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四湖

(淮河流域第二大淡水湖)

鎖定
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四個相連湖的總稱,但由於微山湖面積比其它三湖較大,習慣上統稱微山湖,位於山東省南部微山縣。全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1953年設置山東省微山縣管轄全部湖區水域。是山東省第一大湖,也是中國大型淡水湖泊之一。該湖屬淺水富營養型源泊,自然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葦、蓮等多種水生動植物,是山東省最重要的淡水魚業基地。沿湖工農業發達,工業以煤炭、電力為主;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糧油經濟作物為主,是魯西南的魚米之鄉。
2022年8月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通知,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8] 
2024年3月,水利部批覆南四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 [9] 
中文名
南四湖
別    名
微山湖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
面    積
1266 km²
所屬水系
京杭運河水系
庫容量
47億立方米

南四湖位置境域

南四湖位置及境域 南四湖位置及境域
南四湖是山東省最大湖泊,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6-25公里,周邊長311公里,最大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總庫容47億立方米。 [1] 
南四湖位於微山縣境,是南陽、獨山、昭陽、微山四個串連湖泊的總稱,因在濟寧以南而得名,為山東省最大的淡水湖。湖面狹長,中部較窄,南北長約126公里,東西寬約5~25公里,湖面面積1266平方公里。1960年,在昭陽湖腰建成二級壩樞紐工程,將全湖分為上、下兩級。上級湖湖面面積602平方公里,下級湖湖面面積664平方公里。 [1] 
南四湖水系涉及豫、皖、魯、蘇4個省32個縣市。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6~25公里,湖面1280平方公里,四周地面一般高程33米,湖底高程32.5~30米,洪水位36米時總庫容50.7億立方米。湖西防洪大堤全長130公里,江蘇省境內從姚樓河口至張谷山長79公里,其中上級湖21公里,下級湖58公里。 [2] 

南四湖形成變遷

南四湖在地貌上處於以鄭州桃花峪為頂點的黃河扇形平原,與魯中南山丘區西側的山前沖積洪積平原的接合地帶,這一地帶地勢相對低窪,為湖泊、沼澤的形成提供了地貌基礎。南四湖一帶是古泗水流經之地,據《隋書·薛胄傳》記載,“兗州(今山東兗州)城東,沂(今小沂河)、泗二水合而南流,氾濫為大澤”。説明至晚在隋代,在兗州以南低窪地區曾有湖沼分佈。元代於欽撰《齊乘》記載,在沛縣(今江蘇沛縣)東,泗水的左岸有山陽湖,亦名刁陽湖,其“湖東長七里,南闊一里,西十一里,北五里,周圍二十九里有奇”,“山東滕、鄒二縣水鹹匯於此,下與薛水合,自金溝口達於泗”。山陽湖後來演變為昭陽湖。至元末,濟寧以南又形成了孟陽泊,它後來演變為南陽、獨山兩湖。在昭陽湖以南,今之微山湖範圍內,也出現了赤山、微山、呂孟、張莊、郗山5個相連的小湖。1411年(明永樂九年),在疏通會通河的同時,為蓄水濟運,設置了昭陽水櫃。1433年(明宣德八年),興築昭陽、南陽兩湖大堤,為南四湖築堤之始。這説明濟寧至徐州間古泗水左岸的湖泊不斷擴展,有築堤的必要。1567年,開南陽新河後,新河將孟陽泊中分為二,西為南陽湖,東為獨山湖。1605年,河新運道建成,運道東移,赤山、微山、呂孟、張莊、郗山5湖,合為一個大湖,統名為微山湖。至此,徐州、濟寧間湖泊聯為一體,南四湖基本形成,成為京杭大運河重要調節水櫃,湖泊面積也逐漸擴大。 [1] 

