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質

(明朝刑部尚書)

鎖定
李質(?~1380),字文彬,廣東德慶人,祖籍河南祥符,官至刑部尚書
全    名
李質
文彬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出生地
廣東德慶
逝世日期
1380年
主要作品
《樵雲集》
最高官職
刑部尚書

李質生平經歷

李質有材略,通經學,有大志。
元朝至正年間,何真將他招入麾下,參與機務。德慶人何國賓、張宗達作亂,何真派李質歸鄉,李質招募鄉兵二萬餘人,立堡柵於龍岡之上,與陳文仲設計防禦。當時,官舍、民廬都被焚燬殆盡,守令將帥印綬交給李質,李質朝夕練兵,派遣他的從子李伯豫同陳文仲募兵平定了叛亂,上至蒼梧象郡,下至三山、九江,多依賴他的保障。李質量、好文,客居嶺南的名士劉三吾伯顏子中孫蕡、張智等都前來投靠。
洪武元年(1368),徵南將軍廖永忠等征討嶺南,李質跟隨何真投降,入覲,得到明太祖的慰勞。十二月,授奉訓大夫、中書斷事。
洪武二年(1369),改任都督府斷事,強力執法。
洪武五年(1372)二月,擢中順大夫刑部侍郎。三月,進嘉議大夫刑部尚書治獄平恕。明太祖派遣李質賑濟山東饑荒,明太祖御製詩踐行,詩文為:“遣卿持檄按山東,念爾賢勞久着功。經國老臣勤撫卹,行天使者起疲癃。官儲有粟宜從賑,囊橐無私任至公。七十二城皆歷遍,馬蹄無處不春風”。九月,任中奉大夫浙江行省參知政事。為官三年,政績斐然。
洪武八年(1375),明太祖念李質年老,召還,致仕,居住京師。李質曾入見便殿,詢問時政。李質直言無所隱瞞。十一月,拜資政大夫靖江王右相
洪武十三年(1380),靖江王朱守謙因罪被廢,李質連坐被殺。 [1-2] 

李質親屬成員

祖父:李次春,贈禮部尚書
父:李廣孫,贈刑部尚書。
次子:李伯震,初授廣西容縣知縣,永樂二年(1404)改任順天府大興知縣,官至光祿寺丞。李伯震善作詩歌,被“江西十才子”之一的周湞所稱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