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魚河

鎖定
東魚河,淮河流域南四湖-昭陽湖支流,山東省西南部最大的人工河流。東魚河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東魚河北支和南支以及勝利河;300-1000平方公里的有團結河、黃白河,100-300平方公里的有新衝小河、賀李河、惠河、東溝、翻身河、定陶新河、南渠河、大沙河白馬河太行堤水庫三乾溝和五乾溝。
中文名
東魚河
所屬水系
淮河流域南四湖-昭陽湖支流
地理位置
山東省西南部
流經地區
東明縣、菏澤、曹縣、成武、單縣、金鄉、魚台
發源地
東明縣劉樓村南
主要支流
東魚河南支、東魚河北支、勝利河、團結河、黃白河
河    長
174.7 km [1] 
流域面積
11129 km²
河    口
濟寧市魚台縣姚村北

東魚河幹流概況

東魚河的位置及水系概況 東魚河的位置及水系概況
東魚河: 1967年開挖,上起東明縣劉樓,到魚台縣西姚村北入昭陽湖,幹流全長172.1公里,其中濟寧51.3公里,流域面積5923平方公里,其中濟寧119平方公里。該河開挖後,1968-1969年繼續修建、擴建了橋涵及排灌站工程,是南四湖西萬南區域,洪澇分治、高低水分排、引黃引湖灌溉等綜合治理的大型骨幹河道。 [2] 
東魚河:東魚河原名紅衞河,上起東明縣劉樓,下至濟寧市魚台縣姚村北注入昭陽湖,中經區內東明、菏澤、曹縣、定陶、成武、單縣6縣(市) 境,為區內南部主要排水河道,並接受河南省蘭考縣一部分客水。河道全長174.7公里,其中境內長123.2公里, 流域面積共11129平方公里,其中境內5206平方公里。河道過水能力除澇水位為35.32-60.9米, 防洪水位為41.0-55.2米,除澇流量達到50-334秒立米,防洪流量170-794秒立米。其主要支流有東魚河南支、東魚河北支、勝利河、團結河、黃白河、五乾溝、新衝小河、三乾溝、李溝、南坡河、惠河、南趙王河、長營河、賈河、金堤河、二乾溝、定陶新河、南渠河、大沙河、翻身河、白馬河等。 [4] 
東魚河起於東明縣劉樓村南,原叫紅衞河。因起源於東明,入湖處在魚台,故1983年更名為東魚河。該河經劉樓、焦樓、東明集、夏營等村,於大屯鄉王茂寨村東南入牡丹區境,經菏澤市的牡丹區、曹縣、定陶、成武、單縣,於濟寧市魚台縣入昭陽湖。設計流量138立方米/秒,縣境內長31.6公里,縣境內流域面積38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蘇集抗旱溝、紫荊河、裴子巖河、夏營河、萬福河、南趙王河、賈河7條,形成東魚河水系。 [6] 
東魚河為菏澤地區兩大水系之一。它起源於東明縣劉樓。向東流入昭陽湖,全長174.66公里,流域面積6125平方公里。自東明縣毛寨入菏澤市境,至大黃集鄉安陵南大楊湖村出境,長5公里,流域面積2平方公里。除澇流量85立方米/秒,防洪流量204立方米/秒,配套建築物5座,其中橋2座、閘l座、涵2座。 該河於1967年至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開挖治理,當時取名“紅衞河”。 [14] 
東魚河 1967年開挖,原名紅衞河,1985年更名。源於東明劉樓村,迄於魚台入昭陽湖,為菏澤地區南部主要排水河道。單境內9公里,由徐寨鎮的徐莊西北至蘆目鄉的廉店村西北入金鄉縣境,境內流域面積64.1平方公里。 [11] 
東魚河水系 東魚河(原稱紅衞河)是南四湖流域第一排水大河,是60年代末為調整湖西萬福河水系,減少南陽湖匯水面積大的負擔,治理萬福河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區(金鄉、魚台等縣)洪澇災害而新開挖的一條大型骨幹排水河道。上游始於東明縣劉樓村南,東行至婁營北接紫荊河,至新伍營東截伍營河,至曹縣張寺橋村西截定陶新河,至定陶縣邵莊東接東魚河南支,至成武縣青固集西截安濟河(上段現名團結河),至王雙樓東接東魚河北支,至單縣劉珂樓西截大沙河(上段現名勝利河),至尚樓村東北截東溝,至金鄉縣張窪東截白馬河,至核桃園東截惠河,至魚台縣西姚村北入昭陽湖。河道全長172.1公里,縣內段長21.5公里。總流域面積6338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56.63平方公里。 南支、北支和勝利河是東魚河的三大支流。在金鄉境內的支流有白馬河、惠河。 [3] 
東魚河 系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設計開挖的大型排水骨幹河道。1967年春動工,1970年竣工。初名“紅衞河”,1985年更名為“東魚河”。西起東明縣劉樓村,經菏澤、曹縣、成武、單縣、金鄉,至魚城鎮楊樓村入境,穿周堂、唐馬,於谷亭鎮西姚村西入昭陽湖。口寬230米,底寬215米,全長175公里,總流域面積5923平方公里,境內長30.7公里,境內流域面積65.87平方公里。 [13] 

