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紹珠

鎖定
李紹珠(1911年12月~1995年4月),男,漢族,江西興國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副司令員。 [1]  [13-14]  [20] 
1932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2月參加第四次反“圍剿”,1933年9月參加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193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了重要貢獻。 [1-2]  [6-7]  [12] 
新中國成立後,率部參加解放大西南戰役,抗美援朝戰爭,指揮鐵道兵第5師在黑龍江修建湯林鐵路支線,赴東南沿海搶修鷹廈鐵路,建設外福鐵路,建設貴昆鐵路,搶修西南邊境國際公路、戰區公路,建設成昆鐵路,參加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領導建設“長征”鐵路專用線,為新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鐵路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12-14] 
中文名
李紹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西興國
出生地
江西省興國縣
出生日期
1911年12月
逝世日期
1995年4月21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主要成就
參加南雄水口、樂安宜黃等戰役和第四、五次反“圍剿” [1-2] 
參加兩萬五千里長徵 [1-2] 
參加直羅戰役、東征戰役 [1-2]  [5] 
執行警備任務,保衞黨中央,保衞毛主席,保衞陝甘寧邊區 [1-3]  [5-9] 
執行晉綏軍區對日偽軍作戰任務 [6-8]  展開
主要成就
參加南雄水口、樂安宜黃等戰役和第四、五次反“圍剿” [1-2] 
參加兩萬五千里長徵 [1-2] 
參加直羅戰役、東征戰役 [1-2]  [5] 
執行警備任務,保衞黨中央,保衞毛主席,保衞陝甘寧邊區 [1-3]  [5-9] 
執行晉綏軍區對日偽軍作戰任務 [6-8] 
參加集寧反擊戰、運城攻堅戰、臨汾戰役和晉中戰役 [10-12] 
參加太原戰役 [11-12] 
參加進軍大西北、解放大西南戰役 [12-14] 
保家衞國——抗美援朝 入朝作戰 搶修鐵路 [13-14] 
修建湯林鐵路支線,搶修東南沿海鐵路,搶修鷹廈鐵路,建設外福鐵路 [13-14] 
建設貴昆鐵路 [13-14] 
修建中老、中尼國際公路,執行西藏高原中印邊境應急國防公路搶修任務 [13-14] 
建設成昆鐵路 [13-14] 
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 [13-14] 
領導建設“長征”鐵路專用線 [13-14]  收起

李紹珠人物生平

李紹珠青少年時期

1911年12月,李紹珠出生在江西省興國縣江背鎮養源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時父親去世,由伯父收養撫育,家貧未能讀書。少年時在家鄉做農活維持生計。青年時期開始參加地方革命武裝,支持蘇維埃政權建設。 [1]  [2]  [3]  [19]  [20] 

李紹珠土地革命戰爭

1932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1方面軍第1軍團第4軍第2縱隊,任戰士。隨部隊向閩西、閩南發展,攻取龍巖、漳州。6月,回師贛南,參加南雄水口戰役。8月,參加樂安宜黃戰役。10~11月,參加建(寧)黎(川)泰(寧)戰役。11~12月,參加金(溪)資(溪)戰役。 [1]  [2]  [3] 
1933年2月,李紹珠任紅1軍團第7師班長,參加第四次反“圍剿”。9月,任紅1軍團第2師(簡稱紅2師)班長,隨紅2師參加第五次反“圍剿”。 [1]  [2]  [3] 
1934年10月,隨紅2師參加兩萬五千里長徵。10~12月,突破國民黨軍第一、二、三、四道封鎖線。12月,李紹珠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紅2師排長。 [1]  [2]  [3]  [4] 
1935年1月,隨前鋒紅2師主力強渡烏江,攻佔遵義城,執行警備任務,迎接黨中央進駐遵義;攻佔婁山關,佔領桐梓、松坎,向四川方向警戒,保衞遵義會議召開;從猿猴場、土城上下渡口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2月,在太平渡、二郎灘渡過赤水河(二渡赤水);向桐梓急進,奪取婁山關,再佔遵義。3月,由茅台渡過赤水河(三渡赤水);由二郎灘、太平渡東渡赤水河(四渡赤水)。5月,李紹珠任紅2師步兵連長,隨紅2師進軍雲南,巧渡金沙江,沿會理至西昌大道北進,通過彝族區。6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到達懋功,移至兩河口、涼水井,開展羣眾工作,籌集糧食。7月,翻越長板雪山,向黑水、蘆花前進,到達毛兒蓋。8月,從毛兒蓋出發,通過茫茫草地,到達班佑。9月,隨前衞紅2師主力擊潰國民黨新14師第6團阻攔,突破臘子口,乘勝佔領哈達鋪,李紹珠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第1縱隊炮兵連連長,翻越六盤山。10月,到達陝甘蘇區吳起,二萬五千裏的長征勝利結束。11月,李紹珠任紅2師炮兵連連長,隨紅2師參加直羅鎮戰役 [1]  [2]  [3]  [4] 
1936年3月,李紹珠任紅1方面軍第30軍第264團連長,率部隨紅30軍參加東征戰役,執行保衞紅軍東征總部和黨中央安全的任務;戰鬥在黃河東岸的永和、大寧、石樓、蒲縣、隰縣、汾西和三交一帶,保障東征紅軍後方安全。4月,阻擊蔣介石閻錫山部西渡黃河進犯陝北根據地,掩護紅軍抗日先鋒軍回師陝北。5月,部隊陷入敵軍重圍、與黨中央通訊中斷,果斷佔領吉縣平頭關,乘船西渡黃河;接黨中央“萬萬火急”電令,北上宋家川,主動進攻敵人,遲滯蔣介石、閻錫山部西渡黃河進犯,完成保衞黨中央的戰鬥任務。6月, 奉中央軍委急電命令,穿越敵佔區,馳援瓦窯堡,阻擊國民黨軍張雲衡部偷襲,保衞黨中央機關安全轉移;黨中央機關從瓦窯堡轉移到保安(現志丹縣),紅30軍奉命開赴三邊,隨第264團鎮守安邊一線,守護黨中央駐地北大門。 [1]  [2]  [3]  [5] 

李紹珠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李紹珠着軍裝照片 抗日戰爭時期李紹珠着軍裝照片 [16]
1937年7月,盧溝橋事件爆發,李紹珠任八路軍第129師炮兵營連長。12月,升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3團第1營營長,執行保衞黨中央、保衞毛主席、保衞陝甘寧邊區的任務。 [1]  [2]  [5]  [6]  [7]  [9] 
1938年3月,日軍開始對陝甘寧邊區河防發起進攻,李紹珠隨警備3團率部駐守清澗,守備河口至棗林坪一帶沿河渡口,開展對日軍作戰,保衞黃河河防。 [6]  [7]  [8]  [9] 
1939年4月,李紹珠率部隨警備3團協同警備8團、鄜甘警備區,迎擊進犯陝甘寧邊區的國民黨駐洛川新編騎兵第2師馬祿部,守護邊區南大門。12月,警備第1旅司令部成立,隨警備3團歸留守兵團警備第1旅建制,調防關中地區。 [6]  [7]  [8]  [9] 
1940年2月,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號召,李紹珠率部隨警備3團一面生產,一面戰鬥,一面學習。開展近戰軍事訓練。 [6]  [7]  [8]  [9] 
1941年1月,利用根據地的和平環境,李紹珠率部學習政治、軍事、文化,以適應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11月,落實留守兵團冬季大練兵活動,開展軍事訓練,進行實兵對抗演習。 [6]  [7]  [8]  [9] 
1942年5月,留守兵團警備第1旅歸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管轄,李紹珠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1旅第3團1營營長。率部隨警備3團堅守關中馬欄鎮,迎擊來犯之敵。 [6]  [7]  [8]  [9] 
1943年8月,李紹珠任晉綏軍區第27團1營營長,組織部隊開展練兵,提高軍事素質。率部開展對敵鬥爭和對日作戰,粉碎日偽軍對晉西北的秋季“掃蕩”。 [6]  [7]  [8] 
1944年7月,率部對敵開展秋季攻勢作戰,打擊敵人,擴大解放區。 [6]  [7]  [8] 
1945年2月,率部開展春季攻勢作戰。3月,圍擠東村、嵐縣、普明、寨子等四個據點。6月,開展夏季攻勢作戰,收復靜樂西南之黃家墕據點。7月,率部隨第27團進入綏南和林格爾地區,在窯溝灣對郭長清頑軍一千五百餘人進行反擊,粉碎傅作義部對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進攻。 [6]  [7]  [8] 