南四湖水文特徵

南四湖湖盆呈淺平形,湖水不深,一般情況下,除京杭大運河湖區航道外,大部分湖區水深不及1米。最深處在微山島以南,水深3米左右。其它各湖最深處僅1.5米左右。據1957~1966年觀測資料統計,南四湖水温多年平均值為14.9~16.0℃,由南而北逐漸遞減。水温的年內變化與當地氣温變化一致,水温月平均最高值出現在7月,為28.2~28.5℃;月平均最低值出現在1月,為1.6~2.5℃(表3-8)。
南四湖水質一般較好,但隨着沿湖地區工業的發展和農藥使用量的增加,排放到南四湖的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逐年增多,湖水污染日趨嚴重,已對農業、漁業和生活供水造成很大影響。南四湖流域在歷史上是洪、澇、旱、鹼、蟲(蝗蟲)等自然災害十分嚴重的地區。建國後,對南四湖進行了大規模治理,相繼修建了二級壩韓莊樞紐工程,結合開挖大運河航道,修築了湖西大堤,擴寬加深了南四湖出口河道韓莊運河和伊家河。在湖西平原區,調整了河道,建成大、中型攔河閘19座;在湖東山丘區,修建了大、中型水庫9座,小型水庫290座。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南四湖由昔日的自然災害十分嚴重變成了蓄泄兼顧,具有一定防洪能力、經濟效益顯著的湖泊。
據1956~1977年同步觀測系列統計,南四湖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731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112毫米,摺合年徑流量為35.5億立方米;最小年徑流量出現在1968年,為3.66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在1964年,折算為92.96億立方米,為最小值的25.4倍。徑流的年內分配,一般汛期6~9月份的徑流量佔汛期徑流總量的60~70%,3~5月份徑流量僅佔年徑流總量的6%左右。
南四湖水源補給,主要來自流域內的河川徑流。1970年以後,湖西地區大量引黃灌溉,一部分引黃尾水注入南四湖。據統計,多年平均入湖年徑流量為37.4億立方米,其中來自江蘇、安徽、河南三省的水量為5.24億立方米。通過出口韓莊閘、藺家壩閘兩樞紐流出的水量,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07億立方米。
南四湖湖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774.9毫米,湖區水面蒸發量為898.7毫米,年蒸發量大於年降水量123.8毫米,摺合年水量為1.57億立方米。
建國後,南四湖最大洪水發生在1957年,入湖最大流量達10000立方米/秒,而出口泄量只有1300立方米/秒,大量洪水存蓄在湖中,湖水水位猛漲,南陽站水位高達36.48米,高出地面3米多,造成堤防潰訣,濱湖一帶一片汪洋,地面積水達60多億立方米,受淹面積1828萬畝。
南四湖入湖河流攜帶着大量泥沙,另外引黃尾水也將大量泥沙帶入湖區,據統計,多年平均年入湖沙量約680萬立方米,而由韓莊閘和藺家壩閘排出的沙量很少,因而大部分泥沙都沉積在湖內,致使入湖河流河口三角洲不斷增大,湖泊水深日益減小。據測算,平均每年湖泊容積減小約0.13%左右。 [3] 