東魚河水文特徵

河道過水能力除澇水位為35.32-60.9米, 防洪水位為41.0-55.2米,除澇流量達到50-334秒立米,防洪流量170-794秒立米。 [4] 

東魚河主要支流

東魚河北支:是菏澤市南部地區主要排水河道,為東魚河主要支流之一。除澇流量177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88立方米/秒,配套建築物30座,其中橋10座、閘2座、涵18座。有3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7條。 東魚河北支開挖於1959年11月, 當時準備引黃入萬, 藉以通航,故名“黃萬運河”。首次治理,出工11.5萬人,歷時70天,為菏澤治河史上出工最多的一次。1961年,疏浚楊店至成武邊界一段;1963年3月,根據範縣會議精神,自岔河頭至呂陵店一段廢渠還耕,恢復自然流勢。1965年進行第3次治理,從菏東邊界至菏定邊界,在東魚河北支中井挖子河。第4次治理是在1970年11月。這次擴大治理,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平均底寬47米,邊坡1:30,比降1/9100,水深3.5米,堤內腳距190米,堤頂高3.3米,東魚河北支自1959年開挖至1970年共經過4次大的治理,總投資額3408.3萬元(其中包括建築物配套),總土石方4135萬立方米,總工日1495萬個。 [14] 
賈河:起源於東明縣郝寨,流向東北至菏澤市呂陵鎮楚莊入東魚河北支。全長34.5公里,流域面積158平方公里。境內從菏東邊界至楚莊入東魚河北支,長6.2公里,流域面積8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橋4座、閘1座。1970年冬,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進行治理。底寬10米,邊坡1:3。 [14] 
南七里河:起源於東明縣紫荊莊,流向東北,至菏澤市解元集鄉郭莊寨入東魚河北支。全長23.2公里,流域面積73半方公里。境內由二郎廟鄉翟莊入境至郭莊寨入東魚河北支,長13.2公里,流域面積43.4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10座,其中橋8座、閘2座。 建國前,該河為境內主要河流之一。建國後曾多次治理,1959年開挖黃萬運河將其截斷以後,為黃萬運河(東魚河北支)支流。1963年11月曾進行清淤疏浚,1970年冬,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治理,底寬10米,邊坡1:3。完成土方45萬立方米。 [14] 
沙河:起源於東明縣油屯,流向東北,至菏澤市解元集鄉侯莊寨入東魚河北支。 全長22.5公里,流域面積61平方公里。境內自菏東邊界至侯莊寨長20.5公里, 流域面積39.4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12座,其中橋11座、閘1座。1970年冬,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治理,底寬6米,邊坡1:3。 [14] 
刁屯河:起源於大黃集鄉劉三門寨,流向北,至解元集鄉紙坊入東魚河北支。全長23.6公里,流域面積78.3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23座,其中橋20座、閘2座、涵1座。 此河原為1960年為解決馬嶺崗、王浩屯2公社的汛期排水而開挖的一條排水溝,深2~3米,底寬2米,邊坡1:2。1971年春,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遊洪標準擴大治理,流量33立方米/秒。兩次治理共動土方181.1萬立方米。 [14] 
金堤河:起源於王浩屯鎮皇甫莊,流向東,至金堤折向北,沿老趙王河故道至佃户屯鄉孔樓西,折向東北至後崔寨北入東魚河北支。全長22公里,流域面積230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21座,其中橋20座、閘1座。 金堤河於1978年冬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開挖治理,平均底寬7.5米,邊坡1:3,比降1/5500。堤內腳距62.5米,設計流量48立方米/秒。 該河為一高水河道,接截上游來水,使其不得侵入境內窪地,將境內大片窪地變為絕對上游,從而解決了東魚河北支以南幾處窪地的澇災。該河完成投資61.67萬元,動土方95.75萬立方米,工日34.93萬個。達到了3年一遇除澇和20年一遇防洪標準。 [14] 
王秀生河:起源於王浩屯鄉彭樓,流向北,至王秀生莊折向東北經何樓鄉至佃户屯多孔樓西人金堤河。全長14.5公里,流域面積48.1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有橋6座、閘l座。 建國後首次治理時,因指揮部設在王秀生莊而得名。後於1956年、1958年、1962年,又分別進行疏浚清淤。1965年6月,下游改道,由原王堂向北至黃莊東人東魚河北支改為向東北至佃户屯鄉後崔樓北入東魚河北支。攔截了卞廟窪的上游來水。1978年,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進行治理,底寬10米,邊坡1:3。 [14] 
店子河;起源於定陶縣趙官府,流向東,至蔡莊折向北沿菏定邊界至吳燈廟入東魚河北支。全長17公里,流域面積96平方公里。境內自張樓東至東魚河北支長6公里, 流域面積21.8平方公里。 配套橋1座。曾分別於1966年和1971年兩次治理。達到了3年一遇除澇標準。 [14] 