李紹珠解放戰爭

1945年8月,晉綏野戰軍組建,李紹珠升任晉綏野戰軍獨立第2旅第27團副團長,響應毛澤東主席《對日寇最後一戰》號召,率部隨獨立第2旅開展進攻作戰,攻佔畢克齊車站和兵州亥,攻入歸綏城,包圍日偽軍1300餘人;進攻傅作義部主力暫編第17師第1團步兵一千餘人、騎兵二百餘。10月,進抵卓資山,殲滅國民黨新編第26師守軍2000餘人,解放卓資山 [6]  [7]  [8]  [10]  [12] 
1946年1月,率部隨獨立第2旅參加卓資山保衞戰。參加集寧反擊戰,收復集寧。6月,晉綏野戰軍獨立第2旅第27團與獨立第3旅第17團建制對調,李紹珠任晉綏野戰軍獨立第3旅第27團副團長。11月,任晉綏軍區第3縱隊獨立第3旅第27團副團長。 [10]  [12] 
1947年9月,率部隨獨立第3旅參加運城攻堅打援戰鬥和第二、三次圍攻運城戰鬥。 [11]  [12]  [13]  [14] 
1948年3月, 率部隨獨立第3旅參加臨汾戰役。6月,李紹珠任晉綏軍區獨立第10旅第30團副團長,率部參加晉中戰役。7月,李紹珠任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獨立第10旅第30團副團長。10月5日,太原戰役打響,李紹珠率部隨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主力東渡汾河,直插小店以北,執行太原城南外圍作戰;10月16日,東山爭奪戰發起,率部向牛駝寨發起進攻;10月26日,率部開展對敵四大要塞爭奪戰,殲滅守敵。 [11]  [12]  [13]  [14] 
1949年2月,李紹珠升任第一野戰軍第7軍第19師第57團團長。 4月20日太原戰役總攻打響,李紹珠率57團擔任太原城小東門主攻,二營戰士閆世厚成功爆破敵堅固工事,部隊從此突破口首先攻入太原城(1950年閆世厚獲全國“戰鬥英雄”光榮稱號);4月25日,率部隨第19師進駐太原南大佛寺地區,進行戰役總結,動員進軍大西北。5月,向大西北進軍。6月,第7軍編入第1兵團,李紹珠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野戰軍第1兵團第7軍第19師第57團團長。7月,率部參加扶郿戰役,從寶雞出發向甘肅東部進軍,抵達咸寧關,奉命率部隨第19師接替20師咸寧關防線。8月,進至甘肅天水,李紹珠率57團擔任天水城防,接管城市。 [11]  [12]  [13]  [14] 

李紹珠新中國成立

1950年12月,李紹珠團長在甘肅甘谷 1950年12月,李紹珠團長在甘肅甘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李紹珠率57團隨第19師入川作戰,進佔入川要衝陽平關,進駐廣元城;率57團擔任廣元、劍閣、昭化等縣城防;進軍成都,參加成都戰役,追擊國民黨軍殘部,剿滅匪幫,開展大迂迴圍殲戰鬥;抵達四川金堂,擔負建政、剿匪和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之任務;率57團駐防金堂縣城,開展軍事練兵,進行剿匪作戰準備。 [12]  [13]  [14] 
1951年7月《國防戰士》報刊登《李團長學文化》 1951年7月《國防戰士》報刊登《李團長學文化》
1950年2月,李紹珠與19師參謀長於錫武率57團一個營急赴廣漢,協同駐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兵團60軍178師,平息國民黨起義部隊楊森部第20軍133師師長景嘉模等人發動的武裝叛亂。3月,李紹珠率第57團1、3營,第55團1營執行金堂剿匪任務;率兩個營從金堂北部雲頂山區到南部石板灘地帶,開展拉網式清剿,歷經大小戰鬥20餘次。7月,隨19師率部北返歸建。9月,19師進駐甘肅省甘谷縣,李紹珠率57團駐新陽鎮。11月,投入天(水)蘭(州)鐵路建設,旋即接上級指示,鐵路建設停工,接受新任務。 [12]  [13]  [14] 
1951年5月,李紹珠率57團開展軍事大練兵活動。7月,第1野戰軍第1兵團7軍主辦的《國防戰士》報以《李團長學文化》為題,報道其加強學習的先進事蹟。 [12]  [13]  [14]  [15] 
1952年2月,在甘肅甘谷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第7軍第19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5師,升任李紹珠為鐵道工程第5師參謀長。10月,鐵道工程第5師開赴遼寧錦縣,換裝整休,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第五師,李紹珠任志願軍鐵道工程第5師參謀長。 [12]  [13]  [14] 
1953年1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第5師(簡稱“鐵5師”)奉命入朝,歸新建鐵路指揮局建制,駐紮在平安北道泰川地區,執行龜城至殷山鐵路龜(山)球(場)段23.7公里搶修與泰川地區反空降備戰任務。3月31日,龜城至殷山鐵路建成通車,提前一個月實現毛主席“一月入朝,二月開工,四月完工”指示。4月,鐵5師又轉戰至德川至八院面鐵路德(川)球(場)段,執行鐵路搶修和球場價川地區反空降備戰任務,次年3月提前完成。 [13]  [14] 
1954年3月,鐵5師完成任務從朝鮮回國,駐黑龍江省綏化,所轄第13、14、15團依次改為第21、22、23團,在原始森林修建湯林鐵路支線。4月,鐵道工程第5師改編為鐵道兵第5師,李紹珠任鐵道兵第5師參謀長。6月,鐵道兵第5師駐伊春,擴編為五個團,分別是第21、22、23、24、25團。10月,鐵道兵第5師駐廣西貴縣,搶修東南沿海鐵路。 [13]  [14] 
1955年1月,鐵道兵第5師駐福建光澤,當年3月又移駐福建華安,搶修鷹廈鐵路鐵關村至光澤段,其中,第23團擔負鷹廈線上最長的大禾山隧道開挖任務。8月,鐵道兵司令員王震率領其他兵部首長親臨大禾山隧道視察,並與戰土們一起打風槍,全師指戰員倍受鼓舞。10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要求鐵道兵再提前一年建成鷹廈鐵路。11月,鐵道兵第5師駐福建古田,建設外福鐵路。 [13]  [14] 
    1957年8月,李紹珠在福州軍區授勳 1957年8月,李紹珠在福州軍區授勳
1957年8月,李紹珠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 [16] 
1958年4月,鐵道兵第5師駐江西鷹潭。7月,調部隊參加貴昆鐵路建設。10月,鐵道兵第5師駐雲南宣威,建設貴昆鐵路。 [13]  [14] 
1961年11月,鐵道兵第5師22團修建中(國)老(撾)國際鐵路。 [13]  [14] 
1962年6月,鐵道兵第5師24團修建中(國)尼(泊爾)國際公路,並調兩個加強營在西藏高原執行中印邊境應急國防公路搶修任務。 [13]  [14] 
1965年5月,李紹珠升任鐵道兵第5師師長,率部奔赴四川渡口(今攀枝花),建設成昆鐵路,部隊駐四川米易 [13]  [14]  [24] 
1969年6月,李紹珠參加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8月,任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副司令員 。 [13]  [14] 
1972年4月,李紹珠領導鐵道兵第5師建設“長征”鐵路專用線。 [13]  [14] 
198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李紹珠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7] 
1995年4月21日,李紹珠在成都逝世,享年84歲。

李紹珠主要貢獻

李紹珠紅色興國

✪ 青少年時期
1911年12月,李紹珠出生在江西省興國縣江背鎮養源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生前兩個月辛亥革命爆發。這裏的人民勤勞勇敢、熱情純樸,弘毅寬厚。童年正值民國初期,軍閥混戰,豪強橫行,匪患交加,水旱連連,百姓生活拮据,父母靠租種幾畝薄田勉強度日。6歲時父親去世,由伯父收養撫育,伯父家裏也很貧困,李紹珠十分懂事,刈草、拾柴、放牛,稚嫩的肩頭嘗試和伯父一同分擔生活的重擔。到上學年齡,周圍有的小夥伴揹着書包走進私塾,李紹珠也渴望上學,可伯父一家養家餬口都難,沒有能力供侄子上學。挑水、扶犁、插秧、割稻…,李紹珠漸漸長大,艱苦的歲月鑄就了他堅強的意志和健康的體魄。 [1]  [2]  [3]  [19]  [20] 
✪ 參加紅軍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江西南昌城響起起義的槍聲,中國共產黨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1928年5月10日,在中共贛南特委和興國縣黨組織的領導下,江西興國縣崇賢鄉發生農民武裝暴動,暴動武裝向大龍村進發,11日拂曉佔領崇賢圩,解除反動武裝武器,沒收惡霸地主財產,當天宣佈成立崇賢農民協會。1928年12月20日,紅軍獨立2團、贛南紅軍第15縱隊在興國發動武裝暴動,帶領農民打垮國民黨警察大隊和靖衞團,國民黨興國縣長逃跑,興國城第一次飄揚起紅色旗幟。1929年4月至1931年9月,毛澤東主席先後四次率部隊來到興國,主持制定《興國縣土地法》,頒佈《興國縣蘇維埃政府土地法》,成立興國蘇維埃政府,擴大紅軍,指揮第三次反“圍剿”戰爭。隨着共產主義思想的逐步深入,李紹珠開始參加地方革命武裝,全力以赴支持蘇維埃政府建設。 [1]  [2]  [3]  [19]  [20] 
“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來歡迎,官長士兵都一樣,沒有人來壓迫人……”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這首《紅軍行軍歌》在中央蘇區廣為傳唱。1932年春,在興國縣城背街孝睦堂江西軍區總指揮陳毅主持宣佈成立興國補充團,作為組織訓練與輸送新兵的常設機構,紅軍各軍團在興國筲箕窩設立補充師,當年接收興國新兵2萬餘人。1932年2月,李紹珠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1方面軍第1軍團第4軍第2縱隊。 [1]  [2]  [3]  [19]  [20] 