南四湖主要支流

南四湖上游

南四湖承接蘇、魯、豫、皖4省32縣(市)來水,控制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其中山東省2.57萬平方公里。入湖河流53條,其中:湖東28條,為山溪性河流;湖西25條,為平原坡水性河流。山東省境內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東魚河萬福河洙趙新河梁濟運河、府河、泗河、白馬河、十字河及東魚河的3條支流(北支、南支、勝利河)共11條,流域面積3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20條。
南四湖水系主要河流情況表
河名
起訖
省內河長(公里)
省內流域面積(平方公里)
梁濟運河
自梁山縣路那裏村東,經汶上、嘉祥,至濟寧市任城區李集村入南陽湖
88
3306
趙王河
自鉅野縣沙土集南,經嘉祥至濟寧任城區陳莊西入梁濟運河
41.8
381
泉河
北泉河自汶上縣曹營西南流,至鵝河村匯南泉河,西南流至南旺入梁濟運河
42.8
626
湖東排水河
自東平縣老縣城北武家漫村,經梁山、汶上至嘉祥縣王場村入梁濟運河
48.8
312
老洙水河
自鉅野縣十里鋪,經嘉祥、濟寧任城區,於路口村南入南陽湖
48.5
571
洙趙新河
自東明縣穆莊,經菏澤、鄄城、鄆城、鉅野、嘉祥、濟寧任城區至微山縣侯樓入南陽湖
140.7
4200
鄄鄆河
自鄄城縣左營西孫沙窩,至鉅野縣丁莊入洙趙新河
46.6
975
三分幹河
自鄄城縣北王君,至鄆城縣鄭營入洙趙新河
43
313
箕山河
自鄄城縣城南,至箕山村東入鄄鄆河
33
365
鄆巨河
自鄆城縣李統莊,至鉅野縣於樓閘入洙趙新河
47.9
986
安興河
自菏澤市佃户屯,經定陶,至鉅野縣毛官屯入洙趙新河
41.5
360
洙水河
自菏澤市引黃抗旱溝何莊倒虹吸,於安興鎮西入洙趙新河
55.0
450
萬福河
自定陶大薛莊南,經鉅野、金鄉、魚台,至濟寧任城區大周莊南入南陽湖
77.3
1283
老萬福河
自金鄉縣劉堂壩,至魚台縣吳坑村入南陽湖
33.0
563
北大溜
自金鄉縣關帝廟村,至濟寧任城區呂王樓村東入南陽湖
28.8
380
東魚河
自東明縣劉樓,經菏澤、曹縣、定陶、成武、單縣、金鄉,至魚台縣西姚村北入昭陽湖
172.1
5323
北支
自東明縣王二寨,經菏澤、定陶,至成武縣王雙樓東入東魚河
96.0
1443
南支
自曹縣白茅集西,經曹縣,於定陶縣老張莊入東魚河
52.4
1239
勝利河
自曹縣太行堤水庫六庫,經成武,至單縣劉珂樓入東魚河
66.3
1224
黃白河
自曹縣梁堤頭東石香爐,至單縣白莊入勝利河
44.2
412
團結河
自曹縣劉堂,至成武縣小麥青集入東魚河
39.2
395
復新河
源出安徽省碭山縣,經江蘇省豐縣,至山東省魚台縣華莊南入省境,在西姚村南與東魚河平行入昭陽湖
8.3
459
太行堤河