萬福河:該河起源於定陶縣仿山,下游於濟寧漁灣村入南四湖。萬福河分上下兩段,大薛莊以上屬東魚河水系,以下為萬福河干流。大薛莊以下到湖口全長77.3公里,境內河長36.3公里,菏濟兩地市邊界流域面積43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吳河、彭河、金城河、西溝(以上四河入口在濟寧市境)、安濟河、柳林河,流域面積50-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小楊河,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流有2 2條。該河防洪水位為39.88-46.1米,除澇水位為37.9-44.6米,下游防洪流量為410-497秒立米,除澇流量為130-182秒立米。 [4] 
萬福河 ,又稱東魚河北支,起源於東明縣沙窩鄉西王寨村北,流經沙河、南三里莊、袁旗營、陸圈、劉士寬,從李樓出境入牡丹區,經定陶,於定陶區王雙樓東入東魚河。該河在本縣境內流長22公里,流域面積154平方公里,設計流量70立方米/秒。 [6] 
蘇集抗旱溝, 起源於本縣劉樓鎮北龐莊,經蘇集、王官營、周官營,在東明集鎮袁長營村北入東魚河,長15.7公里,流域面積43平方公里,設計流量 23 立方米/秒。 [6] 
紫荊河 起源本縣三春集鎮劉小川村西的黃河堤溝,流經春亭、太平莊、紫荊、荊台集、龍山集,在楊樓出境,於牡丹區解元集東入東魚河北支。由於水系調整,紫荊河在小井鄉紫荊村西北入東魚河。東魚河以上為上段,長18.5公里,流域面積63.7平方公里。東魚河以下為下段,縣境內長8公里,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設計流量 34 立方米/秒。 [6] 
裴子巖河, 起源於本縣三春集鎮張核桃園村西南,流經史寨、小井、張表屯村,在東五營村東入東魚河,長19.6公里,流域面積79平方公里,設計流量42立方米/秒。 [6] 
夏營河, 起於本縣三春集鎮王堂村北,流經三春集、鮑夫莊、前範屯、東夏營,在王屯村西南入東魚河,長23.1公里,流域面積103平方公里,設計流量38立方米/秒。 [6] 
南趙王河, 系黃河改道時的溜道,起於本縣焦園鄉後黃集村,流經馬橋、牛皮店、馬頭、夾堤王,在馬頭鎮柳林村東出境,經曹縣的紙房閘入太行堤水庫,又經王寨乾閘入東魚河南支。縣境內長20.8公里,流域面積102平方公里,設計流量54立方米/秒。 [6] 
東魚河北支 本屬東魚河支流(東魚河流經本區西南邊境, 長5.5公里,境內流域面積僅有14.49平方公里, 故未列入境內水系),是接納牡丹區南半部排水的幹流,境內長20.4公里, 流域面積320.67平方公里。境內瀝水匯入東魚河北支的支流主要有金堤河、刁屯河、南七里河、沙河、賈河、王秀生河,經一溝南段、崗上溝。境內總長度111.01公里。 [7] 
東魚河南支 位於山東省的西南部,在黃河以東、咸豐黃河故道以北,是曹縣和河南省蘭考縣的一條主要防洪排澇河道。起源於河南省,在河南境內稱黃蔡河,於蘭考縣的胡橋流入縣境,依次有趙王河、界牌溝、大寨溝、吳河、賀李河流入,自西向東北流經曹縣的莊寨、桃源集、樓莊、常樂集、魏灣、磚廟、青菏、青崗集、普連集、 古營集等鄉鎮街道,在古營集鎮北韓莊入東魚河,全長89.25公里(其中曹縣境內52.4公里) ,流域面積1290平方公里,其中,曹縣境內流域面積480平方公里。 [9] 
新衝小河 是東魚河南支和東魚河之間的一條重要排澇河道,發源於東明縣王祥寨一帶,流經曹縣莊寨、桃源集、常樂集、韓集、磚廟、青崗集等鄉鎮入東魚河,全長33.2公里,流域面積294.5平方公里。二坡河 起於二乾溝,在定陶境內入東魚河南支,是磚廟、青崗集的重要排水河道,全長22.5公里,流域面積55.5平方公里。 [9] 
二乾溝 位於曹縣西北部,上起魏灣,至磚廟鎮丁莊入新衝小河,全長8.5公里。流域面積104平方公里。1984年開挖。至2009年,由於引黃河水量較大,河槽淤積嚴重,河上建築物損壞,排澇能力相當於原設計三年一遇標準的30%,曾多次造成不同程度的澇漬災害。 [9] 
曹北河(上下段)清順治二年(1645),河決流(劉)通口分兩支,南支沿太行堤土塘東去,形成太行堤河。北支因走曹縣北部,故名曹北河。該河分上下段。曹北河上段是三乾溝上游的一條主要支流,上起太行堤三庫,下至青菏街道傅莊入三乾溝,全長13.3公里,流域面積32.4平方公里。曹北河下段經傅莊東流,經青菏、磐石、普連集、王集、古營集等鄉鎮街道,在孫家廟入團結河,全長16.8公里,流域面積85平方公里。 [9] 
白花河,是從河南省開封東流的一條運河,該河是東魚河南支和曹北河之間的一條較大的排水河道,上起王佔乾閘,經魏灣東流,下至西劉莊穿三乾溝東流,於古營集鎮南苗樓入曹北河, 境內全長29.5公里,流域面積91平方公里。 [9] 
勝利河, 1970年開挖,從廢太行堤水庫六庫土塘引水,是曹縣一條主要排水河道。起點在閻店樓鎮何樓,經大集、安蔡樓、蘇集等鄉鎮,在小袁莊東南出境,經單縣、成武入東魚河,境內全長20.5公里,流域面積268.9平方公里。 [9] 
團結河 ,原名十二里河,起點廢太行堤水庫五庫北堤閻店樓鎮土山集,途經磐石、王集、古營集等鄉鎮街道,入成武縣安濟河至東魚河。上段有太行堤河流入, 下段有曹北河流入。 1970年進行擴大裁彎治理。全長39.2公里,流域面積395.4平方公里。 [9] 
太行堤河, 清順治二年(1645) ,河決流(劉)通口分兩支,南支自柿子園村沿太行堤土塘東去,形成太行堤河。全長14公里,流域面積45.5平方公里,1970年治理,途經鄭莊鄉、曹城街道、磐石街道改道入團結河。東段已淤,入單縣境為翻身河、太行堤河。 [9] 