李紹珠烽火歲月

✪ 參加南雄水口、樂安宜黃等戰役和第四、五次反“圍剿”
1932年2月,李紹珠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1方面軍,立即隨部隊向閩西、閩南發展,攻取龍巖、漳州。回師贛南,參加南雄水口戰役、樂安宜黃戰役,參加建(寧)黎(川)泰(寧)戰役、金(溪)資(溪)戰役。 [1]  [2]  [3] 
從1932年冬開始,國民黨調集近4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進行第四次“圍剿”。1933年2月至3月,在毛澤東主席領導第三次反“圍剿”勝利的基礎上, 周恩來、朱德指揮紅1方面軍,採取集中兵力在運動戰中各個殲滅的方針,共殲滅國民黨軍近3個師,俘1萬餘人,繳獲槍1萬餘支,創造紅軍戰爭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1]  [2]  [3] 
從1933年9月開始,蔣介石調集約100萬兵力,採取“堡壘主義”戰略,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中央蘇區軍民全力以赴,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付出了巨大代價,給予國民黨軍大量殺傷,但由於受王明錯誤思想影響和實行錯誤的軍事戰略與作戰原則,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第四、五兩次反“圍剿”重大戰役培養了李紹珠堅定的革命意志和熟練的軍事作戰能力,作為一名入伍剛滿兩年的紅軍戰士,李紹珠在戰火考驗中逐漸成長起來。 [1]  [2]  [3] 
參加兩萬五千里長徵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放棄革命根據地,突圍轉移。秋風蕭瑟,寒氣襲人,告別養育自己的家鄉,李紹珠隨86000名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長征。同行的還有一起參加紅軍的三位同族兄弟 [1]  [2]  [3]  [4]  [18] 
◆ 突破敵三道封鎖線
李紹珠隨紅2師執行左路前衞作戰任務,10月16日從江西于都出發。10月25日渡過桃江,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10月26日進至廣東南雄烏徑地區。11月2日奪取廣東省仁化縣城口,從汝城、城口之間通過敵人第二道封鎖線。11月7日從湖南宜章南北通過敵人第三道封鎖線,繼續西進。 [1]  [2]  [3]  [4] 
◆ 湘江戰役
11月16日,李紹珠隨紅2師佔領湖南臨武,立即以日行軍50公里的速度奔襲道縣。11月22日,攻佔湖南道縣縣城,消滅守敵一部,並向零陵方向警戒。在道縣以南的葫蘆巖、蓮花塘、九井渡架設幾座浮橋,掩護中央紅軍和後續部隊渡過瀟水。11月24日,佔領水口,並在西元地區擊落敵機一架。掩護紅軍在道縣與水口之間全部渡過瀟水,為搶渡湘江創造有利態勢。11月25日,隨第1軍團擊破桂軍的阻擊進入桂北。11月27日,隨先頭紅2師渡過湘江,控制腳山鋪至界首間30千米的湘江兩岸渡口,奉命在桂北湘江兩岸的新圩、腳山鋪、光華鋪等地區構築工事,阻擊國民黨軍,掩護黨中央、中央軍委縱隊及後續軍團渡過湘江。11月27日傍晚,隨紅2師警戒部隊在魯板橋與湘軍第16師作戰,隨後退至腳山鋪陣地。11月29日,隨紅2師與湘軍激戰。11月30日,隨紅2師與紅一師並肩作戰,打退湘軍數次進攻,予敵以重大殺傷,紅1、2師也遭嚴重損失,部分陣地被湘軍攻佔。入夜,湘軍迂迴側擊,為避免被分割包圍,紅1、2師先後退至夏壁田、水頭、赤蘭鋪、白沙鋪一帶。12月1日凌晨,中革軍委命令紅1軍團不惜任何代價守住陣地,以開闢西進道路。拂曉,湘軍在飛機掩護下,採取正面攻擊與迂迴包圍的戰術發動猛烈進攻。李紹珠隨紅2師奮力拼殺,掩護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於17時前渡過湘江,向西延地區前進。
湘江戰役歷時5晝夜,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鋭減至3萬餘人。經歷湘江戰役後,1934年12月,李紹珠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方面軍第1軍團第2師排長。 [1]  [2]  [3]  [4] 
◆ 突破烏江天險,攻佔遵義城
1934年12月上旬,翻越老山界,李紹珠隨紅2師攻佔湖南通道,向貴州黎平發起攻擊,擊退守敵王家烈部1個團,佔領黎平。1935年1月3日,隨前鋒紅2師主力從江界河渡口強渡烏江天險。1月7日凌晨2時,攻佔遵義城。1月9日,執行遵義城警備守衞任務,維護城市秩序,迎接黨中央、中革軍委進駐遵義,繼續向北追殲潰逃之敵,當日又攻佔婁山關,乘勝佔領桐梓城。1月15日,在新站與敵遭遇,擊潰敵兩個團,乘勝追擊,佔領松坎,擔負向四川方向警戒的任務,保衞遵義會議勝利召開。 [1]  [2]  [3]  [4] 
◆ 四渡赤水
1月19日,李紹珠隨右縱隊紅1軍團突破黔軍侯之擔部約三個團的阻攔,於24日攻佔土城,繼續前進,佔領赤水城東南的旺隆場、復興場。1月28日, 隨前鋒紅2師原路急行軍,回師90裏於下午2時趕回土城, 支援紅3、5軍團及幹部團,與敵軍6個團10000餘人展開激戰。1月29日隨紅2師主力從猿猴場(今元厚)、土城上下渡口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
2月2日,隨右縱隊紅2師進攻敍永不克,繼續西進。2月3日,隨紅2師主力在大壩宿營時被敵包圍,與敵軍展開激戰數日。在師長陳光、政治委員劉亞樓嚴密組織下,以紅4團為突擊隊,集中火力猛烈反擊,打開一條通道,紅2師主力迅速跟進,急行軍15公里,脱離敵人。2月10日到達扎西(威信)附近的班鳩河地區休整。2月11日從扎西揮師東進,18~24日在太平渡、二郎灘渡過赤水河(二渡赤水),向桐梓地區急進,24日隨紅1軍團重佔桐梓縣城。
2月26日,隨紅1軍團第二次攻佔婁山關, 隨即與紅3軍團並肩向遵義方向追擊逃敵,28日凌晨重佔遵義城。2月28日16時,隨紅2師繼續猛打、猛衝、猛追,分多路縱隊追殲敵第93師殘部, 並以一部取捷徑先敵佔領懶板凳,主力直插烏江邊, 殘敵1000餘人和大批輜重物資被紅軍俘獲。3月15日,隨紅2師攻擊魯班場,乘夜向仁懷、茅台轉移,以調動敵人,尋求新的機動。3月16日晚由茅台渡過赤水河(三渡赤水),經土灘壩、草子溝到達大村、三木壩一線。
3月20日,隨紅2師大部乘夜暗秘密向太平渡、林灘急進,以一個團偽裝主力,由鐵廠、兩河口地區大張旗鼓地向古藺前進,以吸引川、滇軍向西,掩護紅軍主力東渡赤水。21日晚至22日,中央紅軍以隱蔽、神速的行動,由二郎灘、太平渡等地東渡赤水河(四渡赤水),威逼貴陽城。 [1]  [2]  [3]  [4] 
◆ 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雪山草地,突破臘子口,佔領哈達鋪,翻越六盤山,到達陝北吳起鎮
1935年5月上旬,李紹珠升任中央紅軍第1軍團第2師(簡稱“紅2師”)步兵連長,率部隨紅2師進軍雲南,巧渡金沙江,沿會理至西昌大道北進,通過彝族區。6月初,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6月12日,翻越夾金山,同紅4方面軍會師; 6月13日到達懋功;6月21日移至兩河口。7月1日至2日,隨紅2師主力翻越長板雪山,向黑水、蘆花前進;7月9日,隨紅2師到達毛兒蓋。8月21日隨紅2師主力從毛兒蓋地區出發,通過人跡罕至、氣候變化無常的茫茫草地,8月26日到達班佑。9月16日,擊潰國民黨軍攔阻,逼近臘子口;9月17日突破天險臘子口;9月18日,佔領哈達鋪,隨後翻越六盤山。10月19日到達陝甘蘇區吳起鎮。至此,歷時1年縱橫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裏的長征勝利結束。從瑞金出發,與李紹珠一起參加長征的三位同族兄弟全部壯烈犧牲。 [1]  [2]  [3]  [4]  [18] 
✪ 參加直羅戰役、東征戰役
1935年11月,李紹珠任紅2師炮兵連長,率部隨紅2師參加毛澤東主席親自指揮的直羅鎮戰役,擔任由北向南主攻任務,同紅15軍團及紅4師等部密切配合,全殲敵第109師和第106師1個團,為中共中央把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 [1]  [2]  [3] 