自單縣流水口,至江蘇省豐縣李樓閘入復新河
47.0
377
黃河故道子河
自河南省蘭考縣進入山東曹縣,於單縣張河崖流入安徽省碭山縣
91.0
381
洸府河
自寧陽縣泉頭村,經兗州,至濟寧任城區石佛入南陽湖
75.0
1367
泗河
源出新泰市太平頂山西麓的上峪一帶,經泗水、曲阜、兗州,至濟寧任城區辛閘村南入南陽湖
159
2366
小沂河
源出鄒城鳳凰山北麓,經泗水、曲阜,於兗州金口壩入泗河
58.0
647
白馬河
源出鄒城白馬泉,經曲阜、兗州,於微山縣魯橋鎮九孔橋入獨山湖
60.0
1099
城河
源出鄒城鳳凰山南,經滕州,於微山縣時口村入昭陽湖
81.0
912
大沙河(湖東大沙河、北沙河)
源出鄒城香城以北山區,經滕州,於微山縣留莊鎮入獨山湖
64.0
535
十字河
西源出棗莊市山亭區柴山前,東源出滕州米頂山,東、西兩支在滕州海子匯流,南至官莊北又分兩股,西股新薛河至微山縣南莊東入微山湖;東股薛沙河至微山縣南壩村入徽山湖
89.3(西源至新薛河入湖)
1444
[1] 
江蘇省境內,微山湖西水系,包括徐州銅山區北部和豐縣沛縣全部,面積3382平方公里,自西向東排水入湖的河道主要有復新河大沙河、沿河、鹿口河鄭集河、姚樓河、楊屯河等。
復新河,源於安徽碭山縣,東北流經江蘇省豐縣、山東省魚台縣注入上級湖,全長75公里,有11條支流,流域面積1812平方公里。
大沙河,南起豐縣和安徽省碭山縣邊界二壩附近,向北流經沛縣,於龍固程子廟注入上級湖,全長61公里,彙集豫、魯、皖三省廢黃河灘地1685平方公里來水入上級湖。
沿河、鹿口河、鄭集河等自東向西排入上級湖。
不牢河,自藺家壩閘南流,至孟家溝穿津浦鐵路,轉向東流入中運河,全長71.2公里,流域面積763平方公里。 [2] 
黃河故道,從民權壩窩流經寧陵、商丘、虞城入安徽碭山境。黃河故道商丘縣部分在縣境北部,東西流向,與山東省曹縣以河心為界,它的南堤在本縣境內,長31公里,平均高出地面10米,基寬平均50米,頂寬平均12米。堤內是黃河夾帶泥沙沖積而成的廢黃河高灘地,人民羣眾遷居於此,繁衍生息,開荒種地,形成了現在的堤北村莊。黃河故道自民權縣後張貢莊東北流入商丘縣境,經孫福集、李莊、道口、劉口4個鄉,境內河長40公里,流域面積為134平方公里。
朱劉溝,位於縣境北部黃河故道高灘地上,源出民權縣王莊寨鄉王子樹村西,沿故道南堤北坡窪地東南流,經寧陵縣境至楊窪村西進入商丘縣境,流經謝集鄉的三里村、宋莊,孫福集鄉的馮莊、潘劉莊,至張壩子村東北入黃河故道本幹,全長31.75公里,流域面積137.8平方公里,境內長16.8公里,流域面積52平方公里。
喬鄭溝,位於縣境西北部,黃河故道高灘地上,源出民權縣王莊寨鄉喬集村東,東南流至大徐莊入商丘縣境,穿過孫福集鄉中部至劉李坑村東入朱劉溝,全長12.3公里,流域面積32.3平方公里,境內長8.8公里,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 [4] 

