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山陸橋

鎖定
依照海底地形數據,台灣海峽中有一條淺灘,從福建省東山島向東偏南延伸,經台灣海峽至澎湖列島,最後連接到台南。它曾是連接兩岸的“橋樑”,被人類學家稱為“東山陸橋”。(也稱為“海峽陸橋”)引 2009年,台灣海峽“東山陸橋”入選《中國國家地理》與中國地理學會聯合推出評選的三十項“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
中文名
東山陸橋
相關論證
海峽中發現古河道和陸相沉積物
提出者
林觀得
提出時間
1981年

東山陸橋陸橋由來

“東山陸橋”的概念是1981年由福建師範大學林觀得教授在美國世界海平面學術研討會上提出來的。 [1]  之所以稱之為陸橋,是因為淺灘曾經在過去某個時期出露海面,成為連接大陸台灣的“橋樑”。海洋地質資料顯示:淺灘的形成屬於由更新世不同時期的陸相堆積物組成,成為略高於海峽底部的台地。近180萬年以來,海平面下降超過40米時至少有7次,由此推斷“海峽陸橋”至少有7次出現。隨着全新世的到來,氣候已漸暖,海平面回升,台灣海峽逐漸形成。海峽陸橋在距今約8500年前才最後被淹沒於海底。

東山陸橋地理簡介

東山陸橋手繪示意圖 東山陸橋手繪示意圖
“東山陸橋”西起福建省東南沿海的東山島——南澳島附近的水下30米深的海底階地,向東延伸至海峽南部的台灣淺灘,再向東北,經澎湖列島而後直至台灣島西部的台南,東西長度近200公里。淺灘帶由四部分組成,即台灣淺灘、南澎湖淺灘、北澎湖淺灘和台西淺灘,平均水深約40米,最淺處僅10米。其東部在北澎湖淺灘與台西淺灘間,現為澎湖水道上游所分隔,深約60米。澎湖水道上游60米的深度有可能是近期切割成的,因為澎湖水道是黑潮支流的主流區,其底層流速很大。 [2]  淺灘南側海底坡度急劇下降;北側下降較緩,故成為台灣海峽海底的分水嶺,以北範圍屬東海大陸架組成部分;以南範圍屬南海大陸架組成部分。 [3] 

東山陸橋相關論證

東山陸橋發現古河道

首先是在海峽中發現古河道和陸相沉積物。海洋地質研究證實,在海峽東西兩側近岸分佈着兩級海底階地,第一級為-25~-36米,第二級為-10~-18米,這兩級海底階地是在海平面相對穩定時期形成的,標誌着不同時期的低海岸線。兩個階地都呈舌狀自西向東延伸,並與台灣淺灘相連接。除海底階地外,台灣海峽中還分佈着數條海底峽谷。這些峽谷是陸地上水系流入海峽,在海峽中發育的古河道,古河道的存在説明當時海水退出該區域,後來海平面上升才被埋入海底。埋入海峽的古河道有馬祖與長嶼之間的馬祖峽谷——是閩江向海峽延伸的一部分;南日島附近的南日峽谷——由木蘭溪延伸而成;大擔島附近的大擔峽谷——由九龍江延伸而成;台灣淺灘與南澎湖淺灘間的八罩峽谷——可能與九龍江有關;而位於海峽東南部的澎湖峽谷則是海峽中最深的峽谷,呈北西——南東走向,它可能彙集了閩台各峽谷水流,流向南海 [2] 

東山陸橋陸相沉積物

陸相沉積物指在陸地上暴露在陽光和空氣中形成的堆積物,這種沉積物形成的“海壟”被當地漁民稱為“線”,而常常打撈到化石的地方則取名“腳筒骨線”。“腳筒骨線”兩側通常存在陡坎,伴隨海底水流的作用,陡坎受到強烈衝擊,埋藏在該地層中的化石在水流的衝擊下,會因此而脱落至“海壟”之間的溝槽裏。 [3]  伴隨化石打撈上來的通常還有泥土和礫石等。礫石層發育於“東山陸橋”東端澎湖列島西南部海底,礫石多經磨圓;“東山陸橋”中部的台灣淺灘則分佈着1萬平方公里的中粗砂,中粗砂的形成條件是水動力較強,一般分佈在河流的中游或湖、海岸附近。泥土主要有紅土砂質粘土高嶺土和花崗岩風化物等,由此印證當時沉積時為海岸地帶或陸地上沉積環境。作為“東山陸橋”存在的最直接證據是海洋鑽探資料,八十年代在海峽的西部佈置了十六個鑽孔,其中有兩個鑽孔深度較大,達到上更新統中部地層,一個是819站,位於東山島——南澳島以東,屬台灣淺灘西緣,另一個是775站,位於金門島以東,屬海峽中部,兩個鑽孔柱狀巖芯古生物和粘土礦物分析表明,7—5萬年前存在陸相沉積物。 [1]  [2] 

東山陸橋發現化石

東山陸橋古生物化石 東山陸橋古生物化石
其次是“東山陸橋”的兩端發現人類化石和哺乳動物化石。1987年以來在海峽西部的東山島東南的兄弟嶼附近海底打撈出一件人類右肱骨化石,人類化石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人員命名為“東山人”,隨後相繼發現“海峽人”、“左鎮人”。而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2009年約20年間,福建東山博物館已從“萬福公”、出海漁民等處陸續收集哺乳動物化石3000多件。哺乳動物化石經鑑定有亞洲象、雙角犀、熊、野豬、梅花鹿、水鹿和水牛7種。海峽東部的潮湖列島附近海底,哺乳動物化石數量和種類更多,有諾氏古菱齒象、亞洲象、普氏野馬、梅氏四不像鹿、水鹿、楊氏水牛、水牛和猛獁象等等,動物羣組合反映的時代都是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動物化石驚人的一致以及保存和埋藏狀況表明這些哺乳動物原來就生活在那裏。而先人們更是早在萬年前就通過“東山陸橋”往來海峽兩岸。 [1]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