1936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組建紅30軍,李紹珠任紅1方面軍第30軍第264團連長,率部隨紅30軍參加毛澤東、彭德懷指揮的東征戰役,奉命活動在東征軍中路軍周圍,負責保衞紅軍東征總部和黨中央的安全。3月中旬,戰鬥在黃河東岸的永和、大寧、石樓、蒲縣、隰縣、汾西和三交一帶,保障東征紅軍後方安全。4月中旬,阻擊蔣介石、閻錫山部西渡黃河進犯我陝北根據地,完成掩護紅軍抗日先鋒軍回師陝北的任務。5月中旬,部隊陷入敵人重圍,與黨中央通訊中斷,果斷佔領吉縣平頭關,乘船西渡黃河勝利返回。 [1]  [2]  [3]  [5] 
✪ 執行警備任務,保衞黨中央,保衞毛主席,保衞陝甘寧邊區
1936年5月中下旬,接黨中央“萬萬火急”電令,率部隨紅30軍北上宋家川,主動進攻敵人,與敵高桂滋部作戰,遲滯蔣介石、閻錫山部西渡黃河進犯,完成保衞黨中央的戰鬥任務。6月上旬, 奉中央軍委急電命令,穿越敵佔區,星夜兼程馳援瓦窯堡,打擊來犯之敵,阻擊國民黨軍張雲衡部偷襲,保衞黨中央機關安全轉移。6月下旬,黨中央機關從瓦窯堡轉移到保安(現志丹縣),隨紅30軍奉命開赴三邊(即靖邊、定邊、安邊),隨第264團鎮守安邊一線,打擊敵人襲擾和土匪破壞活動,建立紅色政權,守護黨中央駐地北大門。 [1]  [2]  [3]  [5] 
1937年7月,盧溝橋事件爆發,揭開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序幕,紅30軍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炮兵營,駐防慶陽鎮一帶,歸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1939年8月改稱留守兵團)統一指揮。李紹珠任八路軍第129師炮兵營連長。1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留守部隊改編的指示,將留守後方之獨立營統一改編為警備團,八路軍第129師炮兵營編成警備第3團,李紹珠升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3團第1營營長,按照兵團肖勁光司令員提出”任務重於生命”的行為準則,執行保衞黨中央、保衞毛主席、保衞陝甘寧邊區的任務;按照兵團統一部署,率部抓緊戰鬥準備,開展正規化建設,加強軍事練兵,提高戰鬥力,隨時剿清反動土匪。 [6]  [7]  [8]  [9] 
1938年3月,日軍開始對陝甘寧邊區河防發起進攻,按照留守兵團抗日總動員令和緊集戰備戰鬥命令,李紹珠率部隨警備3團駐守清澗,守備河口至棗林坪一帶沿河渡口,進行戰鬥動員,開展戰前練兵,構築防禦工事。按照兵團“積極防禦,主動出擊”的方針,開展對日軍作戰,保衞黃河河防。 [6]  [7]  [8]  [9] 
1939年4月,駐洛川國民黨新編騎兵第2師馬祿部向鄜縣開進,製造反共摩擦,妄圖進犯我陝甘寧邊區,李紹珠率部隨警備3團協同警備8團、鄜甘警備區立即投入戰鬥準備,修築野戰工事,嚴陣以待,隨時殲滅來犯之敵,守護邊區南大門。12月,按照上級命令,以綏德警備區司令部為基礎,成立警備第1旅司令部,警備3團歸留守兵團警備第1旅建制,調防關中地區。 [6]  [7]  [8]  [9] 
1940年2月,中央軍委向全軍發出開展生產運動的指示,李紹珠率部隨警備3團積極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一面生產,一面戰鬥,一面學習。根據武器裝備實際情況和警備部隊作戰特點,開展以近戰為主要內容的軍事訓練。 [6]  [7]  [8]  [9] 
1941年1月,積極響應留守兵團號召,利用根據地的和平環境,李紹珠率部加緊學習政治、軍事、文化,掌握更多本領,以適應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11月上旬,落實留守兵團冬季大練兵活動,開展軍事訓練,進行實兵對抗演習。 [6]  [7]  [8]  [9] 
1942年5月,根據黨中央、中央軍委關於成立陝甘寧晉綏聯防司令部的決定,留守兵團警備第1旅歸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管轄,李紹珠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1旅第3團1營營長。為制止國民黨第三次反共高潮,根據陝甘寧晉綏聯防軍作戰部署,率部隨警備3團堅守關中馬欄鎮,迎擊來犯之敵,擊退國民黨軍試探性進攻。 [6]  [7]  [8]  [9] 
✪ 執行晉綏軍區對日偽軍作戰任務
1943年8月,為加強晉綏地區對敵鬥爭力量和延安周圍防務,按照中央軍委命令,呂正操率冀中軍區九個團到達晉綏軍區,其中,第18、27、29三個團合併組建為晉綏軍區第27團,由晉綏軍區直屬,李紹珠任晉綏軍區第27團1營營長。按照毛主席對晉西北作出的“把敵人擠出去”的指示,組織部隊開展練兵運動,提高軍事素質。率部開展對敵鬥爭和對日作戰,粉碎日偽軍對晉西北的秋季“掃蕩”。 [6]  [7]  [8] 
1944年7月,按照晉綏軍區指示,李紹珠率部對敵開展秋季攻勢作戰,拔除日偽軍據點,切斷敵主要公路交通,打擊敵人,擴大解放區。 [6]  [7]  [8] 
1945年2月,按照毛澤東主席關於“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號召和晉綏軍區指示,李紹珠率部開展春季攻勢作戰。3月中旬,圍擠東村、嵐縣、普明、寨子等四個據點。6月中旬,開展夏季攻勢作戰,圍困西馬坊、介橋和黃家塢三個據點,向靜樂方向進攻。6月下旬,收復靜樂西南之黃家墕據點。7月上旬,為粉碎傅作義部對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進攻,隨第27團率部進入綏南和林格爾地區,在窯溝灣對郭長清頑軍一千五百餘人進行反擊。8月,晉綏野戰軍組建,晉綏軍區第27團屬晉綏野戰軍獨立第2旅編成,李紹珠升任晉綏野戰軍獨立第2旅第27團副團長。8月中旬,響應毛澤東主席發表《對日寇最後一戰》號召,按照晉綏軍區指示,隨獨立第2旅率部以歸綏為中心開展對敵進攻作戰,攻佔歸綏以西之畢克齊車站和歸綏外圍據點兵州亥,攻入歸綏城,包圍日偽軍1300餘人。 [6]  [7]  [8] 
✪ 參加集寧反擊戰、運城攻堅戰、臨汾戰役和晉中戰役。
1945年8月底,率部隨獨立第2旅自平綏線之三道營進攻傅作義部主力暫編第17師第1團步兵一千餘人、騎兵二百餘。10月,進抵卓資山附近地區,殲滅國民黨新編第26師守軍2000餘人,解放卓資山。 [6]  [7]  [8]  [10]  [12] 
1946年1月,李紹珠率部隨獨立第2旅參加卓資山保衞戰,擊潰國民黨傅作義部偷襲。從卓資山回援集寧,參加集寧反擊戰,收復集寧。6月下旬,晉綏野戰軍獨立第2旅第27團與獨立第3旅第17團建制對調,李紹珠任晉綏野戰軍獨立第3旅第27團副團長。11月,經中央軍委批准將晉綏野戰部隊組建為三個縱隊,晉綏野戰軍獨立第3旅歸晉綏軍區第3縱隊建制,李紹珠任晉綏軍區第3縱隊獨立第3旅第27團副團長。 [10]  [12] 
1947年9月,李紹珠率部隨獨立第3旅南下晉中,參加運城攻堅打援戰鬥和第二、三次圍攻運城戰鬥。通過攻打運城鍛鍊部隊攻堅能力,為下一步攻克敵堅固設防之臨汾、太原積累作戰經驗。 [11]  [12]  [13]  [14] 
1948年3月, 李紹珠率部隨獨立第3旅參加臨汾戰役,拔掉國民黨軍在晉南的最後一個據點。6月,晉綏軍區獨立第10旅組建,李紹珠任晉綏軍區獨立第10旅第30團副團長,率部參加晉中戰役,晉中以南地區得以全部解放。 [11]  [12]  [13]  [14] 
✪ 參加太原戰役