南四湖下游

韓莊運河,是1593年(明萬曆二十一年)所開河運道的一段。該河上起微山湖韓莊閘出口,東流經棗莊嶧城區台兒莊區,至陶溝河口入江蘇省境,下接江蘇中運河,全長42.5公里,流域面積1828平方公里。
伊家河,西接韓莊鎮西伊家河節制閘及船閘,與微山湖相通。伊家河與韓莊運河並行東流,在台兒莊鎮西南河上莊入韓莊運河,全長34公里,流域面積327平方公里。伊家河亦為南四湖重要的排洪河道,同時伊家河在微山湖出口至河上莊段,代替韓莊運河成為航運河道,溝通了南四湖與江蘇中運河的航運聯繫。 [5] 
韓莊運河、伊家河和不牢河

南四湖治理開發

南四湖是南陽、昭陽、獨山、微山4湖的總稱。除獨山湖因有運河相隔有明顯湖界外,其他3湖均無明顯湖界。元、明、清各代均用以蓄洪濟運。
南陽湖:是南四湖中最北的一湖,南接昭陽湖。1433年(明宣德八年)築湖堤後,至清代無大治理。1931-1932年,廂修湖埝。連同昭陽湖共廂修魚台濟寧兩縣湖埝82公里,完成土方63萬立方米。
昭陽湖(又稱“刁陽湖”、“山陽湖”):位於南陽湖與微山湖之間。1411年(明永樂九年)重開會通河後設為“水櫃”,1429年(宣德四年)築湖堤。1503年(弘治十六年),修築湖堤30裏。1572年(隆慶六年)和1724年(清雍正二年)修建湖堤。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冬,建昭陽湖12座單閘。1931-1932年,廂修南陽湖、昭陽湖湖埝82公里。
獨山湖:位於南陽湖和昭陽湖以東,明代開挖南陽新河後蓄積山水成湖。1567秋(隆慶六年),建靠新運河石堤30餘里。1724年(清雍正二年)和1729(雍正七年)修築湖堤。自此,至民國期間沒有進行大的治理工程。
微山湖:在南四湖中形成最晚,是由明末清初的赤山、微山、呂孟、張莊、郗山等湖連成一起而成。因此,其治理工程主要是在清代以後。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建官路口臨湖面大石工,長約一里半,建韓莊閘上下湖面大石工長2.8裏。1736-1795年(乾隆年間),建吳家橋及葛墟店兩處湖面大石工,總長6裏,建湖西岸壩工及湖口滾水石壩,建湖口閘。1868年(同治七年)建張孤山西石閘,蓄泄微山湖水。
現南四湖湖形狹長,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6-25公里,周邊長311公里,最大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總庫容47.31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30.2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1.2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水量為12.73億立方米。是山東省最大的湖泊,也是全國十大湖泊之一。
南四湖承接魯、蘇、豫、皖4省30縣(市)、53條入湖河道的來水。流域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入湖河流有東魚河、萬福河、洙趙新河、梁濟運河、府河、泗河、白馬河、大沙河、復新河等9條。建國後,為減輕南四湖流域洪澇災害,開發利用南四湖的水資源,對南四湖進行了大規模治理。
南四湖治理,是一項以防洪為主,灌溉、航運、供水、水產養殖等多目標的綜合治理工程。1957年大水,南四湖流域遭受毀滅性災害,湖區泄洪不暢,韓莊運河出口泄量太小,是兩項主要原因。南四湖治理對防洪的要求是:儘量降低南陽湖水位,以減輕濱湖地區的洪澇災害;儘量縮短洪水在湖內的滯留時間,以便使湖西及濱湖地區儘快恢復生產。山東省要求的防洪標準是,當遇百年一遇洪水時,南陽湖水位不超過37.0米(配合擴大韓莊運河出口泄量、湖內治理等措施)。但迄今尚未確定。 [3] 

