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杭州市公益中學

鎖定
杭州市公益中學 [1]  創辦於1995年,是一所走讀的公辦初中,隸屬於杭州市西湖區教育局。學校位於西湖區文二西路698號,西溪濕地東側,現有28個教學班級,1300餘名學生,104位教職工。
學校圍繞“讓公益的孩子學並快樂着”的總目標開展工作。主張“先學做人,後學知識”,共建共享“相親相愛公益人”的親情文化,着力打造“做人第一、活教樂學” 兩大品牌,傾力推重“老師開心教書,學生快樂學習,家長陽光育兒”的育人理念。“快樂”是公益中學最大的特色和亮點。
學校致力於培養“品行正、情商高、身心棒、學業佳”的陽光學子。開展深受學生喜愛的公益大舞台、學生校長競選、大話《論語》、學軍學農、春秋遊、品菜會等活動,近三年,在全國、省市乒乓球、機器人、足球、書畫、戲劇、舞蹈等比賽中獲獎近200項。
學校教學質量穩居杭州市第一梯隊行列。探索“有情、有趣、有效”的課堂,編制適量的“三有”作業,形成“活教樂學”的教學風格。前三所、前八所重高上線率分別為40%、70%左右,2007年鍾雲嵐同學、2015年李家豪同學分別奪得杭州市中考第一名。
辦學理念:做有親情的好教育,育真性情的公益人
核心價值觀:樂觀大氣,相親相愛;踏實勤勉,活教樂學
學校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小學畢業生首選的熱點民辦初中之一。
2022年7月,轉為公辦學校。 [2] 
中文名
杭州市公益中學
外文名
Hangzhou Gongyi Middle School
創辦時間
1995年5月
辦學性質
民辦初中
所屬地區
杭州市西湖區
現任校長
潘志平
住    址
杭州市西湖區文二西路698號
學校文化
和諧大氣 相親相愛公益人
目標追求
讓公益的孩子學並快樂着
育人目標
品行正、情商高、身心棒、學業佳
學校精神
樂觀向上 奮發有為創一流
領導風格
心繫學校 服務師生 剛柔並濟
教師風格
樂教勤教 善教巧教 潤心為上
學生風格
樂學勤學 會學巧學 效率為先

杭州市公益中學發展歷程

三任校長合影 三任校長合影
1995年,依託杭師院附中(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創辦。
首任校長認為,教育是公益事業,應該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公益中學”因此得名,並確定了“學做人、學知識”的校訓。
歷任校長:殷鶯(1995年—2003年)、謝聯平(2003年—2007年),潘志平(2007年-)。
學校先後落址於杭州師範學院、浙江省商業幹部學校學院路杭州外國語學校、嘉綠苑小區等。
2011年完成辦學體制調整,正式獨立辦學。
2013年7月整體搬遷到文二西路698號。
2015年12月,經西湖區教育局批覆同意,成立杭州市公益中學教育集團。
創辦20多年來,歷經艱苦創業期、快速發展期、穩定成熟期,而今已步入品牌提升期。從2個班、108位學生、6位老師,而今壯大為一個擁有28個教學班、1300多位學生、100多位老師的大家庭。
2022年7月,轉為公辦學校。 [2] 

杭州市公益中學師資力量

杭州市首屆十佳校長潘志平
杭州市首屆十佳校長潘志平(3張)
96位專任教師中,有市級以上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等25人,區級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等30人。三四十歲的中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成為主力軍。40%以上的青年教師在區以上各類比賽中獲獎。王東昇、羅勤等老師在省、市各項教學評比中獲得優異成績。
杭州市首屆十佳校長潘志平,先後在5所學校任校長23年。有教育理想、工作充滿激情、全身心投入,富有親和力,被師生、家長親熱地稱為“阿潘校長”、“功夫校長”。被評為浙江省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首屆感動杭城十佳教師吳筠林,從教22年,富有愛心,講究方法,2005年接手“公益班”,2008年畢業時班上37名學生個個都考上了重點高中,人稱“小草媽媽”。被評為杭州市學生最喜愛老師、杭州市學科帶頭人。
近年來,不少老師在省市嶄露頭角,如省級優秀心理輔導老師陳琦、杭城陽光男教師最具親和力獎王曉巍、杭州市十佳德育課教師秦雪飛、叫得出全年級400多學生名字的“記名達人”潘裕法……他們是公益優秀教師團隊的縮影。

杭州市公益中學硬件設施

航拍校園
航拍校園(2張)
佔地106畝,綠化面積11760平方米。鬧中取靜,環境優雅,書香濃厚。
擁有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需求的設施設備。有標準的400米跑道田徑場

杭州市公益中學學校理念

我們做到關注學生的眼前和未來相結合共建共享和諧温馨的公益大家庭。想辦法幫助學生升入適合自己的高中,更動腦筋培養他們的優秀品德和良好情商;積極為他們一生的生活品質打好基礎,也注重讓他們在公益三年的生活有滋有味。
我們恪守“學做人、學知識”的校訓,始終把“學做人”放在第一位。重孝心、責任心培養,從“不帶手機進校園”、“我把左半邊留給您”等小事抓起,學會站在他人角度説話做事,培養品行正、情商高、身心棒、學業佳的優秀公益人。
我們主張“讓公益的孩子學並快樂着”,以活教促樂學。先讓學生喜歡老師,進而喜歡老師教的學科。按照“有情、有趣、有效”的標準提高課堂效率,佈置適量的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有發展後勁。