1948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成立,獨立第10旅編入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李紹珠任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獨立第10旅第30團副團長。10月5日,太原戰役打響。當日拂曉,李紹珠率部隨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主力東渡汾河,直插小店以北,與由太谷、榆次向西出擊、直插武宿機場以北的第15縱隊成東西夾擊之勢,切斷已進至小店鎮和武宿機場國民黨軍通向太原的退路,阻擊太原守軍南援。同時,第8、13縱隊迅速包圍已進佔小店鎮、南黑窯等地的國民黨軍。經第7、15縱隊以及第8、13縱隊十餘天聯合激戰,10月16日太原城南外圍作戰初戰告捷,共殲敵軍1.2萬人,突破城南第一道防線,佔領城南和城北的機場,當日,太原前線部隊立即發起東山爭奪戰,李紹珠率部隨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從太原城東北方向牛駝寨發起進攻,牛駝寨戰鬥打響。牛駝寨是太原東山的屏障,攻下牛駝寨就佔據了半個太原城,這裏居高臨下,地勢顯要,構築複雜,有堅固的鋼筋水泥工事,密如織網的明碉暗堡,被閻錫山吹噓為攻不破的“鋼鐵長城”。 [11]  [12]  [13]  [14] 
太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猛攻雙塔寺據點 太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猛攻雙塔寺據點
先是經過一夜突擊,10月18日我軍攻下牛駝寨。隨後,國民黨軍隊多次反撲,21日以3個團的兵力,一天內集中發射炮彈1萬多發,牛駝寨及其附近的地面工事幾近摧毀。接着,李紹珠率部隨獨立十旅又與兄弟部隊一起輪番堅守既得陣地,頂住敵人瘋狂反撲。在反覆十四次、同敵人拉鋸式攻防多日的激烈戰鬥後,終於佔領了牛駝寨整個陣地。牛駝寨爭奪戰是太原戰役中最為艱苦慘烈的惡戰,其激烈程度在整個解放戰爭史上也屬罕見,以至焦土三尺,難以成壘,草木皆摧,樹無完株,戰士們只能用屍體堆積防禦工事,一些參戰老兵甚至用“屍體填滿了每一條山溝”來形容傷亡的慘重,在戰史上被稱做太原戰役的“凡爾登絞肉機”。牛駝寨之戰鍛鍊了部隊,打出了第7縱隊的威風,7縱從此在太原人民心中留下美名。 [11]  [12]  [13]  [14] 
閻錫山所謂“足抵精兵十萬”的牛駝寨、小窯頭、淖馬、山頭這四大要塞,地勢險要,工事堅固,人民解放軍不得不調整作戰部署,在10月26日發起總攻,對四大要塞爭奪戰全面展開。這場空前慘烈的惡戰,持續17個晝夜,雙方主力部隊先後投入戰鬥。解放軍投入戰場的兵力有27個團之多,閻錫山軍隊除2個師和1個工兵師防守西山,2個師守備城南和城北外,其餘各師全部或一部投入戰鬥。雙方投入戰鬥的各種火炮達百餘門。戰鬥打得異常艱苦、頑強,有些陣地,不斷攻取,又不斷被奪回,反覆拉鋸。經過與國民黨軍反覆爭奪、殊死搏鬥,11月13日,人民解放軍全部殲滅要塞守敵,東山戰鬥勝利結束,共殲敵1萬餘人,人民解放軍以巨大代價最終贏得勝利。 [11]  [12]  [13]  [14] 
1949年4月,太原人民慶祝解放,迎接解放軍開進太原城 1949年4月,太原人民慶祝解放,迎接解放軍開進太原城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第10旅奉命改編為第1野戰軍第7軍第19師,李紹珠升任第1野戰軍第7軍第19師第57團團長。4月20日太原戰役總攻打響,李紹珠率57團擔任太原城小東門主攻。因這裏有日本佔據時修築的堅固工事,在加上閻錫山集團多年加固經營,敵軍據此頑守,我軍多次爆破均未成功。戰鬥異常激烈,成營、成連的官兵成片地倒下,總攻時間迫近,情況萬分緊急。李紹珠指揮全團重點火力開展突擊,進行掩護,2營戰士閆世厚手握炸藥包,時蛇行,時卧到,時跳躍,時衝鋒,憑藉矮小靈活的身材冒着敵人槍林彈雨前進,接近目標後英雄當機立斷,拉燃導火線跳入附近戰壕,爆破成功,為解放太原立下首功。戰後閆世厚立特等功,升任排長,一九五〇年赴京參加全軍英模大會,獲全國“戰鬥英雄”光榮稱號,受到毛主席以及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理、劉少奇副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 [11]  [12]  [13]  [14] 
1949年12月,第7軍19師隨第18兵團入川追擊進軍路線圖 1949年12月,第7軍19師隨第18兵團入川追擊進軍路線圖 [22]
✪ 參加進軍大西北、解放大西南戰役
1950年3月,第7軍19師57團在四川金堂剿匪作戰 1950年3月,第7軍19師57團在四川金堂剿匪作戰
1949年4月25日,李紹珠率部隨19師進駐太原南大佛寺地區,進行戰役總結,動員進軍大西北。5月17日,長途跋涉急行軍西進,向大西北進軍。6月,第7軍編入第1兵團,李紹珠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野戰軍第1兵團第7軍第19師第57團團長。7月11日,率部參加扶郿戰役,從寶雞出發向甘肅東部進軍。7月28日抵達咸寧關,奉命率部隨第19師接替20師咸寧關防線。8月3日,進至甘肅天水馬跑泉、二十里鋪一線,率57團擔任天水城防,接管城市,開展軍事練兵。 [12]  [13]  [14]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初,李紹珠率57團隨第19師奉命入川作戰,歸第18兵團第60軍指揮,進佔入川要衝陽平關,迫敵偽保安團300餘人投降。12月16日,夜宿校場壩,19師接60軍首長命令:“不停止的追擊敵人,限17日到達廣元。”12月17日16時,19師提前到達廣元。12月18日,李紹珠率57團擔任廣元、劍閣、昭化等縣城防,開展軍事練兵。12月27日,19師進軍成都,參加成都戰役,李紹珠率57團在成都地區執行追擊國民黨軍殘部,剿滅匪幫,開展大迂迴圍殲戰鬥之任務。12月28日,19師奉命作為7軍前衞部隊抵達四川金堂,在川西軍區領導下擔負本地區建政、剿匪、徵糧和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之任務,李紹珠率57團隨師部駐防金堂縣城,開展軍事練兵,進行剿匪作戰準備。12月底,國民黨起義部隊楊森部第20軍133師師長景嘉模等人發動武裝叛亂,率該師流竄至川西北之平武、北川等地,妄圖西逃。1950年2月8日,奉川西軍區命令,李紹珠與19師參謀長於錫武率57團一個營急赴廣漢,協同我駐當地第60軍178師迅速平息叛亂,殲滅負隅頑抗之敵。3月5日,李紹珠率第57團1、3營,第55團1營執行金堂地區剿匪任務,殲滅俘獲敵一百二十八人,我僅一戰士負傷。擊潰敵匪後又率兩個營從金堂北部雲頂山區到南部石板灘地帶,開展拉網式清剿,歷經大小戰鬥20餘次,終將叛匪剿滅。7月中旬,奉7軍和川西軍區命令,19師長途急行軍,北返歸建,執行天(水)蘭(州)鐵路建設任務。 [12]  [13]  [14]  [22] 
1951年7月,李紹珠(前排中)率57團駐甘肅甘谷 1951年7月,李紹珠(前排中)率57團駐甘肅甘谷
1950年9月中旬,19師進駐甘肅甘谷,李紹珠率57團駐紮新陽鎮。11月1日,開始投入天(水)蘭(州)鐵路建設。11月9日,接上級命令,19師鐵路建設全部停工,準備接受新任務。1951年5月,根據中央軍委頒發的1951年軍訓綱要和西北軍區指示,19師開展軍事大練兵活動,部隊戰鬥力進一步提高。7月,第1野戰軍第1兵團第7軍主辦的《國防戰士》報以《李團長學文化》為題,報道李紹珠加強學習的先進事蹟。 [12]  [13]  [14]  [15] 
1952年2月,根據毛澤東主席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第7軍第19師在甘肅甘谷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5師,所轄第55、56、57團依次改為鐵道工程第5師第13、14、15團。9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發佈西幹字第77號關於師以上幹部任職命令:升任李紹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5師參謀長。10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5師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第五師,李紹珠任志願軍鐵道工程第5師參謀長。 [12]  [13]  [14] 