南四湖水壩涵閘

二級壩橫跨在南四湖湖腰上,由溢流壩(堰)、攔湖壩各一道,節制閘4座,船閘1座組成,東西一字形排布,全長7.36公里,將南四湖分為上、下兩級湖。
攔湖壩、溢流堰、第一節制閘工程,按濟寧專區建設規劃(草案)的設計指標,由山東省濟寧專區南四湖治理工程指揮部組織施工。1958年10月開工,1960年5月竣工。土方工程金鄉、魚台、微山縣民工完成,民工最多達3.8萬人。建築物工程由省水利廳第一安裝隊承建,啓閉機和閘門等由省冶金安裝公司安裝。
攔湖壩為均質土壩,長4010米,平均壩高6.5米,頂寬10米。溢流堰底寬300米,上口寬370米,頂長(順水流方向)10米。堰頂為混凝土面,下游面33米高程以下為漿砌塊石以防沖刷。第一節制閘(紅旗一閘),共39孔,每孔淨寬6米,閘室長14米,閘門高4米,原為木面板,後改用鋼面板。設計過閘流量4500立方米每秒。附汽-10公路橋,橋面寬6米,
以上3項工程共完成土方332萬立方米,砌石10.3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3.2萬立方米,投資1304萬元。
微山船閘(原稱曲房船閘),位於第三、四節制閘之間,為二級船閘。省交通廳工程大隊和微山縣共同組成船閘修建指揮部組織施工,1959年11月開工,1961年5月竣工。全長278.5米,其中上閘首長24.5米,下閘首長24米,閘室長230米,淨寬20米,最小水深5米。“人”字形鋼閘門,輸水廊道閘門為平面直升式鋼閘門。設計年通航能力為2000萬噸,一次可通過2×2000噸、總長224米的頂推船隊。共完成土方48萬立方米,砌石2.8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1.9萬立方米,國家投資515萬元。
第二節制閘(紅旗二閘)。因一閘和溢流堰位置偏東,影響流勢,泄量達不到設計要求,於一閘西700米處增建二閘,設計過閘流量3300立方米每秒。共55孔,每孔淨寬5米,總寬317.8米,閘門高3.5米,採用中轉軸自動翻轉平面鋼閘門。1967年3月開工,同年7月竣工。經運用閘門自動翻轉不靈,影響行洪。1985年2月,水電部治淮委員會批准改建。1985年5月改建工程開工,採用投資包乾和承包方式,改建工程主要是將閘門改成寬5.25米,高3.5米,鋼筋混凝土格梁、鋼絲網水泥平面板直升式閘門,改建閘墩、公路橋等。興建和改建,共完成土方28萬立方米,砌石1.2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1.2萬立方米,國家投資520萬元,其中改建工程投資355萬元。
第三節制閘(紅旗三閘)。由濟寧地區南四湖治理工程指揮部組織施工,1970年10月開工,1971年8月基本完工,該閘位於二閘西350米處,設計過閘流量4620立方米每秒,共84孔,每孔淨寬6米,總寬604.50米,閘門為鋼筋混凝土框架,鋼絲網水泥扁殼凸面擋水面板,寬6.4米,高4.5米。採用移運式啓閉機,雙吊點直升啓閉。
湖腰擴大與第四節制閘(紅旗四閘)工程。1972年12月,水電部批准山東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編制的《山東省南四湖湖腰擴大工程修正初步設計》,同意自東魚河口至沿河口長40公里進行湖腰擴大(含建第四節制閘),並增列二級壩魚道工程。全部工程核定投資11500萬元。
1972年4月16日,濟寧地區湖腰擴大工程指揮部組織開工。至1979年,完成第四節制閘建設和下級湖老沿河口以上9公里的河槽開挖。由於其它工程未實施,沒有實現湖腰擴大。因而第四節制閘成為建在田地之上的旱閘,沒有發揮作用。
第四節制閘共134孔,總寬982.05米,每孔淨寬6米。閘門寬6.3米,高4.5米,鋼筋混凝土框架,鋼絲網水泥扁殼凸面擋水閘門,單吊點直升式啓閉。設計過閘流量4600立方米每秒,共計完成土方49萬立方米,砌石2.8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5.5萬立方米,投資1228萬元。
南四湖二級壩樞紐工程,自1958年10月開工,先後完成攔湖壩,溢流堰,第一、二、三、四節制閘和船閘工程。共完成土方510萬立方米,砌石方18.4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4.4萬立方米,工日747萬個,共用鋼材4261噸,木材1.03萬立方米,水泥4.61萬噸,總投資4084萬元。
為有利於二級壩樞紐工程順利泄洪,1975年開始用挖泥船疏挖第一、二、三節制閘以上至水圍子的閘上引河。長5.3公里,底寬50-500米。
閘下游引河分東西兩股,東股引河自第一和第二節制閘向下經大卜灣以東,南莊以西至新薛河入湖口東南,全長26.9公里。1967年曾用人工自北而南開挖長5.3公里,底寬50至500米,自1971年7月始,又由水電部第十三工程局用挖泥船,按底寬320米開挖,至1978年8月完成。累計完成土方量2501萬立方米,投資3724萬元。
西股引河規劃路線,自第三節制閘下起,向西南接湖腰擴大深槽,沿河口以下沿京杭運河至鹿口河口,再折向東南至深湖,全長25.8公里,分3段,長度分別為3.95公里、9.35公里、12.5公里。1979年以前完成了西股引河中段工程,長9.4公里,底寬300米。 [6] 

