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明王陵

鎖定
東明王陵位於朝鮮首都平壤力浦區域的龍山裏,是高句麗(公元前37─公元668)的建國始祖東明王朱蒙的陵墓。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東北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當時的高句麗人崇拜建國始祖“東明王”,把他視為神,死後為他修築了宏偉堅固的陵墓,誠心祭祀他。
東明王陵本來位於“國內城”,即今日中國吉林省的集安市。高句麗建國之後,高句麗國力日益強盛,不斷向南方擴大領土。公元427年把首都遷移到平壤市時,原葬於國內城的東明王陵也遷葬於平壤。
由於北朝鮮政府國實行朝鮮民族文化遺產保存政策,在1993年5月改建此陵。
中文名
東明王陵
外文名
Tomb of King Tongmyong
位    置
平壤中心25公里的力浦區龍山裏
修建時間
建於5世紀初
改建時間
1993年5月14日
面    積
220多公頃
組    成
王陵區、定陵寺區和臣陵區

東明王陵簡介

坐落於西距平壤中心25公里的力浦區龍山裏。建於5世紀初
東明王陵
東明王陵 東明王陵
,高句麗遷都於平壤時移葬於此地。
東明王陵於1993年5月14日,在高朱蒙(東明王之本名)誕辰2,291週年之際改建。
王陵展現了具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強盛大國的古老風采。佔地面積為220多公頃,由王陵區、定東明王陵陵寺區和臣陵區組成。
王陵區有東明王陵改建碑、陵門、陵墓、文武官石雕和陵堂等。陵墓是基石築成的台基上堆土而成的。台基一面長32米,陵墓總高11.5米。陵堂裏有壁畫,在9個牆壁,描寫了22個題材。定陵寺區以8角7層石塔為中心,由重門、普光殿、龍和殿、極樂殿組成。8角7層石塔位於由迴廊圍着的院子正中。
王陵西400米的地方有一片珍珠蓮池,是建造東明王陵時為點綴周圍景色而興建的人工湖。

東明王陵建築

現時的“東明王陵區”由“王陵”、“定陵寺”、“東明王陵改建紀念碑”和周邊的“遊園地”構成,佔地面積達220平方公頃
東明王陵圖片 東明王陵圖片
東明王陵圖片
1.整個“王陵區”可以分為“陵門區”、“祭堂區”和“墓區”。
2.陵門前院右側立着“東明王陵改建紀念碑”。門內是“祭堂區”,左側祭堂由前廳、走廊、祭室組成。祭堂牆上有有關高朱蒙誕生、宣佈高句麗國成立、高句麗 的風俗、尚武風氣、高朱蒙出征、高句麗軍事威儀等20多個題材的近30幅壁畫。祭堂生動地表現了高句麗的建國史和它的威儀。
3. 祭堂區右側有高麗明宗23年(公元1193年)刻上了高麗的著名詩人:李奎先生寫的“高句麗始祖東明聖王碑”和李朝世宗14年(公元1432年)立的“高句麗始祖東明王記績碑”。這些碑較詳細記述了與“東明王”的誕生、活動和逝世有關的內容及其年代。高句麗始祖東明聖王記績碑上記述瞭如下內容∶“解慕漱之子朱蒙南下,在卒本建立高句麗國,制定官職。”當時他22歲,時為距建此碑1708年前。可見高句麗建國是公元前277年。
東明王陵圖片 東明王陵圖片
4. 經過“祭堂區”,拾級而登就是“墓區”,一眼望得見富有古典美的高句麗文武官雕像等各種“石雕”和雄偉的“王陵”。“王陵”外形為四角形,往上漸窄,呈去頭的四稜錐,墳頂為圓形。用大石塊築“基壇”,上面築了高碩的墳山。“基壇”一邊長32米,高11.5米。
5.陵前有球形石墊上的石制祭桌,左右立着象徵高句麗人勇敢性的石虎。“王陵”前左右拐角處有“望柱石”和“石燈”。
定陵寺:“定陵寺”是在遷葬時建立,改建時復原,有“中門”、“塔”、“普光殿”、“極樂殿”和“龍華殿”。迴廊環繞,佔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

