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魚河北支

鎖定
東魚河北支,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東魚河左岸的人工河道,系1970年在萬福河上游舊道的基礎上拓浚開挖取直而成。
中文名
東魚河北支
所屬水系
淮河流域南四湖支流東魚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山東省西南部
流經地區
東明縣、牡丹區、定陶區、成武縣
發源地
東明縣沙窩鄉西王寨村北
主要支流
金堤河、刁屯河、南七里河、沙河、賈河、王秀生河
河    長
96 m
流域面積
1443 km²
河    口
成武縣王雙樓東

東魚河北支幹流概況

東魚河北支 東魚河北支
東魚河北支 原名萬福河,西起西王寨,流經段家園、索旗營、陸圈,至李樓村出境。東至濟寧地區的南陽湖,全長159公里。境內長21公里,流域面積154平方公里。1970年開挖,設計流量70立方米∕秒,邊坡1:3.5,比降1∕8000,底寬6米,堤內肩距106米。 是橫跨菏澤、濟寧兩地區的一條較大的骨幹排水河道,它的前身是東明新河和環城河,主要支流有賈河、紫荊河、魚沃河中段。 [3] 
萬福河 又稱東魚河北支,起源於東明縣沙窩鄉西王寨村北,流經沙河、南三里莊、袁旗營、陸圈、劉士寬,從李樓出境入牡丹區,經定陶,於成武縣王雙樓東入東魚河。該河在本縣境內流長22公里,流域面積154平方公里,設計流量70立方米/秒。 [5] 
東魚河北支(原名萬福河),西自東明王二寨,東至成武縣王雙樓入東魚河,全長96公里,流域面積858.4平方公里;境內長27.6公里,流域面積355.5平方公里。流經呂陵、賈坊、解元集、杜莊、西城、南城、何樓、丹陽、佃户屯9個鄉鎮辦事處。該水系有大於30平方公里的支流7條,實測最大流量17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2.7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0.87立方米/秒;最大流速2.01米/秒,多年平均流速1.08米/秒;多年平均含沙量4.18公斤/立方米。 [1] 
東魚河北支 本屬東魚河支流(東魚河流經本區西南邊境, 長5.5公里,境內流域面積僅有14.49平方公里, 故未列入境內水系),是接納牡丹區南半部排水的唯一干流,境內長20.4公里, 流域面積320.67平方公里。境內瀝水匯入東魚河北支的支流主要有金堤河、刁屯河、南七里河、沙河、賈河、王秀生河,經一溝南段、崗上溝。境內總長度111.01公里。 [2] 
東魚河北支,流經定陶縣中部,自遊集鄉吳登廟,經保寧、杜堂、東王店、黃店、半堤、孟海等7個鄉鎮,全長25公里,流域面積48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店子河、仿山河、定陶新河、沈莊溝、南渠河。該河河口寬80米,河底深3米,最大排洪量396立方米/秒。 [6] 
萬福河為古菏水道演變而成,源出定陶仿山,沿成武、鉅野邊境東流。境內長31.3公里,流域面積45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449立方米/秒(1963年8月10日),多年平均流量9.43立方米/秒,徑流量2.98億立方米,含沙量4.83公斤/立方米。1967年開挖東魚河北支,大薛莊以上遂為所奪,僅大薛莊以下稱萬福河。 [9] 
東魚河北支是東魚河流域最大的一條支流,全長96.4公里,貫穿東明、牡丹區、開發區、定陶、成武三縣兩區,流域面積1443平方公里,全長96公里。成武縣境內,自大薛莊至王雙樓長24公里,流域面積122平方公里。1970年開挖,治理按三年一遇除澇、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設計與施工。三十多年來在防洪、排澇、改鹼、灌溉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12] 

東魚河北支水文特徵

東魚河北支:是菏澤市南部地區主要排水河道,為東魚河主要支流之一。除澇流量177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88立方米/秒,配套建築物30座,其中橋10座、閘2座、涵18座。有3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7條。 [1] 