十米溝 ,在新衝小河上游,全長14.5公里,流域面積30.5平方公里,途經莊寨、 桃源集兩鎮。蔡窪溝 上游起源於太行堤水庫二庫崔莊,下游從倪集鄉的韓道口村入白花河,全長14.7公里,流域面積31.6平方公里,途經魏灣、倪集兩鄉鎮。 [9] 
一干溝, 是東魚河南支與新衝小河連接的一條主要河道,自王佔乾閘至米家入新衝小河, 是貫穿常樂集鄉南北的一條主要引排水河道, 中段有紙坊溝穿過,全長12.1公里, 流域面積32平方公里。 [9] 
三乾溝, 1958年,興建太行堤水庫時,在北堤同時開挖了南北走向的六條幹渠,三乾溝是其中之一。三乾溝是曹縣東部的一條重要排澇河道,上起太行堤水庫四庫鄭莊鄉孔岔樓,下至古營集鎮沙土李莊入東魚河南支,全長22.3公里,流域面積213.7平方公里。 [9] 
四乾溝, 全長31.3公里,流域面積97平方公里,是1977年治理的一條排澇河道。起點為太行堤六庫北堤的酒店姜莊,途經閻店樓、大集、孫老家、侯集、古營集等鄉鎮,在劉土屯村入成武境安濟河,再入東魚河。
五乾溝 ,是曹縣東部的一條排水乾道。全長28.3公里,流域面積221平方公里,1977年治理,起點在安蔡樓鎮李三樓村,途經孫老家、蘇集兩鎮入成武境東魚河。 [9] 
劉樓溝、 姚紀溝 ,從常樂集村南至二乾溝, 全長14.5公里, 流域面積34.7平方公里。1984年開挖, 至2009年,河上建築物年久失修,其排澇能力不足三年一遇的50%。紙坊溝 為二乾溝下游的主要支流, 是莊寨、桃源集、常樂集、磚廟等鄉鎮的主要引水河溝,全長22公里,流域面積64.3平方公里。1984年開挖。至2009年,未加治理,引水能力下降。 [9] 
四支溝, 從韓集鎮大樓村至新衝小河,通過韓集、青崗集兩鄉鎮,全長16.9公里, 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 [9] 
賀李河 ,發源於河南省蘭考縣賀村,從河南省民權縣李館村流入曹縣樓莊鄉, 在王佔乾閘前匯入東魚河南支,縣內全長7.5公里, 流域面積238平方公里。1959年春季疏浚治理後,主要承接黃河故道坡水,以及上游河南省部分地區來水。 [9] 
勝利河, 原名大沙河,東魚河一大支流,源於成武,境內全長18公里,起於謝集鄭橋,在徐寨劉柯樓入東魚河,流域面積112.8平方公里。歷史上澇漬災害嚴重,1951年淹地67.1萬畝,1953年淹地150萬畝。 [11] 
東溝 ,為黃河決口沖刷而成,發源於聶傅莊鄉王樓東,西南東北走向,流經縣內10個鄉鎮,在徐寨鎮商樓附近入東魚河。長35.5公里,流域面積217平方公里。該河流域風沙澇漬災害嚴重,一般年份7—11萬畝,個別年份達30萬畝。加之流域內土質差,溝系淤積嚴重,水土保持差,植被覆蓋率極小,是單縣疏水能力小、時間最短的河道。 [11] 
東溝 1958、1960、1962年先後進行過3次挑挖疏浚,1967年改入東魚河。1969年治理下游段27公里,按三年一遇除澇,二十年一遇防洪築堤,最大防洪流量246立方米/秒。共完成土方221萬立方米,建橋8座,涵洞5座。1979年治理上游段35.5公里,按五年一遇除澇,二十年一遇防洪治理,治理中挖河結合造田,翻淤壓沙5000畝,共完成土方364萬立方米,工日121萬個,建橋7座,修跌水1處。1976年和1983年對東溝河進行部分治理。 [12] 
惠河, 東魚河支流,位於單城東北7.5公里,西南東北流向,至黃堆鄉田黑樓流入金鄉境。 [11] 
惠河 原為黃河決口形成,建國前基本淤廢。1958年金鄉築起單金邊堤,下游流水不暢,造成澇漬災害20萬畝,引起單縣、金鄉、豐縣三縣嚴重邊界水利糾紛。1960年開挖疏浚長度30公里,修生產、公路橋8座,治理支流31公里,建橋9座。1965年按老二年一遇除澇,二十年一遇防洪治理。1967年改入東魚河。1982—1983年按三年一遇除澇,二十年一遇防洪治理,最大防洪流量300立方米/秒,堤內腳距80—100米,邊坡1∶3,共完成土方214萬立方米,建橋39座,修涵洞20座,跌水15處。 [12] 
白馬河, 又名“八里河”。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開挖。源於單縣城東楊集,東北流,經金鄉縣東部入境。1964年,在金鄉縣張集村北將上游段改道入惠河。1968年,又為東魚河截於改道處。自截流以下,穿金魚河,匯小蘇河、小俞河,至武台鄉常李寨入老萬福河。口寬60米,底寬10~35米,全長28.8公里,總流域面積155.3平方公里,境內長24公里,境內流域面積70.45平方公里。 [13] 
小蘇河, 發源於金鄉縣司馬鄉魏門樓村,東北流,於陳樓鄉西李集村北入境,沿陳樓、李閣兩鄉邊界而東,至李閣鄉解河村南入白馬河。口寬45米,底寬16~18米,全長22公里,總流域面積86平方公里,境內長7.29公里,境內流域面積8.66平方公里。 [13] 
小俞河, 1966年開挖。東起石集鄉韓廟村東南接白馬河,西至李閣鄉許莊村西北接魚清河。口寬40米,底寬10米,全長4.4公里,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 [13] 
惠河, 1936年開挖。源自單縣東南龍王廟東大孟莊,東北流,沿江蘇豐縣與山東金鄉縣邊界,於金鄉縣核桃園村入境。1964年,原惠河大孟莊至金鄉、豐縣交界處一段河道引入蘇魯邊河。1968年,被東魚河截於入境處,被截的上游河段成為東魚河的支流。下游西南起魚城鎮楊樓村,東北過魚城鎮,穿王廟鄉,沿武台、王魯兩鄉邊界,至王魯鄉齊樓村入南陽湖。口寬55米,底寬20~40米,境內長27公里,境內流域面積85平方公里。 [13] 
西支河, 1864年(清同治三年),江蘇豐縣人掘太行堤為泄水入湖,平地開挖成河。源起豐縣徐堤口,北經十字河於周堂鄉前張莊東南入境。1968年,被東魚河截於唐馬鄉郭樓村西,郭樓村以上至十字河一段遂湮。境內河段自郭樓村經谷亭鎮至微山縣擺渡口入昭陽湖。口寬55米,底寬10~30米,境內長16公里,境內流域面積96平方公里。 [13] 

