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璋

(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

鎖定
林璋,女,1971年6月生,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5]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中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帶頭人(中南大學“環境+”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環境保護有色金屬工業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中文名
林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
出生日期
1971年6月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重金屬污染控制化學
主要成就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任職院校
中南大學

林璋人物經歷

林璋教育經歷

· 1996-1999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博士學位
· 1993-1996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碩士學位
· 1989-1993 廈門大學化學系學士學位

林璋工作經歷

· 2020-至今 中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 2015-2019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重點實驗室主任
· 2005-2015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部主任、課題組組長、博士生導師
· 2004-2005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副研究員
· 2002-2004 美國勞倫斯-柏克利國家實驗室博士後(合作導師:Hoiying Holman)
· 1999-2001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博士後(合作導師:Robert Hamers)

林璋學術任職

· 美國威利(Wiley)期刊CleanMat副主編
·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期刊Environ. Sci.: Nano副主編
· 荷蘭愛思唯爾(Elsevier)期刊Eco-Environment&Health副主編
·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
· 中國重金屬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林璋教育教學

林璋人才培養

已培養碩、博生62名。

林璋講座報告

2017年5月17日,林璋參加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名師講堂,在環境學院作了題為《晶體生長調控技術回收工業納米固廢中的重金屬》的學術報告 [1] 
2020年10月8日,林璋在中南大學新校區金貴樓報告廳,為新生作題為《假如人生可以重來》的主題報告 [2] 
2023年3月14日,林璋受主辦方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邀請,參加中國化學會第十六屆固態化學與無機合成學術會議,作了題為《“雙碳”背景下的岩石天然產氫界面化學》的學術報告 [3] 
2023年11月18日,林璋參與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擔任“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回收”分會場召集人,作了題為《環境化學視角下無機固廢研究思考》的學術報告 [4] 

林璋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重金屬污染控制化學研究,致力於解決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科學問題。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 表界面調控晶體生長理論在危廢重金屬深度分離和高效穩定中的應用研究;2) 納米技術對水中低濃度重金屬的深度提取及富集理論;3) 新材料對工業二氧化碳廢氣的能源化轉化;4) 地質微生物對重金屬的轉化及成礦固定原理。

林璋學術成果

林璋代表性論文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ES&T, Nano Lett., Nat. Commun., Small, PNAS, Joule等期刊共發表 SCI 論文 300餘篇,SCI引用逾萬次。
[1]. Zhang, W. C; Zhang, F. L.; Liu, S.L.; Pang, W. K., Lin, Z.*; Guo, Z. P.*; Chai, L. Y., ARegulating the reduction reaction pathways via manipulating the solvation shelland donor number of the solvent in Li-CO2 chemistry. Proceedings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120(14), e2219692120.
[2]. Zhang, L. J.; Zhou, H. F.; Yang, X. J.; Zhang, S.B.; Zhang, H. M.; Yang, X.; S, X. T.;Z, J. W.*; Lin, Z.*,Boosting Electroreduction Kinetics of Nitrogen to Ammonia via AtomicallyDispersed Sn Protuberanc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23, 62(13), e202217473.
[3]. Tian, C.; Lv, J. X.; Zhang, W. C.; Wang, H.; Chao,J.; Chai, L. Y.; Lin, Z.*,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of Microplastics atthe Liquid Interface of Ice Crystals in Frozen Aqueous Solutions. 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2, 61(31), e202206947.(基金委化學部2022年度優秀資助成果巡禮)
[4]. Song, H.; Ou, X. W.; Han, B.; Deng, H. Y.; Zhang,W. C.; Tian, C.; Cai, C. F.; Lu, A. H.; Lin, Z.*; Chai, L. Y., AnOverlooked Natural Hydrogen Evolution Pathway: Ni2+ Boosting H2OReduction by Fe(OH)2 Oxidation during Low-TemperatureSerpentinization.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21, 60, 24054-24058. (Hot paper)
[5]. Tian, C.; Tu, J.W.; Qiu, P.P.; Wang, S.T.; Song,H.; Xu, Y.Y.; Yan, X.; Lin, Z.*; Chai, L.Y., Ultrastrong Anion Affinityof Anionic Clay Induced by Its Inherent Nanoconfinement. EnvironmentalScience & Technology 2021, 55, 930-940.
[6]. Liu, W.Z.; Li, J.; Zheng, J.Y.; Song, Y.; Shi,Z.Q.; Lin,Z.*; Chai, L.Y.,Different Pathways for Cr (III) Oxidation: Implications for Cr(VI) Reoccurrencein Reduced Chromite Ore Processing Residue.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20, 54, 11971-11979.
[7]. Han,B.; Ou, X.W.; Deng, Z.Q.; Song, Y.; Tian, C.; Deng, H.; Xu, Y.J.; Lin, Z.*, Ni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nolayersfor Photoreduction of Diluted CO2: Metal Nodes-dependent Activityand Selectivity.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8, 57, 16811-16815.
[8]. Liu,W.Z.; Zheng J.Y.; Ou, X.W.; Liu X.M.; Song Y.; Tian, C.; Lin, Z.*,Effective Extraction of Cr (VI) from Hazardous Gypsum Sludge via Controlling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Chromium Speci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8, 52, 13336-13342.
[9]. Tian,C.; Zhao, J.; Ou, X.W.; Wan, J.T..; Cai, Y.P.; Lin, Z.*; Dang, Z.; Xing,B.S., Enhanced Adsorption of p-arsanilicAcid from Water by Amine-modified UiO-67 as Examined Using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Fine Structur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Calcula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52, 3466-3475.
[10]. Pan,X.H.; Liu, Z.J.; Chen, Z.; Cheng, Y.J.; Pan, D.M.; Shao, J.N.; Lin, Z.*; Guan, X.*, Investigation ofCr(VI) Reduction and Cr(III) Immobilization Mechanism by Planktonic Cells and Biofilmsof Bacillus Subtilis ATCC-6633. Water Research 2014, 55, 21-29.
[11]. Zhuang,Z.Y.; Huang, F.; Lin, Z.*; Zhang,H.Z.*, Aggregation-induced Fast Crystal Growth of SnO2 Nanocryst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 134, 16228-16234.
[12]. Liu,W.Z.; Huang, F.; Wang, Y.J.; Zou, T.; Zheng, J.S.; Lin, Z.*, Recycling Mg(OH)2 Nanoadsorbent DuringTreating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CrVI.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1, 45, 1955-1961.
[13]. Zheng,J.S.; Huang, F.*; Yin, S.G.; Wang, Y.J.; Lin,Z.*; Wu, X.L.; Zhao, Y.B.*,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hotoluminescence andOriented Attachment Growth Mechanism of CdS Quantum Do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2010, 132, 9528-9530.
[14]. Cheng,Y.J.; Yan, F.B.; Huang, F.; Chu, W.S.; Pan, D.M.; Chen, Z.; Zheng, J.S.; Yu,M.J.; Lin, Z.*; Wu, Z.Y.*,Bioremediation of Cr(VI) and Immobilization as Cr(III) by OchrobactrumAnthropi.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 6357-6363.
[15]. Liu,W.Z.; Huang, F.; Liao, Y.Q.; Zhang, J.; Ren, G.Q.; Zhuang, Z.Y.; Zhen, J.S.; Lin, Z.*; Wang, C., Treatment ofCr-VI-containing Mg(OH)2 Nanowaste.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 2008, 47, 5619-5622.
[16]. Zhang,J.; Lin, Z.*; Lan, Y.Z.; Ren, G.Q.;Chen, D.G.; Huang, F.*; Hong, M.C., A Multistep Oriented Attachment Kinetics:Coarsening of ZnS Nanoparticle in Concentrated NaO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2006, 128, 12981-12987.
[17]. Lin, Z.;Gilbert, B.; Liu, Q.L.; Ren, G.Q.; Huang, F.*, A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Nanophase Mate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6, 128, 6126-6131.