東魚河北支主要支流

紫荊河 西起劉小川北,流經春亭、李太寨、李長營、西紫荊、荊台集、趙真屯,從楊樓村南進菏澤市境, 入東魚河北支。境內長30公里。1975年開挖,河底寬3~11米,比降1∕5000,設計流量28立方米∕秒,主要用於排澇和灌溉。 [3] 
紫荊河 起源本縣三春集鎮劉小川村西的黃河堤溝,流經春亭、太平莊、紫荊、荊台集、龍山集,在楊樓出境,於牡丹區解元集東入東魚河北支。由於水系調整,紫荊河在小井鄉紫荊村西北入東魚河。東魚河以上為上段,長18.5公里,流域面積63.7平方公里。東魚河以下為下段,縣境內長8公里,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設計流量 34 立方米/秒。 [5] 
沙窩河中段 開挖於1965年,1979年進行了治理,該河上起齊王集,流經沙窩、劉口、滿城、魚沃,從袁旗營東流入東魚河北支,長15.6公里,流域面積67平方公里,比降1∕5000,設計標準三年一遇。 [3] 
七里河南支:建國後,人民政府對七里河曾進行多次疏浚治理。七里河原是趙王河一主要支流。從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隨着水系調整、排水系統的建立和完善, 將原七里河及其南北支佔去和截為多段。 1958年至1959年黃萬運河(東魚河北支)的開挖,把七里河南支截為兩段,其南 段入東魚河北支為其支流,稱南七里河。1966年至1977年開挖治理洙趙新河,又將北七里河截斷和部分佔去。1975年開挖治理安興河,佔去了原七里河河段,原七里河南支、東魚河北支以北為安興河支流,仍稱七里河南支。原北七里河被洙趙新河截斷和佔去後,隨着其他河道的開挖治理,已不復存在。1985年的七里河南支, 南起東魚河北支新劉莊處向北至嶽趙莊入安興河。 全長11.9公里,流域面積65.8平方公里,有配套橋l座。 [1] 
賈河:起源於東明縣郝寨,流向東北至菏澤市呂陵鎮楚莊入東魚河北支。全長34.5公里,流域面積158平方公里。境內從菏東邊界至楚莊入東魚河北支,長6.2公里,流域面積8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橋4座、閘1座。1970年冬,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進行治理。底寬10米,邊坡1:3。 [1] 
南七里河:起源於東明縣紫荊莊,流向東北,至菏澤市解元集鄉郭莊寨入東魚河北支。全長23.2公里,流域面積73半方公里。境內由二郎廟鄉翟莊入境至郭莊寨入東魚河北支,長13.2公里,流域面積43.4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10座,其中橋8座、閘2座。 建國前,該河為境內主要河流之一。建國後曾多次治理,1959年開挖黃萬運河將其截斷以後,為黃萬運河(東魚河北支)支流。1963年11月曾進行清淤疏浚,1970年冬,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治理,底寬10米,邊坡1:3。完成土方45萬立方米。 [1] 
沙河:起源於東明縣油屯,流向東北,至菏澤市解元集鄉侯莊寨入東魚河北支。 全長22.5公里,流域面積61平方公里。境內自菏東邊界至侯莊寨長20.5公里, 流域面積39.4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12座,其中橋11座、閘1座。1970年冬,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治理,底寬6米,邊坡1:3。 [1] 
刁屯河:起源於大黃集鄉劉三門寨,流向北,至解元集鄉紙坊入東魚河北支。全長23.6公里,流域面積78.3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23座,其中橋20座、閘2座、涵1座。 此河原為1960年為解決馬嶺崗、王浩屯2公社的汛期排水而開挖的一條排水溝,深2~3米,底寬2米,邊坡1:2。1971年春,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遊洪標準擴大治理,流量33立方米/秒。兩次治理共動土方181.1萬立方米。 [1] 