東魚河治理開發

東魚河自1969年,共分5期施工,菏澤市參加了第三、第五期施工。1968年第三期施工完成土方145. 87萬立方米,工日72.78萬個;1969年5月參加第五期施工,參加民工2.2萬人,完成土方257萬立方米,工日104萬個。 [14] 
東魚河系湖西(指南四湖以西,下同)水系調整後新開挖河道。它的開挖降低了沿河地下水位,對鹽鹼地的改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1966年東魚河治理前,全區沿河有鹽鹼地122.2萬畝,工程興建後的1972年,改良44.3萬畝,到1985年改良70多萬畝。當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河槽淤泥嚴重,除澇能力僅為3年一遇的38%-89%,防洪能力僅為20年一遇37%-86%。東魚河整個治理工程,國家共投資6632萬元,完成土石方13811萬立方米,橋、涵、閘建築物108座,揚水站52處,裝機3675千瓦,工日5617萬個。東魚河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東魚河北支和南支以及勝利河;300-1000平方公里的有團結河、黃白河,100-300平方公里的有新衝小河、賀李河、惠河、東溝、翻身河、定陶新河、南渠河、大沙河、白馬河、太行堤水庫三乾溝和五乾溝。 [5] 
東魚河南支 該河上起曹縣白茅集西,流經曹縣、定陶兩縣13處鄉鎮,於定陶縣田集鄉均張莊入東魚河干流,全長52.4公里,並承接河南省來水,其流域面積為1239平方公里,沿河建有攔河閘2座,生產橋25座。該河於1968年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治理,全部工程共做土石方1007.4萬立方米,工日502.3萬個,國家投資652.7萬元,河道堤防種植喬木6萬株,灌木40萬墩。該河上游淤積嚴重,據1981年實測王佔乾閘以上,累計淤積量達110.3萬立方米,平均淤厚達2米以上。灘地有蘆葦600畝,直接影響行洪和排水。 [5] 
東魚河北支 該河上起東明縣黃河堤王二寨村,下游至成武縣王雙樓東入東魚河,流經東明、菏澤、定陶、成武4縣,全長96公里,流域面積為1443平方公里。全河共興建攔河閘6座,橋樑46座,涵洞44座。該河1970年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了治理。整個北支治理,到1981年國家共投資2245.8萬元,做土石方3313.8萬立方米,工日1759.2萬個,河道堤防綠化已達451畝,種植喬木19萬株。該河淤積也相當嚴重。據1981年實測,河道累計淤積量達476.8萬立方米,直接影響着防洪排澇效益的充分發揮。 [5] 
勝利河該河起源於曹縣太行堤水庫第六庫仲堤圈水庫,經成武、單縣邊界地區至劉珂樓村西入東魚河。流經3個縣,14個鄉鎮,全長66.3公里,流域面積為1224平方公里。沿河建有公路橋3座,排水涵洞42座,於1969-1970年由曹縣出工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了全面治理。國家共投資555.6萬元,做土石方1450萬立方米,工日655萬個。經過治理後,效益顯著,減少澇災面積30餘萬畝。沿河建有提水站7處,發展灌溉面積70萬畝。 [5] 
東魚河南支治理 東魚河南支是淮河流域東魚河的一條主要支流, 由河南省蘭考縣胡橋入境,自西向東北流經曹縣的莊寨、桃源集、樓莊、魏灣、青菏、普連集、古營集等鄉鎮街道, 在古營集鎮北韓莊入東魚河,流域全長89.25公里,流域面積1290平方公里, 其中曹縣境內長52.4公里,流域面積480平方公里。2000年,縣水務局對東魚河南支治理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論證。 2001年2月,省水利廳對東魚河南支工程治理作出批覆。工程治理標準按原設計標準,即:三年一遇除澇流量258立方米/秒,二十年一遇防洪流量588立方米/秒進行設計, 南支匯入幹流處設計除澇水位47.57米,防洪水位49.60米, 堤防工程級別為4級。2002年,投資560萬元,對東魚河南支進行一期治理,治理長度11公里,完成土方78萬立方米。2003年,投資1880萬元,進行二期治理, 治理長度28公里,完成土方260萬立方米。至2005年,東魚河南支治理工程共完成投資6150萬元。2009年,編制完成年度東魚河南支治理工程實施方案設計,預算投資1568.22萬元, 按建設程序完成申報和招投標並組織開展施工。當年,治理長度9.1公里, 完成土方93.62萬立方米。 [10] 