南四湖湖堤莊台

(一)湖堤修築
湖西大堤:1958年3~6月由濟寧專區南四湖治理工程指揮部組織民工5萬人,修築湖西大堤。湖西大堤自南陽湖北端石佛至微山湖南端的藺家壩,全長131.45公里,其中,山東省境內自石佛至昭陽湖劉香莊長53.8公里。堤頂寬6米,共完成土方473萬立方米,投資136萬元。
湖東堤:1958年修湖西堤的同時,修築了自石佛至白馬河長30.8公里的南陽郗東生產堤。1964年,上級湖濱湖稻改蓄水後,沿湖羣眾北自界河左岸,南至湖山,沿33.5米等高線,分段修築了長66公里的生產堤。郗山至韓莊長11.6公里尚無堤防。1966年,由微山、鄒縣組織民工培修南陽湖東堤,同時,修築南段自趙莊至常口一段生產堤。湖東大堤設計方案正在審批中。
(三)湖內莊台建設
南四湖有漁湖民15萬人,其中湖內居住7萬人。原來在湖內居住的漁湖民,大多居住在高程35.5-36.5米的矮小莊台上,不但居住擁擠,而且夏受洪水、冬受冰凌的威脅。為做好漁湖民的安置工作,1979年10月,水利電力部十三工程局用挖泥船試築莊台。1982年6月,水利電力部批准在湖內修建莊台30個,總面積280萬平方米,安置漁湖民6.8萬人。設計台頂高程:上級湖38.00米,下級湖37.80米。土方量2600萬立方米,總投資7300萬元。1982年春,莊台建設工程正式動工,分別由水利電力部十三工程局一分局、山東省治淮南四湖流域工程指揮部疏浚隊等單位承包,用挖泥船施工。1984年10月,淮委批准山東省水利廳包乾莊台建房工程,核定總投資7850萬元,定於1993年全部完成。截止1985年底,已竣工並驗收的有沙堤子、馬口、羊莊和曹樓4個莊台,已完成尚未驗收的有徐營房、滿口、仇海3個莊台,正在施工的有12個莊台。 [7] 

南四湖航道航運

1958-1959年間,北自梁濟運河入湖口,南至藺家壩,結合修築南四湖湖西大堤,開挖運河航道126公里。
京杭遠河湖內航道全長176公里。梁濟運河入湖口至二級壩沿西堤臨湖面航道長68公里,底寬45米,底高程29.8米,可通航100噸級船舶,為二級航道(現淤為六級航道)。二級壩以南分為東西兩支,西支自微山船閘沿西堤臨湖面南至藺家壩,長58公里,可通行50噸以下的小船。東支自微山船閘轉向東股引河至韓莊,長50公里,底寬20~30米,水深3米,可通航100噸級的船舶。
除京杭運河航道外,湖內還有一般航道352.5公里。其中,180.5公里的航道,可通航100噸級船舶;172公里的航道,可通航50噸級的船舶。 [7] 

南四湖水量分配

2024年3月,根據國務院授權,水利部批覆了《南四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方案》明確了多年平均及不同來水頻率條件下,流域可分配水量及相關省份的水量分配份額;同時明確了主要斷面最小生態水位控制指標。 [8] 
參考資料
  • 1.    山東省志 水利志 第一卷 水系、水資源與水旱災害  第一類 水系   第三輯 淮河流域片水系    一、南四湖水系
  • 2.    江蘇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江蘇省志:水利志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09 :28 .
  • 3.    山東省志 自然地理志 第三卷 水文  第二類 湖泊   第一輯 南四湖
  • 4.    商丘縣誌 第三編 地 理 第五章 水 文 第一節 河 流
  • 5.    山東省志 自然地理志 第三卷 水文  第一類 河流   第三輯 淮河水系    四、韓莊運河
  • 6.    山東省志 水利志 第二卷 河道治理  第二類 魯西南平原河道及南四湖治理   第五輯 南四湖治理 一、二級壩樞紐及湖腰擴大工程
  • 7.    山東省志 水利志 第二卷 河道治理  第二類 魯西南平原河道及南四湖治理   第五輯 南四湖治理 湖堤、航道、莊台工程
  • 8.    山東省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印發  .山東政事.2022-08-10[引用日期2022-08-10]
  • 9.    水利部批覆南四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  .中國新聞網.2024-03-21[引用日期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