李紹珠保家衞國

——抗美援朝 入朝作戰 搶修鐵路
奔赴抗美援朝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奔赴抗美援朝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公然出兵侵略朝鮮,並把戰火一直燒到中國邊境鴨綠江邊。在此危急時刻,黨中央果斷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戰略決策,迅速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為保障抗美援朝戰爭鐵路運輸暢通,中央軍委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從1951年11月6日起,共十一個鐵道兵師相繼入朝,執行戰時鐵路搶建搶修任務。根據戰爭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1952年朝中兩國政府商定在朝鮮北部腹地搶建一條新鐵路,11月簽署協定,12月中旬成立中朝聯合新建鐵路指揮局,負責指揮新入朝鐵道工程部隊執行新線搶建任務。
朝鮮鐵路幹線均為南北向貫通線路,必須新建一條東西向橫貫鐵路線,將幾條縱貫鐵路線串聯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朝鮮的鐵路狀況。金日成首相和彭德懷司令員都提出要求,儘快修建東西向的殷(山)龜(城)鐵路線,這樣不但能夠進一步保證作戰物資的供應和作戰部隊的機動,保證反登陸作戰勝利,而且對朝鮮未來經濟恢復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1952年10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5師(簡稱“鐵5師”)開赴遼寧錦縣,換裝整休,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第5師,1953年1月奉命入朝,歸新建鐵路指揮局建制,李紹珠任志願軍鐵道工程第5師參謀長,在抗美援朝戰爭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53年1月31日,新建鐵路指揮局發佈殷龜鐵路全面開工命令。殷山至龜城鐵路全長129公里,跨越東門川、川坊江、大寧江、九龍江、清川江、大同江等河流,穿越龜山、久殷山、退逾嶺、長城峴口等山峯和臨江的懸崖峭壁,建設任務異常艱鉅。施工條件差,時間要求緊,制空權也不在志願軍手中。鐵道兵既缺乏修路機械,也缺乏嚴寒地區築路經驗,如期完成任務,極端困難,幾乎不可能。
1953年1月,鐵5師從丹東開進朝鮮,剛抵達龜城,眼前一片狼藉:美軍轟炸了所有能夠轟炸的目標,朝鮮老百姓沒有住處,就在隱蔽地挖洞躲避美軍的狂轟濫炸。部隊剛入朝對環境不熟,只能利用一些廢棄礦坑搭設掩體,美軍當天出動近三百架次飛機,進行地毯式反覆轟炸,當即造成80餘名龜城百姓遇難, 8位部隊戰士犧牲。
按新建鐵路指揮局部署,鐵5師駐紮在平安北道泰川地區執行殷龜鐵路龜(山)球(場)段23.7公里搶建與泰川地區的反空降備戰任務。在朝鮮半島崇山峻嶺、炮火連天的極端惡劣條件下,鐵道兵第5師向全師官兵發出戰鬥號令:一切為了早開工、早完工,保證備戰急需。剛進駐朝鮮,除美軍日夜空襲外,寒冷和飢餓是考驗鐵5師的又一致命威脅。時間緊迫,裝備、補給跟不上,全師官兵冬裝、棉鞋都沒有就奔赴戰場和鐵路線。
鐵5師在朝鮮戰場搶修鐵路,確保前線作戰運輸暢通。 鐵5師在朝鮮戰場搶修鐵路,確保前線作戰運輸暢通。 [21]
朝鮮半島多高山,多峽谷,多河流,冬季冰天雪地,地凍天寒,春天暴雨成災,洪水氾濫。鐵5師剛由步兵改編為技術兵種,對鐵路施工還缺乏經驗,而且施工工具十分簡陋,僅有的就是鐵鎬加鋼釺、籮筐和扁擔。戰士們幽默地稱自己的部隊是“一加一等於一”部隊,意思就是:運土工具是一隻筐加一隻筐等於一擔筐。僅僅一個星期,全師指戰員攜帶的糧食就吃完了,只好吃炒麪。一到白天,美軍的轟炸機就不斷地盤旋在建設工地上方連續轟炸。一生火就會冒煙暴露目標。即使有糧食,大部分時間也不能生火做飯。這樣炒麪就成了全師指戰員的主要食品。但沒有水,炒麪根本無法下嚥,官兵們就用窩棚前厚厚的積雪團成雪糰子,送炒麪下肚,不少人因此得了胃病。
鐵5師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發揚人民軍隊英勇善戰、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克服缺技術、少機械、材料難以及時供應等嚴重困難,冒着敵機的轟炸,上下齊動員、齊上陣。這天深夜,鐵5師後勤部隊正向施工前線運送軍需物資,突然上空傳來敵人飛機低沉的轟鳴聲,緊接着敵機就在天空拋下幾顆照明彈,漆黑的夜晚頓時亮如白晝。發現目標的敵機馬上俯衝,開始瘋狂轟炸。兩名戰士應聲倒在血泊之中,運送軍需的馬車被炸翻,馬匹被炸得血肉橫飛。當時李紹珠參謀長正從指揮部奔赴前線途經此處,見狀不顧個人安危立即指揮部隊隱蔽,又一顆炸彈就落在他附近,又有三名戰士犧牲。李紹珠參謀長趕緊卧倒,腳被飛石擊傷,敵機飛走後,抖掉身上的泥土,艱難地站起來,五位戰士光榮犧牲,悲痛至極。指揮部隊迅速清理現場,向施工前線搶運軍需物資,鼓勵全體官兵:我們一定要儘快把鐵路修好,保障前線作戰物資運輸暢通。
任務重、工期緊,為了爭取時間,最重要的辦法就是增加勞動強度,全師搶修施工時間由每天8小時延長到10小時或12小時,有的團隊甚至達到16小時。李紹珠參謀長注重調動全師官兵的積極性,發揮指戰員的創造性,提高戰鬥力。天寒地凍,施工工具極其匱乏,李紹珠參謀長就率領司令部出謀劃策,指揮全師官兵創新施工方案,用開水澆注地面,然後在澆注的地方進行挖掘,每澆注一次開水,大約可以挖掘十幾釐米,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推進施工進度。部隊施工對象是一米厚的凍土層,不撬掉它就無法取出好土用來修築路基。但一鎬頭下去,震得虎口生疼,只在凍土上留下一個白印。在朝鮮零下30多度的冬季,今天挖,明天凍,上面挖,下面凍。幹一整天,一個團隊平均工效每人還不到半方土,離上級規定的一方土還差一半。李紹珠參謀長就指揮鐵5師借鑑兄弟部隊經驗,採取打洞捶凍土、找縫撬凍層的“突破一點順紋揭凍層”的施工方法,工效一下提高四、五倍,在完成土方挖掘施工任務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鐵5師在朝鮮戰場頭頂敵機轟炸,搶修鐵路 鐵5師在朝鮮戰場頭頂敵機轟炸,搶修鐵路 [21]
天上時有敵機轟炸,地上冰凍三尺。指戰員們甩掉大衣,有的連棉衣也脱掉了,揮動着鐵鎬鐵鍬、鐵錘鐵釺、撬棍釘耙,向着凍土、堅石、冰凍的江流發起進攻。扁擔、土箕子一齊上,挑的挑、扛的扛,人人揮汗如雨,個個爭先恐後,鐵錘和鋼釺的碰擊聲、開山放炮的爆炸聲不絕於耳。“爭時間哎,搶速度哎,提前建成戰備路啊!”“新建鐵路哎,反登陸哎,急得老艾直頓足喲!”(注:這位“老艾”暗喻美國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如此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可見人民軍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勞動號子聲和口號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為了戰爭勝利,哪怕提前一分鐘也是好的”,已成為鐵5師全體指戰員的行動口號。15團搶修工地有一個高達48米的大填方工程,部隊無任何機械,全靠人力一筐一筐地擔土,往上填築。為了搶進度,部隊開展了“趕驢”挑土填方運動,官兵們挑土排成一行,師、團首長領頭,大家排成一路縱隊,一個跟着一個,誰要是掉隊就叫“毛驢”,就會引起大家的恥笑。
在“艱苦就是光榮,頑強才能勝利”和“為祖國爭光”的口號下全師官兵展開突擊,許多同志肩被壓腫,手被磨破,可沒有一人叫苦喊累。有的戰士疲勞得昏迷倒下,躺在擔架上還在喊“加油、快跑”。白天施工常有敵機轟炸掃射,就晚上加班幹,又不能點燈照明,就在鋼釺上、扁擔上纏上白毛巾,摸索工作。指戰員們用這種驚人的勞動熱情,無窮的頑強精神,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使戰時鐵路搶建加快又加快。
在志願軍 “一切為了戰爭勝利”“一切為了通車”“工程任務即是戰鬥任務”的號令下,李紹珠參謀長夜以繼日地工作,往往是夜間審核施工作戰方案,確定工作計劃,天快亮時打個盹,白天就跑到部隊工地現場和作戰一線,指揮施工作戰。鐵5師駐地平安北道泰川有一座清川江公路橋,是志願軍作戰前線與後方汽車及武器裝備通行的公路運輸要道,也是敵人轟炸的重點目標,時不時地被敵機炸斷,嚴重影響前後方的公路交通運輸。為確保這座公路橋安全暢通,鐵5師派15團駐守該處,負責公路橋交通運輸安全保衞與搶修任務。
鐵5師破冰築墩,搶修備用橋 鐵5師破冰築墩,搶修備用橋
朝鮮戰場交通運輸線保衞戰是一場全方位的立體戰,在地面與空中、前方與後方同時進行,或交叉進行,時刻考驗着敵我雙方的軍事謀略與智慧。李紹珠參謀長率鐵5師司令部機關坐鎮一線,運用作戰謀略與智慧,部署15團在公路正橋下游修建一座假橋,出其不意,有意暴露,看似橋,實際不能通行,示假隱真,誘敵機轟炸,保護正橋。同時,又在正橋的上游修一座漫水隱蔽橋,以備正橋被炸後使用。這樣就形成三橋並存態勢,從而保證了公路交通的暢通。鐵5師這一施工作戰方案受到了志願軍第20兵團首長的高度讚揚,並介紹到兄弟部隊在朝鮮戰場推廣,創造了“打不斷、炸不爛”的運輸線,有力地保障了抗美援朝戰爭我軍交通運輸線的暢通。
鐵5師在清川江上搶修新線大橋 鐵5師在清川江上搶修新線大橋
殷龜鐵路全線共有橋樑92座,其中大橋6座,中橋34座,小橋52座,平均不到1.5公里就有一座橋樑。清川江鐵路大橋就是其中一座非常重要的橋樑,它連接着抗美援朝戰爭的前線和後方,大批來自國內的軍需物資都要通過這座大橋運往志願軍作戰前線。為了切斷這條鐵路運輸大動脈,美軍先後派出數千架次飛機,輪番轟炸。大橋多次被敵機炸斷,志願軍又多次搶修接通。按照新建鐵路局指揮部部署,李紹珠參謀長親自在此坐鎮,指揮搶修清川江鐵路大橋戰鬥任務。在搶修清川江鐵路大橋橋基時,身先士卒,頭上冒着敵機的轟炸,率領全體官兵參加現場搶修戰鬥。為了禦寒,官兵們在下水之前先喝上一大碗白酒,泡在冰冷的江水中,想方設法固定橋基、清理江底生根巖。大橋竣工後,立即在夜間通車,軍需物資通過這座鐵路橋迅速運往作戰前線。美軍發現後,就多次對這座大橋進行輪番轟炸,在一次轟炸中,現場指揮搶修的李紹珠參謀長尾椎被彈片擊中,當場昏迷,另有多位指揮員和志願軍戰士受傷、犧牲。李紹珠參謀長負傷並未下火線,甦醒後立即指揮志願軍官兵在清川江大橋前方用高射炮射擊美軍飛機,掩護鐵道兵晝夜搶修清川江鐵路大橋。
為確保軍運,鐵5師官兵跳入零下30多度的冰河下木籠,搶修大橋 為確保軍運,鐵5師官兵跳入零下30多度的冰河下木籠,搶修大橋
1953年3月31日凌晨3時,龜城至殷山鐵路建成通車,提前一個月實現毛主席“一月入朝,二月開工,四月完工”的戰略決策。當日彭德懷司令員發來賀電,稱讚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巨大貢獻,鐵道兵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經中朝新建鐵路理事會驗收,殷龜鐵路的工程質量按戰時標準定為良好。志願軍入朝時火車行進時速僅為5公里,新建殷龜線的火車時速達到30公里。朝鮮戰場鐵路通車裏程由入朝時的107公里延長到停戰前的1382公里。提前一個月完成毛主席下達的任務,顯示了中朝人民粉碎美帝登陸冒險的決心,顯示了我軍無與倫比的戰鬥力量。每提前一天,就可多向前線輸送三萬噸作戰物資;每提前一天,就可多向前線運送一個師的兵力。殷龜鐵路的建成,大大增加了我軍在朝鮮戰爭停戰談判中的籌碼,漢城美軍在電台裏驚呼:“共軍火車天外飛來!中共志願軍是什麼奇蹟都能創造出來的,龜城至殷山鐵路原估計兩年才能修通,沒有想到這樣快。”美國空軍發言人慨嘆,“共產黨在修建鐵路和橋樑方面表現了不可思議的技巧和決心。坦白地講,他們是世界上最堅決的鐵路建築人”。
正如毛主席所説:“只要準備好了,勝利就是我們的了。”1953年7月27日,美帝國主義被迫簽訂停戰協定。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並生效,歷時三年多的朝鮮戰爭,以中朝人民的勝利和美國的失敗而宣告結束。
1953年9月12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4次會議作《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報告》指出:這場戰爭雄辯地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對於捍衞中朝兩國安全、反對霸權主義、保衞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義。
鐵5師官兵以頑強戰鬥的精神,突擊修築德八線路基 鐵5師官兵以頑強戰鬥的精神,突擊修築德八線路基
根據毛澤東主席關於“繼續發揚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幫助朝鮮人民醫治戰爭創傷,重建家園”的指示,鐵5師未及休整,1953年4月又轉戰至德川至八院面鐵路球場至德川段,執行鐵路搶建和球場價川地區反空降備戰任務。面對炎夏暴雨、寒冬冰雪等極端惡劣氣候條件,打隧道、架橋樑缺少技術裝備等困難,李紹珠等鐵5師領導率領全師官兵邊防空邊施工,新建鐵路11.45公里,1954年3月提前完成任務。德川至八院面鐵路於1954年5月3日舉行通車典禮,朝鮮金日成首相發賀電,盛讚“德八線新建鐵路工程是朝中兩國人民保衞和平和安全的鬥爭中又一次取得的輝煌的勝利”。
鐵5師在朝1年零3個月,緊急搶修搶建鐵路,有效防敵側後登陸,湧現出大批英雄個人和英雄集體。立功個人617名,立功單位43個;有33名同志壯烈犧牲,光榮負傷者437人。他們將熱血和汗水、青春與生命拋灑異國他鄉,用血肉之軀創造了威武雄壯的戰爭偉業,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朝鮮經濟的恢復發展,建立了卓越功勳。
征塵未洗,鞍馬未歇。1954年3月,鐵5師勝利回國。 [13]  [14]  [21] 