金堤河:起源於王浩屯鎮皇甫莊,流向東,至金堤折向北,沿老趙王河故道至佃户屯鄉孔樓西,折向東北至後崔寨北入東魚河北支。全長22公里,流域面積230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21座,其中橋20座、閘1座。 金堤河於1978年冬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開挖治理,平均底寬7.5米,邊坡1:3,比降1/5500。堤內腳距62.5米,設計流量48立方米/秒。 該河為一高水河道,接截上游來水,使其不得侵入境內窪地,將境內大片窪地變為絕對上游,從而解決了東魚河北支以南幾處窪地的澇災。該河完成投資61.67萬元,動土方95.75萬立方米,工日34.93萬個。達到了3年一遇除澇和20年一遇防洪標準。 [1] 
王秀生河:起源於王浩屯鄉彭樓,流向北,至王秀生莊折向東北經何樓鄉至佃户屯多孔樓西人金堤河。全長14.5公里,流域面積48.1平方公里。配套建築物有橋6座、閘l座。 建國後首次治理時,因指揮部設在王秀生莊而得名。後於1956年、1958年、1962年,又分別進行疏浚清淤。1965年6月,下游改道,由原王堂向北至黃莊東人東魚河北支改為向東北至佃户屯鄉後崔樓北入東魚河北支。攔截了卞廟窪的上游來水。1978年,按3年一遇除澇標準進行治理,底寬10米,邊坡1:3。 [1] 
店子河;起源於定陶縣趙官府,流向東,至蔡莊折向北沿菏定邊界至吳燈廟入東魚河北支。全長17公里,流域面積96平方公里。境內自張樓東至東魚河北支長6公里, 流域面積21.8平方公里。 配套橋1座。曾分別於1966年和1971年兩次治理。達到了3年一遇除澇標準。 [1] 
店子河,位於定陶縣西部,為西南—東北流向。該河原是洙水河上游,1960年截為萬福河支流,1971年成為東魚河北支支流。上游起於力本屯鄉大趙家西南地,流經張灣鄉、鄧集鄉店子窪,至遊集鄉吳登廟西入東魚河北支,全長16.2公里,流域面積90平方公里。該河原發源於店子窪,故得名店子河;1971年,取“農業學大寨”之意,改名大寨河;1978年,恢復原名店子河。該河河口寬34米,河底寬3—9米,河底高程44.5—48.3米,河深3.6米,邊坡1:3.5,比降1/970—1/8000,最大流量58.8立方米/秒。 [6] 
仿山河,古代為菏水上游,近代為中渠河上游,建國後為萬福河上游。1960年開挖新萬福河,截斷老萬福河,上段改稱仿山河,成為新萬福河支流,後歸入東魚河北支。該河源於鄧集鄉姜莊北,穿菏曹運河,經仿山、孔莊至裴河西入東魚河北支,全長10公里,流域面積46平方公里,河底寬3—4米,河底高程43.5—44.5米,邊坡 1:2.5,比降1/10000。 [6] 
定陶新河,是1958年新開挖的河道,上游源於曹縣黃水口,東北行,截斷新衝大河、南坡河,於鄧莊南入萬福河,因流經定陶城北,故名定陶新河。1967年開挖東魚河,定陶新河在馬集鄉李園被截斷,上段入東魚河干流,下段入東魚河北支,下段仍稱定陶新河。該河流經力本屯、馬集、鄧集、定陶、杜堂、東王店、黃店等鄉鎮,全長31公里,流域面積128平方公里。該河河口寬33米,河底底寬12—13米,河深3米,比降1/4500,防洪水位52.44米,防洪流量326立方米/秒。 [6] 
南渠河,古稱鐵渠溝,清朝康熙年間稱南渠河,1971年改稱東風河,1975年複稱南渠河。該河源於馬集鄉劉莊寨北,東經定陶、東王店、黃店3個鄉鎮,至姑庵鄉傅樓匯入東魚河北支,全長31公里,流域面積140平方公里,河口寬8—38米,河牀底寬3—7米,河底深1.5—3.5米,最大排洪量140立方米/秒。 [6] 
菏曹運河,是定陶縣1958年沿菏商公路新開挖的一條南北運河。該河溝通了定陶縣的南北水路,穿南坡河、南渠河、定陶新河、氾陽河、店子河等中型河流,南與東魚河接通,北通東魚河北支,可使東魚河南水北調,東魚河北支北水南引,使全縣形成機動靈活的水利排灌系統。該河全長17公里,流域面積393平方公里,河口寬23.5米,河底寬20米,河底高程45米,河深4米,比降1/10000,邊坡1:3.5, 最大流量110.1立方米/秒,防洪水位50米。 [6] 
南坡河 東魚河北支開挖後,原新衝小河上段截入東魚河北支,改名南坡河。1970年按三年一遇除澇,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了治理。自定陶馬集至成武王廟,全長38.6公里。成武境內長11公里,流域面積43平方公里,其支流古柳河在成武境內長2.8公里,流域面積7平方公里。 [10] 