東明王陵東明王朱蒙

朱蒙,又稱東明、鄒華、眾解等,生於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北夫餘人,朱蒙本是北夫餘的一位王子,其母叫柳花,傳説是河伯的女兒,後為夫餘王的婢女。
東明王陵 東明王陵
關於朱蒙降世,許多史料都有神話般的記述。一日,柳花“為夫餘王閉於室中,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後生一卵,“大如五升,夫餘王厭惡大卵,先後把它丟給狗和豬,狗豬不吃;又把它扔在路上,“牛馬避之”;拋在荒野,羣鳥又以羽毛呵護。夫餘王又用刀割,“不能破”。無奈,只好還給了柳花。柳花把它放在暖處,“有一男破殼而出”,這個男兒,便是朱蒙。這則似乎荒誕的神話,實際上反映了高句麗人對日神的崇拜。
朱蒙幼時便善於狩獵,“年甫七歲,巋然異常,自作弓矢射之,百發百中”,表現出了非凡的射技本領。朱蒙一詞,便是夫餘語言的音譯,意即善射。夫餘王有七子,常和朱蒙在一起遊戲,此試射技高低。然而他們的技能全不如朱蒙,朱蒙因此遭到嫉恨。長子帶素認為“朱蒙非人所生,將有異志”,請求夫餘王除掉他,免生後患。
朱蒙庶出,故而得到了“非人所生”的歧視。夫餘王未聽帶素之言,但卻給了朱蒙一個微賤的活計,讓他餵馬。朱蒙很有心計,特意將駿馬減食,讓它消瘦,反把一些笨馬喂肥。國王不察,挑選肥馬自乘,瘦馬給了朱蒙。
一次,國王舉行田獵,有意刁難善射的朱蒙,僅僅給了他一支箭矢,朱蒙箭矢雖少,射獲卻多,於是又引起了諸位王子和大臣的嫉恨,預謀殺害他。其母柳花暗中得知此事,偷偷地告訴了朱蒙,勸他快些逃走,並鼓勵他説: “以汝才略,何往而不可?與其遲留受苦,不若遠適而有為。”朱蒙聽了母親的話,遂與夫餘人烏伊、摩離、陝父三人逃出北夫餘,向東南奔走。
東明王陵 東明王陵
途中,一條大水橫阻了去路,追兵在後,“浴濟無樑”,朱蒙於是向水神禱告,説:“我是日子,河伯外孫,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濟?”於是魚鱉並出,搭起了一座浮橋,朱蒙過河後,魚鱉突然消失,追兵無法渡過河去,只好作罷。魚鱉浮橋,顯系神話,卻反映了高句麗人信奉水神的宗教觀念。朱蒙所渡的大河,名叫淹滯水,又作掩施水、奄利水等,即今流經吉遼兩省的渾江
過河後,朱蒙和烏伊等三人來到一處毛屯谷的地方(今桓仁境內),遇見了穿戴不同的三人,一人穿麻衣,一人穿納衣,一人穿水藻衣,這三人可能代表着當地不同經濟形態的三個部落,麻衣者應以農耕為主,納衣者應以狩獵為主,水藻衣者應以漁業為主。朱蒙得此三人,非常高興,分另賜姓克氏、仲室氏、少室氏,並説“我方承景命,欲啓之基,而遇此三賢,豈非天賜乎!”於是根據三人特長,“各任以事”。
朱蒙又率領大家前行,來到卒本川(今桓仁下古城子),見此地“土壤肥美,山河險固”,於是準備立都,但未急於修建宮室,只在沸流水(今富爾江)旁結廬而居,國號高句麗。關於朱蒙建國之地,《魏書》等史籍作紇升骨城:“朱蒙至紇升骨城,遂居焉,號曰高句麗。”紇升骨城即今桓仁五女山城,它與卒本城(桓仁下古城子)都是高句麗早期城址,兩者均是高句麗創國初期的都城,高句麗國王平時居於平地上的卒本城,戰時則居於高山之巔的紇升骨城。
東明王陵 東明王陵
朱蒙建國當年,“四方聞之,來附者眾”。為了鞏固政權,朱蒙對周邊民族和部落開始征伐。首先,攘斥了鄰近的靺鞨部落,靺鞨退縮畏服,不敢進犯。一天,朱蒙忽見沸流水中有菜葉隨波漂下,猜知上流肯定有人,於是假作狩獵,前去尋找,果然找到了沸流國。沸流國國王松讓出來相見,對朱蒙説:“寡人居處偏僻之地,不曾見過君子,今日邂逅,不亦幸乎?但不知你從哪來此?”朱蒙回答説:“我是天帝之子,現在紇骨升城立都。”松讓欺他“立都日淺”,打算把高句麗納為屬下的附庸之國。朱蒙非常氣憤,兩人爭辯不已,於是進行射技較量,來決勝負,松讓最終不敵朱蒙,只好認輸。次年六月,“松讓以國來降”,被封為多勿候。朱蒙建國第六年十月,派遣烏伊、扶芬奴率兵北伐,攻打太白山東南荇人國,“取其地為城邑”。十四年十一月,又命扶尉伐北沃沮,“滅之,以其地為城邑”。通過一系列征討,朱蒙政權不僅行到了初步穩定,疆域也得到了拓展,為高句麗日後勢力的擴大,奠定了基礎。
朱蒙建國之初,未建宮室,待到國力稍強,便開始了營建。朱蒙三年春三月,“黃龍見於鶻嶺”,秋七月,青赤色的祥雲又“見鶻嶺南”,受此瑞兆的暗示,次年七月,“營作城郭宮室”,這座城郭,便是紇升骨城。
朱蒙十四年,其母柳花在夫餘逝世。夫餘王金蛙以太后禮安葬,又立神廟祭祀。十月,朱蒙遣使出訪夫餘,饋贈方物,報答夫餘王的恩德。
朱蒙在夫餘時,曾聚禮氏女為妻,生一子,名類利,後為高句麗第二代王。到卒本後,又娶一妻,生二子,名沸流、温祚,後南下建百濟國,皆在作為。
漢成帝鴻嘉二年(公元前19年),朱蒙逝世於卒本東崗,葬龍山,時年40歲。朱蒙死後,高句麗人在卒本川立廟祭祀,號始祖廟或東明王廟,後來的國王繼位後,大多前去拜謁。
東明王陵 東明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