謝寨閘供水提灌區 1981~1990年,位於菏澤市西南邊境的大黃集、王浩屯兩鎮的提灌水源,主要靠來自東魚河上游尾水和謝寨灌區少量退水。1990年,為充分利用東魚河上游尾水, 改善兩鎮的水源條件,按過水量10立方米/秒的標準,擴大了大黃集鎮李八老調水溝,並向北延長到崗上溝,全長13.7公里,名西南調水工程。增配生產橋3座,涵洞2座,節制閘、渡槽各1座,投資44.61萬元。1991年,東明縣謝寨引黃灌區擴建,包含菏澤市西南部,西起刁屯河,南到菏澤、曹縣邊界,東靠菏澤、定陶邊界, 北至金堤河 (東西段) ,跨大黃集、王浩屯、金堤3個鄉鎮,總面積3400公頃。 以供水關係納入謝寨灌區。為利於灌區配水,先後對刁屯河清淤9.4公里,金堤河清淤11.2公里。灌區開挖和整修幹、支級溝、渠84條,長137公里,配建築物476座, 新打機井327眼,修復舊井97眼,建井房165座,埋設低壓管道和高壓噴灌管各90.5公里。完成土方653.83萬立方米,砌磚石0.77萬立方米,砼0.23萬立方米,總投資1226.4萬元。2002年,實灌面積為4496.7公頃。2005年,實灌面積為6770公頃。 [8] 
東魚河徐寨大閘 位於徐寨鎮境內。1984年10月投資500萬元,組織6000民工修建,1986年7月竣工,獲山東省水利廳頒發的優質工程證書。該大閘共26孔,每孔淨寬4米,結構型式為樁基礎鋼筋混凝土透空型閘墩,分閘式小底板,直升式雙曲扁殼鋼絲水泥閘,門閘底板高程35.09米,設計正常蓄水位38.39米,蓄水深3.3米,控制流域面積5158.9平方公里。閘上一次可調蓄水量1000萬立方米,可增加灌溉面積11.3萬畝,引河補源8.9萬畝。 [12] 
根據省計委[2000]27號文對東魚河治理工程初步設計和概算作的批覆,省水利廳以魯水勘字[2000]51號文對施工圖設計進行了批覆,工程概算總投資1.7億元,其中省投資6800萬元,市縣自籌1.02億元 。
東魚河清淤土方治理工程勘測設計由省淮河流域工程局承擔,其中-2+000-0+000段於1997年夏季施工,土方量54.71萬立方米。0+000-5+700段於1998年施工,兩段分別由省東魚河治理指揮部和省東魚河治理建設管理處組織實施,市水利工程建設監理中心實施監理。5+700-49+310段和惠河、白馬河、東溝河支流削坡由濟寧市負責施工 。
為搞好工程施工,濟寧市於2000年9月28日成立了東魚河治理工程施工指揮部,組織鄒城、兗州、泗水、任城、魚台、汶上、嘉祥、金鄉、梁山9個縣(市、區)採用挖泥船、挖塘機、鏟運機、挖掘機、斗車裝運等機械化施工,於2000年11月開工,到2001年6月全部完工。包括幹流河道疏浚開挖43.61公里及幹流5+700-9+600段3.9公里的堤防加固及惠河700米、白馬河1160米支流入口削坡銜接、過堤生產馬道修築、工程管理設施建設等工程。共完成開挖土方1565.97萬立方米,其中幹流疏浚1525.07萬立方米,支流削坡7.605萬立方米,清淤開卡23.57萬立方米。攔河壩及灘地高渠清除3.48萬立方米,計劃施工工期三年的工程提前完成,使東魚河恢復到原設計三年一遇除澇、二十年一遇防洪的標準。防洪流量2225立方米每秒,現下游5+700處河底寬210米,高程31.18米,堤頂高程40.2米,頂寬7.0米,內坡1:3.0,外坡1:2.0。
1993年3月,省計委以[1993]魯計農字第226號文批准金南地下水回灌工程,立項總投資2600萬元,其中省投資1000萬元,市縣自籌1600萬元,同年10月,省水利廳批覆了初步設計,同意在東魚河上建曹莊橡膠壩樞紐工程,內河建節制閘17座及進行管理單位建設等內容。本工程於1994年11月開工,1995年6月建成並投入運用,後來又相繼完成了田間配套工程。 [2] 

