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坡三十二味

鎖定
東坡喜食鯿魚,曾有詩讚其味美。詩曰:“曉日照江水,游魚似玉瓶。誰言解縮項(鯿魚亦名縮項魴),貪餌每遭烹。杜老當年意,臨流憶孟生。吾今又悲子,輟筋涕縱橫。”他一到黃州,就對這裏的鯿魚產生了興趣,常與潘生(大臨)等垂釣江上,釣鯿野炊。當時如何烹製,現已無法知道,按現今黃州的傳統作法,用這種鯿魚紅燒、清蒸、油燜都可以,而且都味道鮮美。 [1] 
中文名
東坡三十二味
創造者
蘇東坡

東坡三十二味清蒸

原料:
鯿魚一尾(約重1000克),熟火腿,水發,淨冬筍雞油,豬油,雞湯,味精,紹酒,精鹽,胡椒粉,葱結,姜塊。
製法:
(1)將魚去鱗、鰓,剖腹去內臟,洗淨,在魚兩面剞花,撒上精鹽,盛入盤中。香菇(去蒂洗淨)和熟火腿切成薄片,互相間隔着擺在魚上面。冬筍切成柏葉形薄片,鑲在魚的兩邊,加葱、姜(柏松)和紹酒。
(2)鐵鍋置旺火上,下豬油燒熟,泌入蒸魚的湯汁,下雞湯燒沸,加入味精、雞油,起鍋,澆在魚上面,撒上胡椒粉即成。

東坡三十二味油燜

原料:
鯿魚一尾,豬肥膘肉,水發玉蘭片,豬油,芝麻油,味精,白糖,紹酒,醬油,紅辣椒,精鹽,小葱,薑末。
製法:
(1)將魚去鱗、鰓,剖腹去內臟,洗淨,在魚身兩面剞斜十字刀紋(每面剞五、六刀),用醬油抹魚身,醃漬五分鐘。豬肥膘肉、紅辣椒、小葱玉蘭片,都切成一寸長的粗絲。
(2)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燒至八成熟,將魚下鍋,用勺撥動翻面,待魚兩面炸成淡黃色時撈出。
(3)原炒鍋倒去餘油後置旺火上,放入肥膘肉、紅辣椒、小葱、玉蘭片,炒兩分鐘,至葱散發出香味時,再將魚下鍋,加入紹酒、薑末、醬油、白糖、味精、精鹽、清水、燜燒三分鐘,待魚汁漸濃,即移置微火上,加蓋燜八分鐘至魚已透味、湯汁濃稠時,再端鍋置旺火上,下豬油繼續燜二分鐘,起鍋盛盤即成。
此菜淡色有光澤,皮酥滑,肉肥嫩,汁稠濃,味鮮美,鹹甜中略帶辣味。

東坡三十二味紅燒

原料:
鮮鯿魚,水發玉蘭片,熟豬油,芝麻油,味精,白糖,濕澱粉,紹酒,醬油,葱花,薑末。
製法:
(1)將魚去鱗、鰓,剖去內臟洗淨,在魚身兩面剞斜十字刀紋(每面剞五、六刀)。玉蘭片切成薄片。
(2)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燒熱,把魚下鍋兩面煎黃,加入紹酒、薑末、醬油、精鹽、葱段、玉蘭片、清水等一起烹燒。
待湯汁燒沸後,移至中火上燒十分鐘至魚透味,再端鍋置旺火上,繼續燒至三分鐘,直到湯汁稠濃,即將魚起鍋,盛入盤內。
(3)將原炒鍋連湯汁置旺火上,下味精、白糖,用濕澱粉調稀勾芡,放入熟豬油,起鍋,澆在魚面上即成。
此菜色澤金黃,脂肪肥厚,肉質細糯,油潤爽滑,味道異常鮮美。