杭州市公益中學十大特色

(1)阿潘羹,親情從“胃”開始。每週四,孩子們都能吃到阿潘校長親自掌勺的“阿潘羹”,每次一出爐便被一搶而空;每學期,學校都會舉行品菜會,倡導“我吃什麼我來選”;過年前,學生都會領到學校按照孩子意願精心選擇的“分享大禮包”。
(2)親筆信,親情在真心有效的溝通裏傳遞。每個月,家長都會收到潘校長的親筆信,
學校特色
學校特色(12張)
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真誠聽取家長的心聲;每半個學期,校長、老師都會寫信“和孩子説説心裏話”,幫助孩子解答遇到的困惑,徵詢孩子們的意見。
(3)學生校長,親情在“尊重孩子”的願望裏實現。每一屆學生都通過層層競選,選出自己的學生校長。在學生校長的帶領下,形成“我的地盤我做主”,人人互相幫、事事有人乾的良好氛圍。放手讓學生去組織策劃活動,既實現學生自我管理,又提升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4)大話《論語》,親情在傳統文化中滲透。由師生、家長共同參與編寫的《嗨,孔夫子——中學生<論語>》正式出版。公益人讀《論語》、畫《論語》、演《論語》、辯《論語》……孩子們從《論語》中學習、領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和方法。
(5)“三有”課堂,親情在快樂課堂中構建。課堂追求“三有”——有情、有趣、有效。注重課堂師生情感的投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通過和諧的狀態、清晰的講解、足夠的操練、適當的展示,優化課堂,提高效率。
(6)“三有”作業,親情在適量的作業中體現。以大部分初一、初二的孩子在8:30前完成,初三的孩子在9:10前完成作業為標準,佈置作業。編寫適合公益學生學情的校本作業,分層設計,精編題目,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7)樂學英才計劃,親情在培養各方英才中彰顯。開設英才班,既為語數英科等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平台,深化知識、拓展能力,又為在乒乓球、機器人、足球、書畫、戲劇、舞蹈等各領域有特長的孩子們搭建平台,讓他們彰顯個性。
(8)愛生活我動手,親情在每月的實踐中延伸。燒一個拿手菜、去銀行存錢、做一次針線活兒、疊被子洗衣服……公益人的每月一項生活實踐,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生活技能,也讓親子關係在實踐中更加親密。
(9)公益人愛心在行動,親情在大愛中遠播。每年的愛心義賣,讓公益人的小愛匯聚成大愛,涓涓細流流向黔東南等貧困地區。為貴州黃岡小學建水池、為孩子們建立“閲讀計劃”……公益人愛心在行動,親情在遠播。
(10)全員參與,親情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滋養。公益大舞台、阿潘杯籃球賽、校園吉尼斯、全員運動會、經典誦讀、公益大講壇、益人毅行、學農打雪仗……順應孩子愛玩的天性,開展孩子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收穫快樂,玩得開心,學得靜心。

杭州市公益中學中考成績

中考成績
中考成績(5張)
教學質量在穩定中提升,已穩居杭州市第一梯隊行列,前三所、前八所重高上線率分別為40%、70%左右。在整體質量提高的同時,還湧現出一批高分段學生,如:
2015年,初三(5)班李家豪同學以552分高分奪取杭州市中考狀元
2007年,初三(8)班鍾雲嵐同學獲得杭州市中考狀元;
2011年,初三(9)班方睿同學獲得杭州市中考第二名;
2009年,初三(5)班阮浩波同學獲得杭州市中考第三名;
2008年,初三(1)班顧穎穎同學獲得杭州市中考第四名。

杭州市公益中學學校社團

我校社團
我校社團(4張)
基礎課程校本課程之外,更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課程,人人都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
瑜伽社
墨瞳文學社
“天行健”羽毛球社
英文課本劇社
中國象棋社
趣味科學社
環保社團
“心隨乒動”社
百家論壇
影視欣賞社
機器人社
粵語社
Photoshop社
車模社
民樂社
環球旅行社
剪紙社
S&W小記者社
圍棋社
翰墨書法社
舞蹈團
十字繡社
DIY手工社
戲劇社
籃球社
陶藝繪畫社
足球社
英語影視配音社
文學欣賞社
定向運動社
合唱團
數學探秘社
“光與影”攝影社
喜劇小品社
-
近三年主要獲獎:
FLL機器人世錦賽中國總決賽第二名,並代表中國隊赴澳大利亞參加決賽
全國初中數學聯賽一等獎
全國初中數理化學科競賽一等獎
全國語文朗讀大賽金獎
國際少年兒童漫畫大賽特等獎(全球僅10個)
浙江省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第一名
浙江省無線電測向比賽一等獎
浙江省中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三人操第一名
浙江省經典詩文誦讀大賽杭州市特等獎
浙江省中學生合唱比賽一等獎
杭州市乒乓球男子團體冠軍,蟬聯四連冠
杭州市中小學生棋類錦標賽象棋團體第一名
杭州市中小學生棋類錦標賽圍棋團體第一名
杭州市中小學生藝術節一等獎(戲劇《凡人的光》)
杭州市中學生英語課本劇比賽一等獎
參加G20杭州峯會文藝演出(劉遠村、佔文茜同學)

杭州市公益中學對外交流

對外交流
對外交流(5張)
學校和加拿大高貴林市米勒德中學、澳大利亞堪培拉文法學校、英國Beths文法學校、美國海德中學、香港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等結成友好學校,開展雙向交流活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