1]  [3] 
林華寶學風正派、嚴謹。福建省科技館評)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