東魚河分支河流

東魚河東魚河南支

東魚河
東魚河(4張)
該河上起曹縣白茅集西,流經曹縣、定陶兩縣13處鄉鎮,於定陶縣田集鄉均張莊入東魚河干流,全長52.4公里,並承接河南省來水,其流域面積為1239平方公里,沿河建有攔河閘2座,生產橋25座。該河於1968年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治理,全部工程共做土石方1007.4萬立方米,工日502.3萬個,國家投資652.7萬元,河道堤防種植喬木6萬株,灌木40萬墩。該河上游淤積嚴重,據1981年實測王佔乾閘以上,累計淤積量達110.3萬立方米,平均淤厚達2米以上。灘地有蘆葦600畝,直接影響行洪和排水。

東魚河東魚河北支

東魚河
東魚河(4張)
該河上起東明縣黃河堤王二寨村,下游至成武縣王雙樓東入東魚河,流經東明、菏澤定陶、成武4縣,全長96公里,流域面積為1443平方公里。全河共興建攔河閘6座,橋樑46座,涵洞44座。該河1970年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了治理。整個北支治理,到1981年國家共投資2245.8萬元,做土石方3313.8萬立方米,工日1759.2萬個,河道堤防綠化已達451畝,種植喬木19萬株。該河淤積也相當嚴重。據1981年實測,河道累計淤積量達476.8萬立方米,直接影響着防洪排澇效益的充分發揮。
勝利河該河起源於曹縣太行堤水庫羣第六庫仲堤圈水庫,經成武、單縣邊界地區至劉珂樓村西入東魚河。流經3個縣,14個鄉鎮,全長66.3公里,流域面積為1224平方公里。沿河建有公路橋3座,排水涵洞42座,於1969-1970年由曹縣出工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了全面治理。國家共投資555.6萬元,做土石方1450萬立方米,工日655萬個。經過治理後,效益顯著,減少澇災面積30餘萬畝。沿河建有提水站7處,發展灌溉面積70萬畝。