李紹珠開路先鋒

✪ 修建湯林鐵路支線,搶修東南沿海鐵路,搶修鷹廈鐵路,建設外福鐵路
1954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5師完成任務從朝鮮回國,駐黑龍江省綏化地區,所轄第13、14、15團依次改為第21、22、23團,在原始森林修建湯林鐵路支線 。4月,鐵道工程第5師改編為鐵道兵第5師,李紹珠任鐵道兵第5師參謀長。6月,鐵道兵第5師駐伊春,擴編為五個團,分別是第21、22、23、24、25團,立即投入到新中國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支生力軍和突擊隊。
鐵5師以戰鬥的姿態建設鷹廈鐵路 鐵5師以戰鬥的姿態建設鷹廈鐵路
建國初期,逃到台灣的國民黨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斷對我國東南沿海大陸進行襲擾,妄圖封鎖海岸線。黨中央發出“解放台灣,統一祖國”的號召。鐵道兵第五師奉命以戰鬥的姿態,日夜兼程從東北奔赴東南,搶修沿海鐵路,1954年10月鐵道兵第5師駐廣西貫縣。
1957年8月,李紹珠(前排右一)與戰友在外福線駐地福建古田 1957年8月,李紹珠(前排右一)與戰友在外福線駐地福建古田
1955年1月,鐵道兵第5師駐福建光澤,當年3月又移駐福建華安,搶修鷹廈鐵路鐵關村至光澤段,1955年2月至年底修建39.92公里,第23團擔負鷹廈線上最長的大禾山隧道開挖任務。工程艱鉅,困難重重。1955年8月,鐵道兵司令員王震率領其他兵種首長親臨大禾山隧道視察,調查研究,解決施工和生活上的困難,並與戰土們一起打風槍,指戰員們倍受鼓舞。10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彭德懷要求鐵道兵再提前一年建成鷹廈鐵路。全師官兵積極響應中央軍委號召,以“雙手磨掉千層繭,汗水衝開萬重山”的英雄氣概,隧道雙口開挖由日平均3.67米提高到34米,提前工期118天貫通,寫下了新中國鐵路隧道建設史上光輝的一頁。23團受到中央軍委通報表彰,被中央軍委授予“隧道攻堅老虎團”,1連被鐵道兵黨委授予“大禾山隧道尖刀連”光榮稱號 。1956年初,鐵道兵第5師又轉戰鷹廈鐵路梅水坑至南溪南坂段,修建52公里。1956年11月,鐵道兵第5師駐福建福田,建設外福鐵路,建設質量之好、效率之高,被上級譽為新中國的“革命速度” 。 [13]  [14] 
✪ 建設貴昆鐵路
新中國成立前夕,鐵道兵第5師首先進軍大西南,解放成都,建立人民政權。新中國成立後,這支部隊再次轉戰大西南,投入鐵路大會戰,為人民造福。1958年4月,鐵道兵第5師駐江西鷹潭。7月,開始調部隊參加貴昆鐵路建設,負責威寧至下馬房142公里地段。同時,鐵道兵第5師進一步擴編,下轄第21至25團,共5個加強團,以及汽車、修理、機械、給水等專業營,官兵3.6萬人。昆明軍區步兵及人民羣眾共4萬餘人配屬施工。10月,鐵道兵第5師進駐雲南宣威,貴昆鐵路建設會戰全面展開。貴昆鐵路沿線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地質結構十分複雜。23團擔負該線最長的梅花山隧道開挖任務,施工中征服了瓦斯及大量地下湧水造成的困難,進度雙口平均月成洞213米,單口月成洞最高達400米,創當時全國隧道掘進最高紀錄,受到國家建委通報表彰,稱讚“這是我國鐵路隧道施工上的一個大進步”。21團在雲貴兩省交界處的老虎嘴和獅子口架起單孔全長527米、墩高50米的中國第一座鋼塔式天生特大橋,創造了建設鋼塔式特大橋奇蹟 [13]  [14] 
✪ 修建中老、中尼國際公路,執行西藏高原中印邊境應急國防公路搶修任務
根據我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需要,1961年11月鐵道兵命令鐵道兵第5師迅速組織一個加強團,突擊完成中(國)老(撾)公路修建任務。22團幾千名官兵在雲南省及老撾境內熱帶森林地區高温、大雨、潮濕等惡劣環境下施工,因勞動強度大、生活供應困難,不少同志熱暈、餓暈、累倒,經過一年苦戰,出色完成任務。1962年6月,24團奉命修建中國至尼泊爾公路,在海拔4000至5000米以上的西藏雪域高原施工,空氣稀薄,氣候惡劣,地勢十分險要,設備、材料、生活物資等全靠人力背到現場,1963年3月勝利完成任務,24團3營9連被鐵道兵授予“雪山鐵九連”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二等功
六十年代初,在台灣的國民黨反動集團妄圖竄犯大陸的同時,印度也出現反華狂潮,在中印邊境多次挑起侵犯我國領土事件。為戰備需要,1962年至1963年,鐵道兵第5師24團抽出兩個營的精幹兵力在西藏高原執行中印邊境應急公路搶修任務。西藏軍區領導在第二次對印反擊戰勝利總結時指出:“這次自衞反擊戰的勝利與鐵道兵的同志們及時搶修戰區公路是分不開的” 。 [13]  [14] 
✪ 建設成昆鐵路
李紹珠師長率領部隊實地踏勘成昆鐵路施工線路 李紹珠師長率領部隊實地踏勘成昆鐵路施工線路
1964年8月,毛澤東主席提出:“成昆路要快修”,國家三線建設帷幕拉開。在這一戰略背景下,成昆鐵路建設任務開始實施 。1965年5月,李紹珠師長率領所屬各團團長及參謀人員頭頂烈日,冒着40℃的高温,從雲南宣威到攀西徒步踏勘施工路線,他們從德昌到三堆子,再從倮果到格里坪,跋山涉水,攀懸崖,跨河流,過深澗,越絕壁,確定線路走向,瞭解重點橋樑隧道路段工程地質構造,掌握當地氣候情況、交通條件和社情民意,安排兵力部署,制定施工作戰方案。1965年12月,鐵道兵第5師由貴昆線轉戰成昆線。1966年初,李紹珠師長奉命率鐵道兵第5師奔赴四川渡口(今攀枝花),駐地米易,執行成昆鐵路建設任務 。
成昆鐵路線路圖 成昆鐵路線路圖
在米易至三堆子段,李紹珠師長領導鐵道兵第5師對橋樑、隧道進行高質量快速施工,打殲滅戰,開展“月百米成洞”和“雙百”、“雙保”、“兩不超”等競賽活動,相繼完成“兩線、三片、一廠”的鐵路工程建設任務:
“兩線”,即成昆鐵路米易至三堆子段和三堆子至格里坪渡口支線。正線共長127.7公里,有車站13個,站線長33.4公里;隧道45座,長39.6公里;橋樑90座,長8326米;涵洞153座,長5629米;土石方895萬立方米,擋牆加固17.3萬立方米,永久房屋25萬平方米。兩線先後於1970年3月10日和6月20日通車。
“三片”,指鐵路專用線,共長90.5公里。其中河門口、格里坪片6條,長9.15公里;弄弄坪片8條,長35.35公里;朱家包包礦區片專用線長46公里。
“一廠”,即年產6.5萬噸耐火材料的攀鋼耐火材料廠。土石方100萬立方米、涵洞橫長500米以及主窯、磚窯、房屋等工程,共有80萬個工日。保證了攀枝花1970年“七一”出鐵、出鋼的生產需要。此外,還完成朱家包包萬噸大爆破施工任務。
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建成通車,黨中央向參加成昆鐵路建設的全體築路大軍發來賀電,表彰他們“對黨對人民的重大貢獻”。 [13]  [14] 
✪ 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
196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成立 ,李紹珠升任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副司令員 [13]  [14] 
✪ 建設“長征”鐵路專用線
按照上級指示,李紹珠領導鐵道兵第5師建設“長征”鐵路專用線,1972年4月12日從桐子林調22團駐漫水灣,建設中國西昌衞星發射基地鐵路專用線。該鐵路從成昆鐵路漫水灣站岔出,南跨安寧河,向原始森林延伸,鋪設至西昌衞星發射基地。航天鐵路工程規格嚴格,質量要求高,建設難度大,需要部隊作風過硬,功夫到家。經過科學組織,嚴格管理,精心施工,向國家航天局交出了一條高質量鐵路,勝利完成“長征”鐵路專用線建設任務 [13]  [14] 