東坡三十二味東坡蒸豬頭

東坡《仇池筆記》載有煮豬頭頌:“淨洗鍋,淺著水,深壓柴頭莫教起。黃豕賤如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有時自家打一碗,自飽自知君莫管。”其中,還介紹了這樣一段故事:“王中令(即王金斌,後唐時太正人,宋初官拜安國軍節度,死後加封中書令),既平蜀,飢甚,入一村寺,主僧醉,甚箕踞(坐態不正,狂傲異常),公欲斬之,僧應對不懼,公奇之,公求蔬食,雲有肉無蔬,愧蒸豬頭,甚美,公喜,問‘止能飲酒食肉耶,尚有他技也(有無別的本事)’?僧言能詩,公令賦蒸豚,立成雲:‘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有藥的野嫩草)。蒸處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紅鮮雅稱金盤薦(金盤中陳列的蔬菜和看果),香軟真堪玉箸挑(用筷子一戳就爛)。若把羶根來比並,羶根自合吃藤條’。公大喜,與紫衣師號。”   [1]  這裏是説,把豬頭洗淨刮光,去骨,以鹽、姜等調料抹其四周,用芭蕉葉子裹住,入籠猛火蒸一、二小時,待熟後再用杏子醬淋一淋就可以吃了。
蒸豬頭的方法在北魏時的《齊民要術》上也介紹過:“取生豬頭,去其骨。煮一沸,刀細切,水中治之。以清酒、鹽、肉蒸。皆口調和(調味適當)。熟以乾薑、椒著上食之。”這與東坡介紹的方法是有些相同的。 現今黃州有醬汁豬頭肉,其作法與前説略同。
原料:豬頭一隻,淨重3000克,紹酒5.5克,精鹽0.5克,冰糖屑150克,白糖250克,糖適量,葱結50克,薑片、八角、紅曲粉適量。
製法:將豬頭放清水中,鑷去毛,刮洗乾淨。豬面朝下放砧板上,在後腦中間劈開,挖出豬腦,剔去骨頭,割下耳,去掉豬眼圈、淋巴肉、嘴唇、耳圈、鼻子。豬臉切成兩塊,下巴切成三塊,再放入大鍋內,舀入開水(淹沒為度),用旺火燒沸幾分鐘,撇去浮沫。放入竹箅墊底後,先將豬耳、嘴唇、鼻子,放在下面,然後把肉塊(皮朝上)排放在竹箅上面。再加紹酒、葱結、薑片、八角,蓋上鍋蓋,用中火燒約一小時後,加入糖色、紅曲粉,再蓋上鍋蓋,燒五分鐘,用小火燜至酥爛(約兩小時),加冰糖屑、白糖,待滷汁收稠時,鍋離火口,取出醬汁肉,皮朝上放在瓷盤中。食時切片後澆上滷汁即成(多餘的滷汁留作下次用)。 [2] 
注: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白糖50克,清水50克燒沸後,用鐵勺不斷攪動一、二分鐘,待水分炒至干時,移至微火上繼續攪動,下至呈紅黑色,見冒青煙時,倒入100克沸水,攪勻後起鍋即成糖色。

東坡三十二味東坡春鳩膾

東坡三十二味歷史資料

《東坡集》載曰:“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東坡謫居黃州期間,在城東開荒種地,於瓦礫中發現了他在家鄉愛吃的芹菜。這芹菜,就是蘄菜。鄂東各地都有這種菜,蘄春的“蘄”本為芹菜,因以“蘄”(芹)名縣。東坡就把他家鄉特有的春鳩膾的作法揀了起來。這就是取斑鳩胸肌肉,切成絲入豬油鍋,用旺火炒至半熟,再用芹菜段,加鹽,下醬油拌炒。如此便是“春鳩膾”。 [1] 

東坡三十二味春鳩膾

原料:
斑鳩胸脯肉,嫩芹菜,雞蛋清,白糖,濕澱粉,紹酒,豬油,胡椒粉,味精,精鹽,葱花,薑末。
製法:
⑴選用初春斑鳩胸脯肉放入清水盆中漂去血液、洗淨,用刀背將肉拍松,切絲盛缽,下紹酒、精鹽稍漬,以濕澱粉、雞蛋清拌勻。芹菜洗淨切成絲。
⑵炒鍋置旺火上,下豬油燒至五成熱,放入鳩肉炒散,呈乳白色時,倒入漏網濾去油。
⑶原炒鍋內留油50克,置旺火上燒熱,下芹菜絲稍炒散發出香味時,再放入鳩肉合炒,加薑末、白糖、味精、胡椒粉、葱花、滑炒兩分鐘,起鍋盛盤即成。
此道菜芹菜清香,鳩肉鮮嫩,是上乘野味佳品。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