東魚河截污導流

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第一期工程涉及牡丹區、市開發區、定陶縣三個縣區,行政區域多、人口多、支流多、排污口多、地勢複雜,清障工作時間短、任務重、困難多。為保證工程順利實施,各縣區細化任務,量化目標,倒排工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清障任務。定陶縣按照省裏的工程任務和時間要求,把總任務分解到人,實行分管縣長負總責、縣指揮部成員單位包村隊的辦法,層層推進,步步緊跟,又好又快地完成了清障工作,在5天內完成了0.4公里河道的清障工作。牡丹區接到任務後,
東魚河
東魚河 東魚河
組織了強有力的班子,倒排工期,狠抓落實,僅用了一個星期就完成了清障任務,共清除樹木、農作物經濟作物137畝。市開發區針對影響工程施工的難點、熱點問題多等實際情況,既注重原則性,又講求靈活性,有效解決了羣眾地少、種植種類多等一些關鍵、難點問題,促進了工程建設穩步實施。
東魚河
東魚河(4張)
菏澤市相關部門齊心協力加快工程建設。一是市指揮部和各監理單位加強技術指導,搞好服務監督,要求各施工單位倒排工期,周密編排、嚴格實施施工計劃。二是成立安全、質量、進度工作檢查小組,重點檢查施工中存在的安全、質量和進度問題,在確保安全生產的情況下,抓質量,促進度。三是加強技術指導,嚴格操作規程。市指揮部下發了《東魚河北支河道擴挖工程施工技術説明》,對工程設計要點、工程施工、導流及排水、施工管理、工程驗收等有關技術問題進行詳細説明,為施工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四是實行日通報制度。要求各施工單位每天上報施工進度,指揮部彙總後,向有關部門和單位及時通報,並對照各施工單位的進度計劃,及時進行調度。五是將指揮部成員分成四個小組,按照各自分工,每天深入施工現場,實地進行督導,瞭解工程進展情況,現場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六是充分發揮監理單位的服務職能,搞好技術指導與管理,切實行使監理的權力。

東魚河流域概況

東魚河
東魚河(3張)
東魚河水系調整後新開挖河道。它的開挖降低了沿河地下水位,對鹽鹼地的改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1966年東魚河治理前,全區沿河有鹽鹼地122.2萬畝,工程興建後的1972年,改良44.3萬畝,到1985年改良70多萬畝。當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河槽淤泥嚴重,除澇能力僅為3年一遇的38%-89%,防洪能力僅為20年一遇37%-86%。東魚河整個治理工程,國家共投資6632萬元,完成土石方13811萬立方米,橋、涵、閘建築物108座,揚水站52處,裝機3675千瓦,工日5617萬個。
東魚河
東魚河
東魚河(3張)
為調整南四湖以西地區水系及防洪排澇,於1967~1969年開挖,曾稱紅衞河。西起菏澤地區東明縣劉樓,東流菏澤曹縣、定陶、成武、單縣等縣市及濟寧市屬金鄉縣,於魚台縣城東部的西姚入昭陽湖。長172.1公里,流域面積5923平方公里。 河道深2.7~4.9米,口寬28~233米,堤距84~369米,比降僅0.18~0.068‰,最大流量935~2335立方米/秒。河水靠降水補給,徑流變差係數及年內徑流量變化都很大,6~9月份的徑流量約佔全年的90%,以7月最大,可佔年徑流量的2/3。東魚河的開挖,不僅改善了魯西南平原地區的排水出路,減輕了洪澇災害,還可引河引湖灌溉1.8萬公頃土地,對改良鹽鹼地、發展農業生產等也起一定作用。流域內全系黃河沖積平原,土層深厚,開發歷史悠久,是山東重要糧棉產區,農業生產潛力較大。流域內藴有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
參考資料
  • 1.    省級河長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引用日期2017-09-07]
  • 2.    東魚河  .濟寧市城鄉水務局[引用日期2019-11-12]
  • 3.    第二章 河流  .魚台縣志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二編 自然地理[引用日期2022-01-27]
  • 4.    第二輯 河流  .菏澤概況庫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二卷 自然環境  第三類 山丘 河湖[引用日期2022-01-27]
  • 5.    第二輯 東魚河水系  .農業水利庫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二卷 水利  第三類 內河治理[引用日期2022-01-27]
  • 6.    三、東魚河水系  .東明縣誌(1986--2005)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一編 區域 環境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五節 河 流[引用日期2022-01-27]
  • 7.    第四輯 水文  .牡丹區志(1986~2005)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二類 自然環境[引用日期2022-01-27]
  • 8.    第一輯 農田灌溉  .牡丹區志(1986~2005)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九卷 水利   第四類 農田水利[引用日期2022-01-27]
  • 9.    第一條 河 流  .曹縣誌(1986—2009)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三卷 自然環境庫  第二類 自然環境與環境保護   第三輯 河流 濕地 湖泊[引用日期2022-01-27]
  • 10.    第一條 河道治理  .曹縣誌(1986—2009)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六卷 大農業庫  第五類 水 利   第一輯 水利工程建設[引用日期2022-01-27]
  • 11.    第三章 河流  .單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二編 自然地理[引用日期2022-01-27]
  • 12.    第二章 河道治理  .單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七篇 水利[引用日期2022-01-27]
  • 13.    第二章 河流  .魚台縣志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二編 自然地理[引用日期2022-01-27]
  • 14.    第二輯 河道治理  .菏澤市志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三卷 農 業   第三類 水 利[引用日期2022-02-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