李紹珠重要榮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 [16] 
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7] 

李紹珠革命家庭

1911年12月,李紹珠出生於江西省興國縣一個貧農家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中,開始接觸進步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組織,並在工農武裝鬥爭中迅速成長。興國是全國著名的中央蘇區模範縣,毛澤東主席曾稱讚興國人民創造了“第一等工作”。1932年前後,李紹珠全家兄弟四人一起加入中國工農紅軍,開展第四、五次反“圍剿”,參加兩萬五千里長徵,只有李紹珠一人到達陝北延安,另外三位兄弟在長征途中全部壯烈犧牲。 [1]  [2]  [3]  [18] 
子女眼中的父親是什麼樣?李紹珠的大女兒江晉説:“我們眼中的父親非常慈祥,非常平凡,樸實得像泥土,平凡得像小草。我從來沒想到‘偉大’二字與父親有關。但有一年,我參加重走長征路的活動深受震撼。中央蘇區時期,紅軍人數最多時不過12萬人,而興國縣先後有5萬人參加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興國籍紅軍烈士就達12038人,可以説‘萬里長征路,裏裏興國魂’,你説他們偉大不偉大?”二女兒曉峯説:“與父親一起參加長征的李家四兄弟,只有父親一人到達延安,另外三個叔叔都犧牲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也正是人民軍隊這種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把李紹珠錘鍊成一名堅定的共產黨人,作風優良的革命軍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聽黨指揮,能打勝仗。 [1]  [6]  [12]  [18] 

李紹珠家庭成員

兒子:李尚福 [23] 

李紹珠人物評價

✪ 原鐵道兵第五師二十二團副團長閆昌慶《鐵五師歷史之七軍十九師金堂剿匪平叛紀實》記錄:
“師首長得悉,迅即決定五十七團團長老紅軍李紹珠率該團一、三營,五十五團一營,連夜出動進剿。部隊三月五日5時集結,6時30分部署完畢,7時發起猛烈攻擊。兵分左右兩路,強攻猛打,匪徒當即潰散逃竄。我乘勝追擊30餘里,斃敵42人,俘獲86人,我僅一戰士負傷”。
✪ 原新華通訊社駐鐵道兵記者(兼《人民日報》社記者)、《解放軍報》社特約記者陳遠謀同志評價:
“李紹珠面相酷似粟裕大將,為人忠厚老實,寡言少語,身先士卒,埋頭苦幹”。
陳遠謀曾任新華通訊社駐鐵道兵正團職記者、兼任《人民日報》社記者、《解放軍報》社特約記者、《鐵道兵報》社副社長,1950年參軍在李紹珠同志所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七軍十九師從事宣傳工作,建國初期曾寫過一篇介紹李紹珠的新聞報道《李團長學文化》,刊登在1951年7月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七軍主辦的《國防戰士》報上。 [15] 
✪ 原鐵道兵第5師政治部宣傳科幹事殷永琪同志文章《李紹珠:穿草鞋的老紅軍師長》記錄:
“引人注目的是,常年大半時間都穿着一雙用布條編製成的草鞋,無論在機關開會,下連隊蹲點檢查工作,都是草鞋不離腳。李師長是一位很有威望的老紅軍。由於他成天腳不離草鞋,幹部戰士都尊稱他‘草鞋師長’”。
✪ 原鐵道兵第5師師長、鐵道兵第二指揮部副司令員顧秀同志回憶錄《歷程回望》記錄:
“鐵5師在1965年完成貴昆鐵路等任務後,奉命調到成昆線和渡口支線。當年5月,老紅軍師長李紹珠率各團團長及參謀人員從雲南宣威到攀西查看五師管段的任務,從德昌到三堆子,再從倮果到格里坪。由於當時炳谷到三堆子沒有公路,他們在工程設計人員陪同下,拿上圖紙,徒步跋山涉水,攀懸崖,跨河流,過深澗,越絕壁,詳細踏勘了線路走向,重點橋隧,工程數量;他們馬不停蹄地冒着40℃的高温,頭頂烈日,從倮果走到格里坪,實地調查民情社情、氣候情況、交通條件、當地資源等,摸清了情況,部署了兵力”
參考資料
  • 1.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編審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北京:解放軍出版,1992.12:1-621
  • 2.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編審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附冊).北京:解放軍出版,1992.12:1-262
  • 3.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編審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人物誌.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11:1-626
  • 4.    黎連榮.長征的開路先鋒——紅一軍團第二師長征紀實,《軍事史林》2014年第3期.北京: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主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主辦,2014.03:9-21
  • 5.    王誠漢.憶我軍優秀將領閻紅彥,《軍事歷史》1987年第3期.北京: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軍事歷史》編輯部/主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主辦,1987.06:20-23
  • 6.    第一二〇師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抗日戰爭史編審委員會.第一二〇師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抗日戰爭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07:1-624
  • 7.    第一二〇師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抗日戰爭史編審委員會.第一二〇師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抗日戰爭史(附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11:1-200
  • 8.    八路軍第一二〇師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抗日戰爭史編審委員會.八路軍第一二〇師暨晉綏軍區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7.07:1-701
  • 9.    肖勁光.肖勁光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05:200-321
  • 10.    《集寧戰役》編輯委員會,主編/任致中.集寧戰役.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02:1-355
  • 11.    邢書良.臨汾、晉中、太原三大戰役解放軍幹部英名錄,《黨史文匯》2007年11期.山西:中共山西省委黨史辦公室/主辦,2007.11:42-46
  • 12.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05:1-536
  • 13.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鐵道兵 • 綜述 大事記 表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08:1-630
  • 14.    鐵道部第十五工程局史志編審委員會,主編/周文元.鐵道部第十五工程局志(1948—1998).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12:9-28
  • 15.    陳遠謀.《國防戰士》報.甘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野戰軍第1兵團第7軍主辦,1951.07:第一版
  • 16.    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軍事志.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06:附錄八 駐閩中國人民解放軍榮獲1957年頒發的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人員名錄
  •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授予軍隊離休幹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勳榮譽章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88年16期.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主辦,1988.08
  • 18.    方玲.尋根之旅,《中國鐵道建築報》2019年4月28日.北京: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主管,中國鐵道建築報社/主辦,2019.04.28
  • 19.    中共興國縣委黨史工作辦公室.興國人民革命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2:1-120
  • 20.    興國縣誌編纂委員會.興國縣誌.江西:江西省興國縣誌編纂委員會,2001.04:1-381
  • 21.    鐵道部檔案史志中心.抗美援朝戰爭鐵路搶修搶運史.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09:1-562
  • 22.    王新亭.王新亭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10:350-353(第二十三章 會戰大西南:入川千里追擊)
  • 23.    李尚福任戰略支援部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其父為興國老紅軍-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大江網[引用日期2023-04-22]
  • 24.    《攀枝花市志》編纂委員會.攀枝花市志.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2:《攀枝花市志·軍事志》
展開全部 收起