東魚河北支治理開發

東魚河北支開挖於1959年11月, 當時準備引黃入萬, 藉以通航,故名“黃萬運河”。首次治理,出工11.5萬人,歷時70天,為菏澤治河史上出工最多的一次。1961年,疏浚楊店至成武邊界一段;1963年3月,根據範縣會議精神,自岔河頭至呂陵店一段廢渠還耕,恢復自然流勢。1965年進行第3次治理,從菏東邊界至菏定邊界,在東魚河北支中井挖子河。第4次治理是在1970年11月。這次擴大治理,按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平均底寬47米,邊坡1:30,比降1/9100,水深3.5米,堤內腳距190米,堤頂高3.3米,東魚河北支自1959年開挖至1970年共經過4次大的治理,總投資額3408.3萬元(其中包括建築物配套),總土石方4135萬立方米,總工日1495萬個。 [1] 
2003年10月29日~11月26日,按照菏澤市政府統一部署,牡丹區承擔了東魚河北支上起馬嶺崗鎮解元集橋西900米, 下至定陶縣保寧橋,長22.8公里的清淤任務。共做土方235.56萬立方米,投資1546.1萬元。 [2] 
東魚河北支:縣於1953年進行清淤治理,長度35公里。1956年4月,全縣出工3300人,治理長度8.5公里,完成土方86.7萬立方米,工日18.2萬個。1957年,全縣出工7500人,完成土方104.3萬立方米,工日38.4萬個。1960年,全縣出工1.58萬人參加黃萬運河施工,完成土方43.2萬立方米,工日30萬個。1962年定陶、菏澤、成武3縣出工對萬福河進行治理,治理長度60.9公里。定陶新河以上以3年一遇除澇標準治理,以下疏浚,以通過95立方米/秒流量為標準,定陶共出工4000人,治理長度9252米,完成土方26.48萬立方米,工日15.3萬個。1963年12月,全縣出工8200人,自鄧莊至牛小樓段復堤,復堤長度7.4公里,完成土方43.14萬立方米,工日13.7萬個。同時,對仿山河入口以上段退堤,定陶出工8200人,完成土方45萬立方米,工日14.5萬個。1970年,該河定陶境內吳登廟至張衚衕開挖通航河槽,全長6005米,全縣出工2萬人,完成土方141.7萬立方米,工日66.8萬個。1977年,對該河通航河段進行清淤治理,定陶治理長度2715米,完成土方16.2萬立方米,工日12.9萬個,國家投資10.5萬元,補貼糧食14萬公斤,煤174噸。 [7] 
東魚河北支 系1970年春冬兩季由菏澤、濟寧兩地區出工,按三年一遇除澇、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平地開挖的,並將萬福河上游大薛莊至王二寨長72公里接入,全長96公里,總流域面積為1443平方公里。縣內自大薛莊至王雙樓長24公里,流域面積122平方公里。 [10] 