林璋申請專利

已授權發明專利140餘項,其中 PCT專利10餘件。
[1]. 林璋、梁彥傑、高會芹、李音、顏旭、劉學明、肖睿洋,一種零價鐵協同飛灰水熱處理生活污泥的方法,專利號:ZL 202210019648.8
[2]. 林璋、林樂、梁彥傑、劉學明、柯勇、顏旭、田晨、劉章斌,一種工業固體廢物中重金屬賦存關鍵礦相的分析判定方法,專利號:ZL202110952760.2
[3]. 林璋、劉煒珍、李莉、柯勇、梁彥傑、李捷、顏旭,一種基於礦相重構的從含鈹污泥中分離鈹的方法,專利號:ZL202111113231x
[4]. 林璋、劉煒珍、劉學明、容文聰,Detoxification treatment method for extracting and recovering chromium fromwaste residues containing Cr(VI),專利號:WO/2018/001090
[5]. 林璋、劉煒珍、黃豐、廖逸羣、莊贊勇,含六價鉻廢渣的鉻分離回收法,專利號:ZL200610135382.4
[6]. 林璋、劉學明、劉煒珍、鄧洪、胡建宏、林佳瑋,一種氯化焙燒聯合水熱礦化處理鉻渣的方法,專利號:ZL201810087145.8
[7]. 林璋、馬曉豔、程揚健、慄斌、廖逸羣、吳兆賢,蒼白桿菌CTS-325及其培養方法以及還原六價鉻的應用,專利號:ZL200710009694.5
[8]. 林璋、洪楊平、吳智誠、李超然,從稀土提煉工業廢水中回收稀土的方法,專利號:ZL201310247058.1
[9]. 林璋,劉煒珍,黃豐,許新江,鄒婷.一種可循環再生的氫氧化鎂吸附劑富集水中低濃度重金屬的方法[P].專利號:ZL201010121643.3
[10]. 林璋,李超然,吳智誠,洪楊平,王永淨.工業廢水中鉛的去除及回收方法[P].專利號:CN103241821A

林璋科研項目

承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先導A等重要科研任務20餘項。
林璋代表性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環境化學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2.01-2015.12)
高效選擇性去除水中目標污染物的納米材料可控制備、表面修飾及組裝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0.01-2014.12)
納米晶生長調控技術回收細顆粒型工業危廢中毒性重金屬的研究及工程示範
國家重點研發(2019.11-2024.10)
納米材料表界面調控及其在有毒重金屬分離回收中的應用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19.01-2023.12)
有色冶煉廢渣中鐵物相增值轉化與伴生元素分離規律研究
基金委重點項目(2024.01-2028.12)
納米顆粒鉻渣;納米氫氧化鎂處理稀土提煉廢水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2013.07-2013.12)
鹽湖滷水中鈾的富集與分離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2010.07-2014.06)

林璋榮譽獎項

· 2022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第一完成人)
· 2021年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
· 2021年巴塞爾公約亞太分會特殊貢獻獎
· 2020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 2019年中國專利優秀獎(第一完成人)
· 2019年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 2017年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
· 2016年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2015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2014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2013年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

林璋出版圖書

《納米材料生長動力學及其環境應用》 《納米材料生長動力學及其環境應用》
作者名稱:林璋,吳智誠,莊贊勇
出版時間:2014-08
簡介 [6]  :本書致力於介紹納米科學和前沿技術在以重金屬為主體的污染物的去除中研究及潛在應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