東魚河北支橋樑涵洞

┃ 河渠名稱 │ 類型 │ 位置 │ 結構型式 │ 孔數 │ 孔徑 │ 修建年月 ┃┃ │ │ │ │ │ (米) │ ┃
┃ 東魚河北支 │ 節制閘 │ 袁旗營 │ 鋼筋混凝土井柱 │ 5 │ 3.5 │ 1971年2月 ┃
┃ 東魚河北支 │ 節制閘 │ 劉士寬北 │ 鋼筋混凝土井柱 │ 5 │ 3.8 │ 1971年2月 ┃ [4] 
裴河閘。1965年,由國家投資和地方自籌資金共計51.4萬元,定陶縣在杜堂公社裴河村北萬福河(今東魚河北支)上修建了定陶縣第一座大型攔河節制閘——裴河閘。位於杜堂鄉裴河村東北500米處,隸屬菏澤地區紅衞河(東魚河)管理處管理。該閘由菏澤地區水利局、定陶縣水利局和杜堂公社共同組織施工,於1965年興建,1966年春季竣工。該閘為井柱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河底高程閘前43.4米,閘後41.10米,全閘共17孔,總長65米,設計蓄水深3米,配汽—10級鋼筋混凝土排架橋,橋面寬6.5米,橋長65米,配10噸啓閉機17台,工程總投資51.4萬元。由於東魚河北支在治理過程中,河道加深,原閘設計已不適應,1971年,又對裴河閘進行改建,共完成土、石方6.13萬立方米,工日13.7萬個,投資50.5萬元。改建後的裴河閘仍為17孔,流域面積擴大到95.5平方公里,除澇水位上、下游分別為46.91米和46.41米,跨度(中—中)3.6米,淨跨2.9米,閘底高程42.41米,附近地面高程47.5米,堤頂高程50.5米,設計標準5年一遇流量為400立方米/秒,設計蓄水量216萬立方米。校核標準20年一遇,排洪量為752立方米/秒,防洪水位上、下游分別為48.8米和48.15米,蓄水深度4米。閘門型式由原來的平板螺桿式變為弧型螺桿式。裴河閘建成後,可供杜堂、保寧、遊集、陳集、半堤、孟海等鄉鎮10萬畝耕地灌溉用水,直接提水灌溉面積1.5萬畝。 [8] 
大薛莊涵洞 位於東魚河北支23.3公里,與老萬福河交匯處,1971年春修建。為單孔結構型式石墩鉿蓋板,設計流量10立方米/秒,孔徑尺寸(淨跨×墩高)為3×2米,地面高程44.1米,洞底高程40.60米,海漫高程38米,洞身長22.5米,除澇水位46.60米,防洪水位46.10米。 [8] 
陳窪涵洞 位於東魚河北支39.05公里處,在柳林河左岸,1972年興建。為3孔結構型式砌石拱,設計流量17.5立方米/秒,孔徑尺寸(矢高/淨跨×墩高)為1.25/2.9×2.9(米),地面高程47.8米,洞底高程44.30米,海漫高程42.04米,海底高程42.85米,洞身長17米,除澇水位47.05米,防洪水位48.80米。 [8] 
保寧涵洞 位於東魚河北支43.64公里處,在氾陽河左岸,1972年興建。為單孔砌石拱涵洞,設計流量4立方米/秒,孔徑尺寸(矢高/淨跨×墩高)為1.72/2.5×1.25(米),地面高程49.8米,洞底高程43.09米,海漫高程43.37米,海底高程43.71米,洞身長17米,除澇水位47.62米,防洪水位49.60米。 [8] 
楚樓閘 建於1977年,位於東魚河北支83公里處(汶上集鎮楚樓村北),結構形式為敞開式大跨度鋼筋混凝土水閘。重力式閘墩,採取預製混凝土箱框代替木模的施工方法,節約了木材,提高了工效。全閘10孔,每孔淨跨6米。中墩寬0.9米,縫墩寬1.4米,閘室長10.5米,為鋼筋混凝土倒拱底板,翼牆為空箱,聯拱式擋土牆,上下游砌石護底,護坡。閘門為鋼筋混凝土框架樑鋼絲網雙曲薄殼結構,工藝水平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成武縣首次採用。工程技術人員克服困難,精心製作,達到了設計要求。比鋼製閘門降低造價30%。機架橋系統採取預製安裝的施工方法。上設固定式電動捲揚機10台。經多年運用,管理方便,止水效果好。該閘設計指標:閘底板高程39.37米,河底高程40.62米,最高蓄水位43.37米,地面高程45.40米。設計蓄水量470萬立方米。主要工程量:鋼筋混凝土2556立方米,砌石4382立方米,工日9.7萬個,耗用鋼材71噸,木材114立方米,水泥1158噸。投資92萬元。配套工程:開挖引水乾溝兩條,總長26公里;建二級節制閘8座,其中友誼溝上2座,幸福溝上6座,均為砌石結構,灌溉面積7萬畝。 [11] 
東魚河北支西起東明縣西部黃河東堤王二寨村,向東流經東明縣城南部,菏澤市牡丹區南部,定陶縣北部,至定陶縣孟海鎮薛莊折向東南,進入成武縣境,於成武縣城東北的王李樓村(王雙樓村)匯入東魚河主幹。全長96公里,流域面積1443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
  • 1.    第二輯 河道治理  .菏澤市志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三卷 農 業   第三類 水 利[引用日期2022-02-03]
  • 2.    河流  .牡丹區志(1986~2005)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二類 自然環境    第四輯 水文[引用日期2022-02-03]
  • 3.    第一輯 地質地貌  .東明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一卷 地理  第二類 自然環境[引用日期2022-02-03]
  • 4.    第三輯 農田水利  .東明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二卷 經 濟  第四類 水 利[引用日期2022-02-03]
  • 5.    三、東魚河水系  .東明縣誌(1986--2005)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一編 區域 環境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五節 河 流[引用日期2022-02-03]
  • 6.    第一節 河流  .定陶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二篇 地理環境  第四章 水文[引用日期2022-02-03]
  • 7.    第一節 河道治理  .定陶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六篇 水利  第二章 水利工程[引用日期2022-02-03]
  • 8.    第二節 水閘建設  .定陶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六篇 水利  第二章 水利工程[引用日期2022-02-03]
  • 9.    第一節 地上水  .成武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二卷 自然環境  第三章 水文[引用日期2022-02-03]
  • 10.    第二節 東魚河水系治理  .成武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七卷 水利  第二章 河道治理[引用日期2022-02-03]
  • 11.    第二節 水閘  .成武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七卷 水利  第三章 涵閘[引用日期2022-02-03]
  • 12.    第二節 東魚河水系治理  .《成武縣誌》(1986~2005)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五篇 水利   第一章 河道治理[引用日期2022-02-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